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高三第三次联考历史试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省高三第三次联考历史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24题;共48分)
1. (2分)《易中天中华史·汉武的帝国》中写道:“始皇的焚书,武帝的尊儒,动机都一样。

”文中的“动机”指()
A . 发展工商业
B . 统一思想,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C . 消灭异端学说
D . 繁荣学术文化
2. (2分)董仲舒改造后的新儒学以“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为核心,其进步作用在于()
A . 使儒家思想得以发展完善
B . 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正统思想
C . 为中央集权政治的巩固提供了依据
D . 解除了王国对中央的威胁
3. (2分)唐太宗时期,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需涉及众多机构,按制度规定其正确的运作程序(皇帝作用暂不考虑)是
A . 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
B . 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
C . 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
D . 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
4. (2分)王国维《宋元戏曲考》称:“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

独元人之曲,为时既近,托体稍卑,故两朝史志与四库集部,均不著于录;后世儒硕,皆鄙弃不复道。

”这反映了()
A . 元代文学不为后世所重视
B . 厚古薄今的观念影响深刻
C . 士大夫对市民文化的排斥
D . 八股取士抑制新文学形式
5. (2分) (2018高二下·泸县期中) “民贵君轻”思想以及“天下为主,君为客”思想反映了中国古代传统的()
A . 民主思想
B . 儒家“仁政”思想
C . 民本思想
D . 人民主权思想
6. (2分) (2019高一下·辽阳期中) 如图是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记载的花楼机,结构复杂而精密,专门织造精细的丝织品.但当时的手工业并没有向机器生产转变的迹象.对此,最合理的解释是()
A . 官府对手工业生产的规模有严格限制
B . 生产革新缺乏足够的市场需求推动
C . 明清工匠缺乏技术的积累
D . 手工生产能确保产品质量
7. (2分)近代诗人褚维垲在诗中说:“都门被围御园火,五口通商弭兵祸。

骎骎自海达长江,为所欲为无不可。

”对该诗理解不正确的是
A . “御园火”是指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B . “五口通商”开始于甲午中日战争后
C . 该诗描述了近代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D . 该诗反映了中国半殖民地的社会性质
8. (2分) (2018高二上·黑龙江期末) 下表是从《西国近事汇编(1873-1899)》中整理出的江南制造局翻译馆英译图书的分类及数量的统计。

这一统计反映了当时()
分类数量分类数量分类数量分类数量
军事/海军37工程31农业12医学12
化学10矿业10数学7造船7
科学6历史6图画6国际法5
电气5地质3地理3政府3
商业3教育3物理2天文2
A . 国人仍坚持天朝上国观
B . 洋务派“体用观”的局限
C . 政府重视培养全面人才
D . 维新派倡导的政治变革观
9. (2分) (2018高二上·南宁期中) 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因为它()
A . 发展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B . 增加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平均地权的内容
C . 与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有着基本相同的革命目标
D . 是在中国共产党和共产国际指导下形成的
10. (2分)《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载,从1948到1950年,“中共党员从约280万人增至580万人”。

党员数量迅速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A . 解放战争的胜利吸引了众多青年
B . 控制区扩大需要管理人才
C .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优越
D . 全国统一后人口大量增加
11. (2分)(2019·岳阳模拟) 常州地产品牌“红梅”牌照相机,曾经风靡大半个中国。

下表是1974年——1988年“红梅”牌照相机的发展历程。

由表中信息推断,“红梅”牌照相机在上世纪80年代的发展壮大,主要得益于()
A . 经济特区的建设
B .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展开
C . 浦东开发的辐射
D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
12. (2分)(2017·楚雄模拟) 1961年1月肯尼迪上台时,中国正面临严重的粮食短缺,不得不从西方国家进口粮食。

美国政府通过各种渠道向中国传递愿意提供“人道主义援助”和销售粮食的信息。

这表明()
A . 中美关系开始解冻
B . 意识形态对立消减
C . 美国进行外交试探
D . 美国意欲联合中国
13. (2分) (2017高一下·西湖月考) 中西合璧、土洋并存是近代中国生活变迁的典型特征。

以下事物或现象中,反映了当时既吸收西方优点,又保持传统特点的有()
①深受中国男子喜欢的中山装②各通商口岸大量出现的西餐馆
③津、沪等地出现的毗连式房屋④青年男女在教堂举行的新式婚礼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③
D . ②④
14. (2分)从公元前490年到公元前322年,雅典大约有一半左右政治家(包括伯利克里)都不同程度地受到群众的惩罚,大部分控告的起因只是因为作战失利。

为此,柏拉图提出了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如果你病了,你是召集民众为你治病呢?还是去找医术精湛的大夫呢?”材料表明
A . 伯利克里、柏拉图等代表精英贵族,仇视群众
B . 公元前4世纪后雅典政治腐败,阶级矛盾激化
C . 群体决策易感情用事可能影响民主政治的质量
D . 雅典民主既体现了人民主权也保护了城邦利益
15. (2分) (2020高一下·南宁期末) 下表反映了1500—1800年欧洲部分国家船只抵达亚洲的数量变化(单位:艘)。

这一变化反映出()
A . 亚洲成为欧洲争夺的重心
B . 工业革命完成对市场需求
C . 海上殖民霸权转移的趋势
D . 欧洲在亚洲赚取大量金银
16. (2分) (2019高三上·通州期末) 从16世纪中后期起,传教士们追随欧洲探险家的脚步来到美洲,他们无惧危险,甚至不惜牺牲生命,前往土著村庄传道,寻找皈依者。

法国神父布雷萨尼在1644年因传教而双手致残,但伤口痊愈后决定继续为上帝工作,因而发展了很多信徒。

这说明()
A . 传播天主教义是海外探险的主题
B . 宗教活动由经济需求推动
C . 宗教为欧洲殖民提供了重要支撑
D . 欧洲的宗教信仰优于美洲
17. (2分) (2017高二上·黑龙江期中) 卢梭认为“自从人类察觉到一个人据有两个人食粮的好处的时候起,平等就消失了……不久便可以看到奴役和贫困伴随着农作物在田野中萌芽和滋长”。

这段话表明卢梭认识到了()
A . 奴役与贫困是伴随人类社会的普遍现象
B . 专制统治致使人民贫困和遭受奴役
C . 财产私有制是人类不平等的根源
D . 争夺食物是人类冲突的重要原因
18. (2分) (2020高三下·芜湖月考) 马克思在总结巴黎公社的经验时指出,巴黎公社在实行无产阶级专政方面“过于老实”。

当凡尔赛大肆屠杀革命人士的时候,公社寓于迂腐的仁慈而未对市内的反革命分子采取坚决措施。

说明当时巴黎公社()
A . 未具备革命成功的条件
B . 未与广大人民群众结盟
C . 通过暴力革命方式建立
D . 受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
19. (2分)英国学者罗素指出:16世纪的宗教改革,是一次心灵追求自由的运动。

下列材料能够佐证罗素这一认识的是
A . “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牧师”
B . “当钱币在钱柜中叮当作响,增加的只是贪婪和利己之心”
C . “上帝的恩典并不是毫无分别地把得救的指望赐给所有的人”
D . “教皇没有免除任何罪孽的意志和权力”
20. (2分) (2019高二下·无锡会考) 某位丹麦物理学家认为,原子核具有一定的能级,当原子吸收能量,原子就跃迁更高能级或激发态,当原子放出能量,原子就跃迁至更低能级或基态,原子能级是否发生跃迁,关键在两能级之间的差值。

据此判断,该物理学家的认识得到了哪一理论的启发?()
A . 经典力学
B . 相对论
C . 进化论
D . 量子论
21. (2分)列宁说:“在战争结束了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拉着拐杖走动了!”这根“拐杖”所起的作用是()
A . 赢得了一战胜利
B . 建立了完善的工业体系
C . 巩固了工农联盟
D . 完成了向社会主义过渡
22. (2分) (2018高二下·九江期末) 1933年3月,罗斯福总统开始推行新政时,州长们纷纷表态支持其复兴计划:但是到了1935年,州长们对新政态度发生分化,甚至有人提出要强烈抵制。

导致州长们态度变化的原因
是罗斯福新政()
A . 损害了资本家的根本利益
B . 放弃了贸易保护政策
C . 受到了苏联经济政策的影响
D . 不断强化联邦政府权力
23. (2分)在历史小论文《我眼中的邓小平》中,某同学写道:“我心目中的邓小平是一个外交家。

他活跃于国际舞台,在他努力下,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中英建交并顺利解决香港问题。

”对于这段文字,下列评语中比较恰当的一条是()
A . 史论结合,论证严密
B . 结论和史实都有误
C . 结论正确,史实有误
D . 结论有误,史实正确
24. (2分) (2018高二上·南宁期中) 有人曾形象地说,“戈尔巴乔夫改革的手术刀不是挥向党身上的肿痛,而是挥向了党的脖子。

”这从本质上揭示了()
A . 戈尔巴乔夫改革直接导致了苏联解体
B . 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日益僵化
C . 戈尔巴乔夫改革背离了科学社会主义
D . 戈尔巴乔夫改革力图突破“斯大林模式”
二、材料分析题 (共4题;共55分)
25. (15分) (2017高一上·黑龙江期中) 在几千年的人类文明史上,社会政治制度经历了不断演变的过程。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材料一:我们的(政府形式)之所以称为民主制,是因为权力不掌握在少数人手中。

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让一个人优于他人担任公职,所考虑的不是某一个特殊阶级的成员,而是他们所具有的真正才能。

——伯利克里“在阵亡将士葬礼上的演说”
依据材料一,概括雅典民主政治的表现。

(2)材料二:唐代的丞相不是只有一个人,相权可谓由集体领导,至少有代表皇帝的中书省、代表中央政府最高权力之一的尚书省和监督朝廷的门下省三省首长共同办事,从而构成了一个集体权力结构……这一集体领导体制自此在中国历朝延续,直至清代。

——许倬云《中西文明的对照》
材料二;中“集体领导体制”指的是什么制度?简述其主要作用。

(3)材料三:在设计一个由人来统治人的政府时,最大的困难在于:你必须首先使政府有能力控制被统治者;
其次要强制政府控制自己。

——麦迪逊“美国宪法之父”
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美国1787年宪法是如何“使政府有能力控制被统治者”和“强制政府控制自己”的?
26. (10分) (2017高三上·山东月考)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早期儒家经典中,民本思想有较多的体现。

《尚书》中说:“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孔子主张“因民之所利而利之”。

孟子认为民贵君轻,又称:“左右贤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

见贤焉,然后用之。

《荀子》中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据《孟子》等
材料二:孙中山认为,“中国古昔……有所谓”“民为贵,君为轻”,此不可谓民权思想矣。

然有思想而无其制度,故以民立国之制;”不可不取资于欧美”他强调国民国之国家,为全国国民所公有;民国之政治,为国民所共理;民国之权利,为国民所共享”。

——摘编自《孙中山全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先秦儒家民本思想的主要内涵。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民本思想与近代中国民主思想的异同简析近代中国民主思想兴起的历史必然性。

27. (20分) (2017高二下·南京会考) 英国史学家阿克顿勋爵认为“文艺复兴是近代的起点”。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文艺复兴人文主义的重要特征和核心内容就是看重人的尊严、重视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但更深远的价值和意义却在于随之而来的人的力量、潜能、人的创造能力和理解能力等的被认识和被发现、从而认识到人在宇宙中的地位、人和自然的关系,这正是人文精神之精髓所在、是其深层内涵。

这是一种由对于感性生命的追求、过渡,上升到理性精神的升华,是人类追求的结果, 这也正是文艺复兴人文主义同古希腊人本主义的最大区别。

——邹丹《文艺复兴: 人性的张扬与反思》
材料二德意志人文学者大都在意大利生活多年,所以他们深受“分外纯粹的意大利人文主义思想”熏陶,开始抛弃基督教的来世观念,注重人的现实生活。

……新式世俗性教育在德国发展起来。

在这种新式教育中,除了教育对象突破了教士圈子外,教育内容也不再局限于以往的神学范围。

马丁•路德自中学至大学基本上都是接受这种教育。

在这一系列学习活动中,他接受了科学知识教育,并第一次听到‘改革’这个词,第一次读到圣经全译本,“极感震惊”。

——朱婷郑祖铤《文艺复兴对德国宗教改革的推动》
材料三 18世纪30年代牛顿思想在法国的传播标志着启蒙运动向纵深发展。

代表主流科学文化的牛顿理论不仅用来扫除迷信,而且用科学来召唤民主,进而驱逐专制。

接下来的工作,便是将牛顿理论哲学化、人文主义化。

这是由杰出的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孟德斯鸠等人完成的。

伏尔泰在传播牛顿思想的同时,将科学精神贯彻于社会政治思想领域,在启蒙运动中比较早和比较详细地论述了……等社会理想。

——张钢《科学文化与法国的启蒙运动》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与古希腊人本主义的不同。

举例说明古希腊人文精神是如何重视人的尊严?
(2)据材料二,意大利文艺复兴对德国社会发展产生的主要影响。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观点。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伏尔泰在结合科学精神的基础上论述了哪些社会理想?
(4)综合上述材料,你是如何理解“文艺复兴是近代的起点”的含义。

28. (10分)(2019·中原模拟)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唐才常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活动家。

出身于封建知识分子家庭,自小接受封建教育。

甲午战后,民族危机深重,他以救中国为事,专注研究各国政治外交情事,参与维新活动。

戊戌变法失败后,着手组织“正气会”,作为将来武装起义的策动机关。

“正气会”的名称来源于宋末抗元英雄文天祥所作的正气歌。

在宣布正气会成立的序文中,一万面攻击清政府“甘首腥膻,自甘为隶”,指责清政府对洋人的屈膝投降,成为洋人的奴隶,强调“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另一方面又宣扬要“忠君爱国”,称:“日月所照,莫不尊余,君巨之义如何能废”,承认与光绪有君臣关系。

19年,唐才常领导了在长江流域掀起的有10多万人参加的自立军起义。

这次起义还吸引了革命派参加,促使了保皇派的分化和革命派的发展.为推动两湖地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辛亥武昌首义的爆发创造了条件。

——摘编自刘涣决《唐才常与自立军起义》
(1)根据材料,概括唐才常政治主张与维新派主张的异同。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才常起义的影响。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 (共24题;共48分)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9-1、
10-1、
11-1、
12-1、
13-1、
14-1、
15-1、
16-1、
17-1、
18-1、
19-1、
20-1、
21-1、
22-1、
23-1、
24-1、
二、材料分析题 (共4题;共55分)
25-1、
25-2、
25-3、
26-1、
26-2、
27-1、
27-2、
27-3、
27-4、
28-1、
28-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