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歌鉴赏思路
从这六个角度入手,轻松搞定古典诗词鉴赏题
![从这六个角度入手,轻松搞定古典诗词鉴赏题](https://img.taocdn.com/s3/m/fa27321e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6e.png)
从这六个⾓度⼊⼿,轻松搞定古典诗词鉴赏题⼀.从题⽬⼊⼿,把握题材诗歌的题⽬是全诗的核⼼,题⽬藏着很多信息,⾸先就是题材。
看到题⽬,脑海中马上搜索平时训练时候做过的这类诗的特点。
举例:2019全国⼀卷《题许道宁画》,是⼀⾸题画诗;全国⼆卷《投长沙裴侍郎》是⼀⾸⼲谒诗;全国三卷《插⽥歌》是⼀⾸⽥园诗。
提⽰:这要求同学平时练习,要有“类”的观念,就是说,⼀道题,就是⼀类题的代表,做会⼀道,等于掌握了⼀类。
⼆.从作者⼊⼿,感知风格,背景同⼀作者会有不同风格,同⼀风格也会有不同作者。
这类题型⼀般会在⽐较题中遇到。
⽐较题有两种,⼀种是同⼀作者不同作品进⾏⽐较;⼀种是不同作者不同作品进⾏⽐较。
2019全国三卷属于前⼀种,考的是唐朝诗⼈刘禹锡的《插⽥歌》:15.与《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相⽐,这⼏句诗的语⾔风格有什么不同?这类题不但要求理解诗歌内容,还要求掌握作者⾝世遭遇,写作背景等等,才能全⾯准确做出答案。
三.从结构⼊⼿,看内容情感如何起承转合这⼀步是鉴赏古诗词的重点难点。
⼀般来说,起承转合既是诗歌的结构,也是内容的层层推进。
把握住起承转合,就等于把握了诗歌的脉络。
2019全国⼀卷《题许道宁画》满眼长江⽔,苍然何郡⼭?——起,起笔⼗字,画中⼭⽔扑⾯⽽来,使静⽌的画⾯富有动态感。
以“满眼”强调⽔之浩浩荡荡,⽤“何郡”把对“苍然”的赞叹隐在⼀⽚疑问之中。
向来万⾥意,今在⼀窗间。
——承,承接上⼆句意脉,作⼀⼩结:万⾥的⼭⽔,万⾥的意境,竟被作者凝固在尺幅画间,仍将掩饰不住的赞叹溢于诗表,不同的是前之赞叹是对⼭⽔⽽发,此之赞叹是对画的意境⽽发。
众⽊俱含晚,孤云遂不还。
——转,由物及⼈,由外到内,写物与⼼之互相感发的关系。
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
——合,收束全诗,颇有“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之风,余韵袅袅,“⾔有尽⽽意⽆穷”。
四.从注释⼊⼿,补充对内容的理解有些诗词会有⼀些注释,同学千万不要忽视这个注释,它对理解诗词内容情感有很⼤的帮助。
语文古诗文鉴赏的答题思路和方法
![语文古诗文鉴赏的答题思路和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0b2e3b65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05.png)
语文古诗文鉴赏的答题思路和方法语文的古诗文鉴赏可以说是一个难点,是很多同学都非常头疼的题目。
除了加强平时的积累之外,掌握一些出题规律和答题技巧也是很有必要的,今天就给大家列举一些常用的解题思路,帮助大家更好掌握古诗文。
一、答题总则:仔细审题,根据题目要求,问什么,答什么。
基本规律:1、如果问“写了什么”,则必答内容(可翻译后概括)。
2、如果问“怎样写”,则必答手法和内容(即用了什么手法,写了什么内容,顺便还可以答这样写的效果和作者情感)。
3、如果问“作用(效果或好处)怎样”,则必答手法、内容、作用、情感(注意:先答有什么作用、效果或好处,接着答用了什么手法,写了什么内容。
这样才完整,不至于无谓失分)。
4、如果问“为什么这样写”,则必答内容(即原因,可从诗句中概括,往往是对表现诗的主旨的作用,要注意“知人论世”),还要从结构上回答(即在结构上的作用)。
5、如果题目要你“简析”,则可按2的方式回答。
二、熟悉并分清古典诗歌的类别(从内容角度划分)。
熟悉以后,可以快速推断出诗歌的内容,以及常用什么手法。
譬如:1、写景抒情类。
如山水田园诗,这类诗,内容当然是写所见所闻的自然景物,手法常从修辞角度和抒情方式角度考查。
2、即事感怀类。
如送别、登高等,这类诗,不外乎即景生情,睹物思人,即事有感,譬如惜花、伤春、悲秋等等,手法多样。
3、咏物言志类。
如咏物诗,则托物抒情、托物言志(总说),怀才不遇、坚贞不屈、孤芳自赏、洁身自好、积极进取、孤傲高洁、不流于俗、不同流合污等等(思想内容),象征、比喻、拟人、对比、衬托、双关、比兴等等(表现手法)。
4、怀古咏史类。
这类诗,则怀古伤今、怀古伤己、借古讽今(总说),昔盛今衰、物是人非、忧国忧民、壮志未酬(思想内容)、用典、联想、对比、衬托、扬抑、讽刺(表现手法)。
5、边塞征战类。
这类诗,多着意于绝域风物的描写,以抒写军旅之苦辛、戍卒之离思乡情或表现将士浴血奋战,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形成“英雄气概兼儿女心肠”的创作模式,但也有例外。
中学语文 诗歌鉴赏“结构意识”:起承转合
![中学语文 诗歌鉴赏“结构意识”:起承转合](https://img.taocdn.com/s3/m/ebd4cee23b3567ec112d8a59.png)
诗歌鉴赏“结构意识”:起承转合古典诗歌鉴赏需要具备四种意识:整体意识、背景意识、结构意识、意象意识。
正是学生不能有效掌握、运用这四种意识,所以这类题型始终不能打破“慢、费、差”的禁锢,低效性显得尤为明显。
这里我们重点讲解下诗歌鉴赏中的结构意识。
古典诗歌的结构思路主要是“起”、“承”、“转”、“合”,这是一种创作手法,主要针对的是绝句、律诗而言的。
其中“起”即诗歌的开头,“承”即紧承上句(上联)的诗意,需要做到衔接得紧密、连贯。
“转”即转折或者递进,丰富诗歌内容,开拓诗歌境界。
“合”对全诗具有收束作用,并传达出某种情感主题。
而高考试题侧重考察“起”与“合”,需要重点把握。
下面分别将“起”、“承”、“转”、“合”结合具体诗歌进行分析、总结。
一、起古人将诗歌的开头称为“起”,也就是“启”的含义。
进而强调“势”,需要制造先声夺人的艺术感染力。
正如宋代张镞所言:“诗之首联,谓之破题,欲如狂风卷浪,势欲滔天。
”吴沅:“诗首句要如童鱼儿拨浪,一者之间,便知其有千里之势。
”因此,诗歌的开端无论是情感表达,抑或者是景物描写都需要蓄势,承担着启动后文的责任。
例如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首联便表达激动、欣喜之情,为其后继续凸显愉悦心绪做铺垫,因此最后便有“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首句便凸显了边塞的奇丽景象。
李白《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大开大合、跌宕起伏的画面令人震惊。
如果李白、岑参诗作的开头显得突兀的话,那么王维《山居秋暝》的开头就显得平缓一些,即“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给予读者一种自然清新的感觉。
诗歌的开头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以情感表达切入,一种是以景物描写切入,这两种情况的作用分别列述如下,需要考生牢记于心。
(一)情感表达:呼应题目,统领全诗(以议论、抒情开头),引起下文,点明题旨。
古诗鉴赏之意象意境题答题技巧与方法
![古诗鉴赏之意象意境题答题技巧与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f09bef71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b3.png)
古诗鉴赏之意象意境题答题技巧与方法鉴赏意象与意境题型方法与技巧[导入]《菊花台》:菊花残、满地伤、你的笑容已泛黄,花落人断肠、我心事静静淌;北风乱、夜未央、你的影子剪不断;徒留我孤单在湖面成双……意境:凄清,苍凉意象:残菊、落花、北风、人影[意象]意:作者的情感;象:形象,人、物、事{练习}鹧鸪天晏几道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
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
惊梦觉,弄晴时。
声声只道不如归。
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问:在这首词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答:古人认为杜鹃的啼叫声好像在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这首词的主题是游子思乡,最适宜从描写杜鹃的啼叫声入手。
(表达了作者无法主宰自己的生活,浪迹天涯有家难归的感慨。
){补充}杜鹃,又名子规、杜宇、蜀鸟、布谷鸟,哀啼声切,加上鸟嘴呈现红色。
是古典诗词中常见意象。
传说蜀王杜宇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
它的叫声被人模拟为“不如归去”,其声凄惨,因而古诗中的杜鹃也就常常用来表达思亲之情、归家之念。
{课内链接}1、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离别感伤)2、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秦观《踏莎行》(凄凉乡愁)3、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李商隐《锦瑟》(凄凉伤感)4、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白居易《琵琶行》(思乡思家)小结:意象=情思×物象——融合了主观情思的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意境]意:作者的情感;境:诗中所描绘的图景形象+形象=图景à象+象=境à意象+意象=意境题型一:意象类提问方式:这首诗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有什么特点?(09年宁夏.海南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鹧鸪天代人赋①辛弃疾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
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②沽酒有人家。
古诗词鉴赏技巧总结
![古诗词鉴赏技巧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ca8d52fc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8d.png)
古诗词鉴赏技巧总结一、古诗词的形象1.人物形象主要指主人公形象(诗人自我形象、诗人塑造的诗中人物形象等)。
2.景物形象主要有景物描写(季节、时令、地域、山川、河流等),场面描写(农事、战争、狩猎、离别等),色彩描写。
3.事物形象主要指诗词中描写的事物、事物的特征等。
二、古诗词的语言1.语言风格淡雅闲适、朴素自然、豪迈雄奇、婉约细腻、清幽委婉、直率洗练、旷达奔放、悲壮慷慨、沉郁顿挫等。
2.语言内容(1)意象语言意象,即诗中的形象,指诗词中蕴含诗人情感、思想、观点等的景物,是(物)象与(情)意的结合。
常见的景物(事物)在古诗中往往表达着某种固定的情感,如白发多表达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悲凉;浮萍、柳絮等多表现漂泊的孤寂等。
(2)情感语言指直接表达诗人情感的词语。
例如诗词中经常出现的孤、苦、悲、伤、怨、恨、乐等词语。
(3)象征语言托物言志诗中使用具体的物象来表达诗人的情感,而这些物象体现的特征、品格就是诗人追求的精神、品格。
例如蝉多表达诗人清高的品格:松柏表达孤直的性格:飞鸟表达居无定所等。
(4)特定语言指诗词使用的一些用典、用事特征的语言。
例如"秋水"多指眼睛;"尺素"指书信;"杨花"指性格多变:"登临"表达对家国的思念、昔盛今衰的悲凉等。
3.语言特色指古诗词在使用语言时体现出的词句变化特征等。
例如词类活用、语序颠倒、叠词(又叫"叠字")、炼字、诗眼等。
三、古诗词的表达技巧1.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
这里重点讲述描写、抒情。
(1)描写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事物的特征表现出来的一种写作手法。
1)描写手法2)景与景的关系常见的景物关系有动静、虚实、乐哀、抑扬、古今等,以及远近、色彩的明暗、浓淡等。
(2)抒情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寓情于景、触景生情、移情于景、借景生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等)。
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题答题方法技巧总结
![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题答题方法技巧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712283b6fe4733687f21aa32.png)
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题答题方法技巧总结古典诗词的简单赏析是近年来中考语文的常考题,要做好此类题目,关键是把握好以下两点:一是古典诗词蕴含的思想感情;二是古典诗词常用的表现手法。
一、如何把握古典诗词蕴含的思想感情?其实可分两步走第一步:弄清中国古典诗词蕴含的思想感情。
第一类情感:对大自然的热爱、赞美。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东晋?陶渊明《饮酒》)诗人在低头采菊与仰头见山这一不经意的瞬间,与篱菊和南山形成了一种若有若无的默契关系,进入了悠闲淡远、恬然自适的佳境。
第二类情感:伤春惜春,对人生苦短的慨叹。
“三月残花落更开,小檐日日燕飞来。
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
”(北宋?王令《送春》)以惜春之情来写送春,新颖别别致。
通过写花、鸟,把自然物象点化为情感现象,抒发出对春的一种执著、深厚、缠绵、凄婉的依恋之情。
第三类情感:秋思、秋恨,对离愁别绪的咏叹。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
(唐?温庭筠《梦江南》)“斜晖脉脉水悠悠”一句,既是写眼中所见,又借景物巧妙地烘托出一种怅然若失的痛苦心情,那凄清的景象,不正暗示了那悠悠不返的男人辜负了女主人公的脉脉之情吗?读罢使人感同身受,平添一种怅恨。
第四类情感:爱国报国之志。
此类诗歌通常从亡国之痛、壮志难酬这两个角度来抒发的思想感情。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唐?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两句直截了当地表达了诗人不顾年迈体衰,一心想报效祖国的强烈愿望。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这两句借助梦境把诗人的爱国情怀表现得淋漓尽致。
第五类情感:对统治阶级的揭露和控诉。
①不劳而获。
“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
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北宋?梅臣《陶者》)通过对比,揭露和批判了统治阶级不劳而获的社会现实。
②政治黑暗(苛捐杂税、徭役、战争)。
“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
2019届语文复习 第七章 古诗鉴赏-基于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鉴赏性阅读 专题三 理解必备知识,掌握
![2019届语文复习 第七章 古诗鉴赏-基于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鉴赏性阅读 专题三 理解必备知识,掌握](https://img.taocdn.com/s3/m/0af33031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85.png)
核心突破二从语言角度鉴赏-—因言得意,得意赏言诗歌是语言的艺术。
诗歌丰富的思想感情、优美的意境都是通过语言来表现的。
诗歌的语言与其他文学样式的语言相比,更加凝练、优美,更具抒情性、含蓄性、跳跃性和感染力。
古诗词语言从语音上分析,有音乐美、节奏美;从语义上分析,具体有语境表层义和特殊的深层义,有形象、情感、精练美;从语法上分析,有语序颠倒、语句跳跃、词语错位、词性活用、成分省略等,常常造成特别的艺术效果。
语言风格更是呈现出多样的变化,如热情奔放、沉郁顿挫、委婉含蓄等等。
一、炼字炼字就是根据内容和意境的需要,精心挑选最贴切、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来表情达意。
一般来说,炼字主要是锤炼诗词中的动词、形容词和虚词.1.炼动词动词往往具有凝练、形象、生动传神的特点,鉴赏古典诗词就是要反复咀嚼品味,体悟含蓄蕴藉、深刻隽永的字词。
动词具有“以最小的面积,表达最大的思想”(巴尔扎克语)的特点,同时动词在勾勒人物形象、传情达意、摹写物态方面有着独特的功能。
诗歌语言“凝练”的特点也表现在动词的运用层面。
动词具有极强的概括性,能够给鉴赏者以广阔的想象空间,如“废池乔木,犹厌言兵"(姜夔《扬州慢》),一个“厌”字,将多少“沉痛伤乱”包蕴其中。
动词,尤其是一些“多义”和“活用”的动词,是高考考查的重点。
试品味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韵味。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念奴娇·赤壁怀古》)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穿”字,化静为动,写出了乱石的陡峭、尖锐;“拍”字,运用拟人手法,点出了江流湍急的气势;“卷”字,表现了江涛冲击堤岸后形成雪花的力度。
这三个动词形象生动地描摹出赤壁山势的险要高峻和水势的汹涌澎湃,有声有色地展现了古战场雄壮的画面。
2.炼形容词诗歌是社会生活的主观化表现,少不了绘景摹状,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触其物,如临其境.这些任务,相当一部分是由形容词来承担的。
语文选修古代诗歌鉴赏知识点
![语文选修古代诗歌鉴赏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612c7be9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4f.png)
语文选修古代诗歌鉴赏知识点做阅读题要弄清题干中的话和命题者的话。
题目中出现的语句,一般是学生要理解和分析的对象,而命题者的话一般起到引导学生明确解答重点的作用。
下面是我整理的语文选修古代诗歌鉴赏学问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关怀到大家。
语文选修古代诗歌鉴赏学问点一、人物形象的鉴赏技巧1.关注背景,知人论世了解诗人的有关资料是鉴赏诗歌形象的前提。
诗人的有关资料主要包括生平经受、代表作、所处时代特征、的政治主见、诗歌具体的创作背景等。
吟咏物象的诗更需关注诗人的生平经受。
如赏析陶渊明的诗歌,就必需了解他的一生,抓住“隐者”、宠爱菊花、向往自然、厌倦官场生活等关键点。
2.聚焦关键词语,分析人物特点一般来说在塑造人物时往往综合运用一些描写手法,如语言、动作、详情描写等。
所以鉴赏形象时要结合对人物的描写,概括人物的特点。
而抓住描绘人物言行情态的关键词语,揣摩诗人心理,概括形象特点更是一条捷径。
如赏析《最爱东山晴后雪》,抓住“逐胜”“忘寒”“最爱”等对人物的描写,就能概括出诗人的形象特点。
再如鉴赏朱庆馀《闺意献张水部》“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第三句的“问”含蓄而生动地刻画了诗人应试前向主考官打听状况时忐忑担忧的心理。
3.区分人物形象,挖掘典型意义要区分诗中人物形象是抒情主人公还是诗人之外的形象。
如《怀天经、智老,因访之》中的人物形象就是诗人自己。
还要留意分析塑造人物的典型意义。
二、人物形象的鉴赏思路首先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形象(意象)的总体特征和意义;然后以此为“论点”,抓住形象的具体特点或独特特征,结合诗句进行分析论证。
(1)答题步骤找——找到诗人描绘的形象的有关诗句;析——分析形象的基本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联——结合诗歌主旨分析诗人为什么要描绘这一形象;明——指出描绘形象的作用或效果。
(2)答题模板这首诗塑造了一个()的形象,这可以从()句中看出,这句通过()的描写展示出来;(这个形象)是()的代表,在(他)身上集中表达了()的社会现实,传达出诗人()的情感。
古典诗歌鉴赏思路之
![古典诗歌鉴赏思路之](https://img.taocdn.com/s3/m/2e2d6cc98bd63186bcebbcf1.png)
古典诗歌鉴赏思路之初探古典诗词的鉴赏,不仅是考试的重点,而且是提高语文素养的一个重要方面。
而在语文学习中,这一块却常常使学生们感到无从下手。
这需要学生掌握一定的思路和方法,从而来提高这一部分的学习效率。
要学会阅读诗歌,先要了解有关诗歌的一般常识和规律,这样才能方便快捷地对诗歌进行鉴赏。
阅读古诗,总的来说要弄清两大方面的问题,一是写了什么,这是内容方面;二是如何来写的,这是牵涉到写作艺术的问题。
今天我们来谈一下如何鉴赏内容方面的问题。
诗歌类别的不同,决定了内容和表达的思想感情的不同。
所以,了解诗歌的类别,也就知道了诗歌抒写了哪一类情感。
诗歌的类别大致上可分为以下几种:1.送别诗:送别诗一般是叮咛对方、劝慰对方、或表达一种信念依依不舍之情,或表达别后的思念之情。
例如,王维的《渭城曲》: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本诗是王维在三十多岁时为送出使安西的友人元二所作的一首送别诗,这首诗饱含着依依惜别的深情,它不仅出色地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挚情,而且成功地表达了人们离别时的一种普遍的心情,因此历来被人称为赠别诗中的千古绝唱。
2.怀古诗:主要是凭吊古代的人或事,对人,表达缅怀之情;对事,表达昔盛今衰的感慨。
根据怀人和怀物的不同,所表达情感也有所不同。
怀人的一般表达对古人的仰慕及对自己的悲叹。
例如,杜甫的《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诗歌中刻画出一位忠君爱国、济世扶危的贤相形象,诗人对他的功业充满了仰慕之情,同时怀古为了伤今,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功业未就的无限感叹。
3.战争诗和思乡诗:这类诗是以边地战争或边塞军旅生活为内容,一般的战争诗表现英勇作战,保家卫国这样壮阔主题的比较少,大多是表现对战争的厌恶,或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例如,杜甫的《兵车行》表现了唐代的安史之乱给老百姓带来的苦难;再如高适的《除夜》: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古代诗歌鉴赏(人教版高三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古代诗歌鉴赏(人教版高三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https://img.taocdn.com/s3/m/66bd1588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80.png)
古代诗歌鉴赏(人教版高三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古代诗歌鉴赏(人教版高三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古代诗歌鉴赏(人教版高三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学习了解古代诗歌的特点和变革。
2. 理解一些著名古诗词的意义和背景。
3. 发掘古代诗歌的文化意蕴和思想内涵。
二、教学重点1. 掌握古代诗歌的文化背景和艺术表现形式。
2. 分析古代诗歌的意义和文化内涵。
3. 了解古代诗人的风格和特点,提高阅读古诗词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1. 掌握如何从文化和思想层面解读古代诗歌。
2. 培养学生对古代诗歌的浏览和欣赏能力,提高文学素养。
四、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古代诗歌或朗读几句古代诗歌进行导入,使学生对古代诗歌产生浓厚的兴趣。
2. 学习2.1 古代诗歌的特点和变革学生首先需要了解古代诗歌与汉赋、唐诗的区别,包括内容、艺术形式和文化意义等方面的不同。
让学生理解古代诗歌的特点和发展历程,了解各个时代的古代诗歌的变革。
2.2分析著名古诗词的意义和文化背景以唐诗、宋词为例,通过对著名古诗词的背景和文化特点的分析,让学生认识到古代诗歌的文化内涵。
例如:拟古诗歌的创作背景与当时的政治、文化、宗教思想等方面的联系,以及闲适的田园生活、对故巷儿女的爱情之类系列。
2.3诗人的风格和特点阅读古代诗歌不仅要关注内容,还要关注作者的风格和特点。
通过分析不同诗人的创作特点和写作风格,让学生学会欣赏古代诗歌。
3. 总结3.1 教师和学生共同总结本课程中学习到的知识和收获。
3.2 解答学生对诗歌的疑惑和问题。
3.3 引导学生对古代诗歌的感性理解和创造力的发挥,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感受进行诗歌创作。
五、教学方法1. 旁征博引法。
采用这种教学方法,通过引用现代文化元素和历史事件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古代诗歌的文化背景。
2. 对比分析法。
通过与现代文学作品的对比,帮助学生理解古代诗歌的意义和文化内涵。
3. 案例教学法。
基于唐宋诗词中的部分经典篇目向学生阐释其中的文化内涵和古代诗歌的特点,让学生学会从具体案例中欣赏古代诗歌。
古典诗歌鉴赏教案
![古典诗歌鉴赏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3d2b37f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0d.png)
古典诗歌鉴赏教案(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职场文书、合同协议、总结报告、演讲致辞、规章制度、自我鉴定、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place documents, contract agreements, summary report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self-assessment,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古典诗歌鉴赏教案古典诗歌鉴赏教案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对诗歌都再熟悉不过了吧,诗歌是一种抒情言志的文学体裁。
中考语文古诗阅读鉴赏知识梳理(3)——古诗常考题型及解题思路
![中考语文古诗阅读鉴赏知识梳理(3)——古诗常考题型及解题思路](https://img.taocdn.com/s3/m/7a32511c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369975a.png)
中考语文古诗鉴赏知识梳理(三)第一部分:知识梳理诗歌常考题型及解题思路一、画面描绘题1.常见提问方式:(1)请用简洁的语言描绘X句诗呈现的景象。
(2)XX句诗让你想到了怎样的画面?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来。
2.答题思路:(1)找出描写的意象,找名词,找全。
(2)找出事物的修饰语,找形容词,找准。
(3)连词成句,描述景物。
(4)展开联想,丰富句子。
二、环境描写作用分析题1.常见提问方式:(1)结合诗句,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
(2)XX句描写XX景物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2.答题思路:(1)分析环境描写(景物描写)的作用时,首先要简单描绘所写的画面。
(2)分析环境/景物描写的具体作用:①交代诗歌写作的背景(天气、季节、战争等)②渲染……气氛/营造……氛围;③烘托人物/诗人XX心情(3)揣摩诗句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示例:南乡子李珣烟漠漠,雨凄凄,岸花零落鹧鸪啼。
远客扁舟临野渡,思乡处,潮退水平春色暮。
1.烟、雨、落花、鹧鸪组合在一起,除了点明暮春时节之外,还有哪些作用?请简要作答。
(2分)词中写岸边烟雨朦胧,花瓣伴着雨滴飘落水中,鹧鸪几声啼叫,(答题点1:描绘画面)寥寥几笔就渲染了凄凉孤寂的氛围,(答题点2:分析作用)借景抒情,为下文渲染了离愁别恨的思乡之情做铺垫。
(答题点3:分析情感)三、赏析题1.常见提问方式:(1)XX句中“X”字好在哪里?(2)XX句中运用了叠词“XX”“XX”,请简要分析其效果。
(3)XX句中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有何作用?(4)诗人善于从感官的角度表现景物特点,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答题思路:(1)首先点明诗句运用的特殊手法(如果赏析的是某个字,且该字未运用特殊手法,则解释该字的意思);(2)分析手法是如何运用的(例:如果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则分析将XXX比作XXX);(3)分析该手法写出了事物/景物什么样的特点;(4)揣摩诗句蕴含的思想感情。
【注】赏析的点多种多样,有字的意思丰富,有词性活用,有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还有语言特色等,如果题目未点明具体赏析哪一点,要多角度考虑。
浅析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策略
![浅析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0092aa58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fd.png)
的方法,使学生感受到不同的音调。
此外,老师通过演奏口琴,还可以让学生了解音调的特征,要求学生说话时触摸喉咙,感受发音时声源的振动。
(二)通过提出实验性问题来创造一种情况实验问题情况的识别不仅在于实验问题本身,还在于知识库和准备技能的发展。
只有问题状况和学生的初始知识结构紧密相关并且相互作用时,实验现象和研究规律才能转化为知识和技能。
只有这样,情境训练才能有更高的升华水平。
例如:在教授“浮力”这一知识时,生活经历常常成为学生思考的障碍,学生常常错误地认为浮力与物体的质量,体积和密度,物体浸入液体中的深度以及物体的运动状态(空心和固态)有关,认为物体的形状与液体的密度等有关,为了让学生提出正确的概念,教师首先使用多媒体来呈现水下世界的奇妙片段,并提出问题,为什么有时浮力如此之高以至于它可以容纳一万吨重的巨轮,而有时却又如此之小?它不能容纳稀薄的水,一艘从海到河的船,浮力有什么变化?哪些因素与浮力大小有关?在演示实验期间,请使用弹簧秤将相同体积的铁和铝块悬挂并浸入水中。
每个人都在看着弹簧秤的数量,并为之解释,设计什么实验以使物体的体积与浮力无关,设计哪些实验来说明以上提出的其他观点是实验的重点,正是由于这种循序渐进的发展,学生才能通过创建实验问题来获得答案,更重要的是,他们通过创建实验而提高了探索能力,从而升华了实验物理教学。
(三)与学生一起教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学生应成为课堂的关键要素,而教师应发挥关键作用。
只有让学生成为老师,他们才能真正学习物理知识。
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例如,在研究凸透镜部分时,教师可以首先解释他们对凸透镜的知识,然后准备实验设备,例如蜡烛,火柴,凸透镜和聚光镜座,供学生自己操作。
老师在场上,指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索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在学习欧姆定律时,教师不必着急讲解欧姆定律的内容,而可以准备实验设备,例如电阻,电压表,电流表,电源等,以便学生可以在其中进行物理实验。
高考古诗词鉴赏与应考指导
![高考古诗词鉴赏与应考指导](https://img.taocdn.com/s3/m/ce6d38aa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7f.png)
高考古诗词鉴赏与应考指导近几来,诗歌鉴赏题因其较高的文学要求一直是高考备考的难点,经过年考试说明的变动后,其备考难度又有新的增加,高考古诗鉴赏应试策略。
究其原因我们发现,学生解答这类考题时思维存在一定的盲点,如果我们能认清盲点,对症下药,采取必要措施,则我们的备考应该能够有明显的收效。
盲点一:面对古诗如同雾里看花,难解其中情结。
原因:古诗写作量太小,缺乏阐释经验,没掌控一定的阐释技巧。
措施:加强阅读训练,多读多背,培养悟性积累经验。
在解答过程中,注意充分利用以下几点:1、题目就是切入点。
古诗的题目很讲究,它往往能揭示诗歌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等,是我们解读诗歌的重要切入点,从题目入手,我们可以迅速准确地理解诗歌。
如年考卷中的《题君山》,题目直接点明赋写对象,由此可知,一句中的“影”、二句中的“色”、三句中的“处”和第四句的比喻都是指君山,赋写对象理清了,诗意便变得清楚了。
再如年考卷中的《约客》,题目交代了事件背景,让我们能够在约客未到的特定情景中去顺利感悟诗人的失落和孤寂。
又如年上海春季考题中的《月夜忆舍弟》,题目既交代了时间(月夜),又表明了情感(忆),再加上特殊的人物关系(舍弟),让我们未读诗句就已经明白了诗歌的.情感主旨——思念。
2、意象就是关键。
诗歌是以抒情言志为目的的,而意象是诗歌抒情言志的基本单位,是诗歌的情感赖以寄托的地方。
所以从意象入手,展开想像和联想,是理解诗歌的必由之路。
例如著名的《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前两句十四个字,运用六种意象,我们可以从“月落”后夜色的浓重、乌鸦凄厉的啼鸣、“霜满天”的清冷以及夜色中“江枫”的黯淡和“渔火”的寥落深切感受到水乡秋夜幽寂清冷的氛围和客子孤孑清寥的心情。
在我国古典诗歌漫长的历程中,构成了很多传统的意象,它们的象征意义基本就是紧固的,如果我们熟识这些意象,可以对阐释诗歌增添非常大协助。
鉴赏诗词的思路及方法
![鉴赏诗词的思路及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47249bb4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46a2774.png)
鉴赏诗词的思路及方法一、鉴赏思路点拨(一) 鉴赏字词1.动词。
在鉴赏诗歌时,我们要重点注意动词,特别是具有“多重含义”的动词。
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中,“溅”、“惊”二字,不仅用字新鲜,而且增添了诗人感时恨别的内心痛苦。
2.修饰语。
大部分为形容词,它在诗词鉴赏中也是关注的重点对象。
如“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中,一个“孤”字,写尽环境之孤苦,由此可达人心。
3.特殊词。
在诗文中,有一些词本身与众不同,读者能很快找到它们:(1)叠词。
叠词作用不外两种: 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
如“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 (《其一》刘禹锡)(2)表颜色的词。
颜色一般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染气氛。
欣赏时,可以抓住能表现色彩组合的字眼,体会诗歌的浓郁的画意与鲜明的节奏。
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吉天”中,黄、翠、白、青四种颜色,点缀得错落有致,而且由点到线,向着无限的空间延伸,画面静中有动,富有鲜明的立体节奏感。
(3)虚词。
在古典诗词中,虚词的锤炼恰到好处时,可以获得疏通文气,开合呼应,悠扬委曲活跃情韵,化板滞为流动等美学效果。
(二)品味思想情感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有:忧国伤时:如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反映离乱的痛苦,同情人民的疾苦;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建功报国:如建功立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报国无门的悲伤;山河沦丧的痛苦,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揭露统治者穷兵赎武,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
思乡怀人: 羁旅愁思,思亲念友;边关思乡;闺中怀人。
生活杂感: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昔胜今衰的感慨;借古讽今的情怀,青春易逝的伤感,仕途失意的苦闷;告慰平生的喜悦。
(三)赏析表达技巧11.表达方式。
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述、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
描写方式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的不同,抒情方式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方式,具体的说,就是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以景衬情、融情入景.一切景语皆情语等。
鉴赏古代诗词的技巧和方法大全
![鉴赏古代诗词的技巧和方法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c41850e3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3d.png)
鉴赏古代诗词的技巧和方法大全鉴赏古代诗词的技巧和方法大全(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设置悬念(小说,但上海不会考),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3、文末:点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题(记叙类**);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类*文、小说)(二)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三)句子含义的解答: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
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动词: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形容词:不行。
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不能。
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段意的概括归纳 1。
记叙类*: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
说明类*: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3。
议论类*: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七)表达技巧在古代诗歌鉴赏中占有重要位置表现手法诸如用典、烘托、渲染、铺陈、比兴、托物寄情、情景交融、借景抒情、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委婉含蓄、对比手法、讽喻手法、象征法、双关法等等。
古典诗词鉴赏之步骤与方法,答题思路
![古典诗词鉴赏之步骤与方法,答题思路](https://img.taocdn.com/s3/m/dddf0e13cc7931b765ce15ad.png)
古典诗词鉴赏之步骤与方法对古代诗词的鉴赏可分为三个阶段:感知、感触;鉴赏、评价;总结、表述。
一、感知、感触感知、感触,就是读诗、读懂诗,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要有古典诗词知识积淀1.了解古典诗歌的发展变化。
应对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变化有相当清晰的认识,不仅要掌握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这两大文学源头及其特点,还要按照历史的顺序理清诗歌发展的脉络;既要对各个时期的诗歌总体风格有所了解,还要对各个时期的(特别是唐宋时期)、各个流派的代表人物有比较深刻的认识。
2.掌握诗歌类别及其特点。
不同类别的诗歌在表情达意、节奏韵律等方面各有特点,因此,分清诗歌类别往往是理解和鉴赏诗歌内容的一个突破口。
按表达方式,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哲理诗;按格律,可分为古风(古体诗)、格律诗(近体诗);按字数,可分为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按内容,可分为山水田园诗(写景诗)、咏物诗、边塞诗、即事咏怀诗、咏史诗等。
而词按风格,又可分为豪放派、婉约派等。
3.把握诗歌的主要特征。
即诗歌高度的概括性,生动的形象性,强烈的抒情性,鲜明的音乐性。
4.强化格律意识古代诗歌,多数讲究格律,所以必须强化格律意识,对诗词的平仄、对仗、韵脚、词牌等有一个清楚的了解。
5.熟悉古典诗词鉴赏常用名词术语(1)评价主旨类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言简意丰、意在言外、含蓄蕴藉等。
(2)分析手法类卒章显志、画龙点睛、直抒胸臆、托物言志、象征、以小见大、开门见山、寄寓、寄托、衬托、烘托、渲染、侧面描写、对比、起兴、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借景抒情、以景衬情、融情入景、一切景语皆情语等。
(3)语言特点类勾勒、浓墨重彩、描写详尽、细腻、惟妙惟肖、体物入微、穷形尽态(相)、富有哲理、淋漓尽致、行云流水、形神兼备、简洁、浅显、明快、明白、通畅、平淡、无奇、质朴清新、淡雅、词藻华丽等。
(4)风格类沉郁顿挫、豪放、雄浑、旷达、沉郁、苍凉、冲淡、低沉、悲慨、苍劲、舒缓、悲凉、俊爽、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解注释
诗词注释并不是每道题都有,一旦有了,就比 较重要. 注释虽短短一二句,却是出题人给你的暗 示,它不是无缘无故地放在那儿的。 考题的注释是对诗歌中的关键字词、疑难字词 的解释及写作时间、时代背景的交代,暗示你本诗 的思想内容,暗示你本诗的用典或意境,暗示你本诗 的写作风格。从而暗示文章的主旨、表达的情感。
古典诗歌鉴赏思 路点拨
1、解标题
标题常常起统率作品指向的作用,富含 诸多信息:如时间、地点、人物、诗人的心 情,以及诗歌的意境和诗歌的类型等。 有不少诗歌考题的设置就与该诗的题目 有关。研读诗题往往能从中看到提示性的暗 示。特别是诗题中的"怨、愤、哀、哭、声、 思、忆、题、赠、答、别"等字眼,实乃点睛 之笔,具有鲜明的指示作用。
真正懂诗的人,会把作者诗句中只透露 一星半点的东西拿到自己心中去发展。把一 个个意象(诗的元件)有机地组合起来,从 而形成一幅完整的画面,这是解读诗歌的关 键。古诗中,诗人常常赋予一些意象以相对 稳定的感情色彩,也就是说,人们往往有着 相近的审美情趣。
如:杜甫的《旅夜书怀》,解读其"细草微风 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 大江流"、"天地一沙鸥"这些物象,我们眼前 似乎出现了孤舟夜月飘泊江上的情景,也品 味出了其孤苦无依、颠连无靠的凄怆与不平 的心绪。
如: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送元二使安西》(王维) 《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 解读“送”,可知其为送别惜别诗。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登岳阳楼》(杜甫) 《登高》(杜甫) 解读其"登",可知其或表达怀才不遇、壮志难酬 之叹,或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达伤时感世、忧国忧民之感,或表达 一览江山美景、兴奋难抑之情。
诗眼,或是思想的凝聚点,揭示诗的主旨; 或是诗中最精练最传神的词语,增强诗歌的形象 性,使诗歌充满情趣,给人以丰富的想像;或是 使诗意更精确,或使诗句翻出新意。 重点找动词。在众多的词类中,动词是叙事、 写景、状物、抒情的关键字,因而自然成为锻炼 字眼的重要对象; 二是词类活用。有时具有化腐朽为神奇的功能, 在锤炼字眼时也值得重视。 三是运用了拟人、夸张、通感等手法的关键词。
《怜农》(李绅) 《伤田家》(聂夷中) 《闺怨》(王昌龄) 解读其“怜”、“伤”、“恨”、“怨”,则可知 作者的感情倾向。
《月下独酌》(李白) 《月夜忆舍弟》(杜甫) 《左迁蓝关示侄孙湘》(韩愈) 解读其"独酌"、"忆"、、"左迁",可窥见作者写作 时的心境和写作目的。
2、解作者
要做到两个熟悉: 一,熟悉诗人的生世、经历 二,熟悉诗人的风格 如陶渊明、王维、孟浩然等: 他们的诗多表现远离浊世、向往朴素的田园生 活、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趣,多抒发质朴、清新、 恬淡、闲适、物我两忘的感情。 王昌龄、王之涣、岑参、高适等: 他们的诗多描写戍边将士杀敌立功的慷慨激昂 及捐躯赴国难的悲壮,同时也有望月思乡的苍凉和 长年征战的悲苦之情。
比如: 菊花一高雅 月光一思念 浮云一飘零 秋雨一忧愁 大漠一苍凉 美酒一壮行 孤灯一孤苦 归燕一温情
莲花一高洁 落叶一失意 落日一惆怅 鸿雁一思远 旷野一凄清 红豆一相思 秋虫一凄凉 枯藤一萧瑟
杨柳一惜别 春风一得意 冬雪一冷峻 流水一叹惋 落花一感伤 竹林一闲趣 故园一乡愁 古琴一知音
解诗眼
如:高考题《题君山》中有这样一注释“君山: 在湖南省洞庭湖中”看似一简单注释,却会告诉 考生这样一个信息:本诗不光写君山,更多的可 能要写洞庭湖,那么对“烟波”“翠色深”“水 仙”“镜中心”的理解就会容易多了。 烟波不动影沉沉, 碧色全无翠色深。 疑是水仙梳洗处, 一螺青黛镜中心。
如杜牧、李商隐、柳永、秦观、李清照等:
多写闺中怨妇、游子思乡、羁旅客愁、好友分 别的诗。特点多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望月伤心, 见花落泪,听雨思亲,多少景物都被染上诗人的感 情色彩,因而此类诗中常将伤感、迷离、凄苦、寂 寞、孤寂、惆怅、忧郁的情怀及种种离愁别绪表现 得淋漓尽致,又很婉约、含蓄。
3、解意象
杜甫、陆游、苏轼、辛弃疾等: 凭吊古迹时常常吊古伤今,或表达对古代英雄 人物的仰慕,或表达自己理想不能实现的苦闷,或 抒发空有济世之心,却无报国之门的愤慨,或抒发 年事已高、功业无成的悲凉。 他们往往好用"空"、"自"二字来借景抒情,如 杜甫的"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如姜 夔的"寒水自碧""戌角吹寒,都在空城",陆游的" 塞上长城空自许"等,都借古讽今,表达昔盛今衰 的伤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