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选]巧设教学情境让数学课堂活起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巧设教学情境让数学课堂活起来
在新课改的数学课堂教学中,通过适时、合理的创设教学情境,可以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增进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更可以激活对新知识的探究和发现。

为此,在每个教学活动中给学生精心创设学习新知识的“学习情境”,是引导学生创新学习的有效途径,能让我们的数学课堂真正活起来。

一、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
数学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

儿童的数学是现实数学。

创设生活情境能使课堂教学更接近现实生活,使孩子们能身临其境,加强感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

如在教学“分一分”时,课一开始,我就把学生熟悉的玩具、学习用品、服装、食品等东西凌乱地堆放在教室里,让学生亲自体验杂乱无章的生活,自然而然产生收拾东西的欲望。

有了欲望,我并没忙于让学生动手,而是让学生思考,当学生讨论得出应把东西分成4大类,然后各组整理一类。

在引导学生把杂物分成四类物品时,我问学生:如果大家一起上来,会怎样?让学生想象这样做的危险和混乱,自然产生了讲秩序的想法,体验秩序能使生活有条理,渗透了做事要讲秩序的思想,无形中也初步培养了学生有条理做事的好习惯。

同时要求孩子利用学习的分类方法整理自己的房间。

这一系列活动使学生学到知识,并且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创设充满趣味的情境
著名心理学家希尔博士说过:人与人之间只有很小的差异,但这种差异却往往造成巨大的差异。

人与人之间很小的差异是指对事物有无兴趣,巨大的差异是指成功与失败。

学生对学习有浓厚的兴趣,将是获取知识和发展能力的最大动力。

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对学习内容本身发生兴趣,是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一种最实际、最直接的动力。

如,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我是这样创设教学情境的。

上课开始,我让学生听一段配乐故事:“有位老爷爷把一块地分给三个儿子。

老大分到了这块地的1/3,老二分到了这块地的
2/6。

老三分到了这块的3/9。

老大、老二觉得自己很吃亏,于是三人就大吵起来。

刚好阿凡提路过,问清争吵的原因后,哈哈的笑了起?恚?给他们讲了几句话,三兄弟就停止了争吵。

”同学们听着配乐故事,不由自主地笑了,我笑着关掉屏幕,说:“听了这个故事,你们想知道阿凡提给
他们讲了什么话,使三兄弟停止了争吵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
‘分数的基本性质’。

”通过一个简短诙谐的配乐故事,把学生牢牢地吸引,师生在谈话中,很自然的进入新课。

三、巧设实践活动情境
课堂教学是一种师生双向交流的活动。

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应使每个学生都树立创造的勇气和信心,鼓励他们多观察、多动脑、多动手,使他们学会学习,最大限
度地参与探索新知识的活动,变外部的学习活动为自身内部的智力活动,从而使知识与能力协同发展。

在教学中,根据小学生好动、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创设生动有趣的活动情境。

如教学《认识图形》一课时,当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之后,我设计这样一个环节:师:老师用今天认识的图形贴成了一条可爱的小金鱼(出示贴好的小金鱼),你们能从小金鱼身上找出今天学的这些图形吗?生答: (1)小金鱼的头是圆形;(2)小金鱼的身子是长方形;生答: (3)小金鱼的尾巴是三角形;(4)小金鱼的眼睛也是圆形的……接着,我转向下一个实践活动,分小组讨论,让学生利用自己手中的图形贴出喜欢的图案,先寻找设计出本组拼图的方案,互相合作,尽可能和老师的不一样,学生活动结束后,让各组学生将本组贴出的图案向全班展示,介绍制作的方法和所用的图形,其中一组是这样说的:我们组贴的是小兔子,用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

接下来各组的小朋友都纷纷派代表上台向大家说明本组贴的是什么,用了什么图形。

学生表现得主动,贴出的图案丰富多彩,而且能把贴的方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这样组织教学,体现了学生间的合作与互助,探索与创新,还
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一个好的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和参与动机,能使学生主动地融入问题中,积极地投入到自由探索、合作交流的氛围中,也能够化解教学中的一些重难点。

《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要提供丰富的现实背景”,这个现实背景既可以来源于生活,也可来源于数学本身。

总之,教学是一门艺术。

作为数学教师应恰当地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
在情境中自主探索有价值的数学知识,获得情感、能力、知识的全面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