09年高考历史长三角专题教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三角专题教材知识整理
1、总体知识
一、古代史:
1、西周时,在今江苏苏州封国为吴。
2、春秋时期,吴越先后在南方称霸,分别定都于苏州和绍兴。
吴王夫差时开凿连结江淮的运河--邗沟,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运河段。
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是春秋后期霸主。
3、秦末,项羽在今江苏苏州率众起义。
4、两汉时会稽地区出产的葛布,是当时著名的越布,汉光武帝将越布列为贡品,越布因此名贵一时。
5、两汉,浙江温州一带的越人称为东越。
6、222年孙权在建业(今江苏南京)称王,后称帝。
317年司马睿以建康(同前)为都城,建立东晋政权。
此后的420-589年的170年里,中国南方政权先生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王朝,都在建康定都,史称"南朝"。
7、三国时,孙吴政权征服、招降和笼络越族,使其生活方式与汉族差别不大。
吴国培育出八辈之蚕,缫丝质量很高。
8、六朝时期,特别是东晋南朝,三吴地区农业经济最发达。
江南经济的开发使南北经济趋向平衡,为以后我国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打下了基础。
9、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的建业、扬州是有名的造纸中心。
10、隋炀帝时开通江南河,连接邗沟,沟通了江淮的三大水系:长江、钱塘江和淮河。
11、隋唐时,江南地区土地资源得到进一步开发,圩田普遍,放火烧山,围湖造田,向山要田对自然生态平衡有所影响。
江淮地区大面积种植水稻。
江南成为粮食重要产地。
安史之乱后,我国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江南兴建和修复的水利工程,大大超过了六朝的总和。
12、隋唐时期,越州盛产青瓷,尤以秘色瓷最为名贵。
扬州是长江流域东端最重要的商业城市,尤其是唐后期,扬州是全国最繁华的工商业城市,经济地位超过长安、洛阳,称之为"天下之盛,扬为首"。
造船业、铜镜业等部门较为发达。
有繁华的夜市。
扬州也是与韩国、日本进行双边贸易的重要港口。
明州(今浙江宁波)是造船业中心。
13、1127年,赵构在应天府(今河南商丘)称帝,后定都临安(今浙江杭州),南宋人口曾达到百万。
14、南宋时,全国经济重心由北移到南方,江浙成为全国经济重心。
有"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之说。
15、南宋时棉纺业的兴起,标志着棉布逐渐取代麻布,成为主要衣被原料。
元朝黄道婆从海南将黎族人民的先进棉纺织技术带回松江,松江成为全国棉纺织业的中心。
江南一批小镇地因此而迅速发展。
16、元朝时,杭州是南方最大的商业和手工业中心。
刘家港(今江苏太仓)是最主要的粮食北运港口,大规模的海运起点。
17、1368年,朱元璋称帝,国号明,以应天为南京。
18、郑和下西洋出发地主要在刘家港(今江苏太仓)。
19、明朝戚继光在浙江台州九战九捷,取得抗倭斗争的重大胜利。
20、明代浙江嘉兴使用新式"纱绸机","制造尤工,擅绝海内。
"分工细密,江南"织造尚松江,桨染尚芜湖"。
明中期以后,江南一些地区的纺织业发展成为手工工场,如苏州地区。
这说明稀疏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清康熙年间,南京出现拥有五六百张织机的丝织工场。
南京也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
江浙地区以工商业著称的市镇,如雨后春笋,蓬勃兴起。
清朝设江苏和浙江两个行省管辖长三角地区。
上海属江苏行省。
二、近现代史:
1、鸦片战争中,葛云飞、郑国鸿、王锡朋在浙江定海,裕谦在浙江镇海,陈化成在上海吴淞。
海龄在江苏镇江英勇抗击英军入侵。
2、《南京条约》开放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
3、鸦片战争后江苏松江、太仓一带的棉纺织业首先受到冲击,"松太布市,销减大半。
"东南地区成为鸦片
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主要地区。
4、上海是外国侵略者最早在中国建立租界的地方。
1853年,英法美侵略者借镇压上海小刀会起义之机,夺取了上海海关管理权;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推广到各通商口岸。
5、《天津条约》增开南京、镇江为通商口岸,至此长三角地区通商口岸达到了四个。
6、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南京,改名天京。
1856年天京变乱,太平天国元气大伤。
7、洋务派在上海兴办主要企业:李鸿章江南制造总局(军工)、上海轮船招商局(民用)。
8、民族工业:1866年方举赞、孙英德在上海创办发昌机器厂,后被英商开办的耶松船厂吞并。
1912年荣宗敬兄弟在上海创力了福新面粉公司,此后又经营纺织业,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纺织业资本家。
9、梁启超在上海担任《时务报》主笔期间,发表了《变法通议》等论文。
指出实行变法才是救亡图存的唯一出路。
10、20世纪初,上海成为宣传民主革命思想的中心之一。
11、1912年,中华民国宣告成立,定都南京。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了《新青年》,标志着新文化运动兴起。
12、1919年6月后,上海工人罢工,五四运动的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了上海。
13、1920年,中国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在上海成立,陈独秀任书记。
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
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922年7月,中共"二大"在上海召开,制定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
14、1925年5月,日本帝国主义在上海制造了"五卅惨案",引发了反帝爱国运动的高潮--五卅运动。
中共领导成立了上海工商学联合会。
15、1927年,为迎接北伐军进入上海,上海工人举行了三次武装起义。
第三次起义由陈独秀、周恩来亲自指挥取胜。
16、1927年蒋介石在上海制造"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4月18日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
17、1932年日军进攻上海制造"一·二八事变",爱国将领蔡廷锴、蒋光鼐指挥十九路军奋起反抗。
国民政府不支持抗战,与日军谈判,签订了丧权辱国的《淞沪停战协定》。
18、1932年底,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在上海成立。
19、1937年,日军大举进攻上海,史称"八·一三"事变。
国民政府发表自卫宣言,表示要"抵抗暴力",随之组织了抵抗日军侵略的"淞沪会战"。
20、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陷南京,制造了"南京大屠杀"。
21、1938年12月,汪精卫公开叛国投敌,1940年3月在南京成立伪国民政府。
日伪在上海成立了"特工总部",残害抗日爱国志士。
22、1947年5月20日,上海、南京、杭州等地区的学生齐聚南京,联合举行示威,遭反动军警镇压,史称"五二0血案"。
23、"文革"期间,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
24、1984年,国家开放上海、南通、宁波等。
1985年开放长江三角洲地区。
1991年开放上海浦东地区。
建成了上海宝山钢铁公司。
2 分市整理:
江浙、上海
1.早在原始社会的母系氏族时期,长江三角洲经济文化的原初形态就已出现。
距今七千年至五千年的河姆渡氏族文化,是江南典型的一种原始经济文化形态,作为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目前已发现的最早的新石器时代文化。
当时人们已过着定居生活,进入原始农耕时期。
河姆渡原始居民已经种植水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水稻的国家。
此后水稻成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并对人们的耕作方式、水利、生活等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2.春秋时期,吴国、越国在这一带兴起,孕育了吴越文化。
自古以来吴越人既善养蚕又善纺织;吴王夫差在扬州开邗沟,是中国最早的运河。
3.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得到开发,三吴地区最发达(今天的苏南和浙江绍兴一带)。
吴国培育出八辈之
蚕,缫丝质量很高;扬州成为有名的造纸中心。
4.隋唐时期,扬州成为著名的商业都市,江南的物产大多在扬州集散,大食、波斯等国的商人云集扬州。
5.隋唐时期,长江中下游地区农业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⑴东晋南朝时期的开发打下了基础;⑵土地资源得到了进一步开发,高产水稻大面积种植;⑶安史之乱后,北方大量农民南迁;⑷农田灌溉的发展和农具的改进;⑸农产品商品化程度高;
6.唐代后期,江浙一带经济地位上升表现是什么?
唐后期扬州成为全国最为繁盛的工商业城市,经济地位超过了长安、洛阳,天下之盛扬为首;越州的锦和青瓷非常有名;扬州还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
7.唐代江浙地区对外贸易繁荣的原因有哪些?这种繁荣对古代江浙经济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⑴原因:①唐政府采取了开放政策;②江浙地区开发较早,由于经济重心南移,地域经济优势渐显;③航海、造船技术提高;④手工业水平较高,尤其是丝织业和越州的青瓷闻名于世。
⑵影响:①推动了江浙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至宋元时期,全国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江浙地区成为中国经济龙头;②明清之际,由于商品经济繁荣,最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8.明清时期促进这一地区人口增长、农业生产商品化加快的主要因素:
⑴明朝的“一条鞭法”和清朝的“摊丁入亩”实行赋役征银办法,放松了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⑵明代从外国引进的高产农作物品种玉米和甘薯,在清代推广,以及经济作物的更多种植;
9.明朝中后期,太湖地区出现大量“以机为田,以梭为耒”的家庭;苏州等居民“尽逐丝绸之利”“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松江地区男女均以棉织为业等现象。
这些经济现象说明了什么?有何影响?
⑴说明了:这一时期江南地区手工业发达,商品经济发展,出现了地区性分工,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⑵影响:加速了封建制的衰落。
10. 长江中下游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我国商品经济发达地区。
概括明朝时期这一地区工商业城市的三种类型,并各举一个城市为例。
三种类型:①手工业中心:苏州、杭州、松江、景德镇;②商品集散地(繁华的市场):扬州、武汉;③对外贸易港口:宁波。
11. 19世纪中期,在长三角地区被迫开放了哪些商埠?列强在这一地区开放的商埠的所作所为是什么?⑴开放的商埠:①《南京条约》开放上海和宁波;②《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开放镇江、南京等。
所作所为:利用长三角地区的廉价劳动力就地开埠经商,将就地生产的商品和本国的廉价商品打进中国市场,获取高额利润,掠夺长三角地区的资源和经济。
12. 近代江浙一带传统经济的发展趋势如何?为什么?
传统经济趋于衰落。
原因:鸦片战争后,列强依靠不平等条约给予的特权进行倾销商品;传统的手工业无法与机器化大生产相竞争。
13. 以上海19世纪中晚期的史实简要说明中国人在经济领域所进行的探索。
洋务派创办江南制造总局、轮船招商局等企业,以“分洋商之利”;民族资产阶级创办发昌机器厂等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中国资本主义工业在上海等沿海地区兴起;
14. 列举1840~1949年发生在上海的经济领域、政治领域内对全国有重大影响的事件各4例。
⑴经济领域:1842年上海开埠;1865年江南制造总局创办;1872年轮船招商局;1890年上海织布局;1866年发昌机器厂;19世纪末商务印书馆;1947年抵制美货运动。
⑵政治领域: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新文化运动兴起;1919年五四运动中上海工人罢工,无产阶级成为独立的力量登上政治舞台;1920年陈独秀在上海建立中国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1921年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中共建立;1922年中国二大在上海召开,制定民主革命纲领;1925年五卅运动掀起反帝爱国运动新高潮;1927年蒋介石在上海制造“四一二”反革命政变;1947年上海学生掀起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运动。
15. 以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20年代的典型史实说明上海是中国著名的经济中心、政治思想文化运动的中
心:
⑴上海是近代中国著名的棉纺织工业中心,是较早引进西方近代先进生产技术的重要地区之一,是近代工业的聚集地(分布有外商企业、洋务企业、资本主义民族工业)
⑵上海推进中国政治近代化的重要地区,它既有维新派保国会总部、也有资产阶级革命派政党中国同盟会支部、还是无产阶级政党中共诞生地(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中国一大所在地);1919年五四运动中,上海工人阶级首先罢工,成为中国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标志。
⑶上海是近代思想文化宣传的中心,维新变法运动时期,维新派创办《时务报》;20世纪初是民主革命思想宣传中心;是新文化运动的发源地;五卅运动掀起反帝爱国运动新高潮。
16.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江浙一带的工业经济获得迅速发展,有何原因?
①原有基础好,如明清时期的资本主义萌芽,近代洋务企业与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官僚资本企业,新中国后该地区经济发展等。
②国家政策的倾斜,如改革开放的政策,把长江三角洲作为沿海经济开放地区之一;③经济发展过程中奠定的技术和人才基础和经济管理经验的积累,思想观念开放、超前;④较好的区域优势,如交通便利、劳动力素质高等。
17. 1985年中央正式决定把长江三角洲等地区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1991年上海浦东也成为对外开放区。
今天的开放与旧中国的门户开放有何本质区别?今天的开放对这一地区有何影响?
⑴区别:今天对外开放是在维护国家主权,平等互利的基础上进行的,旨在发展本国经济;旧中国的开放是被迫的,是建立在不平等条约基础上,损害本国利益的;
⑵今天的开放,有利于引进外资和技术,有利于这一地区经济的发展。
2、江苏南京
1. 中国古代史上曾作为“六朝古都”,是指:三国时的吴国、东晋、南朝宋齐梁陈。
2. 近代以来在南京建立的四种政权名称及其性质。
1853年太平天国,农民革命政权;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政府,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政权;1940年南京伪国民政府,汉奸傀儡政权。
3. 中国近代史上发生在南京的重大事件:
①鸦片战争失败后,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②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天京事变);③中华民国定都南京;
④蒋介石建立南京国民政府;⑤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略者制造南京大屠杀
4、江苏是近代中国被迫开放的前沿阵地,近代前期江苏有哪些城市先后被开辟为通商口岸?(写出被辟为通商口岸的城市名称和依据的不平等条约)
南京、《天津条约》;镇江、《天津条约》;苏州、《马关条约》。
5、现代江苏是改革开放的领跑者,是一片投资兴业的热土。
请回答最早对外开放的城市是哪两个?当前苏南、浙江地区的经济发展引人瞩目,其最大的特色是什么?
南通、连云港。
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开创了经济发展的苏南模式。
(3分)
5、江苏也是近代民族工业的发祥地之一,实践着中国人实业救国的理想。
请任选一位长三角地区的一位著名实业家,介绍其在实业领域的突出贡献。
如:张謇,南通人。
他创办了18个企业,参加了9个公司的投资。
他认为发展实业应“听之民办”,重点应放在纺织和钢铁业上。
主张引进外资。
又如:荣宗敬、荣德生兄弟:江苏无锡人,一战以前以经营面粉业发家。
大战期间,创办申新几个纱厂,获得巨额利润,后来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纺纱业资本家。
6、江苏在中国革命史上也有着独特的地位,它见证着近代百年反侵略反封建斗争的全过程。
请举出三件大事,并说明其历史地位。
A太平天国运动,建都南京,它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革命战争,加速了清王朝和整个封建制度的衰落与崩溃,打破了西方列强把中国迅速殖民地化的企图。
B 中华民国建立,建都南京,它是资产阶级共和国,清王朝的统治被推翻,中国两千多年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结束,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1949年4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的统治被推翻。
7、魏晋时期、隋唐时期、明清时期的南方经济发展原因、特征、影响。
魏晋时期:原因: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安定;北方劳动人民南迁,带来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南方少数民族与汉族融合,加速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一些统治者推行劝课农桑、奖励耕织、安抚流民、兴修水利等有利于农业发展的政策;自然条件相对优越。
特征:土地开垦,耕作技术提高,水利兴修,作物品种增多;产量提高,发展不平衡。
影响:江南经济开发使南北经济趋向于平衡,为以后我国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打下了基础。
隋唐时期:原因:国家的统一;民族融合;四通八达的驰道修筑;大运河开凿,交通便利;南北朝时期南方经济发展所奠定的基础;唐后期北方战乱,南方相对稳定。
特征:江南土地资源进一步开发,水稻产量提高,圩田更普遍;围湖造田和向山要田,破坏自然生态平衡,;江南地区成为粮食重要产地。
兴修水利,工具改进和创制。
安史之乱后,我国的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唐后期,扬州成为全国最繁华的工商业城市,经济地位超过长安、洛阳。
8、明清时期:原因:明清统治者调整生产关系,鼓励生产;宋元时期奠定的基础。
特征:棉花等经济作物由江南向江北推广,形成一些专业生产区域;出现具有特色的专业化工商业城市;江南一些地区的一些生产部门出现独立的手工工场,即资本主义萌芽。
江浙地区以工商业著称的市镇蓬勃兴起。
明朝中后期统治者实行闭关政策,妨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对外贸易的发展。
影响:明清时期的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成长,有利于反封建民主思想的出现,表明封建制度由盛而衰,闭关政策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阻碍了对外交往,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