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中职教师信息素养校本培训策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撷英篇
“互联网+”背景下中职教师信息素养校本培训策略
文|郑元芳李建珍
随着5G时代的到来,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得到了迅猛发展,对社会生产生活产生了诸多影响。
2019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见》,指出信息技术的新变革对教师信息素养提出了新要求,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成为“互联网+”时代高素质教师的核心素养之一,提高中职教师信息素养,成了当下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为此,我校积极组建课题研究团队,力求探索一条适用于中职校情的教师信息素养校本培训路径的策略。
团队对本校75名教师信息素养从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应用能力和信息道德四个方面进行了调研。
一、中职教师信息素养现状
(一)认可信息技术手段的作用
在信息意识方面,调研结果显示73.33%的教师认同信息技术手段对教学很有帮助,21.33%的教师认为需根据不同的课程来决定是否使用信息技术手段,二者共达到94.66%,说明绝大多数教师肯定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
(二)信息化手段使用的自主性、原创性不强
在信息能力和信息知识方面,结果显示33.3%的教师平时使用资源主要是教材配套的,44%的教师从网上下载,20%以上的教材对常用软件和网络操作比较熟练,60%以上的教材基本会用,但原创资源仅占20%。
究其原因有53.33%的教师认为制作资源费时,17.33%的教师不会制作。
(三)职业教育的网络资源较为匮乏
因职业教育专业多而杂的特殊性,78.67%的教师反馈在网络上很难找到资源,即使找到了,30.67%的教师不会下载,这些直接限制了他们应用信息化手段。
(四)中职教师对信息化了解不深刻
调研结果显示,中职教师对信息素养的理解较为表面。
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将计算机的应用与信息素养等同,实际上在“互联网+”时代,真正的信息化教学应贯穿在课前、课中和课后,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的、个性化的学习。
二、当前信息素养提升培训问题存在的难题
信息化培训面临的难题:
(1)从年龄结构看,老教师常因培训时间短暂、进度太快而收效甚微。
(2)从覆盖面看,每一批学员的人数有限,无法普及。
(3)从培训内容看,各级部门一般只进行通识性信息素养的培训,无法满足具体专业的需求。
三、中职教师信息素养校本培训策略
(1)信息意识和信息观念的培养。
(2)信息技术运用能力的培养。
(3)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的培养。
(4)整合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能力。
就培训方式而言,针对集中培训的时空局限性,采取钉钉、腾讯会议、校园视频应用云平台相结合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校本培训模式,将线下集中培训和微课上传云平台分享相结合。
(一)制订培训计划,增强校本培训内容的针对性
根据校情,将教师按照年龄、专业、学科及信息化教学能力进行分类。
制订线上/线下校本通识性培
注:本文系福州市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中职校教师信息素养校本培训路径研究”(FZDJ2020A28)的主要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郑元芳(1978—),女,福建莆田人,工程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计算机科学教育、软件工程。
李建珍(1973—),女,福建福州人,高级讲师,本科,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
172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撷英篇
训计划与专业性培训计划。
前者利用学校每周的大会时间与寒暑假期完成,后者则针对每个专业的技能需求,由信息技术骨干与专业教师共同研究后,制订各教研组的培训计划。
为保证培训科学、有序地推进,特制订培训计划,见表1。
序号级别培训项目线下集中培训培训师线上微课程
1
初级校园视频应
用云平台及
在线课堂应
用
专题1:校本培训平台及资源共享平台
的应用
专题2:钉钉在线课堂的使用
专题3:腾讯在线会议
专题4:QQ群课堂
专题5:屏幕画笔(Pointofix)的使用
信息办负责人;
信息技术教师
校本培训平台的使用指南
钉钉在线课堂使用微课
腾讯会议应用微课
QQ群课堂微课
2多媒体设备
的使用与简
单维护专题1:多媒体教室培训
专题2:计算机系统安装应用
专题3:信息时代网络安全
专题4:信息安全法律法规及道德规范
一体机企业培训师;
信息办成员
多媒体设备系列微课(一体机的使
用,投影仪的使用、灵活使用交互
式电子白板)
常用应用软件安装微课(硬盘数据
备份、应用软件的安装卸载等)
计算机查杀病毒微课
360安全管家的使用
3数字资源使
用与管理专题1:快速检索教学资源
专题2:教学资源下载及共享
专题3:如何使用校园云存储平台
信息技术教师;
信息办成员
数字资源检索
各类平台免费教学资源的下载
校园云存储平台使用指南
4多媒体课件
制作专题1:PPT课件制作
专题2:微课设计及制作
信息技术教师
PPT课件制作系列微课(PPT教学
课件应用、PPT版面设计、PPT动
画设置等)
微课设计及制作系列微课(微课设
计、微课制作、视频处理方法、微课
参赛标准等)
5
中级多媒体素材
处理
多媒体素材处理与应用信息办成员
多媒体素材处理系列微课(素材获
取与加工、图形/像处理、录屏技
术、问卷调查技术、音视频编辑等)
6信息化教学
平台应用网络主流教学平台应用各平台企业培训师
学众平台的使用
学习通的使用
泛雅平台的操作
7综合应用职业院校如何上好一堂课省市知名专家典型教学案例分享
8专业软件应
用
(专业培训)各专业软件的使用
专业骨干教师;
专业专家
专业软件应用视频
表1
173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撷英篇
(二)以赛促训,推动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1.培训后能力提升的具体策略:以赛促训
自2018年以来,教育部门将信息化教学能力比赛纳入年度重要工作,各校也将之列为常态化教学工作之一。
比赛的规则要求以2~4人实际承担参赛课程或相关课程教学(含实习指导)任务的教师团队参加,这就要求所有年龄段成员都必须掌握信息化的技能,才能让团队没有短板。
2.通过“岗位大练兵”选拔参赛教师
通过学校一年一度岗位大练兵的方式选拔一批具有高阶信息素养的优秀教师,发挥其模范带头作用,推进整个教研组的教师信息素养水平提高。
3.“以赛促训”有利于提升教师信息素养水平
“以赛促训”让教师亲身参与,通过实践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结合起来,促进教师专业化信息素养水平的整体提升。
经过几年的耕耘,本校在国家级、省市级的教师职业技能大赛中均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参与的教师人数达到全校教师人数的36.9%。
(三)鼓励中青年教师申报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提高教师专业信息素养
1.鼓励申报各级各类课题
鼓励各学科、各专业的中青年教师申报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通过搭建由信息技术骨干教师与专业教师相结合的课题组,促进系统的专业信息化教学体系的形成。
鼓励教师在课题研究和教学实践过程中提升专业知识水平和专业信息化教学能力。
2.在课题研究中沟通交流,提高信息化素养
通过信息技术研究课题的申报进行教学反思和教学总结工作,专业教师与信息技术教师之间进行深度沟通交流,提升专业信息能力并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两年来,本校立项了两个市级信息技术研究课题和一个省级信息技术研究课题,课题组教师
通过不断的信息化教学实践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
(四)组织教学创新团队,开发在线精品课程,建设线上教学资源库
本校依托“电子商务”专业群建设,与福州春伦集团合作,对传统工艺进行挖掘、记录和整理,编写《茉莉花茶窨制工艺》校本教材,开发《茉莉花茶窨制工艺》在线开放精品课程,并于2022年通过省级在线开放精品课程验收。
在课程的不断应用中,团队开展了“乡土文化视域下茉莉花茶窨制工艺非物质文化遗产”课程建设与实践,探索出一条“融乡土文化、传课程价值、育智慧情怀”的人才培养之路。
并以此申报省级教学成果奖,荣获二等奖。
(五)建立校本培训和资源共享平台
学校加强信息化工程建设保障机制,划拨专项经费用于信息化工程建设,完善校园网络建设、推进平台升级,搭建教学视频应用云平台和云存储平台,提升校园的数学化水平。
各教研组长与专业教师收集各类典型信息化应用案例在校园网络平台或云存储平台进行分享、学习。
(六)建立培训策略反馈机制,不断优化培训策略
“互联网+”背景下中职教师信息素养校本培训策略,具有实时性与创新性,也可能出现一些问题,这就要求培训部门建立相应的反馈机制,收集教师在培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优化。
参考文献:
[1]马艳波.高职院校学生信息素养状况分析与对策研究[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9):15.
[2]马小焕.高职院校教师信息素养影响因素分析[J].绿色科技,2020(3):248-249.
(作者单位:福州商贸职业中专学校)
编辑:曾彦慧
(续表)
9高级信息化教学
能力的综合
应用专题1:信息化课堂教学理论与实践
专题2:翻转课堂应用
专题3:教学资源库建设与应用
专题4:课程思政建设与教学设计
专题5:混合式教学案例分享
专题6:教学能力比赛的教学设计与课
堂实施
专题7:信息化教学大赛获奖选手经验
分享
专题8:精品课程的建设与应用
省市知名专家;
教学大赛优秀选手
邀请专家来学校作专题讲座
在线课程建设
骨干教师外培讲座汇报
典型教学案例分享
序号级别培训项目线下集中培训培训师线上微课程
174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