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EN571无损检验渗透检验通用原理 中文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损探伤:着色检查
第一部分:一般原则
English version of DIN EN 571-1
BS EN 571-1:1997
ICS 19.100 取代1989 年7 月发表的
DIN 54152-1。
描述符:无损探伤,检查,着色探伤。
欧洲标准EN 571-1:1997已取得DIN 标准的地位。
国家标准前言:
本标准由CEN/TC 138 编写。
参与该编写的负责的德国机构是“材料检验标准委员
会”,“表面方法”技术委员会。
修订
1989 年7 月发表的DIN 54152-1 已为技术规范EN571-1 所取代。
以前的版本
DIN 54152-1:1979-03,1989-07。
N o p a rt o f th i s s t an d a r d m a y b e rep r odu c e d w ith o u t th e p rio r p e r m ission o f
D I N D e u ts c h e s I n s t i tu t für N o r mung e.V., B er lin.
B e u th Ve r l a g G m b H, B er lin, h a s th e ex c lu s iv e r ig h t o f sa l e for G e r m an S tand ard s (D I N-N o r m en).
R e f.N o.D I N E N571-1:1997-03 En g lish p r ice g roup08S a le s No.1108
11.97
EUROPEAN STANDARD EN 571-1 NORME EUROPÉENNE
EUROPÄISCHE NORM January 1997———————————————————————————————————————ICS 19.100
描述词:无损探伤,检验,着色探伤。
无损探伤
着色探伤
第1 部分:一般原理
Essais non déstructifs - Examen par res- suage - Partie 1: Principes généraux Zerstörungsfreie Prüfung - Eindring-
prüfung - Teil 1: Allgemeine Grundlagen
本欧洲标准由CEN 在1995 年1 月14 日批准。
CEN 成员一定要遵守CEN / CENELEC 内部规程,它规定了不加改变而给予此欧洲标准以国家标准地位的条件。
可以向中央秘书或向任何CEN 成员申请即可获得关于这些国家标准的最新表和书目参考。
欧洲标准有三种官方版本(英文、法文和德文)。
在一CEN 成员负责的条件下翻译成其本国语言并通
知中央秘书的任何其它语言的版本,具有与官方版本相同的地位。
CEN 成员为下列国家标准团体:奥地利、比利时、捷克共和国、丹麦、芬兰、法国、德国、希腊、冰岛、爱尔兰、意大利、卢森堡、荷兰、挪威、葡萄牙、西班牙、瑞典、瑞士和联合王国。
CEN
European Committee for Standardization
ComitéEuropéen de Normalisation
Europäisches Komitee für Normung
Central Secretariat: rue de Stassart 36, B-1050 Brussels
———————————————————————————————————————
1997. CEN - All rights of exploitation in any form and by any means Ref. No. EN 571-1:1997 E
reserved worldwide for CEN national members.
目录
前
言 (4)
1 .范
围 (5)
2 .标准类参考资
料 (5)
3 .定
义 (5)
4 .安全预防措
施 (5)
5 .一般原
理 (6)
6 .产品、灵敏度和命
名 (6)
7 .检查材料与受检(一或数个)零件的相容
性 (7)
8 .检查步
骤 (8)
9 .检查报
告………………………………………………………………………………1 2
附件 A (标准类的)着色检查的主要阶
段………………………………………………1 3
附件 B (资料类的)检查报告示
例………………………………………………………1 4
前言
本欧洲标准由技术委员会CEN / TC 138“无损探伤”编写,该委员会秘书处由AFNOR(法国标准化委员会)主持。
EN 571 系列欧洲标准包括以下部分:
EN 571-1 无损探伤——着色检查——第1 部分:一般原理。
EN 571-2 无损探伤——着色检查——第2 部分:着色材料试验。
EN 571-3 无损探伤——着色检查——第3 部分:基准试块。
本欧洲标准是由欧洲委员会和欧洲自由贸易协会委托CEN 编写的,它支持有关EU 规则的基本要求。
本欧洲标准应被给予国家标准的地方,方法要么是出版一相同的文本,要么是承认,并且应撤销有冲
突的标准,时间不得迟于1997 年7 月。
根据CEN / CENELEC(欧洲标准化委员会/ 欧洲电工标准化委员会)内部规则的规定,以下国家的国家标准化组织有责任执行本欧洲标准:
奥地利,比利时,丹麦,芬兰,法国,德国,希腊,冰岛,爱尔兰,意大利,卢森堡,荷兰,挪威,葡萄牙,西班牙,瑞典,瑞士,和英国。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一种着色检查的方法,它用于检测在受检材料表面敞开的缺陷,例如裂纹、搭接、重叠、密集气孔和未熔透。
它主要用于金属材料,但如果其他材料与检查介质不起化学作用和不是特别多孔的,该方法就也可以用于那些材料。
其示例包括铸件,锻制件,焊缝,陶瓷,等等。
本标准无意于被用作验收标准,它不提供有关在具体应用中各个检查系统适用性的信息,也不提供对检查设备的要求。
这里使用的术语“缺陷”的意义不包括对不接受性或不可接受性的评定。
应使用的着色检查设备必不可少的性能的决定和监视方法规定见EN 571-2 和EN 571-3。
2.标准类参考资料
本欧洲标准加入了标有日期或未标有日期的参考资料,引自其他出版物的条款。
文本的有关地方引用了这些标准类参考资料,而下面列出了出版物,对于标有日期的参考资料,只有在用校正或修订的方法将对这些出版物中任何一份的其后的校正或修订加入本欧洲标准时,这些校正或修订才是适用的,对于未标明日期的参考资料,所引用出版物的最新版本适用。
EN 473 NDT(无损探伤)人员的资格和证明——一般原理。
prEN
571-2 无损探伤——着色检查——第二部分:着色材料试验1)。
prEN 571-3 无损探伤——着色检查——第三部分:基准试块1)。
prEN 956 无损探伤——着色检查——设备。
prEN 1330-6 无损探伤——专用术语——第6 部分:用于着色系统的术语1)。
prEN 1956 无损探伤——着色检查和磁粉检查——观察条件1)。
1)编写中。
3.定义
prEN 1330-6 的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4.安全预防措施
由于着色检查技术常常需要使用有害、易燃和/或挥发性材料,所以必须采取某些预防措施。
应避免皮肤或任何粘膜长期或反复接触这些材料。
工作场地应有足够的通风和远离热源,火
花和明火,应符合当地规程的规定。
应极其小心地使用着色检查产品和设备,应坚持遵守制造厂家提供的说明书的规定。
在使用UV-A(紫外放电)光源时,应采取措施保证该UV-A 光源产生的紫外辐射不会直接到达操作员眼睛。
无论UV-A 滤心器是灯泡的整体组成部分,还是独立部件,它均应始终保持良好的状态。
存在涉及卫生、安全、污染和存放、等的法律和规则。
5.一般原则
5.1 人员
该检查应由胜任的人员执行或监督,并且在必要时,应在合同各方同意时应执行符合EN 473 或某系统规定的资格认证和证书提交规定。
5.2 方法说明
执行着色检查以前,待检查表面应是清洁和干燥的,然后将合适的着色液涂敷在检查区域和使其进入表面的缺陷开口,在合适的着色时间结束以后,从该表面去除过多的着色液,和涂敷显色剂,它将吸收已进入和留在缺陷中的着色剂,可能产生一清晰可见的增强的缺陷指示。
如果需要互补的无损探伤,就应首先执行着色检查,但合同各方之间达成协议,以防将污染物引入敞开的缺陷时例外。
如果在另一无损探伤技术以后执行着色检查,在涂液以前就应认真地清洁该表面,以去除污染物。
5.3 工艺顺序一般情况下的操作顺序图示说
明见附件A。
通常分以下阶段执行试验:
a) 准备和预清理(请参阅第8.2 款);
b) 涂敷着色液(请参阅第8.3 款);
c) 去除过多的着色液(请参阅第8.4 款);
d) 涂敷显色剂(请参阅第8.5 款);
e) 检查(请参阅第8.6 款);
f) 记录(请参阅第8.7 款);
g) 事后清理(请参阅第8.8 款)。
5.4 设备
用于执行着色检查的设备取决于应检查零件的数目、尺寸和形状。
设备要求请参阅EN 956。
5.5 效果着色检查的效果取决于许多因
素,例如:a) 着色材料和试验设备的
类别;
b) 表面准备和状态;
c) 接受检查的材料和预期缺陷;
d) 检查表面温度;
e) 着色和显色时间;
f) 观察条件,等等。
6.产品、灵敏度和命名
6.1 产品组各种不同的检查系统用于着色检查。
产品组应被理解为以下着色检查材料的组合:着色液,
过量着色液清除剂和显色剂。
在依据prEN. 571-2
的规定执行型号试验时,着色液和过量着色液清除剂应来自同一生产厂家,只能使用得到批准的产品组。
6.2 试验产品
试验产品见表1。
6.3 灵敏度
按prEN571-3 的说明利用基准试块确定一产品组的灵敏度等级。
评定的等级永远表示用于已批准产品组型号试验的方法。
6.4 命名
给予用于着色检查的已批准产品组一名称,它包括用于试验产品的型式,方法和形式,名称中还包括一数字,它表示按EN 571-3 说明利用基准试块进行的试验获得的灵敏度等级。
着色液过量着色液清除剂显色剂类别命名方法命名型式命名
I II III
荧光着色液。
对比色着色液。
双用途(荧光对比色
着色液)。
A
B
C
D
E
水。
亲油乳化剂。
1.油基乳化剂。
2.用流水冲洗。
溶剂(液体)。
亲水乳化剂。
1.可选用的预冲剂(水)。
2.乳化剂(水稀释)。
3.最后冲洗(水)。
水和溶剂。
a
b
c
d
e
干粉。
水溶性的。
水悬溶
液。
溶剂基(无水湿
性)。
特殊应用用水或溶
剂基(例如可剥离显
色剂)。
注意:在特殊情况下,必需使用符合有关易燃性,含硫量,含卤素量和含钠量,以及其
他污染物的具体要求的着色剂试验产品,请参阅prEN 571-2。
示例:
以包括荧光着色液(I),水为过量着色液清除剂(A)和干粉式显色剂(a)的已批准产品组,在利用EN 571-1 和prEN 572-2 时以下着色检查系统的系统灵敏等级2 为例,产品组名称是EN 571-1-1Aa-2。
7.试验材料与受检(一或数个)零件的相容性
7.1 概述
着色检查产品应与受检查的材料和该零件的设计用途相容。
7.2 着色检查产品的相容性一个系统的着色检查材料应相互相容。
首次为设施注液期间不得使来自不
同生产厂家的着色材料混合,不应用来自不同生产厂家着色液材料
更换洗液损失。
7.3 着色检查材料与被检查零件的相容性
7.3.1 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在使用以前利用prEN 571-2 中详细说明的腐蚀试验可以鉴定产品的相容性。
7.3.2 着色试验材料可能对某些非金属材料的化学或物理性质有不良影响,在检查这种材料生产的零件,和包括这种材料的组件以前,必须确定它们的相容性。
7.3.3 在可能出现污染的情况下,保证着色检查材料对燃料、润滑剂、液压液,等无有害作用是必不可少的要求。
7.3.4 对与过氧化物火箭燃料,炸药包库(它们包括含炸药、爆炸推进剂、点火或焰火材料的所有零件)、氧气设备或核应用连用的零件,需要专门考虑着色检查材料的相容性。
7.3.5 如果后清理以后着色检查材料留在零件中,就有腐蚀,例如应力腐蚀,或腐蚀疲劳的可能。
8.检查步骤
8.1 书面检查步骤
在合同要求时,应在检查以前编写和批准书面检查步骤。
8.2 准备和预清理
必要时,应利用机械或化学方法或这些方法的组合去除污染物,例如氧化皮,锈迹,润滑油,润滑脂或油漆。
预清理应保证检查表面无残留物和允许着色液进入所有的缺陷,清洁面积应大得足以防止来自实际检查表面相邻区域的干扰。
8.2.1 机械预清理
氧化皮、焊渣、锈迹、等应利用合适的方法去除,例如,刷、擦、磨蚀、喷丸、高压水喷射,等等。
这些方法去除表面污染物,但通常不能去除表面缺陷内的污染物。
所有情况下,特别在喷丸清理时,应采取措施保证缺陷不被塑性变形掩蔽或被磨蚀材料堵塞。
必要时,为了保证缺陷在表面上是敞开的,应执行其后的腐蚀处理,接着是充分的冲洗和干燥。
8.2.2 化学预清理利用合适的化学清洗剂执行化学预清理,以去除诸如润滑脂、润滑油、涂料或腐蚀材
料之类的残留物。
化学预清理过程产生的残留物会与着色液发生化学反应和极大地降低其灵敏度,酸和铬酸盐特别能极
大地降低荧光着色液的荧光性和对比色着色液的色彩。
因此,在清洗工作以后,应利用合适的清理方法、包括水冲洗,从待检查表面去除化学剂。
8.2.3 干燥
作为预清理的最后一步,待检查的零件应彻底干燥,从而缺陷内既无水,也无溶剂存在。
8.3 涂敷着色液
8.3.1 涂敷方法可以用喷涂、刷涂、冲洗、浸渍或浸没的方法将着色液涂敷在待
检查的零件上。
应采取措施保证在整个着色时间期间,检查表面保持完全潮湿。
8.3.2 温度
为了将进入缺陷的水分减至最少,检查表面的温度通常应在10 C 至50 C 的范围内,在特殊情况下,可能使用低达5 C 的温度。
在温度低于10 C 或高于50 C 时,只能使用依据prEN 571-2 规定批准使用的着色产品组和步骤。
注意
在较低温度范围内,特别存在着缺陷中和表面上产生冷凝水的危险,该水将妨碍着色液进入缺陷。
8.3.3 着色时间
合适的着色时间取决于色液性质,涂敷温度,受检查零件的材料和待检测的缺陷。
着色时间可以从5 分钟至60 分钟不等。
如果书面检查步骤中未记录实际着色时间,该时间就应与用于确定灵敏度的时间(请参阅第6.3 款)相同。
该着色时间期间绝不能使着色液干燥。
8.4 过量的着色液清除
8.4.1 概述
清除剂涂布的方法应能实现不从缺陷中清除着色液。
8.4.2 水
利用合适的冲洗技术去除过量的着色液。
例如:喷水冲洗或用湿布擦除。
应采取措施将冲洗方法产生的机械作用影响减至最小。
水温不得超过50 C。
8.4.3 溶剂
通常,首先利用清洁无绒屑布去除过量的着色液。
然后利用用少量溶剂浸湿的清洁无绒屑布清理,其他所有的清除技术,特别是将溶剂清除剂直接喷哂在受检查表面上,均应得到合同各方的批准。
8.4.4 乳化剂
8.4.4.1 亲水性的(水可稀释的)
为了能从检查表面去除乳化性着色液,应利用涂敷某乳化剂的方法实现水可冲洗,涂敷乳化剂以前,应执行水洗,以从检查表面去除大量过量的着色剂,和方便其后涂布的亲水性乳化剂均匀作用。
乳化剂应利用浸没的方法或利用泡沫设备涂敷,用户应通过符合制造厂家说明书规定的预先试验确定该乳化剂的浓度和接触时间,不应超过预定的乳化剂接触时间。
乳化以后,应按第8.4.2 节的说明执行最后洗涤。
8.4.4.2 亲油性的(油基)
为了能从检查表面去除乳化性着色液,应利用涂敷某乳化剂的方法实现水可冲洗。
这只能用浸没的方法涂敷,用户应通过符合制造厂家说明书规定的预先试验确定该乳化剂接触的时间。
该时间应仅足以在其后的水洗期间从检查表面去除过量的着色剂。
在乳化以后,立即按第8.4.2 款的说明执行水洗。
8.4.5 水和溶剂
首先利用水去除水可洗的过量着色液(请参阅第8.4.2 节),然后利用用少量溶剂浸湿的清洁无绒屑布清理。
8.4.6 过量着色液去除检查
过量着色液去除期间,肉眼检查待检查表面是否有残留的着色液,使用荧光着色液时,可以借助于UV-A 光源执行该检查、检查表面的最小UA-A 辐射量不得小于3W/m2(300 W/cm2)。
在执行了过量着色剂去除后面对零件上的过多背景时,应由有合适资格的人员决定以后的行动。
8.4.7 干燥为了方便迅速地干燥过量的水,应从零件上去除所有的水滴和水浆。
除了在使用水基显色
剂时外,应在去除了过量着色液以后尽可能快地干燥检查表面,这时可以使用下
述某方法:
a) 利用清洁、干燥、无绒屑布擦拭;
b) 浸渍热水以后在环境温度下蒸发;
c) 在较高的温度下蒸发;
d) 强制空气循环;
e) a)至d)款中列出方法的组合。
如果使用压缩空气,就应采取特殊的预防措施保证零件表面上无水和
无油,以及冲击压力尽可能地小。
执行的受检查零件干燥方法应保证捕集进缺陷中的着色液不会变干。
干燥期间表面温度不应超过50 C。
8.5 涂敷显色剂
8.5.1 概述
使用期间显色剂应保持均匀状态,它应均匀地涂布在检查表面上。
应在去除过量的着色液以后尽快地涂布显色剂。
8.5.2 干粉
干粉只能与荧光着色液连用,应利用下述某种技术将显色剂均匀地撒布在检查表面上:尘暴、静电喷粉、喷粉枪、流化床或粉暴柜,应在检查表面上涂敷一薄层;不允许局部堆集。
8.5.3 水悬浮显色剂
依据批准的步骤用浸没在已搅拌悬浮液中的方法或用利用合适设备喷洒的方法涂敷一薄层均匀的显色剂。
用户应通过符合制造厂家说明书规定的预先试验确定浸没时间和显色剂温度,浸没时间应尽可能地短,以保证最佳结果。
应利用蒸发和/或利用强制空气循环炉干燥零件。
8.5.4 溶剂基显色剂
应均匀地喷洒显色剂,喷洒方法应使显色剂实现稍稍打湿表面,产生一均匀的薄层。
8.5.5 水溶性显色剂依据批准的步骤用浸没的方法或用利用合适设备喷洒的方法涂敷一薄层均匀的显
色剂。
用户应通过符
合制造厂家说明书规定的预先试验确定浸没时间和显色剂温度。
浸没时间应尽可能地短,以保证最佳结果。
浸没时间应尽可能地短,以保证最佳结果。
应利用蒸发和/或利用强制空气循环炉干燥零件。
8.5.6 用于特殊应用的水或溶剂基(例如可剥离显色剂)
在着色检查过程中出现应记录的指示时,应使用以下步骤:
—利用清洁和干燥的无绒屑布擦除显色剂。
—用任何方便的方法涂敷同样的着色液,然后严格执行开始时使用的相同步骤,直至涂布显色剂。
—去除过量的着色液和干燥零件以后,按制造厂家的建议涂敷可剥离显色剂。
—在推荐的显色时间结束后,小心地剥离显色剂层,与零件直接接触的涂层表面上出现(一或数个)指示。
8.5.7 显色时间
显色时间应在10 分钟和30 分钟之间,合同各方之间可以就更长的时间达成协议。
显色时间开始于:
—在涂敷干粉显色剂时,直接在涂粉后;
—在涂敷湿显色剂时,直接在干燥以后;
8.6 检查
8.6.1 概述通常,建议在涂布显色剂以后立即或显色剂—干燥就开始
首次检查。
在显色时间结束时执行最后的检查。
可以使用用于肉眼检
查的辅助工具,例如放大镜或反差眼镜。
注意
指示的直径、宽度和浓度提供有限的信息。
8.6.2 观察条件
8.6.2.1 荧光着色剂
不得配戴有色眼镜。
应提供足够的时间让操作员的眼睛适应观察里中的黑暗,通常至少是5 分钟。
UV(紫
外)线不应直接进入操作员眼睛。
操作员可以观察到的所有表面均不得发荧光。
操作员
视线内不得有在UV 光下会发出荧光的纸张或布。
必要时,可以提供UV-A 背景照明,使操作员可以在室内自由移动。
应在UV-A 光源下观察检查表面,这里应执行prEN 1956 的规定,被检查表面的UV-A 辐照度不得小于10W/m2(1000 W/cm2)。
上述说明适用于在暗室内的检查,那里的可见光被限于20 lx(最大值)。
8.6.2.2 对比色着色液
应在日光或人造白光下检查被检查表面,这时检查零件表面光照度不小于500 lx,观察条件应能避免眩光和反射。
8.7 记录可以用下述任何方法进
行记录:a) 书面说明;
b) 示意图;
c) 粘贴带;
d) 可剥离显色剂;
e) 照片;
f) 摄影拷贝;
g) 录像带。
8.8 后清理和保护
8.8.1 后清理
只有在着色检查产品可能干扰其后的处理或应用要求时,最后检查后才需要对零件作后清理。
8.8.2 保护
必要时,应涂敷合适的防腐剂。
8.9 重新检查如果需要重新检查,例如因为不可能对指示作明确的鉴定,就应重复从预清理起的整个
检查步骤。
必要时,应为该过程选择更有利的检查条件,不允许使用不同类别的着色剂或不同供货商提供的同类
着色剂,但已执行了彻底的清洗足以清除缺陷中存留的残余着色剂时例外。
9.检查报告
检查报告应包括以下信息,请参阅本标准:
a) 有关被检查零件的资料:
—命名;
—尺寸;
—材质;
—表面状况;
—生产过程。
b) 检查目的;
c) 按第6.4 款规定为使用的着色液系统命名,它将提供制造厂家名称和产品命名,以及批号;
d) 检查指示;
e) 与检查指示的差距;
f) 检查结果(说明检测出的缺陷);
g) 检查地点,检查日期,操作员姓名;
h) 检查监督员的姓名,证明和签名。
附件B 提供了可以用于检查报告的表格格式,它将包括有关对于鉴定检查结果极重要的方法的所有细节,以及有关被检查零件的补充资料,尽管该数据应依据零件类别作适当的修改也不例外。
如果使用其他的表格,它就应包括项目a)至h)中详细列出的所有信息。
如果提交的检查步骤满足了第8.1 款的要求和包括第9 款项目a)至d)列出的信息,以及如果以合适的方法为第e)至h)项中列出信息编制文件,就可以省略检查报告。
附件A(标准类的)着色检查的主要阶段
准备和预清理
干燥
涂敷水可洗着色液和提供接触时间涂敷乳化性着色液
和提供接触时间
涂敷可用溶剂清除的着
色液和提供接触时间
水和溶液水洗涂敷溶剂清除剂
喷水冲洗涂敷亲油性乳化剂
和提供接触时间
擦干净
涂敷亲水性乳化剂
和提供接触时间
使之干燥
水洗水洗
检查过量着色液清除剂
干燥干燥涂敷水溶性显色剂涂敷水悬浮显色剂涂布干粉显色剂干燥使之干燥
显色时间
检查
清洗
必要时保护
附件B(资料类的)检查报告示例
检查报告
公司名称:代号:部
门:分代号:
着色检查
检查报告号:第页,共页
项目:零件:
调试人:制造号:
调试顺序号:图号:
待检查的零件:其他细节,例如:
焊接平面图号:检查跟踪平面图号尺寸:焊缝号:页号
装置号:零件号
材料:铸件号:型号表
面状况:
热处理状况:
预处理:
检查指示:(例如,技术规范,检查规则,交货条件)
检查范围:着色
液系统命名
Designation:(其他细节,例如,无腐蚀性成分,符合EN 571-2 的规定)
制造厂家:
产品命名
着色液:命号
过量着色液清除剂:命号
显色剂:命号
步骤
检查温度:过量着色液去除(其他细节,例如防腐剂):
预清理:乳化时间:
干燥方法:干燥方法:
着色时间:显色时间:
事后清理:
与检查指示的差距:
与EN571-1 的差距:
检查结果:(例如,对于缺陷,位置细节,类别,分布,尺寸和数目,示意图)检查地点:检查日期:
鉴定(依据检查指示的要求)备注:可接受:
操作员姓名:不
可接受:
检查监督:证明:日期:签字:或
或调试员/或专家:
或
日期:签字:检查室:日期:签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