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理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者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为基点,后者则 隐含着规模收益递增的条件。
绝对利益说
原理:
每个国家都有其绝对有利的、适于 某些特定产品的生产条件,而导致生产 成本绝对低,这叫做绝对利益原则,又 称绝对优势说。他认为各国存在生产技 术上的差别,以及由此造成的劳动生产 率和生产成本的绝对差别是国际贸易和 国际分工的基础。各国应该集中生产并 出口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进口不 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其结果比什 么都生产更为有利。
产品A的相对成本 = ------------------------
(相对于产品B) 单位产品B的要素投入量(aLB)
如果一国生产某种产品的相对成本低 于别国生产同样产品的相对成本,该国就具 有生产该产品的比较优势。
(3)一种产品是否具有生产上的比较优 势还可用该产品的机会成本来衡量。
产品A的机会成本 =
国际分工后
英国
第二葡步萄牙:
1生2产0+毛70呢人专门专业化1生分1产0工+葡80生萄人酒专产门
产量为:
产量为:
190/70=2.714单位 190/80=2.375单位
贸易利益
1.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分工后两种产品 的总产量都增加了,这显然是劳动生产 率提高的结果。
2.提高了消费水平。假定英国用1单位毛 呢换葡萄牙1单位酒,则英国酒和毛呢 的消费量分别为1单位和1.714单位,葡 萄牙酒和毛呢的消费量分别为1.375单 位和1单位,都比分工前增加了。
理论评价:
积极意义 亚当·斯密第一次运用劳动价值论
说明了国际贸易的基础和利益,为科学的 国际贸易理论的建立做出了可贵的贡献。 局限性
该理论只说明了国际贸易中的一种 特殊的现象,即至少在一种商品的生产上 处于绝对优势的国家,才能参加国际分工 和国际贸易并从中获得利益。而在生产上 并不具有优势的国家能否参加国际分工和 国际交换,能否获得利益,斯密的理论并 没有回答。
X
生产可能性曲线与无差异曲线相结合:均衡 (最佳)产量和消费量
(四)构筑国际分工的纽带增多(货物、 资本、服务)
四、国际分工发展的制约因素 社会生产力是决定因素 自然条件是基础 资本流动是推动力量 政府行为的影响
五、国际分工的性质——两重性?
一方面可节约社会劳动,另一 方面又带来国际分工利益的不平等。
第二节 国际贸易基本理论
绝对优势理论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3.节约了社会劳动。
贸易交换比例
实际中的交换比例取决于国际市场上两 种产品的供给和需求。有一点是明确 的,葡萄牙用1单位葡萄酒换取的毛 呢不能少于80/110单位,否则不如自 己生产;进口1单位葡萄酒,英国愿 意支付的毛呢不会超过120/70单位, 否则无利可图。两国都能从分工和贸 易中获利的毛呢/葡萄酒交换比例应 在80/110(0.727)与120/70(1.714 )之间
变化:工农——工业 4.区域性经济组织内部分工加强 5.国际服务分工逐步形成:发达国家与发
展中国家的服务业发展领域各不同。 6.跨国公司内部与外部分工的发展
三、国际分工的发展规律
(一)被纳入国际分工体系的国家和地区 不断增多。
(二)各国参加国际分工的程度不断加深 。(各产业)
(三)国际分工形式多样化。(垂直、水 平、网状)
= 产品A的相对劳动生产率 (相对于产品B)
产品A的劳动生产率(人均产量:QA/L)
产品B的劳动生产率(人均产量:QB/L)
如果一个国家某种产品的相对劳动生产率高 于其他国家同样产品的相对劳动生产率,该 国在这一产品上就拥有比较优势。反之,则 只有比较劣势。
以劳动计算的单位生产成本
英国
葡萄牙

4
6

毛呢
英国 葡萄牙
1.2 0.89
0.83 1.125
(3)用机会成本来衡量 两国生产商品的机会成本
英国 葡萄牙

1.2 0.89
毛呢
0.83 1.125
由此可见,三种方法的结论是相同的 ,都能确定两国各自具有的比较优势的产品。然 后,两国开展国际分工,专门生产其具有比较优 势的产品,即葡萄牙专门生产酒,英国专门生产 毛呢,其结果如下表:
国际分工后

毛呢
英国
(100+120) ÷100=2.2
葡萄牙(90+80)÷80=2.125
贸易利益 分工后贸易利益
英国 葡萄牙

1.1 1.025
毛呢
1.1 1.1
(三)理论评价
积极意义
它论证了无论是生产力水平高还是生产 力水平低的国家,只要按照“两优取重,两 劣择轻”的原则进行国际分工和贸易,都可 以得到实际利益,即增加物质财富。这一理 论为各国参加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的必要性 作了理论上的论证。
局限性
简化了复杂的经济情况,是以一系列的 假定为前提的。从而大大削弱了比较成本理 论的适用性。
一、分析工具
(一)生产可能性曲 线
一国生产要素得到充 分利用情况下,所能 生产的最大产量组合 的连线
Y A(0,100) C(X1,Y1)
B(100,0)
O
X
生产可能性曲线的性质 生产可能性曲线的斜率等于边际机会成本
减少的产品B的产量 ----------------------
增加的产品A的产量
如果一国生产某种产品的机会成本低于 别国生产同样产品的机会成本,该国就具有 生产该产品的比较优势。
比较优势示例
国际分工前
国家 酒产量 所需劳动 毛呢产 所需劳动
人数(人 量
人数(人
/年)
/年)
英国 1
120
1
100
第一节 国际分工的基本内容
一、国际分工的含义与作用
1、国际分工的含义
指世界各国生产货物与服务的劳动 分工,是社会分工发展的结果。
2、国际分工的作用
1)是国际贸易的基础。
2)可以产生专业化效应,规模经济效 应,竞争效应。对世界生产力的发展和 资源有效配置有明显促进作用。
二、二战后国际分工的特点 1.发达国家之间的分工居于主导地位 2.产业内部分工逐步增强 3.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分工形式发生
假设前提:
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它们只生产两种产品。此 即所谓的两个国家、两种产品模型或2×2模型;
两种产品的生产都只有一种要素投入:劳动; 两国在不同产品上的生产技术不同,存在着劳动
生产率上的绝对差异; 给定生产要素的供给量,要素可以在国内不同部
门流动但不能在国家之间流动; 规模报酬不变; 完全竞争市场; 无运输成本; 两国之间的贸易是平衡的。
这种剩余产品的生产不需要从其他部门转移资源 ,也不必减少其他国内经济活动,因而出口所 带来的收益及换回的本国所需要的产品,也没 有机会成本,因而必然促进该国的经济增长。 对外贸易不仅通过扩大生产使国民财富增加, 而且还增加了消费者的利益,从而有利于国
民经济的发展。
绝对成本说练习
以劳动计算的单位生产成本
英国
葡萄牙

4
6

8
3
各国专业化地生产绝对成 本低的产品,用以交换别 国绝对成本低的产品
以国际分工 为基础的
国际贸易
国际贸易的成因在于两国绝对成本的差 异
不存 在绝 对成 本差 异的 国家 之间 就不
比较优势理论
大卫·李嘉图
代表作: 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
David Ricardo 1772—1823
在《国富论》中,亚当•斯密通过对 国家和家庭进行对比来描述国际贸易 的必要性。他认为,既然每个家庭都 认为只生产一部分它自己需要的产品 而用那些它能出售的产品来购买其他 产品是合算的,同样的道理应该适用 于每个国家。
时代: 18世纪,英国正处于工场手 工业向机器大工业过渡时期
斯密的贸易理论
斯密的贸易理论包括两个重要部分,一是 “绝对利益说”(absolute advantage), 另一个是“剩余出路说”(vent for surplus)
绝对优势的衡量有两种办法:
(1)用劳动生产率,即用单位要素投入
的产出率来衡量 : 产品j的劳动生产率可用
Q L
j

表示,其中Qj是j产品的产量,L是劳动
投入。一国如果在某种产品上具有比
别国高的劳动生产率,该国在这一产
品上就具有绝对优势。
(2)用生产成本,即用生产一单位产品 所需的要素投入数量来衡量 :
比较优势理论
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赫——俄理论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新国际贸易理论 规模经济理论
产业内贸易理论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绝对优势理论 亚当·斯密(Adam Smith)
重要的著作:
《国民财富的性
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始祖 (1723至1790)
质和原因的研 究》(1776
) “看不见的手”
绝对优势理论产生背景
比较优势(comparative advantage)是指一国 (数种产品中)生产成本相对低的优势。
核心原则:“两优取其重,两劣取其 轻”
比较优势说的理论前提
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它们只生产两种产品。此即 所谓的两个国家、两种产品模型或2×2模型;
两种产品的生产都只有一种要素投入:劳动; 两国在不同产品上的生产技术不同,存在着劳动生

8
3
英国
布的相对劳动生产率=
1/4 1/8
酒的相对劳动生产率对劳动生产率=
1/6 1/3
酒的相对劳动生产率=
1/3 1/6
=2 =1/2
=1/2 =2
(2)用相对成本来衡量。所谓“相对成本”, 指的是一个产品的单位要素投入与另一产品 单位要素投入的比率。用公式表示:
单位产品A的要素投入量(aLA)
Y
5
A
4
B
为获得一 种收益而 放弃的另 一种收益
O
34
X
最大产量组合不等于最佳产量组合,确定最佳产量,要引入无差异曲线
(二)无差异曲线
能为消费者带来相同效用满足的不同商品组合的连线
Y
UA=UB
A(10,40) B(25,15)
O
无差异曲线的性质: •无数条无差异曲线 •离原点越远,效用水平越大 •不相交 •凸向原点 •负斜率
从劳动生产计率算的角绝度对:优势 两国的劳动生产率 (Qj/L) 酒(人均产量 ) 毛呢(人均产量)
英国 1/120=0.008
英国 1/70=0.014
葡萄牙 1/80=0.0125
葡萄牙 1/110=0.009
从生产成本的角度 :前一页表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发现,英国在 生产毛呢上具有绝对优势,葡萄 牙在生产酒上具有绝对优势.两 国开展国际分工,专门生产其具 有绝对优势的产品,即葡萄牙专 门生产酒,英国专门生产毛呢。
二、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说 (一)产生背景

谷麦

价 格
法上

小麦种植面积扩大,牧草减 少,羊毛价格上涨
工人工资提高
食品支出增加,工业品支出减 少
别国报复,工业品出口减少

害要
了 资

产自
阶 级

的贸
利 益

原理
比较优势说(也称比较成本说)的基本思想在 于,不同国家生产不同产品会存在劳动生 产率或成本上的差异,各国应分工生产各 自具有相对优势,即劳动生产率相对较高 或成本相对较低的产品,通过国际贸易获 得利益。
产率上的相对差异; 给定生产要素的供给量,要素可以在国内不同部门
流动但不能在国家之间流动; 规模报酬不变; 完全竞争市场; 无运输成本; 两国之间的贸易是平衡的。
比较优势的衡量
某种商品所具有的比较优势可以用相对劳动生产率、 相对生产成本或者机会成本三种方法来确定。
(1)用产品的相对劳动生产率来衡量。相对劳动生产率 是不同产品劳动生产率的比率,或两种不同产品的人均 产量之比。用公式表示则可写成:
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很大的地域间,由 于落后国家和地区各部门的劳动生产 率均显著低于先进国家和地区,用绝 对利益原则作指导,前者就只好闭关 自守,避开同后者的经济交流了。
这种情况与以后的生产力布局和国 际贸易的发展实况不一致。
剩余出路说
假定一国在开展国际贸易之前,存在着闲置的土 地和劳动力,这些多余的资源可以用来生产剩 余产品以供出口,这样贸易就为本国的剩余产 品提供了“出路”。
要素供给比例不同要素供给比例不同要素价格比例不同要素价格比例不同商品价格比例不同商品价格比例不同国际贸易国际贸易举例技术系数劳动a资本c要素价格工资w利息i成本pawci纺织品07502540日元200日元p80日元机器02507540日元200日元p160日元纺织品0750251美元1美元p1美元机器0250751美元1美元p1美元日本美国赫克歇尔和俄林认为国际贸易使生产要素的国际价格趋向于相等即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
葡萄 1
80

1
90
如果按照斯密的绝对优势贸易理论,两国似乎 没有进行国际贸易的可能性。现在,让我们按照上述的 方法来确定两国各自所具有的比较优势的商品。
(1)用相对劳动生产率来衡量
两国生产商品的相对劳动生产率
英国 葡萄牙
酒 0.83 1.125
毛呢 1.2 0.89
(2)用相对成本来衡量 两国生产商品的相对成本
单位产品j的生产成本(劳动使用
量)
L
可用 a Lj Q j 表示。
如在某种产品的生产中,一国单
位产量所需的要素投入低于另一国,
该国在这一产品上就具有绝对优势。
示例:
国际分工前
国家
酒产量 所需劳动 人数(人 /年)
英国 1
120
葡萄牙 1
80
毛呢产 所需劳动 量 人数(人/
年)
1
70
1
110
断两按国照各判自断具第绝有对一绝优对步势优的:势方的法产,品我。们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