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初中化学《第三章第1节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分子》12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1分子
本课题是学生对微观世界理解的开始。

第一从学生熟习的平时现象提出问题,惹起学生思虑;而后确定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细小粒子构成的看法;接着经过实验与研究得出“分子是连续运动的〞的结论,并利用这个结论对一些现象做出详细解说。

此外课本上还介绍了有关分子间间隔的内容,紧接着经过两个议论题,把对微观世界的研究引向深入,指引学生用分子、原子的看法剖析、比较从前学习过的一些变化和化学反应,进一步从化学变化中理解分子、原子的特征,形成看法。

由于本课题是学生从宏观世界走向微观世界的开始,一些看法和结论不像理
解宏观世界那样简单理解,因此培育学生的抽象思想水平、想象力和剖析、推理
水平便成了学好本课题的要点和难点。

在教课过程中,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对
难点推行打破。

教课目的
1.知识与技术
(1)理解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细小粒子构成的。

(2)理解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3)理解原子是化学变化小的最小粒子,原子可以相互联合形成分子。

(1)学习使用平时现象与课本理论用联合的方法,用课本理论来解说平时现象。

(2)充足发挥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3)学习使用比较、剖析、概括等方法对实验所得信息推行加工。

3.感情态度与价值观
(1)对学生推行科学态度教育和辩证地看问题的思想方法教育。

(2)逐渐提高抽象思想的水平、想象力和剖析、推理水平。

(3)浸透物质的无穷可分的辩证唯心主义的看法及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教育。

教课要点
1.分子和原子看法的形成。

2.理解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细小粒子构成的。

教课难点
1.成立微观粒子运动的想象表象,并初步领会它与宏观物体运动的不一样点。

2.怎样理解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3.分子和原子间的差别和联系。

教课方法
创建问题情境→演示实验→得出结论→活动研究→学生议论→总结概括。

教具准备
1.教师器具:投影仪、分子模型及挂图、品红溶液、水、烧杯。

2.学生器具:三个同样的小烧杯、一个大烧杯、量筒、蒸馏水、酚酞试液、浓
氨水、酒精、水。

教课过程
[创建问题情境]请学生依据平时生活经验思虑以下问题:
1.盛放在敞口容器里的水,在常温下会渐渐减少,假如受热会减少得更快,这
是为何?
2.为何走到花园或酒店的邻近,常常会闻到花或酒的香气?
3.湿衣服为何经太阳晒会变干?
4.糖块放在水里,会渐渐消逝,而水却有了甜味,这是什么原由?
[学生思虑、议论]
[教师]其实,这些问题在好久从前就惹起了一些学者的研究兴趣,他们经过频频
的实验和研究,提出了物质都是由于不连续的细小粒子构成的假想。

并用这个没想来解说上述问题。

那么,事实能否是这样呢?这些细小粒子究竟是什么呢?科
学事实证明,这些细小粒子就是我们本课题将要学习的分子和原子。

[板书]课题1分子和原子
[过渡]本节课我们先来学习第一个问题:分子的性质及其特色。

[板书]一、分子的存有及其特色
[过渡]请大家认真察看以下实验
[实验]向盛水的小烧杯中参加少许品红,静置,察看发生的现象。

[注意]品红的量必定要少。

品红的扩散现象极易察看,但从放入水中到扩散平均
需时间较长。

可以留一两份让学生在课外连续察看。

用温水做这个实验,时间可缩短。

[可察看到的现象]品红在水中快速扩散,但较长时间后才扩散平均。

[发问]为何品红能在水中扩散呢?(提示学生用科学家提出的假想解说 )
[回复)假如物质都是由不连续的粒子构成的,那么品红也不例外,构成品红的微
小粒子向水小运动,就出现了品红向水中扩散的现象。

[解说]科学技术的进步早已证明,物质的确是由细小的粒子——分子、原子等构
成的。

此刻我们经过先进的科学仪器不只可以直接察看到一些分子和原子,还可以
移走原子。

[投影]展现图3-2及3-3
[说明]图3-2是用扫描地道显微镜获取的苯分子的图像,图像鲜亮地显示了苯分子的六元环构造。

图3-3是中国科学院北京真空物理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在常温下以超真空扫描地道显微镜的手段,经过用探针拔出硅晶体表面的硅原子的方法,在硅晶体表面形成的图形。

[总结]这两幅图说了然分子和原子的真切存有,进而也证明了科学家的假想。

[板书]1.分子是真切存有的
[过渡]此刻我们已经知道了分子是真切存有的,那么它有哪些特色呢?
[板书]2.分子的特色
[发问]我们用肉眼可以看见分子吗?
[回复]不可以。

[发问]用一般的显微镜能察看到分子吗?
[回复]也不可以。

[发问]那怎么样才能看见分子呢?
[回复]一定用特别先进的科学仪器。

如刚才照片中提到的扫描地道显微镜。

[总结]用肉眼和一般的显微镜都不可以察看到分子,一定用比较先进的电子显微镜
才能察看到,可见分子是一种特别小的粒子。

假如拿水分子跟乒乓球对比,就像
拿乒乓球跟地球对比同样。

[发问]分子这么小,有没有必定的质量和体积呢?
[回复]经过预习可知,分子即便很小,也有必定的质量和体积。

比如:1个水分
子的质量约为3×10-26kg,一滴水中大概有1.67×1021个水分子(以20滴水为1mL
计算)。

这个数字有多大呢?假如10亿人来数一滴水里的水分子,每人每分钟数
100个,昼夜不断,需要数3万多年才能数完。

可见分子的一个明显特色是:质
量很小,体积很小。

[板书](1)质量很小,体积很小。

[过渡]你想知道更多的有关分子的知识吗?那么,就请大家按以下建议推行实
验。

[活动与研究]
(可投影打出研究内容和步骤)
酚酞和氨气都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它们溶于水可分别获取酚酞溶液和氨
水。

1.取一烧杯,注入约 40mL蒸馏水,而后参加5~6滴酚酞试液,用玻璃棒搅
拌平均,察看溶液的颜色。

2.取少许上述溶液置于试管中,向此中慢慢滴入浓氨水,
察看溶液颜色有什么变化。

3.将烧杯中的酚酞溶液分别倒入A、B两个小烧杯中,另取一个小烧杯C,参加约5mL浓
氨水,用一个大烧杯罩住A、C两个小烧杯,烧杯B置于大烧杯外,如引图所示。

察看12分钟,有什么现象发生?这个现象说了然什么?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实验1的结论]溶液为无色。

说明:酚酞自己是一种无色溶液,把酚酞参加蒸馏水中,只是对酚酞推行了稀释,
因此溶液仍为无色。

[实验2的结论]溶液颜色由无色变为红色。

说明:酚酞是一种酸碱指示剂,遇酸不变色,遇碱显红色,浓氨水显碱性,因此
溶液颜色由无色变为红色。

思虑:我们食用的醋常显酸性,假定往醋中滴入酚酞溶液,颜色会不会有变化?为
什么?
[回复]不会。

由于刚才说到酚酞遇酸不变色,醋显酸性,因此滴入酚酞溶液后,
颜色不会有变化。

[实验3的结论]烧杯A中的酚酞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而烧杯B中的酚酞溶液仍
为无色。

[发问]出现这类现象的原由是什么呢?
[回复]分子的运动。

C中的氨分子运动到了烧杯A中的酚酞分子中,因此A溶液变为红色;而烧杯B位于大烧杯外,没有氨分子进入,因此溶液仍为无色。

[教师]这位同学的回复十分正确。

其实利用他刚才所说的分子运动的看法也可以解说我们本节课开始提出的几个问题。

请同学回复。

[回复]
1.盛放在敞口容器中的水,在常温下会渐渐减少,是由于水分子运动到了空气中,受热减少得更快,说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增补]的确分子在不断地推行着运动,分子的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能量越大,运动速率越快。

这也是为何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乏味得
快的原由。

2.走到花园或酒店的邻近,花的香气分子或酒的香气分子运动到了人的鼻子周围,因此人就闻到了花或酒的香气。

3.水分子运动到了空气中因此衣服会变干。

经太阳晒,温度较高,分子运动较快,因此湿衣服会干得快。

4.糖分子运动到了水分子中,因此糖块渐渐消逝,而水却有了甜味。

[总结]以上这些问题都说了然分子的同一个特色,处于永久运动之中。

这也是物理上讲过的“世界是运动的〞“运动是永久的,而静止是相对的〞。

[板书](2)分子处于永久运动之中。

[发问]我们知道,物质存有固态、液态、气态三种状态,物质都有热胀冷缩的现象。

你能解说这是为何吗?
[学生议论、沟通)
[过渡]为认识释这个问题,我们一同来看下边的活动与研究。

[活动与研究]
请学生疏别取100mL水与100mL酒精,把它们相混淆后,察看所得溶液体积
能否等于200mL?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总结、思虑、议论]
[请学生代表陈说结论]
把100mL水和100mL酒精混淆后,所得溶液体积不等于200mL,而是小于200mL。

[追问]原由呢?
[学生议论)
[教师总结]出现这个现象的原由是分子之间有间隔。

当把100mL水和100mL酒
精混淆后,一局部水分子和酒精分子会相互占有分子之间的间隔,因此所得溶液的整体积会小于200mL。

[过渡]知道了这个原由,请同学们利用这个看法来解说刚才我提出的两个问题。

为何物质存有固、液、气三种状态?为何物质都有热胀冷缩的现象。

[回复]
1.分子之间有间隔,同样质量的同一种物质在固态、液态随和态时所占体积不
同,就是由于它们分子问的间隔不一样的缘由。

气态间隔最大,固态间隔最小,液态时居中,因此物质一般存有固、液、气三种状态?
2.物质存有热胀冷缩现象是由于分子间的间隔与温度有关,受热时间隔胀大。

遇冷时间隔减小,因此物质都有热胀冷缩现象。

[增补]夏季自行车的气不该打得太足,铁路上的铁轨之间应稍留些缝隙都是这个
原由。

[总结]可见分子还拥有一个特色,即分子之间有间隔。

[板书](3)分子之间有间隔。

[小结]经过本节课我们知道,物质都是由细小的粒子,分子、原子等构成的。


些粒子我们用肉眼看不见,一定借助于先进的科学仪器,电子显微镜才能察看到。

分子拥有三个特色:①体积很小、质量很小;②处于永久运动之中;③分子之间
有间隔。

利用本节课所学知识我们可以解说平时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和问题。

[发问]氨气、水、糖等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那么分子能否是构成物质的最
小的粒子,它能不可以再推行切割了呢?假如能分,那分子又是由什么构成的呢?[回复]分子不是最小的粒子,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投影]展现水分子、氧气分子、氢气分子等的模型。

[总结]从以上模型可以看出,1个水分子是由1个氧原子和2个氢原子构成的,1个氢分
子是由2个氢原子构成的,1个氧分子是由2个氧原子构成的,即分子都
是山原子构成的。

[引入新课]前面我们学过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此刻我们又理解了分子和原子,
那么怎样用我们此刻学到的分子、原子的微观知识去解说宏观世界中的物理变化
和化学变化呢?这将是我们本节课商讨的问题。

[板书]二、用分子、原子的看法解说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师]请大家依据前面学过的有关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知识以及我们此刻掌握
的分子、原子的知识,议论下边的问题。

[投影]展现“讨沦〞。

1.从分子的角度看,水的蒸发与水的分解两种变化有什么不一样?
水的分解等化学变化,分子和原子的变化状况,推论在化学变化中,发生变化的
是分子仍是原子。

[学生疏组议论]
[选择学生代表陈说议论结果]
1.水的蒸发与水的分解两种变化有实质差别。

在水的蒸发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
生成为物理变化,只是水的状态由液态变为了气态;水分子也没有发生变化,仍为本来的水分子,只是水分子之间的距离增大了。

而在水的分解过程中生成了两种新物质;氢气和氧气,此变化是一个化学变化。

在此变化中分子发生了变化,
反应物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而生成物氢气和氧气分别是由氢气分子和氧气分子构成的。

[评论]同学们的讲话很全面。

[过渡]经过刚才的议论可知,在化学变化中发生变化的是分子而不是原子。

下边,
我们就分别从分子和原子的看法来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板书]1.分子的看法
[发问]1.物理变化的实质是什么?
2.举一些物理变化的例子。

[回复]1.物理变化的实质是没有新物质生成,发生变化的只是物质的状态、形
状等等。

2.比如:水的蒸发、汽油的挥发、铁铸成锅、木材制成桌椅、瓷碗破裂等等。

[追问]在这些变化过程中,分子自己有没有变化呢?举例说明。

[回复]在这些变化过程中,分子自己没有发生变化。

如在水的蒸发过程中,水分
子没有发生变化,只是水分子与水分子之间的距离发生了变化,即水的状态发生了变化。

在这个变化过程中,水的化学性质没有改变。

如水可以分解成氢气和氧
气(电解水实验),水蒸气也可分解成氢气和氧气(拉瓦锡让水蒸气经过烧红的枪管获取“易燃空
气〞)。

[总结]可见,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自己没有变化。

[增补]必定要重申说明“由分子构成的物质〞。

假定某物质不是由分子构成的,而是
由其余
粒子构成的,那么此说法失掉了它的化学意义。

[板书]①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时,物质的分子自己没有变化。

[发问]1.化学变化的实质特色是什么?
2.举出生活中有关化学变化的实例。

[回复]1.化学变化的实质特色是:在变化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

2.例:煤的焚烧氢气在氯气中焚烧食品腐化钢铁生锈
[追问]在这些变化过程中,分子自己行没有变化呢?举例说明。

[回复]在这些变化的过程中,分子自己发生了变化,变为了其余物质的分子。


水电解时,水分子变为了氢气分子和氧气分子,不再保持水的化学性质了。

[总结]可见,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化生变化时。

分子的自己发生了变化。

变为了其余物质的分子。

[板书]②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自己发生厂变化,变为了别
的物质的分子。

[设问]那么,依据分子在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中的特色,我们应当怎样给分子下
一个定义才比较科学呢?
[学生议论]
[指引学生从能否表达原物质的性质推行剖析 ]
[总结]从我们刚才剖析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可知: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自己
没有发生变化,物质的化学性质也没有变化;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发生了变化,
变为了其余物质的分子,而这些变化后的新分子不再保持原物质的化学性质。

由此可见,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板书]③分子的看法: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说明]这里所说的“最小〞,前提条件是指由分子构成的物质,而不是泛指全部的物质。

[过渡]那么,构成分子的原子又有哪些特色呢?
[板书]2.原子的看法
[教师]依据前面的议论题可知,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的时候,分子要发生变化,
分子要分红更小的粒子,原子,原子从头组合成新的分子。

比如在水电解的反应里,水分子分红氢原子和氧原子,每2个氢原子联合成1个氢分子,每2个氧原子联合成1个氧分子。

[投影]展现水分子分解的微观实质。

[发问]这说了然什么?
[回复]说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红原子,而原子不发生变化,只是推行重
新组合。

[过渡]事实的确这样吗?请大家再看氧化汞的分解实质。

[投影氧化汞分子分解表示图]
[解说]加热红色的氧化汞粉末时,氧化汞分子会分解成氧原子和汞原子,每
2个
氧原子联合成1个氧分子,好多汞原子齐集成金属汞。

[总结]可见,在化学变化中,发生变化的是分子,原子没有发生变化。

如:氧原子不论在水中、氧气中,仍是在氧化汞中一直是氧原子。

[板书]①在化学变化中,发生变化的是分子,原子没有发生变化。

[师]以上剖析说明,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这也是原子的看法。

[板书]②原子看法: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思虑: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红原子,那分子能否是必定比原子大呢?
[学生议论,并沟通议论结果]
[生]不必定,由于不一样种类的原子的大小不必定同样。

[解说]即便分子可以分红原子,但分子不必定就比原子大,只有拿分子与构成这种分子的原子对比,分子才比原子大。

如1个水分子中有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
子,因此水分子必定比氢原子和氧原子大。

再比方1个氧化汞分子中有1个汞原
子和1个氧原子,因此氧化汞分子必定比汞原子和氧原子大。

但毫没关系的分子
和原子那么没法说谁大谁小。

如水分子和汞原子那么没法推行比较。

[小结]本节课我们要点学习了分子和原子的看法,而且知道怎样利用分子和原子
的知识去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进而知道化学变化的实质是本来的分子破裂,破裂成原子,原子又从头组合成新的分子。

经过本节课的学习,为我们在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使我们理解到看起来特别宏大的物质,其实都是由一些特别小的粒子构成的;看起来千
差万其余物质,其构成原子竟有好多是同样的,可见世界真巧妙呀!
板书设计
课题1分子
一、分子的存有及其特色
1.分子是真切存有的
2.分子的特色
(1)质量很小、体积很小。

(2)分子处于永久运动之中。

(3)分子之间有间隔。

二、用分子的看法解说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1.分子的看法
①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时,物质的分子自己没有变化。

②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自己发生了变化,变为了其余物质
的分子。

③分子看法: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