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二次双周考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北省荆州中学2017-2018 学年高一历史放学期第二次双周考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 小题,每题 2 分,共 48 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项为哪一项切合题目要求的。


1、中国早期的民族工业主要散布在上海、广东、天津等沿海地域,主要原由是() A.沿
海地域的人们思想开放B.沿海地域便于发展工业
C.外商和洋务公司的刺激作用D.沿海地域资本主义萌芽的迟缓发展
2、阳光卫视播出的52 集大型系列片《百年商海》,第 5 集播出了《首家华侨缫丝厂陈启沅
和继昌隆》。

在介绍继昌隆成立的原由时必定会提到()
①洋务运动的引诱②外商公司的刺激
③清政府放松对民间设厂的限制④大批引进外国技术
A.①③④ B.①②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3、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供给了某些客观条件,这主要包含()
①保护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②分解着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
③扩大了商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④传入了西方近代生产技术和机器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4、以下图反应了中公民族工业发展历程。

据此能够推知()
A.实现民族独立是国家兴隆的重要前提 B.辛亥革命极大地推进了民族工业发展
C.近代中公民族工业发展困难 D.一战的迸发有益于中公民族工业发展
5、1913 年张謇《在实业政见宣言书》中说“:謇关于实业上抱持一种主义,谓为棉铁主义。

为保卫
图存计,若推行植棉地、纺织厂是;又唯有开发极大之富源,以驰逐于世界之市场。

若开放
铁矿、扩充制铁厂是”。

张謇提出“棉铁主义”的目的是()
①拯救民族危机②复兴民族家产③抢占国际市场④成立完好的工业系统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6、民国期间是中公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波折发展期间。

以下切合这一期间民族资本主义工
业发展状况的是()
7、中国近代民族财产阶级既拥有革命性又拥有妥协性,其决定性的要素是()
A.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B.近代民族工业技术极为落伍
C.近代民族财产阶级力量单薄D.本国封建反动权利深重压迫
8、有人作了以下五幅图片比喻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假如图中的“冬”代表解放战争时
期的民族工业遇到毁坏性打击,那么,代表“公民政府统治先期” 民族工业波折发展的图片是:
A.春 B.秋 C.冬 D.夏
9、在近代中国经济构造中,产生了一些新要素,以下要素出现的先后次序是()
A.洋务资本官僚资本外国资本民族资本合作社经济B.民族资
本洋务资本官僚资本合作社经济外国资本C.外国资本洋务资
本民族资本官僚资本合作社经济D.外国资本民族资本洋务资
本合作社经济官僚资本
10、1913 年至 1921 年,全国华资纱厂的纱锭,由 4.8 万余枚增至128.1 万余枚,增加了 157.9%;织布机由2016 台,增至 5825 台,增加了188.9%。

出现这类变化的原由包含()
①民国成立的推进②实业救国的推进③外来经济控制除去④封建社会的终结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1、以下对《晚清政府财政收入构造表》所含信息的解读正确的选项是()
农业税收入工商杂税收入其余收入总收入
数额比重数额比重数额比重数额比重
年月
1849328177%96923%4250100% 1885307140%392351%7149%7708100% 1911481016%2044169%444515%29696100%注:单位,万两,资料选自冯杨《低关税与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研究》工商杂税收入包含:盐
课、关税、厘金、官业收入、杂税等。

(此中关税1841 年约 420 万两; 1887 年 2054 万两:1911 年 3617 万两。


A.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不停提升,促进农业税比重要幅减小
B.税收主体的变化折射出中国经济近代化程度的逐渐加深
C.洋务及官僚资本主义公司出现并发展,工商杂税收入上涨
D.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关税收入是清政府最主要的财路
12、晚清一有名人士提出,“机器厂可兴作业,小轮舟可便通畅,今各省皆为厉禁徒使
洋货流行”。

建议“宜纵民为之,并加保护。

”这类主张被正式推行是在()
A. 19 世纪 70 年月 B.19 世纪 80 年月 C. 19 世纪 90 年月 D. 20 世纪 20 年月
13、1912 年 9 月,上海《申报》载文称:“ 西装东装,汉装满装,无奇不有,错乱至不行名状。

” 对此理解最适合的是()
A. 服饰种类众多,追求时髦成主流
B. 东西文明碰撞,中西衣饰难以共存
C. 尊
孔复古流行,衣饰改革困难 D. 社会发生巨变,衣饰体现多样化
14、19 世纪 60 年月此后,东西方经济沟通屡次,在中国市场,洋人反宾为主,得操丝市、
茶市之权。

华商之业丝茶者,反仰洋人鼻息,厘豪不可以主持。

在某些地域,
洋布排斥了土纱土布,使中国城乡出现生产凋敝、经济冷清的状况。

这主要表示近代中国
()
A.自然经济完好解体
B. 日趋堕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 主动融入全世界化进度
D. 商品经济开始占有主导地位
15、下表反应了洋务运动主要代表人物的任职状况:
代表奕?曾国藩李鸿章沈葆桢张之洞左宗棠
两江总督直隶总督直隶总督北洋
通商大臣
两江总督
南洋大臣
两广总督
湖广总督
闽浙总督
陕甘总督
职务领班总理衙门大臣剖析表格,可知洋务运动()
A. 造就了地方权利和利益
B.增强了中央政府权利
C. 已成为社会的宽泛共鸣
D. 主要集中于东南沿海
16、洋务派创立的天津机器局“今其制造,略已扩大,制造制铁机、制铜机、火药炮弹、铳炮、钢铁诸器,并锻造银货,其分厂很多(甲午)战后很有扩充,其业之兴隆有可望也。

”资料表示此时()
A. 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
B.洋务运动向深入发展
C. 实业救国思潮开始流行
D. 洋务公司仍有强盛生命力
17、下表是清末民初中国出口商品分类比重统计表(单位:%。


年份原料手工制品机器产品
189315. 681. 82. 6
191039. 841. 418. 8
192040. 139. 420. 5
据此可知,在此期间中国()
A. 社会经济构造发生较大变化
B.手工产质量量优于机器产品
C. 国际市场大大拓宽
D. 传统的自然经济基本解体
18、自 1875 年至 1895 年,建昌铜铁机器厂的规模、设施、资本和人员有较大扩展,可是
业务对象一直是外商的船厂及航运公司,生产工艺向来逗留在维修和加工零零件,“实质上仅是外商船厂的协助工场”。

这反应出中国近代公司()
A. 拥有资本少、规模小的特色
B.产品营销拥有外向型特色
C. 遇到外国资本主义的压迫
D. 对外资公司拥有严重依靠
19、据学者统计,从 1860 年到 1936 年,小农家庭的手织布在棉布花费总量中从98%降落到
38.8%,自给率从41%降落到28.7%。

小农家庭棉花自给占棉花花费总量的比重从69.4%降至 10. 9%。

该学者意在说明当时中国的小农经济()
A. 打破了自给自足的关闭、孤立状态
B.与市场、商品经济的联系日渐密切
C. 趋于破产并将退出中国历史的舞台
D. 在近代中国经济中仍占主导地位
20、学者潘君祥说:“国家机器是一种政治上层建筑,一直影响和限制着经济基础。


充任了近代化的组织者的角色”所以,在落伍国家的近代化早期,国家政权日趋成为
近代化的主要推进力量。

以下事件中,最能旁证这一看法的是()
A. 20 世纪早期,清政府经过各样举措保护和奖赏工商业的发

B. 1921年,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以代替战时共产主义
政策
C. 1933年,美国罗斯福政府实行
新政
D. 1992年,中国宣告成立市场经济系统的经济改革
目标
21、下表是“ 1880 年与 1930 年中国公民收入和人口增加”表(据《中国近代经济史》。

)该
表能反应出当时()
公民收入(亿元)年增加人口(千人)年增加人均收入(元)年增加
1880 年1930 年率( %)
1880 年 1930 年
率( %)
1880 年 1930
率( %)

143.43257.98 1.21377636500789 0.583851.510.62 A. 民族资本主义连续迅速发展 B. 民生状况有所改良
C. 人口增加限制了工业化进度
D. 政府忽略近代化建设
22“、置办”是近代中国社会产生的一个特别阶层。

以下有关“置办”的表述正确的选项是()A.外国资本家在旧中国通商口岸开设的商行、公司等机构 B .旧中国官方或民间设在通商口岸管理外贸的机构和人员C.外商在旧中国建立商行、公司、银行等机构中雇用的中国代理
人 D.旧中外国商设在中国的商行等机构中的中方合伙人
23下、图曲线为中公民族资本主义在波折中发展,图中 B 地方占比率较高的主要原由是()
A. 中国自然经济的完全崩溃
B. 抵制洋货运动的蓬勃发展
C. 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D. 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24、自罗斯福入主白宫伊始,中国人即倾注了对其新政的极大关切之情,包含当时中国最享盛
名的《东方杂志》《、申报月刊》《、时势月报》《、世界知识》等报章杂志在内人们对大洋
此岸这一改革潮的反响之热情、议论之宽泛,不论就广度仍是就深度而言,能够说是空前的。

这是由于()
A. 它催化了中国的危机
B.它影响了中公民主革命
C. 当时中美关系的敌对态势
D. 文化学术界洋溢的右倾情绪
二、非选择题( 第 25 题 18 分,第 26 题 14 分,第 27 题 20 分,合计52 分。

)
25.(18分)阅读以下资料,达成有关问题。

3 月,公民党暂时全国代表大会经过了《抗日建国大纲》和《特别时期
资料一1938

经济方案》,标记着公民政府实行战时统制经济政策的经济目标已经基本确定。

1939 年3月,
公民党五届五中全会明确宣告依于战时人民生活之需要,分别轻重,商酌缓急,推行统制经济,正式明确使用统制经济政策这一看法。

今后向来到1941年,在长达3 年的时间里,公民政府陆
续公布了数十个有关经济统制的详细法律,其范围波及公民经济的生产、流通、花费
各个环节,对包含工矿、农商、粮食、金融、外汇、物价、物质等公民经济各个重要部门进
行了全面统制。

——摘编自张忠民、朱婷《抗战期间公民政府的统制经济政策与国家资本公司》
( 1)依据资料一并联合所学知识,剖析公民政府统制经济的特色和影响。

(12 分)
资料二毛泽东在回首近代民族工业发展史时说过:“ 重工业不可以忘了张之洞,轻工业不可以
忘了张謇,化学工业不可以忘了侯德榜,运输航运业不可以忘了卢作孚。

” 卢作孚是重庆人,目
击川江上外国轮船胡作非为,他发奋走实业救国的道路,创立了民生实业有限股份公司。

1925 年,民生公司以一艘 70.6 吨的小火轮发迹,以爱国救国为呼吁,以优良的管理和高效的
运营,仅 10 年时间就使外轮不得不退出川江航线。

这是近代中国稀有的民族公司经过竞
争取胜的典范。

抗战期间,民生公司几乎依靠一己之力达成了“中国实业史上的敦刻尔克撤离” ,将大批工业设施和军工物质抢运入川,组成抗战期间中国的工业命脉。

抗战成功时,民生公司
已拥有船舶 140 余艘,航运权利及于日本与东南亚各国。

( 2)依据资料二并联合所学知识,概括卢作孚的历史贡献。

( 6 分)
26.(14 分)阅读以下资料,达成有关问题。

资料一棉花自宋朝传入中国后,因其知足人们盖被之需的重要作用而为历代统治者所督
导推行,到明朝棉作已遍布全国各省区。

到了清朝中叶,人口急剧增加的巨大压力一方
面推进棉花栽种连续向更广大地区分别,另一方面又进一步推进各样农作物第一是粮食和棉
花向着各自适合的地域集中。

手工棉纺织业也从发达的江南而几乎“广布到全国的每个
州县去了”,体现出时人所称的“棉花寸土皆有” “,织机十室必有”的情景。

——摘引自《城乡家产互动与近代内陆民族棉纺织公司的发展》
(1)依据资料一,归纳明清期间棉纺织业发展的特色和原由。

(4 分 )
资料二直到鸦片战争前夜,中国社会经济中能够直策应用机器生产的棉纺织工场微不足道,棉纺织业的工业化,还缺少可资利用的现存的手工业基础。

民族机器棉纺织业的纱锭数,
截止 1895年末止,“ 共为 197396枚,工作纱锭162396枚,布机积累数4008台,工作布机3550台。

”1895 年后,机器棉纺织业成为华商投资设厂高潮的要点。

据统计,“ 至民国
2 年 (1913) ,中国全国华洋各厂共有纱锭982812枚,此中华商651676枚,日商 233448枚。

全国
布机 9389台,此中华商4633台,日商 3546台,英商 1210台”。

——摘引自《中国早期工业化进度中的二元模式》
(2) 依据资料一、二及所学知识,指出近代棉纺织业生产方式的变化(4 分) ,并归纳近代棉
纺织业发展在经济、政治上的历史作用。

(6 分)
27(. 20 分)阅读中日纱厂纺制 20 支纱的每包成本比较表(1933 年) :
成本中国(元)日本 (元)中国超出日本 (元 )超出的 %
薪资10.50 5.80 4.7081
动力 5.50 4.800.7015
机械修配 1.800.60 1.20200
营缮0.400.40——
耗费品 1.700.50 1.20240
包装 1.50 1.200.3025
薪金 1.200.600.60100
员工保护费0.200.50- 0.30- 60
运输0.200.20——
营业 2.50 2.000.5025
捐税及利息15.00 2.7012.30446
保险0.200.100.10100
制造及营业杂费 3.00 1.00 2.00200
总成本43.7020.4023.30114
——严中平《中国棉纺织史稿》请回答:
(1) 剖析表格,归纳中国纱厂成本明显高于日本的主要要素。

(8 分)
(2)1933 年,中公民族资本主义处于迅速发展期间。

据所学知识,指出公民政府统治前
期民族资本主义获取迅速发展的有益社会要素。

(4 分)
(3)据表中信息,从国家和公司两个角度,说说怎样提升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公司的竞争
力? (8 分)
答案
一、选择题(48 分):
题号123456789101112
答案 C B D C A B A D C A B C
题号131415161718192021222324
答案 D B D D A D B A B C C A
二、资料题
25 题.( 18 分)
( 1)特色:拥有显然的战时性;以法律形式推行;波及的社会经济面宽泛。

( 6 分)
影响:踊跃:为长久抗战供给了物质基础;推进了西部地域经济的迅速发展。

悲观:促进国
家垄断资本全面形成,增强了国家对农工商的垄断;便利了官僚资本的急剧膨胀;造成了当
时的物质欠缺和通货膨胀;严重阻挡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任答三点即可得 6 分)
(2)管理优良、运营高效,可资后代借鉴;使外轮退出川江航线,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的
侵略;为抗战作出了巨大贡献;航运权利及于外国,拓展了民族工商业的市场。

(答三点即
可得6分)
26题. (14 分)
(1)特色:棉纺织的范围日趋扩大;棉纺织业成为主要的纺织部门。

原由:人们生活的需要;政府政策的推进;棉花栽种范围的扩大。

(2)变化:由手工生产到机器生产;由工场到工厂。

影响:为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确定了经济基础;抵制了西方的经济侵略;为近代民主革命确定
了阶级基础。

27题. (20 分)
(1)捐税深重,贷款利息高;生产耗资大;机械修配支出大;制造及销售杂费高;薪资成本高。

( 任答四点即可,满分8 分)
(2)有益:国家基本一致;政府鼓舞发展工商业。

( 实业救国思潮、反帝爱国运动的推进等答案可适合赋分,满分 4 分 )
(3)国家: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环境,实现民族独立;减少赋税,拟订利于公司发展的政
策目标。

公司:提升经营管理水平;提升工人素质,增强者才培育;引进先进技术。

(答案言之成理,
可酌情给分,满分8 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