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课题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全国一等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小组活动:将水倒入二氧化碳中,振荡,观察现象。
(3)交流结果: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4)教师展示自己的实验现象,并打开弹簧夹,让学生观察水倒吸现象。
4二氧化碳能与澄清石灰水反应
(1)教师将瓶中上部剩余气体挤入澄清石灰水中,引导学生观察现象。
(2)师生一起得出结论,并书写化学方程式。CO2CaOH2=CaCO3↓H2O
2通过对二氧化碳的用途和对生活的影响的教学,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就在身边,增强学生对社会问题的关注。
重点
难点
重点:二氧化碳的性质。
难点: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的实验的设计。
教法
选择
实验探究法、合作学习法
课型
新授课
课前
准备
课件、实验仪器
是否采用多媒体

学数
教时
1课时
教学时数
第1课时
备课
总数
课堂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6碳酸的不稳定性
(1)学生完成碳酸的不稳定性实验。
(2)学生得出碳酸的不稳定性。
H2CO3==== CO2↑2O
三、小结: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2.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3.二氧化碳的性质及用途。
四、布置作业:完成家庭探究小实验
展示图片,并引导学生回答问题
展示一瓶二氧化碳气体,引导学生观察总结二氧化碳的色、味、态。
学习
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与分析,提高学生对实验现象的描述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设计并完成实验,培养学生科学探究和交流表达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二氧化碳的性质实验的探究,让学生亲自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
5二氧化碳与水反应
(1)将原来瓶中液体取出少量于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观察现象
(2)分析为什么会变成红色,是什么物质使石蕊溶液变成红色
水二氧化碳水和二氧化碳反应后的生成物
(3)学生参加课本内容设计实验,并交流实验设计结果,制定实验方案。
(4)学生分组实验。
(5)交流与讨论,得出结论
CO2H2O === H2CO3
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观察。
指导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
演示实验,并引导学生观察。
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分析
书写化学方程式
演示实验,引导学生思考:是什么物质使石蕊溶液变为红色
指导学生实验
书写化学方程式
指导学生完成碳酸的不稳定性实验。
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布置作业
欣赏图片并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
观察气体并总结二氧化碳的色、味、态。
观察实验,得出结论。
观察实验,并合作完成小组活动。
观察实验,分析现象及原因。
得出结论。
小组讨论
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
完成碳酸分解的实验,观察现象并得出结论。
小结本结课的内容
记录作业
作业设计
完成家庭探究小实验。
教学反思
本节课对教材的处理重新进行了安排,对教材内容进行了整合。以瓜州风景中的风景照片引入植物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进一步引出本节课的内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和用途。整堂课以一个装有二氧化碳的饮料瓶贯穿始终,将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起来进行教学,同时让学生参与到讨论和实验设计当中去,并分组完成二氧化碳溶于水、二氧化碳与水反应和碳酸的不稳定性三个探究实验。让学生亲自试验,参与活动,既增大了课堂容量,又节约了时间,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但本节课实验较多,加之又使用课件,感觉不能将课件与实验很好的整合。
课题
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学情
分析
《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第一课时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氧气的性质和用途及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为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起到了铺垫作用;同时,本节课又为后面的内容《燃烧与灭火》等有关知识的学习打下了基础,而且二氧化碳的一些化学性质(如二氧化碳与水反应、二氧化碳与澄清的石灰水反应)又为学习酸、碱的性质起到铺垫作用。所以本节课内容不但是本单元内容的核心和纽带,更是初中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核心内容之一。因此,本节课内容在整个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检查
签阅
第周,应备课时实备课时,共课时
评价:时间:签查(签章):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情景引入:以瓜州美景的图片引入。
提出问题:这些植物的生存离不开空气中的哪一种成份
二、新课:
1二氧化碳的色、味、态
(1)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2)干冰:易升华。
2二氧化碳的密度
(1)演示高低不同的蜡炬先后熄灭实验。
(2)小结二氧化碳的性质。
3二氧化碳的溶解性
(1)让学生拧一瓶碳酸饮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