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市2013-2014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卷(教师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镇江市2013-2014上学期期末考试卷
高三语文试卷(教师版)启东陈而千
一、语言基础知识运用(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
....的一组是(3分)
A.亲.戚/亲.家扛.枪/力能扛.鼎煲汤./河水汤.汤
B.着.力/着.笔什.么/什.锦饼干知识./博闻强识.
C.检省./省.亲强.辩/强.人所难角.度/群雄逐鹿.
D.学期./期.年露.骨/风餐露.宿肥胖./心宽体胖.
1.A (Aqīn/qìng,káng/gāng,tāng/shāng;B 着力/着笔都读zhuó; C 强都读qiǎng;
D 露都读lù)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打开哈代的作品集,如同打开宝物箱,使人眼花缭乱,处处闪现出人性的光芒,迸发着艺术的灵光.
B.雷曼兄弟破产带来了市场恐慌,让市场形势更趋恶化,资产价格下降了三倍,使银行信贷市场和资本市场的流动性都受到压抑,并很快处于干涸状态。
C.我们应该尊重世界多样性,促进和加强各国人民的交流交往,了解和借鉴各国人民创造的文明成果,要做到这一点,需要努力学习外语。
D.古罗马帝国的辉煌仍然是西方历史不可逾越的高峰,它在政治和文化上所贡献的智慧也一直哺育着后来的欧洲文明,吸引了无数后来者去探寻古罗马兴衰的奥秘。
2.D (A成分残缺,缺少主语,“使人……”前应添加主语; B搭配不当,“下降”后面不能带倍数; C语序不当,“了解和借鉴各国人民创造的文明成果,促进和加强各国人民的交流交往",“这一点"指代不明.)
3.根据下文提供的信息,拟一条一句话新闻(不超过15个字,标点不必占格)(4分)
路透社17日援引缅甸工业部长吴昂东的话报道,缅甸政府计划推动与一些缅甸民族武装达成和解,缅甸共有100个民族,数十年来,一些缅甸少数民族自立的武装与政府军作战,企图寻求独立,其中,北部克钦邦的克钦族独立军是反政府武装中最主要一支,吴昂东说,吴登盛总统计划在议会召开一次大型会议,商讨与所有民族武装实现停火,结束持续多年的冲突,在三年内实现“永久和平",目前政府已经与10个武装组织达成协议。
3.缅甸政府计划三年内实现国内和平。
【“缅甸政府”、“计划(拟、将、力争)”、“三年内"、“实现国内和平(和解、停火、结束冲突)”各1分】
4.根据下列材料要点,为“青奥会”下定义。
(5分)
①青奥会是为14至18岁青年人设计的综合运动会。
②它是国际奥委会于2007年,在现任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的倡议下创办的。
③这项体育赛事糅合了体育、教育和文化等领域的内容。
④这个综合运动会旨在青少年中广泛传播“卓越、友谊、尊重"的奥林匹克理念,让青年们从运动中收获健康的生活方式。
4.青奥会是2007 年在现任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的倡议下,为14 岁到18 岁青年人设计的,糅合了体育、教育和文化等领域的内容,旨在青少年中广泛传播“卓越、友谊、尊重”的奥林匹克理念,让青年们从运动中收获健康的生活方式而创办的综合运动会。
(不是下定义的形式不给分;下定义的主干正确给1分,每句提炼出一点给一分;语序不算分,建议评讲时强调能
自然衔接)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5~8题。
张九龄传
张九龄,字子寿,一名博物。
九龄幼聪敏,善属文。
年十三,以书干广州刺史王方庆,大嗟赏之,曰:”此子必能致远。
”
张九龄,字子寿,又名博物.张九龄年幼时聪明敏捷,擅长写文章.十三岁时用书信干求广州刺史王方庆,王方庆非常赞赏他,说:“这孩子一定能有所作为。
”
开元十年,三迁司勋员外郎。
时张说为中书令,与九龄同姓,叙为昭穆,尤亲重之。
十三年,车驾东巡,行封禅之礼。
说自定侍从升中之官,多引两省录事主书及己之所亲摄官而上,
于说.
开元十年,张九龄多次升迁担任司勋员外耶。
当时,张说担任中书令,他与张九龄同姓,(按年龄)排序结为宗族兄弟,张说特别亲近、看重他.开元十三年,皇帝东巡,举行祭祀天地的大礼。
张说亲自决定侍从皇帝登山的官员,他多推荐两省录事、主书和自己亲近的官员代理官职登山,于是(对他们)特别加以晋级,破格授予(他们)五品官职。
当初,张说命令张九龄草拟诏书时,张九龄对张说说:“官爵是天下共用的器物,应该把道德名望高的人排在前面,有功劳的旧臣排在后面。
如果颠倒了顺序,指责和批评就会产生。
只是希望您仔细研究谋划这件事,不要留下悔恨.”最终没有听从。
等到制度出台时,朝廷内外的人对张说有很多指责。
初,张说知集贤院事,常荐九龄堪为学士,以备顾问。
时范阳节度使张守珪以裨将安禄山讨奚、契丹败衄,执送京师,请行朝典.九龄奏曰:"禄山狼子野心,面有逆相,臣请因罪戮之,
,误害忠良。
”遂放归籓。
冀绝后患。
"上曰:”卿勿以王夷甫知石勒故事
..
当初,张说掌管集贤院事,经常推荐张九龄能够担任学士,来满足(皇帝)顾视咨询。
当时范阳节度使张守琏因为副将安禄山讨伐奚、契丹失败,捉拿护送他到京城,请求按照朝廷典章执行(死刑)。
张九龄上奏说:“安禄山狼子野心,面有谋反之相,请求皇上根据他的罪行杀掉他,希望断绝后患。
”皇上说:“你不要因为王夷甫了解石勒这个旧例,误害了忠诚善良的人。
”于是放安禄山回到藩地。
二十三年,加金紫光禄大夫,累封始兴县伯.李林甫自无学术,以九龄文行为上所知,心颇忌之.乃引牛仙客知政事,九龄屡言不可,帝不悦。
二十四年,迁尚书右丞相,罢知政事.后宰
执每荐引公卿,上必问:"风度得如九龄否?”
开元二十三年,加封为金紫光禄大夫,累官封他为始兴县伯。
李林甫自己不学无术,因为张九龄的品行被皇帝赏识,心理非常妒忌他.于是推荐牛仙客担任知政事(或者译为“掌管政事”),张九龄多次说不行,皇上不高兴。
开元二十四年,升任尚书右丞相,免去了知政事。
后来宰相每次推荐公卿时,皇上一定会问:“节操、品质、度量能够像张九龄吗?"
交友善.挺之等有才干,而交道终始不渝,甚为当时之所称.
张九龄担任中书令的时候,天长节(玄宗生辰)百官为皇帝祝寿,大多进献奇珍异宝,只有张九龄进献《金镜录》五卷,讲前代兴废的道理,皇帝特别赏识他,认为他与众不同。
他和中书侍郎严挺之、尚书左丞袁仁敬、左庶子梁升卿、御史中丞卢怡结交,关系好。
挺之等人都有才干,和张九龄的交情终始不渝.他们的友情被当时的人都很称道。
至德初,上皇在蜀,思九龄之先觉,下诏褒.赠.
到了德初年间,唐玄宗在四川,想到张九龄当时的先知先觉,下旨褒扬他.
(选自《旧唐诗张九龄传》,有删节)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唯令公审筹之,无贻后悔也. 贻:造成,遗留.
B卿勿以王夷甫知石勒故事故事:旧例
C竟不从竟:竟然.
D下诏褒赠褒:褒奖。
5.C(竟:最终)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说利用皇帝泰山封禅的机会,推荐和自己亲近的官员代理官职登山,并对他们特别加以晋级,张九龄认为这样做会引来非议和指责.
B、张九龄认为要防患于未然,处死安禄山,但皇上特别赦免了他,后来玄宗到了蜀地,才体会到张九龄的先知先觉。
C、张九龄的品行被皇帝赏识,而李林甫不学无术又嫉妒他,于是张九龄只好推荐牛仙客担任知政事。
D、中书侍郎颜挺之,尚书左丞袁仁敬,右庶子梁升卿,御史中丞卢怡都是有才干的人,他们与张九龄的交情被世人广泛地称道。
6.C 李林甫推荐牛仙客担任知政事。
7.用几个短语概括张九龄的主要品质(不超过15个字).(3分)
7.①才智:聪敏致远(睿智、才智过人、有才干)②为官:仗义执言(刚正、正直、耿直、敢于直言、敢于谏言、直言不讳);③智慧:先知先觉(目光长远、有预见性);④风度:风度典范;
⑤知(识)人:与有才干者友善(交友有道)(任意3个角度,词意恰当给3分;不能用否定形式表述;紧扣文本,文本范围外不算;超过15字扣一分)
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①官爵者,天下之公器,德望为先,劳旧次焉。
①官爵是天下共用的器物,应该把道德名望高的人排在前面,有功劳的旧臣排在之后.
(判断句、德望、劳旧、句意通顺,各1分;建议提醒学生结合语境翻译)
②初,张说知集贤院事,常荐九龄堪为学士,以备顾问.
②当初,张说掌管集贤院事,经常推荐张九龄能够担任学士,来满足(预备、准备)(皇帝)顾视咨询。
【知、顾问(古今异义,动词,偏重“问”)、句意通顺,各一分】
③唯九龄进《金镜录》五卷,言前古兴废之道,上赏异之。
③只有张九龄进献《金镜录》五卷,讲前代兴废的道理,皇帝特别赏识他,认为他与众不同。
(进、异、句意通顺各1分)
三、古诗鉴赏(10分)
9.阅读下面一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阁夜
杜甫①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②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注:①为杜甫寓居夔州西阁时所作。
当时西川军阀混战,吐蕃入侵。
李白、严威、高適等人均先后去世。
②跃马:指公孙述,自立为天子。
(1)前人称赞“五更鼓角声悲壮, 三峡星河影动摇”一联写得“伟丽”,请简要分析其妙处。
(1)前句从听觉角度(1分),写出了五更时分军营里的鼓角声响亮,愁人不寐(1分);后句从视觉角度(1分),星光倒映在峡江中,随着水波动荡摇摆(1分);诗人将时局的深切关怀和三峡夜深美景的欣赏巧妙结合,表现了诗人悲壮深沉的情怀(2分)
(2)诗歌的颈联和尾联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联想想象和化用典故( 2 分),表达作者对战乱时局的忧虑(悲伤、痛苦)—--—“哭”,怀才不遇的矛盾与苦恼(孤独、寂寞)和对友人的怀念(思念)--——“寂寥"(任意两点给2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
10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8分)
(1)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论语》)
(2)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劝学》)
(3)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屈原《离骚》)
(4)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李商隐《锦瑟》)
(5)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李贺《雁门太守行》)
(6)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苏轼《赤壁赋》)
(7)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范仲淹《渔家傲》)
五、文学类文本阅读(共20分)
天下西湖(节选)
郑骁锋
这是一场预备已久的死刑,杀人者和被杀者都等了很多年。
走向刑场的路上,双方都有解脱的感觉。
他们都知道,片刻之后,随着刀光闪过,那个已被淘汰的朝代便将在秋风中彻底消失,因此对其旷日持久的清剿也将就此终结。
即将被杀的人是南明最后的将领张苍水。
明亡之后,这位宁波人率领义军在东南一带苦苦抵抗了二十来年,直到那个晦暗的黎明,一队鬼祟的清兵突然登上了他藏身的小岛。
作为民族英雄,张苍水的死难,与他仰慕的先烈——如文天祥——一样,表现得从容、凛然.他是坐着受刑的,因为他拒绝以下跪的姿势退出人间。
而他的遗言,除了一首铿锵的绝命诗,还有一句深沉的赞叹。
“好山色.”说这句话时,张苍水躯干挺直,目光悠远,眸子里波光粼粼绿意葱茏,枯槁的脸上,慢慢展开一丝柔和的微笑。
刑场设在杭州弼教坊,而弼教坊在西湖附近。
那天,是农历九月初七,整个杭城都飘着甜甜的桂香。
张苍水深深地嗅了一口气,回过头来,拂了拂衣上的灰尘,缓缓盘膝坐下,对身边神情紧张的刽子手笑了一笑。
三百多年后,“好山色”已由沙孟海写成了一块遒劲的大匾,高悬于杭州张苍水祠的正
厅。
张苍水的祠堂连同墓冢,位于太子湾公园与章太炎纪念馆之间,紧邻着西湖。
薄暮,西湖平湖秋月,我独自坐着。
三月的夜风贴着湖面滑来,带着水气柔柔地拂面而过。
原本是多云天气,又是初三,不指望月出东山。
光景一截截黯淡着,满天浮云像是渐渐被水化开了,又不断一滴滴点入浓墨,在湖面上渗洇开来。
近处的山仿佛随着浅浅的涟漪移向远处,而远山则从山尖开始逐渐淡去,直至完全隐入虚空。
画舫游船俱已不可辨认。
湖面似乎越来越宽广,越来越混沌。
离开张苍水祠后,我走走停停,已经在湖边踯躅了很久。
过去的几个小时,我一边欣赏西湖由明丽一点点转换为朦胧,一边在思索那个俗不可耐的古老问题:西湖被赞誉为“人间天堂”,它的独特魅力,究竟在于何处?诚然,西湖是极美丽的,但令天下人趋之若鹜魂牵梦萦的,果真只是这一脉山水吗?
我细细回忆着西湖的各处景点。
身为浙江人,它们中的大部分,我都已经游赏多次,有一些甚至可以说烂熟于心了。
终于,我记起了在岳王庙中看到的一首诗,作者是清代著名诗人袁枚:“江山也要伟人扶,神化丹青即画图;赖有岳于双少保,人间始觉重西湖。
”
诗句篆刻在一块石碑上,笔划开张,朴拙有力。
中国书法最讲究笔划线条,而线条的优劣取决于正反两种力道的互相抗衡互相融合,通常艰涩顿挫、如屋漏痕那样才是虎虎生威的,而圆滑顺溜却往往暴露出轻浮虚弱,软塌塌的死蛇一般。
受袁枚启发,我想到,若以“丹青画图"为喻,西湖之美,秀丽之外,其实另有一股雄劲之气,刚柔相济软中带硬,清爽疏朗,不似其他江南名湖园林那般一味阴柔婉约,容易令人生腻;或许,这就是“人间重西湖”首要的一个原因吧。
西湖有脊梁。
岳飞、于谦、张苍水等烈士埋骨湖畔,众人皆知,暂且不提;单是西湖的景点名称,也暗暗隐藏着一股豪气.花港柳浪之外,有龙井,有虎跑,有狮峰——曾有很长一段时间,整个杭州都被称为武林;即便只是孤山,简简单单两个字也似睥睨着冷眼,桀骜而嶙峋。
唯豪气方能容纳豪杰。
难怪狂野磊落如鲁智深,到了钱塘江边便会豁然彻悟,抛开杀人放
火的禅杖,将两只跋涉万里的大脚交互叠了,拍手笑一声坐化于六和塔下。
与他作伴的,还有行者武松,低眉顺眼地在暮鼓晨钟声中老去,铁血侠情尽皆隐入了西泠桥头的一抔土.
鲁智深武松毕竟有些虚幻,当年秋瑾却是真真切切地爱上了这片湖山。
一个晚春的黄昏,瞻仰完岳坟出来,她在湖堤上许了一个愿,希望自己也能在此长眠,“如果我死后真能埋骨于此,那可是福份太大了。
”秋瑾罹难之后,为了达成她的愿望,人们整整进行了十次传奇般的迁葬,由她的故乡绍兴到夫家湖南再转到杭州,迂回了千里万里才终于让她在孤山脚下安息。
如今,秋瑾的汉白玉雕像屹立在西泠桥畔,一手按剑,一手叉腰,为西湖又增添了几分秋风秋雨的飒爽。
(选自《眼底沧桑》,有删节)
11.文章开头用了大量的笔墨写了张沧水临刑前的场景,这些叙写有什么作用?(4分)11.突出张苍水的从容,凛然(2 分):领起全文,引出“好山水”的感叹,为下文对西湖山水的描写做铺垫,为后文对西湖豪气的议论做铺垫,营造了悲壮肃穆的气氛,奠定了悲壮的感情基调。
(2分,答出1点给1分;贴标签不给分)
12.文中作者认为西湖被赞誉为“人间天堂",它的独特魅力究竟在何处?(6分)
12.西湖秀美的一脉山水;不同于江南其他地方的雄劲之气,刚柔相济,清爽舒朗;西湖独特的雄奇的人文文化(历史积淀)(“西湖有脊梁”,“隐藏着一股豪气",“湖畔埋忠骨")。
(每点2分)
13.文中划线部分描写了西湖三月的景色,请分析其表现特色。
(4分)
13.以湖面为观察对象(选取典型景物)(选取代表性景物)(1分),远景和近景相结合(1分),以动衬近(动静结合)(比喻、叠词等其他手法能言之成理1 分),表现了西湖薄暮时分宁静秀丽的景致(1分)。
14.本文写作对象为西湖,但题目却在“西湖”前加了“天下"二字,请探究其中的深刻底蕴。
(6分)
14.西湖凭借秀丽雄劲的自然山水,区别于江南其他地方,受天下人喜爱(2分);是天下众多的英雄豪杰孕育了西湖的雄劲和豪气(2分);历史和文化让西湖超越一般山水,让西湖在天下中拥有了独特的位置(2分);西湖的山川、文化和历史是属于天下人的(2分)。
(答出一点给2 分)
六、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
“中文教育”之百年沧桑
陈平原
传统中国的书院教育,跟今天我们实行的大学制度,无疑有很大的差异。
站在中文系的立场来观察,首先,以前的书院教育,不管哪家哪派、何时何处,都是以人文学为中心的。
到了晚清,随着西学东渐,现代大学制度建立,“中文”或“文学”逐渐蜕变成众多科系中的一个。
其实,不仅仅在中国,整个世界都如此,18世纪以前的大学课程,都是以人文学为主导。
直到19世纪,随着科技突飞猛进,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继崛起,人文学科才逐渐从中心向边缘转移。
1898年成立的京师大学堂,以救亡图存为主要目标,声光电化(自然科学)、经济法律最有用,当然受到主事者的高度重视。
只是在“拷贝”整个西方大学制度时,“文学”作为众多学科中一个小小的分支,也被纳入其中.
某种意义上,现代化的进程,也就是日渐专业化。
以前有一句话,“一物不知,儒者之耻";晚清以降,谁也不敢这么说了。
因为,同是读书人,专业分工越来越细,彼此间的隔阂也越来越深。
这一大趋势,使中国语言文学的教育,呈现两个方向:一方面,它越来越成为众多学科中的一个,范围及功能大大缩小;但另一方面,它又掉转过来,逐渐变成一种“修养”或“趣味”——就好像画布上的“底色”,虽不显眼,但不可或缺。
在我看来,作为专家之学的“语言"“文学”研究,必定是小众的;但若从“通识教育"入手,则前途无量。
如何看待通识教育,以及如何处理与专业教育的矛盾,目前中国学界仍在摸索中。
人的求知欲望和可用时间之间,本就存在着巨大的矛盾。
既希望让学生具有良好的修养,又要求其获得足够的专业训练,很难协调。
但有一点必须明白,大学的意义,主要不在于教你多少知识,而是教会你读书,养成好的眼光、习惯、方法和兴趣,这比什么都重要。
因为知识是无穷尽的,你永远学不完,在短短的四年里,不可能真的“博览群书"。
“博”与“专"的矛盾,永远无法协调,就看你想培养什么样的学生。
人文学被如此地边缘化,这是目前中国教育过分市场化的结果。
等到国民的温饱问题解决了,那种将“求学”等同于“谋职"的趋势,会逐渐转变.整个社会弥漫着拜金主义,家长的期待、媒体的渲染、再加上大学的失职,导致学生选择专业时更多考虑毕业后的薪水,而很少坚持个人兴趣。
我不敢提倡“安贫乐道”,我想说的是,目前这种盲目追求“热门专业”,实在不可取。
表面上,人文学科处于边缘状态,但这些年仍在平稳发展。
那是因为,传统的人文学科适应面广,对于学生日后的发展有很大的裨益。
现在我们的教育进入了一个误区,即把大学当作职业学校、培训中心来经营,宣扬“市场需要什么,我们就教什么”,忘却了大学的责任。
大学教育,是为你一辈子的知识及精神打底子,而不是职业培训。
很多东西只需“岗前培训”,根本用不着你花好几年时间来学习。
当然,学校性质不同,完全可以有不同的选择。
我批评的是那些本该志向远大的大学或院系,走上了“经济实用”的职业培训之路,那绝对是一个失败.
(选自《文史知识》,有删节)
15.现代大学中文与传统人文教育相比,有什么改变?(6分)
15.人文教育以人文学为中心,现代大学的“中文”或“文学”是众多科系中的一个;现代大学中文比传统教育专业化更深,专业分工更细,学科隔阂也越深;现代大学中的中文教育范围及功能比传统人文教育缩小了,逐渐窄化为一种“修养”或“趣味"。
(每点2分)16.文教育目前面对的困境是什么?(6分)
16.“语言”“文学”研究,专业性强,只为少部分人(小众)接受和研究;如何看待通识教育仍在探索中;修养与专业训练,“博”与“专”的矛盾,很难协调。
(每点2分)
17.文学被边缘化的原因是什么,如何解决这一问题?(6分)
17.中国教育过分市场化(2 分)。
随经济发展,国民“求学”等同于“谋职”的趋势会逐渐转变;社会的价值取向发生相应改变;个人在择业时更多坚持个人兴趣;大学根据自己性质不同,因地制宜地选择培养方向。
(每点1分)
七、作文(7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李开复从博士毕业留校起,到创办创新工场前,先在卡内基。
梅隆大学当教师并成为最年轻的副教授,而后经历苹果、SGI、微软、谷歌四家顶级公司的高管生涯。
一直行走巅峰,在追问他有什么成功经验时,李开复的回答是:“追随我心。
”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诗歌除外;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18.参考立意:
①乐观面对生活,追求人生价值;
②认知事物(或人)避免片面性;
③做最好的自己,实现自我人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