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背影教案和练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背影教案和练习(教学案) —
十一背影ﻭ
朱自清
【三维目标】ﻭ
知识与能力
掌握生字词“藉、簌、逛、踌躇、橘、蹒跚”等、作者、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ﻭ
过程与方法
学习本文平实的语言和传神的细节描写。
感受文章所表达的父子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体味文章所表现的父亲深深的爱子之情,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的优良品德。
ﻭ
【教学重难点】ﻭ
体味作者为之的原因。
ﻭ
【教学法】自主、合作、探究、交流
【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熟读课文,勾画重点段落
预习导学ﻭ
1。
导入新课ﻭ
同学们,今天我们-起欣赏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的散文名篇(背影)。
大家课前或者以前都曾经阅读过这一名篇,对之一定都会有或多或少的感受,比如感情上的被打动,思想上的被影响,写法上的受教益。
今天我们进一步地研究探讨,当会有更多更深的不同层面的收获。
2。
作者链接ﻭ
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
现代诗人、散文作家.1948年,朱自清患严重的胃病。
6月18日,他在《抗议扶日策并拒绝领取美援面粉宣言》上签字.8月12日,朱自清因胃穿孔在北大医院去世.毛泽则在文章《别了,》中说朱自清是不吃救济粮饿死的。
主要作品有《朱自清散文集》.我们熟知的作品有《匆匆》、《春》、《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
3.背景链接
本文写于1925年10月,另说为1927年(见季镇淮的《朱自清先生年谱》)。
作者谈写作动机时曾说:“我写《背影》就因为文中所引的父亲的里那句话。
当时读了父亲的信,真的泪如泉涌,我父亲待我的许多好处,特别是《背影》里所叙的那一回。
想起来跟在眼前一般无二,我这篇文只是写实."(1947年7月1日答《文艺知识》编者问)惟其“写实",才体现了这篇文章
的价值。
文章写的是1917年作者在北大读书时经历的事,是在25年写的。
这一时期的状况是:军阀割据,帝国主义势力明争暗斗,朝不保夕,广大劳动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作者当时虽未站到立场,投入反帝反封的斗争中,但做为一名正直、善良、敦厚的,必然要感到的压抑,产生一种落寞凄凉的情绪。
不是吗,作者的家庭,因着的黑暗而日趋窘迫,“光景很是惨淡”“一日不如一日"。
作者的父亲,先是“赋闲",后为了找差事而“奔西走”,乃至老境“颓唐”。
这些都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奔波劳碌,前途渺茫,谋事艰难,境遇凄惨的现实。
在他们心头笼罩一层不散的愁云,如同文章所表现的灰暗的基调。
在这一背景上,作者写出的真挚、深沉,的父子之爱,不仅是符合我们民族道德的一种传统的纯真而高尚的感情,而且父子互相体贴,特别是父亲在融汇了辛酸与悲凉情绪的父子之爱中,含有在厄运面前的挣扎和对人情淡薄的旧世道的抗争.虽然这只是怨而不怒式的,但也会引起人们的同情、叹惋乃至强烈的共鸣.ﻭ
【合作·探究·展示】ﻭ
一、生字词检查。
狼藉簌簌橘逛踌躇蹒跚颓唐琐屑举箸
二、录音范读,或者请一同学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思考:课文中令你最为的是什么
一般情况下,学生的回答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
①文中“父亲"对儿子的无私。
②文中儿子对父亲的理解。
ﻭ
三、跳读课文,找出作者流几次流泪的句子,说一说分别表达了什么样的感
情(小组讨论交流)
(四次)
进一步思考:课文中对于“我”面对父亲的“背影”,“泪很快地流下来”写得很详细,那么,“我”流泪是因为什么原因呢ﻭ
一般来说,可以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 ﻭ
①对父亲的感激:父亲不顾年事已高、行动不便,为“我”穿铁道、爬月台买橘子;ﻭ
②对父亲的理解:父亲不放心茶房,亲往为“我”送行,干叮咛万嘱咐,不厌其烦,表现出中老年人的“迂”,这都是对儿子的怜爱之情,不是他人所能比的;ﻭ
③对父亲艰难生活的同情:买橘子时的瞒跚艰难,一下子引发“我"的联想,家庭生活的重压何时才能解除,父亲的这种艰难还得延续支撑;ﻭ
④对父亲未来生活的忧虑:父亲渐显老态,但还得继续生存挣扎以维持自己及其家人的生计,今后他又怎样生活,从身体到心理的逐渐变化,做儿子的又能帮助多少呢
⑤对自己误解乃至责怪父亲的深深忏悔:对父亲特殊时刻所表现出的照顾关心,不仅不领情,反而有所埋怨和嫌弃,但当为自己艰难买橘的过程特别是“背影"映现,自己终于内疚、愧悔,无声的谴责,借助有形的“泪水”表现了出来。
(以上答案视学生具体情况解答)ﻭ
四、简单小结课文,再读课文,感受文中的父子情深。
ﻭ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细读课文,理解情感。
2.品味父亲朴实无华的语言ﻭ
【合作·探究·展示】
一、整体感知,把握文意.ﻭ
阅读课文,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体味本文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ﻭ
1、感知动情.ﻭ
阅读课文后,请你用“文章_____________最感人,因为_______________"的句式说话。
2、感知人物。
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文章通过哪些事情来表现父亲的性格ﻭ
3、深情朗读。
ﻭ
父亲买橘子的段落是文章的精彩处,请你深情朗读.
二、聚焦“背影”
1、文中一共写了几次背影几次背影的出现个**有什么作用联系全文细细品味。
2、探究描写刻画父亲买橘子的背影.ﻭ
(1)满怀感情地朗读有关段落。
ﻭ
(2)请你抓住关键词语来概括:作者对父亲买橘子的背影进行了细致地描写刻画,首先写了父亲的穿戴衣着,接着描写了父亲走路蹒跚的姿势,最后写父亲艰难努力地爬月台的一系列动作。
并体会这些词语所蕴含的信息。
ﻭ父亲的穿戴:ﻭ
走路的姿势:ﻭ
爬月台动作:
3、这篇散文突出背影的写法对我们写作有什么启示ﻭ
三、真情流露
1、请你品味父亲朴实无华的语言。
ﻭ
(1)“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ﻭ
(2)“不要紧,他们去不好!”父亲为什么这样说ﻭ
(3)“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ﻭ
(4)“我走了,到那边。
”ﻭ
(5)“进去吧,里边没人。
”ﻭ
2、谁不爱自己的父亲,用那火热的子之心。
在这篇文章中父亲是那样爱儿子,儿子又是那样的关爱父亲,这是一种交互的爱.请你从字里行间寻找爱,说一说哪些词语真切地表达了儿子对父亲的爱。
(重点关注两个“自然”.他少年出外谋生,支持,做了许多大事。
哪知老境却如此颓唐!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已。
情郁于中,自然在发之于外。
)
四、拓展迁移ﻭ
世间的爱千万种,唯有父母之爱最无私.时间的长河可以带走一切,但带不走父母的爱。
它已深入我们的骨髓,溶入我们的血液.这爱留在我们的心中,时刻温暖我们的生命历程。
其实何止父爱,所有的亲情之爱都是感人的,也许你承受着
却没有发觉,也许你失去了才觉珍贵。
请你仔细品味这记忆中的珍宝,说说在你的家庭里,你所感受到的至爱亲情。
背景音乐《懂你》
你静静地离去/一步一步孤独的背影/多想伴着你/告诉你我心里多么的爱你/花静静地绽放/在我忽然想你的夜里/多想告诉你/其实你一直都是我的奇迹/一年一年风霜遮盖了笑颜/你寂寞的心有谁还能够体会/是不是春花秋月无情/春去秋来你的爱已无声/把爱全给了我把世界给了我/从此不知你心中苦与乐/多想靠近你/告诉你我一直都懂你/把爱全给了我把世界给了我/从此不知你心中苦与乐/多想靠近你/心依偎在你温暖寂寞的怀里/告诉你我心里多么地爱你
板书设计ﻭ
开头设疑—点出背影第一次流泪:悲伤ﻭ
望父买橘—刻画背影第二次流泪:ﻭ
父子分手—惜别背影第三次流泪:惜别ﻭ
结尾思念—再现背影第四次流泪:思念
【反馈检测】
1.《背影》一文是现代作家________写的一篇反映________的散文。
2。
作者着力刻画父亲背影的原因是________.ﻭ
3.选择题。
“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得他说话不大漂亮”中“聪明”的同义词和“漂亮”的反义词分别是ﻭ
A。
聪慧丑陋 B。
愚蠢粗俗C.糊涂动听D.聪颖精彩ﻭ
4.《背影》一文将“勾留”一事一笔带过,原因是ﻭ
A。
并不好玩,所以不必多写。
B.是路过,不是目的地。
C.与文章主旨关系不大,应该略写。
D。
当时他们心情不好,没有去玩。
5.《背影》一文开篇交代家庭境况,其作用为______________
(1。
朱自清父子深情2.“背影”刻下了父亲饱经忧患、半生潦倒的印记,体现了浓浓的父爱深情,也是父子依依惜别中父亲最后留给儿子的印象。
3.C4.C5.渲染悲凉的气氛与父亲对儿子的爱对比,更能衬出父爱的崇高伟大。
)ﻭ
返回查字典首页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