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奈和他的眼睛》的读书笔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莫奈和他的眼睛》的读书笔记
《莫奈和他的眼睛》的读书笔记
终于赶在画展结束前去了,是的,莫奈的画展。
画展的地点很有创意,不是在美术馆,而是淮海路上的k11购物中心地下商城,也是我以前工作过的写字楼,这里是上海顶级商城
和甲级写字楼云集之处,想到莫奈中年后便独自居于他自己的“莫
奈花园”直到人生终点,对于在这么一个浮华所在举办他的画展,
他若有知,感觉如何?
青葱岁月,初相识莫奈。
记得那时家里并不富裕,但还是给我订了本刊物叫《少年文艺》——不知道现在还有吗,一本很好的刊物,对我写作启蒙很大,封
底常常会刊载一些世界名画,并附有欣赏指南,包括画家本人的生
平简介,画风流派介绍和作品创作背景,我对许多名画的第一印象
便是从那而来,拉斐尔,雷诺阿,达芬奇,安格尔,提香,莫奈等。
有一次看到一幅画非常惊讶,因为画家的风格和之前刊载的许多画
作风格都不一样,画家可以把那些流动的光影都捕捉到,每一根光
线和空气中每一颗浮尘似乎都在流淌,看着看着觉得周围一切都在
荡漾,恍惚。
这样的画作真是让人一见难忘,那便是莫奈的《印象.
日出》,那样的港口,能感觉到微风在脸上吹拂,那时我还没有见
过大海,我记住了印象派这三个字——多浪漫。
后来,在画册上看到莫奈的睡莲,发现他一如既往的安静作画的力量,那种可以把澎湃汹涌的热情和爱意不动声色地通过颜料和线
条全部倾泻在画布上的彻底的“诉说”——是的,我觉得那是一种
诉说,和作家不同,色彩才是画家的语言,他好像对于尘俗的世界
全无兴趣,他为自己打造了一个精神的家园——吉维尔的园子里,
绿色的日本桥横跨,紫藤垂落,各色花朵静静开放。
这一次,是要最近距离地看他的花园,“莫奈,打扰了”,仿佛窥探了隐私,我带着歉意走进了画展。
莫奈是天才,少年时就显露天赋,漫画速写已经可以标价售卖,天才自古多艰,莫奈也曾半世困顿,老来虽然不为柴米发愁,可是
精神却寂寞无人见——爱人,长子相继离去,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无论你是平凡或天才。
类似的遭遇不禁让我想起中国的一位天才——苏轼,他在发妻去世十年后写下流传至今的悼亡词“十年生死两
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若两位天才有缘相遇,定能喝上一杯,
同病相怜,酒后或可诞生一副伟大的诗画作品?
莫奈,monet,你细细念这个名字,轻柔娇俏地是否有点像呢喃?他的卡米耶在共同度过的那些岁月里,是否就是这样轻轻呼唤他?
卡米耶青春年少跟了穷愁潦倒但才华横溢的莫奈,辗转流离相伴左右,海滩上,花园里,草坡下,画室中,甚至病榻前,她和莫奈
静默相对,她是莫奈最伟大的模特,从红颜到为人母,直到憔悴,
终老,这世上可有人在守灵的时候还在画画,也许只有莫奈!
莫奈连她临终的模样都不忍放弃,用最痛楚凌乱的笔触要留住这最后一眼的印象——是的,他终其一生都在捕捉那瞬间的印象并传
递给世人,那容易被常人忽略和漠视的刹那——也许他比许多人都
更懂得:一花一世界,刹那即永恒。
细想想,我们的一生轨迹,也许不过就是几个足以决定我们命运的瞬间决定罢了,而那些瞬间,也许比永远还远,比时间还长久。
“满纸荒唐言,都云作者痴”,从莫奈的画作中,何尝看到的不是一个“痴”!
看完画展后去“秘舍咖啡馆”还书,瞄到一本《莫奈和他的眼睛》,张佳玮著,果断借了回来,一口气看完,感慨不愧是才子之书!作为80后实力作家的张早已成名多年,如今旅居巴黎,由他来
写莫奈真是最合适不过,我喜欢他在写莫奈的时候非常宏观清晰地
交代了那个时代的`各位大师和莫奈之间千丝万缕的关系——是的,
莫奈不是石头缝里蹦出来的,每个大师的诞生都是有特定的时代背
景,有着前辈的滋养,而大师总是能吃饱喝足了前辈的营养之后又能超越和引领新的风骚。
我喜欢这个画画的家伙,喜欢他对画画的痴迷,对光影,云朵,水面这些转瞬即逝事物的痴迷,喜欢他一生一世爱一人的单纯,是的,喜欢这个纯粹的家伙,作为地道西方人的他居然还能给自己弄了一个那么东方韵味的莲园作为最后的栖居之地,莫奈是真正的诗意地栖居。
“我想过,用睡莲来装饰客厅,占据全部墙面,使人产生置身于无边无际水面的幻觉,在那里,因工作而绷紧的神经将得到松弛,就像这些水一样,不再流动,静止休息,这间屋子还可以给居住者提供一个在开满鲜花的水族馆中央静思的机会。
”
——莫奈
2014年7月12日三山写于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