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5类常用泻药有哪些副作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5类常用泻药有哪些副作用
便秘是临床上的一种常见病,对人体的危害很大。

人们若长期患有便秘,可引起痔疮、肛裂等肛周疾病,甚至可导致急性心梗、脑血管意外、肾功能衰竭等严重的并发症。

在临床上,此类病例屡见不鲜。

便秘患者经常会自己选用泻药进行治疗。

在医学发达的美国,有300多万的便秘患者经常服用泻药进行治疗,他们每年用于购买泻药的总费用高达4亿美元。

但是,泻药和其他药物一样具有正负两方面的作用。

人们如果没有正确地服用泻药,就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

下面就介绍一下临床上常用的5类泻药及其副作用:
1容积性泻药。

此类泻药主要包括甲基纤维素、洋车前子制剂、麦麸等。

容积性泻药中含有大量不能被人体吸收的纤维素。

纤维素可促进肠蠕动,使粪便的容积增大(通俗地说就是使大便增多),并可改善肠道内的微生态环境。

因此,容积性泻药具有很好的通便作用,安全性也较高。

有些便秘患者在服用此类药物后会出现过敏反应或腹部胀气。

便秘患者在服用容积性泻药时若饮水量不足,会使大便变得干结,从而加重便秘的症状。

2润滑性泻药。

此类泻药主要包括液体石蜡、火麻仁、开塞露(主要成分是甘油)等。

润滑性泻药可润滑肠道,减少肠道对水分的吸收,因此具有很好的通便作用。

但是,便秘患者在服用润滑性泻药后,其体内的脂溶性维生素(包括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等)会被此类药物中所含的油脂溶解,并从肠道排出体外。

因此,便秘患者若长期服用此类泻药容易患上夜盲症、骨质疏松症及动脉粥样硬化等与缺乏维生素有关的病症。

长期卧床,身体虚弱的便秘患者常会出现胃食管反流的症状,此类患者在服用润滑性泻药时还可发生脂质吸入性肺炎。

3高渗性泻药。

此类泻药主要包括硫酸镁、氧化镁、乳果糖、山梨醇、聚乙二醇4000(福松)等。

高渗性泻药中含有较多不能被胃肠道吸收、且具有吸水性的物质。

因此,此类泻药可维持肠腔内的高渗透压,阻止肠道内盐和水分的再吸收,从而能起到扩张肠腔、促进肠蠕动、通便导泻的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便秘患者在长期服用高渗性泻药时,可出现高镁血症、高钾血症、高钠血症及低钙血症等电解质紊乱的症状。

便秘患者在服用乳果糖时,还有可能出现腹胀、腹痛或腹泻等不良反应。

4刺激性泻药。

刺激性泻药是目前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一类泻药。

此类药物主要包括番泻叶、大黄、麻仁丸、补脾益肠丸、酚酞、比沙可啶(便塞停)、麻油等。

在各种减肥茶、健美茶中往往也含有此类泻药。

大多数刺激性泻药都能直接刺激肠道中的运动神经,增强肠蠕动的功能,从而起到治疗便秘的作用。

此类药物的导泻作用较强,但副作用也较多。

便秘患者在长期服用此类药物时,往往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过敏、腹痛等不良反应。

此外,番泻叶、大黄、麻仁丸和补脾益肠丸中还都含有蒽醌类化合物。

便秘患者若长期摄入这种物质,有可能引发肠黏膜黑变病或结肠癌等病症。

近年来还发现,人们若长期服用番泻叶可损伤肠道的肌间神经丛,从而使肠道功能发生紊乱。

5其他泻药。

西沙必利等胃肠动力药和红霉素都具有促进肠蠕动的作用,因此也被一些人用于治疗便秘。

这些药物也有一定的副作用。

便秘患者若长期服用胃肠动力药可诱发心律失常,若长期服用红霉素则可能引起胃部不适等不良反应。

此外,大多数泻药还具有一种普遍的不良反应--便秘。

人们在长期使用泻药后,肠道的正常蠕动功能会逐渐减弱,直肠排便反射的敏感性会逐渐降低,肠肌间的神经丛也会受到损伤。

此时,患者一旦停止服用泻药,就会出现更加严重的便秘。

笔者在临床工作中发现,在来我院就诊的便秘患者中,因久服泻药而导致便秘加重的患者可达到三分之一以上。

综上所述,便秘患者不可随意服用泻药,而应在医师的指导下针对导致便秘的根本原因进行治疗。

人们若长期患有甲状腺功能减低、糖尿病等全身性疾病或痔疮、肛裂等肛肠疾病,往往会诱发便秘。

此类患者只需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就可有效地缓解便秘的症状。

患者在服用布洛芬、氟哌啶醇、钙片、硝苯地平、络活喜或利尿剂等药物后也可能引起便秘。

此类患者应及时调整用药的种类和剂量,并在短期内服用泻药进行对症治疗。

一般来说,人们应尽量少用刺激性泻药。

老年人的心脏功能较差,应慎用西沙必利。

孕妇则应慎用刺激性泻药和润滑性泻药。

这是因为,孕妇在服用刺激性泻药后可引起子宫收缩,从而易导致流产。

孕妇在服用润滑性泻药后可使体内的脂溶性维生素大量流失,从而不利于胎儿的生长发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