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情境三 支架套的加工工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量一般较大(0.4~2m/r), 生产率高; 对于孔径大于l00mm的孔, 扩孔应用
较少, 而多采用镗孔。
15
3.3 相关知识
3.铰孔
铰孔是对未淬硬孔进行精加工的一种方法。 孔径尺寸精度一般为 IT7~IT9 级, 手铰可 达IT6级, 表面粗糙度Ra为2.3~0.32μm。
铰孔主要用于加工中小尺寸的孔, 孔的直径 范围一般为如¢3 ~¢150mm。铰孔对纠正 孔的位置误差的能力很差, 因此, 孔的有 关位置精度应由铰孔前的预加工工序保证。
差, 导致加工的孔轴心线歪斜,加工中也容 易发生引偏和振动; 2)刀具的冷却散热条件差, 切削温度升高会 使刀具的耐用度降低。 3)切屑排出困难, 不仅会划伤已加工表面,
严重时会引起刀具崩刃甚至折断。
23
3.3 相关知识
针对上述三方面问题, 工艺上常 采用如下措施 : 1) 工件旋转的方式及改进刀具导向结构。 2)为解决散热和排屑, 采用压力输送切 削液以冷却刀具和排出切屑;同时改进 刀具结构。
工外圆。这种方法由于所用夹具(例如心轴)结构简 单, 且制造和安装误差较小, 因此可获得较高的 位置精度, 在套类零件加工中一般多采用此法。
37
3.3 相关知识
(2)先加工外圆, 然后以外因为精基准最终 加工孔。采用此法时, 工件装夹迅速可靠, 但因 一般卡盘安装误差较大, 加工后的工件位置精度 低。对于同轴度要求较高时, 则必须采用定心精 度高的夹具, 如弹性膜片卡盘, 液体塑料夹头以 及经过修磨的三爪卡盘等。
外经尺寸精度为IT6~IT7;形状精 度控制在外经公差以内;表面粗糙度R a为3.2~0.4μm。
8
3.3 相关知识
3.内外圆之间的同轴度 当内孔的最终加工是将套筒装入机
座后进行时(如连杆小端衬套),套筒 内外圆之间的同轴度要求较低;
如最终加工是在装配前完成时,则 要求较高,一般为0.01~0.05mm,该 零件的内外圆同轴度要求最高处为 0.002mm。
12
3.3 相关知识
注意事项:
钻孔时钻头容易产生偏斜, 从而导致被加工 孔的轴心线歪斜。工艺常上采用措施防止和减少钻 头的偏斜。
钻孔直径一般不超过75mm, 对于孔径超过 35mm的孔, 宜分两次钻削。第一次钻孔直径约为 第二次的 0.5~0.7倍。
13
3.3 相关知识
2.扩孔 扩孔是采用扩孔钻对已钻出、铸出或锻
内, 表面粗糙度Ra约为 0.1μm, 且表 面硬化耐磨, 生产效率提高了数倍。
34
3.3 相关知识
图3-8 油缸滚压头 1-心轴 2-盖板 3-圆锥形滚柱 4-销子 5-锥套 6-套圈 7-压缩弹簧
8-衬套 9-止推轴承 10-过渡套 11-调节螺
35
3.3 相关知识
四、保证套类零件表面相互位置精度的方法 套类零件孔、外圆柱间的同轴度及端面
微调镗刀
1-刀体 2-刀片 3-调整螺母 4-刀杆 5-导向键 6-拉紧螺钉 7- 螺母
31
3.3 相关知识
2.研磨 研磨孔的原理与
研磨外圆相同。研具 通常是采用铸铁制的 心棒, 表面开槽以存 研磨剂。图3-6为研孔 用的研具, 图3-6a为 铸铁粗研具, 棒的直 径可用螺钉调节;图36b为精研用的研具, 用低碳钢制成。
26
3.3 相关知识
图3-4 深孔镗头 1-对刀块 2-前导向块 3-调节螺钉 4-后导向块 5-刀体
27
3.3 相关知识
图3-5 深孔铰刀头 1-螺钉 2-导向块 3-刀体 4-楔形块 5-调节螺母 6-锁紧螺母 7-接头
28
3.3 相关知识
三、套筒零件内孔的精密加工
当套筒零件内孔加工精度要求很高和表 面粗糙度要求很细时, 内孔精加工之后还需 要进 行精密加工。常用的精密加工有精细镗 孔、珩磨、研磨、滚压等。
项目一 、套类零件概述 项目二 、套类零件的加工方法
3.4 任务实施 3.5 任务拓展与课后练习
2
3.1任务引入
加工如图3-1所示支架套,该传动轴材料为GCr15,淬 火硬度为HRC60,零件非工作面防锈,采用烘漆。生产纲领 为100件/年,为该零件制定机械加工工艺规程。
图3-1
3
3.2 任务分析
5.磨孔
由于内孔磨削的工作条件较差, 尺寸精度和 表面粗糙度均不如外圆磨削。
内孔磨削的尺寸精度一般为IT6~IT7级, 表 面粗糙度Ra达0.2~0.1μm。加工范围较广,
19
3.3 相关知识
图3-2 内圆磨削工艺范围
20
3.3 相关知识
二、深孔的加工方法
一般将孔的长度L与孔径D之比(L/D)大于5的 孔称为深孔。
17
3.3 相关知识 镗孔刀具受孔径尺寸的限制(特别是小直径
深孔), 一般刚性较差, 镗孔时容易产生振 动, 生产率较低。但是由于不需要专用的尺 寸刀具(如铰刀) 单件小批生产中, 镗孔是 较经济的方法; 镗孔能够修正前工序加工所导致的轴心线歪 斜和偏移,从而可以提高位置精度。
18
3.3 相关知识
出孔的进一步加工的方法。; 扩孔精度和表面粗糙度均比钻孔好。扩
孔的加工精度一般可达IT10~IT11, 表面粗糙度Ra为6.3~3.2μm;
14
3.3 相关知识
扩孔还能纠正被加工孔的轴心线歪斜。 因此, 扩孔常作为精加工(如铰孔)前的 准备工序,也可作为要求不高的孔的终 加工工序;
扩孔余量一般为孔径的1/8左右; 因扩孔钻的刀齿较多, 故扩孔的走刀
6
3.3 相关知识
内孔的形状精度,应控制在孔径公 差以内,有些精密轴套控制在孔径 公差的1/2~1/3,甚至更严。对于 长的套类零件除了园度要求外,还 应注意圆柱度;
内孔表面粗糙度Ra为1.6~0.1,有 的要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更高。
7
3.3 相关知识 2.外圆
外圆表面一般是套类零件的支承表 面,常以过盈配合或过渡配合同箱体或 机架上的孔相连接。
1.深孔加工的工艺特点 由于零件较长, 工件安装常用“一夹一托” 方式(见图3-3), 孔的粗加工多选用深孔钻削或镗 削(拉镗或推镗), 对要求较高的孔则采用铰削(浮 动铰削)、珩磨或滚压等工艺方法。
21
3.3 相关知识
图3-3 内孔加工示意图
22
3.3 相关知识
2.深孔加工存在的问题 : 1)深孔刀具一般都比较细长, 强度、刚性较
研磨多用于手工操作, 工人劳动强度较 大, 通常用于批量不大且直径较小的孔。
而精细镗、珩磨、滚压由于加工质量和 生产率都比较高, 应用比较广泛。
29
3.3 相关知识
1.精细镗
精细键由于最初是使用金刚石作刀具材料, 所以又称金刚镗。这种方法常用于有色金属 合金及铸铁的套筒内孔精密加工, 柴油机连 杆和汽缸套加工中应用较多;
与孔的垂直度均有较高要求。为保证这些要 求应采用下列方法:
1 在一次安装中完成内外圆表面及端面的 全部加工。这种方法消除了工件的安装误差。 所以可获得很高的相对位置精度。
36
3.3 相关知识
2 套类零件主要表面加工分在几次安 装中进行。
又有两种不同的安排: (1)先终加工孔, 然后以孔为精基准最终加
的加工方法有钻孔、扩孔、铰孔、镗孔、拉 孔及磨孔等。
11
3.3 相关知识
1.钻孔
钻孔是采用钻头在实心材料上加工孔的一种方 法。
常采用的钻头是麻花钻头, 加工内孔的精度低, 表面粗糙。
一般钻孔后精度达IT12级左右,表面粗糙度 Ra80~20μm。
钻孔主要用于精度低于IT11级以下的孔加工, 或用作精度要求较高的孔的预加工。
24
3.3 相关知识
3.深孔钻削方法:
在单件小批生产中, 深孔钻削常采用 加长麻花钻在普通车床或转塔车床上进行。。
在成批大量生产中, 深孔钻削宜采用深 孔钻头在专用深孔钻床上进行
25
3.3 相关知识
⑷深孔精加工
经过钻削的深孔, 若需要进一步提高 孔的尺寸精度和直线度, 以及使表面粗糙细 化等.可采用镗刀头镗孔和浮动镗孔 (浮动铰 孔)。
学习情境三:支架套的加工工艺
主要内容
通过支架套零件的加工工艺文件的制定, 介绍了机械加工中一般套类零件的结构特点 及技术要求;零件内孔常见加工方法;套类 零件表面相互位置精度的加工方法等。
通过该情境的学习,能掌握一般套类零 件的数控加工工艺编制。
1
学习情境三:支架套的加工工艺
3.1任务引入 3.2 任务分析 3.3 相关知识
图3-6
32
3.3 相关知识
3.珩磨
珩磨是用4~6根砂 条组成的珩磨头(图3-7) 对内孔进行光整加工。珩 磨不但生产率高, 并且 加工精度也很高, 一般 尺寸精度可达IT5~IT6 级, 表面粗糙度Ra可达 0.8~0.1μm,并能修正 孔的几何形状偏差。
图3-7
33
3.3 相关知识
4.滚压 内孔经滚压后, 精度在0.01mm以
所采用的刀具是选用颗粒细而耐磨的金刚石 和硬质合金, 经过刃磨和研磨获得锋利的刃 口;
30
3.3 相关知识
精细镗孔中尺寸精度能达到IT5级, 表面粗 糙度Ra达0.4~0.2μm, 孔的几何形状误差 小于3~5μm。
镗削精密孔时, 为方便于调刀, 可采用微 调镗刀头,以节省对刀时间, 保证孔径尺寸。
铰孔不宜于加工短孔、深孔和断续孔。
16
3.3 相关知识
4.镗孔
镗孔可以作为粗加工, 也可作为精加工, 加工范围很广。对于小批生产中的非标准孔、 大直径孔、精确的短孔以及盲孔、有 色金属 孔等一般多采用镗孔;
镗孔可以在车床、铣床和数控机床上进行, 能获得的尺寸精度为IT6~IT8级, 表面粗糙 度Ra为3.2~0.4μm;
解决其受力变形问题。
39
3.4 任务实施
二、支架套的加工工艺分析
1、表面加工方法选择 套筒类零件的主要加工表面为内孔
和外圆。 外圆表面加工根据精度要求可选择
车削和磨削。 内孔加工方法需根据零件结构特点、
孔径大小、长径比、精度及表面粗糙度 要求以及生产规模等进行考虑。对于精 度要求较高的孔, 往往需采用几种方法 顺次进行加工。该支架套筒孔的精度要 求高, 表面粗糙度要求也很高, 因而 最终采用精细磨孔。
40
3.4 任务实施
2、加工阶段的划分 支架套筒加工工艺划分较细。
淬火前为粗加工阶段,粗加工阶段 又可分为粗车与半精车阶段。淬火 后套筒加工工艺划分也较细。在精 加工阶段中,也可分为两个阶段, 喷漆前为精加工阶段,喷漆后为精 密加工阶段。
41
3.4 任务实施
3、加工顺序的安排 该支架套筒零件在内孔、外圆
9
3.3 相关知识
4.孔轴心线与端面的垂直度 套筒类零件的端面(包括凸缘
端面)的工作中承受轴向载荷,或 虽不承受载荷但加工时作为定位面 时,端面与轴心线的垂直度要求高, 一般为0.02~0.05mm,
10
3.3 相关知识
项目二 、套类零件的加工方法
一、套类零件一般内孔的加工方法 内孔是套筒零件的主要加工表面,常用
38
3.4 任务实施
一、支架套的加工技术分析
该零件为轴向尺寸较小的短套类零 件,主孔 、断面B要求有较小的表 面粗糙度值;
材料为轴承钢GCr15,淬火硬度为 HRC60;
内、外圆柱面,需保证加工面自身 的要求,还需保证内、外圆柱面之 间的位置关系要求;
薄壁套类零件加工难度就更大,加
工过程中要注意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导向。 结构上仍有共同的特点:零件的主要表
面为同轴度要求较高的内、外旋转表面;零 件壁的厚度尺寸较小易变形;零件长度一般 大于直径等。
5
3.3 相关知识 二 、一般套类零件的主要技术要求
1.内孔 内孔是套类零件起支承或导向作用
最主要的表面,它通过与运动着的轴、 刀具或活塞相配合。
内孔直径尺寸精度一般为IT7,精 密轴承有时为IT6,油缸由于与其活塞 上有密封圈,要求较低,一般为IT9级;
为轴向尺寸较小的短套类零件; 主孔、端面B、有较小的表面粗糙度值; 外圆及孔的圆度及圆柱度有较高的要求; 内外圆同轴度、圆柱面与端面的垂直度
要求也很高; 材料为轴承钢GCr15,淬火硬度为HRC60。
加工难点较大 4
3.3 相关知识
项目一 套类零件概述
1、套类零件的作用及结构特点 套类零件在机器中的作用主要有支承和
的加工顺序安排上,为了获得外圆 与孔的同轴度,应考虑先加工内孔, 后以内孔为基准加工外圆的加工顺 序,即采用可涨心轴以孔定位,磨 出各段外圆,既保证了各段外圆的 同轴度,又保证了外圆与孔的同轴 度。
42
3.4 任务实施
4、防止套筒变形的工艺措施 防止变形的工艺措施有以下几点: 1)为减少切削力和切削热的影响, 粗 精加工应分开进行, 使粗加工产生的变 形在精加工中得到纠正; 2)减少夹紧的影响, 工艺上采取必要 措施 。改变夹紧力的方向, 将径向夹 紧改为轴向夹紧 ;在工件上做出增加径 向刚性的辅助凸边, 采用专用卡爪, 加工后将凸边切去;合理安排热处理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