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版心肺复苏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4
操作要点
复苏可出现以下四种情况 • 1.有呼吸、有大动脉搏动,准备后送。 • 2.无呼吸、有大动脉搏动,予人工呼吸。 • 3.有呼吸、无大动脉搏动,予心脏按压。 • 4.效果不佳者,应持续CPR直到救护增援人
员、AED到达或患者恢复呼吸和意识为止。
25
CPR终止指标
院前:
1.环境安全危及到施救者 2.恢复有效自主循环及通气 3.病人转移到其他医护人员或医院 4.判定死亡无救(致死性伤害、疾病终末期、
22
操作要点
人工呼吸(Breathing)
在有条件下不主张口对口人工呼吸,主张用 简易呼吸气囊人工呼吸(E-C手法)
儿童及婴儿:12-20次/分钟(约每3-5秒吹 气1次)
成人:10-12次/分(约每5-6秒吹气1次)
23
操作要点 心肺复苏有效指标判断
在CPR开始后每2分钟或5个循环周期后进行 (1)面色 (2)颈动脉 (3)意识 (4)自主呼吸
高质量的心肺复苏
保证每次按压后胸部回弹,施救者避免在按 压间隙倚靠在患者胸上。 胸外心脏按压的比例>80%。 尽可能减少胸外按压的中断,必须中断时应 <10秒。 给予患者足够的通气(每次呼吸超过1秒,须 使胸部隆起)。
对于成人、儿童和婴儿(不包括新生儿), 单人施救者的按压-通气比率为30:2
从流程中去除了“看、听和感觉呼吸” 人工呼吸:建立高级气道前10-12次/分,
之后10次 /分 建立高级气道后按压与人工呼吸各自进行
操作要点
检查意识
拍打患者的双肩,对着患者的双耳大声呼叫 “您怎么了?”
14
操作要点 检查脉搏及呼吸(5-10S完成)
15
操作要点
成人检查颈动脉方法:检查者用一手中、食指 的指腹,从喉节开始沿气管向检查者一侧,轻 压下滑至胸锁乳突肌前缘,如果触及不到颈动 脉搏动即认为无心跳 儿童检查:颈动脉或股动脉 婴儿检查:肱动脉,将食指和中指轻轻按在上 臂内侧,肘和肩膀之间
非心脏性疾病,如气道梗阻、烟雾 吸入、溺水、感染,中毒等。
操作流程
仍建议成人、儿童和婴 儿(不包括新生儿)的 基础生命支持程序为 C-A-B(胸外按压、开 放气道、人工呼吸)
心脏按压速率和幅度
高质量的心肺复苏应该有足够的速率和按压幅 度: 按压速率为100 -120次/分钟 幅度至少是5厘米,不超过6厘米
秒计算:
3秒——头晕
y
10秒——意识丧失、突然倒地
30秒——“阿斯综合征”发作
60秒——自主呼吸逐渐停止
3分钟——开始出现脑水肿
6分钟——开始出现脑细胞死亡
8分钟——“脑死亡”

阿斯综合症
心源性脑缺血综合症:突然发作的 严重的、致命的心律失常,使心排出量在 短时间内锐减,产生严重脑缺血、神志丧 失和晕厥等症状。
操作要点
开放气道(Airway)
无论是成人、儿童 (一岁至青少年期) 及婴儿,都是用“仰 头提颏法”把患者气 道打开
方法:一手掌置前额,另只手中、食指向上 向前抬下颌,下颌、耳垂的连线与地面垂直
19
操作要点
开放气道(Airway)
怀疑有颈椎创伤的患 者,应施行“推举下 颌法”打开气道
方法:双手在患者头部两侧,握紧下颌角, 双手支撑在患者平躺平面,用力向上托上颌, 拇指分开口唇
脑细胞在常温下对缺氧的耐受极限通常为4 分钟。超过10分钟,几乎就会“不可逆性 坏死”,即“无法恢复”。因此黄金时间 只有4分钟。
据统计,在我国发生心源性猝死也占死亡原 因首位,每年大约有50万人死于心源性猝死。 但是目前我国心肺复苏抢救成功率只有1%~ 5%,而国外这一比例已经达到20~30%。 因此提高高质量的心肺复苏对全民来说势在 必行。
院外急救:应充分利用各种现代通讯 媒体呼叫施救者,如手机等电子设备 能够发挥重
要作用。
院内急救:应以团队形式实施心肺复 苏,包括早期预警系统、快速反应小 组(RRT)和紧急医疗团队系统 (MET)。
心脏骤停
成人常见原因: 心脏疾病(冠心病最多见) 创伤、
淹溺、药物过量、窒息、出血 小儿常见原因:
尸体已礓硬)
26
CPR终止指标
院内: 1.恢复有效自主循环及通气 2.经高级生命支持后仍无循环、呼吸,抢救
30分钟以上 3.致死性损伤或疾病、经各种救治措施无效 4.终末性疾病:癌症晚期、重要器官慢性功
能衰竭、高龄生命终结 5.有不做CPR医嘱、家庭成员同意
27
高级生命支持(ALS)
除颤 高级气道 急救药物 找出并处理原因 团队合作
16
操作要点 胸外心脏按压(Circulation)
按压部位:两乳头连线中点 (胸骨正中下1/3处)
按压频率:100-120次/分钟
17
特殊人群: 孕妇心脏骤停时的胸外心脏按压
治疗孕期妇女心脏骤停的首要任务是提 供高质量 CPR 和减轻主动脉下腔静脉压力。 如果宫底高度超过肚脐水平,徒手将子宫 向左侧移位有助于在胸部按压时减轻主动 脉下腔静脉压力。
20
单人使用 气囊面罩
操作者取患者头侧 位置,提起下颌保 持气道开放,使用 一只手的拇指和食 指形成“C”形, 其他手指提起下颌 角(形成“E”形) 使患者开放气道, 将面罩缘压到患者 脸上。
21
双人使用 气囊面罩
一施救者仰起患者的头部, 并将每只手的拇指和食指 形成“C”形,其他3个手 指(形成“E”形)提起 下颌,将面罩密封到患者 脸部。另一名施救者缓慢 挤压气囊(持续1秒钟) 直到胸廓抬起。
28
参考文献
《2015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guidelines for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and emergency cardiovascular care》 (2015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 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
2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