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洛阳市实验中学高三语文第一次联考试卷及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学年洛阳市实验中学高三语文第一次联考试卷及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现代文阅读I(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煤改电”工程收官。
北京平原地区基本实现“无煤化”。
截至今年10月底,北京已完成2279个村庄、85.81万户的“煤改清洁能源”任务,其中“煤改电”村庄占比八成,“煤改气”村庄占比两成。
天津市坚持统筹兼顾温暖过冬与清洁取暖,因地制宜确定改造技术路线,今年新增20.6万户农村居民散煤清洁能源替代。
对未实施清洁取暖的,做好无烟型煤招标、生产、供应工作,确保无烟型煤替代全覆盖。
与此同时,天津突出抓好煤质监管,监督煤炭经营企业建立购销台账,禁止销售不符合天津煤炭经营使用地方质量标准的劣质煤。
今年年底前实现散煤实际经营户清零。
天津市环保局大气处处长杨勇介绍,2 017年天津已实现城市居民散煤清零,2019年将实现除山区外全市散煤清零。
河北省委常委会明确提出,持续用力治理农村散煤,积极稳妥推进“气代煤”“电代煤”工程,严格督查考核问责,打赢打好冬季清洁取暖硬仗。
“以前,我家里取暖都是用燃煤锅炉,夜里那么冷,至少得起床两三次去添煤;现在用天然气取暖,只需用按钮设定好温度。
屋子里就一直很暖和,既方便又干净。
”河北廊坊市香河县东太平庄村村民王文忠告诉记者,“政府每年还给我们取暖补贴,每立方米天然气补贴1元钱,算下来花费反而少了!”
清洁取暖成效几何,天然气供应问题至关重要。
京津冀都将天然气保供摆在突出位置,多措并举,抓紧抓实。
在国家发展改革委11月15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新闻发言人孟玮的话让大家心里有了底:“目前已落实的资源量能够足额保障民生用气需求。
”同时,国家发改委将加强价格监测,切实维护民生用气价格稳定。
(摘编自《京津清洁取暖再加力》,2018午11月25日,《人民日报》)材料二:
清洁取暖是热点,农村清洁取暖是难点。
因此,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倪维斗提出“六个合适”原则,即把合适的能源放在合适的地方,在合适的时代、合适的系统中和其他能源合适的配合,最终发挥合适的作用。
在广大农村地区因地制宜地发展利用生物质能符合“六个合适”原则。
国家能源局原副局长、中国能源研究会副理事长吴吟力主在农村地区推广利用生物质能清洁取暖。
他认为当前“肥料化、原料化、饲料化、基料化”利用不足以消化大量的生物质资源,能源化作为生物质能利用
的兜底方式应加大推广力度。
中国农村能源行业协会民用清洁炉具专委会副秘书长任彦波表示,经济性是影响农村清洁取暖的首要因素,“燃料适配炉具”是实现农村清洁取暖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
生物质专用炉具配套成型燃料作为一种重要的技术路径,经济效益、环保效益、社会效益显著,可在农村清洁取暖中发挥更大作用。
全国工商联新能源商会副会长、宏日新能源集团董事长洪浩表示,全球生物质能源利用在可再生能源中已达到73%,但我国仍以煤、石油为主要能源,其能源利用占比在总能源消费中高达84%,这样的能源结构带来了一系列环境问题。
同时,我国总碳排放量超过美国和欧盟总和,中国人均碳排放量为75吨,高于世界53%,发展利用生物质能是我国能源转型和减少碳排放的必要措施。
(摘编自中国炉具网,2018年11月22日。
)材料三:
督察组在山西核查发现,太原市迎泽区在禁煤过程中,采用强制禁煤方式推行清洁取暖,无法保障人民群众温暖过冬。
督察组认为这是一起典型的打着大气污染治理旗号却影响民生的“一刀切”行为。
据督察组通报,迎泽区是太原市中心城区,辖区内的康乐片区现有400余户、1500余名居民,60岁以上老人300余名,属于待拆除改造区域。
太原市迎泽区在不具备集中供热“煤气”的条件下,通过设置“康乐街片区环保检查工作办公室”,禁止燃煤进入社区。
社区内一些居民舍不得长时间使用电暖气,就通过烧柴、烧废旧家具等方式进行采暖。
督察组认为,群众面临挨冻局面,且当地空气污染并未得到遏制。
督察组已要求当地加快整改,确保人民群众温暖过冬。
(摘编自《参考消息》,2018年11月16日)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北京地区基本实现了“无煤化”,截至2018年10月底,其中“煤改电”村庄占比八成,“煤改气”村庄占比两成。
B. 从河北廊坊农村百姓的反映来看,用天然气取暖与用燃煤锅炉取暖相比,天然气取暖既暖和、干净、方便,又便宜。
C. 清洁取暖是热点,农村清洁取暖是难点,为此,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倪维斗提出了“六个合适”原则。
D. 推行清洁取暖不能搞“一刀切”,若采用强制方式禁煤,而配套设施和配套政策跟不上,很可能就会影响百姓冬季取暖。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太原市迎泽区禁煤“一刀切”的做法,无法保障人民群众温暖过冬,且当地空气污染并未得到遏制,被督察组通报,并被要求整改。
B. 经济性是影响农村清洁取暖的首要因素,生物质专用炉具配套成型燃料作为一种重要的技术路径,有必要在农村清洁取暖中优先选择。
C. 我国的能源结构以煤和石油为主,总碳排放量和人均碳排放量均非常高,因此有必要发展利用生物质能,促进能源转型和减少碳排放。
D. 如果不能保障天然气供应,清洁取暖就不能实现,因此,京津冀都将天然气保供摆在突出位置,同时国家发改委切实维护民生用气价格稳定。
3. 在农村地区清洁取暖应该怎样施政才会得民心,顺民意?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二)现代文阅读II(12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我远来是为的这一湖水
①刚下过一场雨,蒙自的老街湿漉漉的。
一线阳光就在这时划过来,南湖上又是一片光鲜。
如果没有穿梭往来的汽车,会让人想起多少年前的5月,同现在差不多的天气,南湖边霎时出现了一群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男的衣衫整洁,女的裙裾飘摇。
一下子涌来这么多文化人,让人有一种震惊和欣喜,来的是西南联大的学生啊。
一个享誉世界的文化讲堂也在南湖边开启,主讲者有陈寅恪、冯友兰、钱穆、闻一多、朱自清、沈从文……
②1938年,在北中国已经放不下一张书桌的情况下,北大、清华、南开三校南迁昆明,组建了西南联大。
由于昆明校舍不敷,边城蒙自便暂时接纳了联大的文学院、法学院。
政府尽心,绅士尽力,把联大师生安顿在风景秀丽的南湖边,让他们住进最好的房子。
③这样,西南联大师生的生活就与美丽的南湖融在了一起。
每天,师生上下课经过南湖东堤,课余在湖边读书、唱歌、诵诗,在湖里畅游,在亭上探讨,青春的气息弥漫水中。
鱼翔浅底,鸟儿扑飞,田田莲叶拨弄着微风。
南湖,一时成了联大师生感情的依托、诗情的沃土。
想起诗人周定一的《南湖短歌》,那首诗感情淋漓,淋漓得让人涌泪:
我远来是为的这一园花。
你问我的家吗?
我的家在辽远的蓝天下。
我远来是为的这一湖水。
我走得有点累,
让我枕着湖水睡一睡。
让湖风吹散我的梦,
让落花堆满我的胸,
让梦里听一声故国的钟。
……
我在这小城里学着异乡话,
你问我的家吗?
我的家在辽远的蓝天下。
④武庙街的颐楼,是蒙自十分有特色的民居。
楼高势险,古榕成荫,湖光山色,尽收眼底,十分幽雅闲静,被作为了联大女生的宿舍。
入夜,山风刮来,呜呜噓噓,如怨如诉,女生们总是长久不能成眠。
家乡、亲人、故都,无不随风而来,于是,她们将颐楼叫成了“听风楼”。
听风楼,听的是“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吗?听的是“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吗?
⑤虽然美丽的南湖给了师生们暂时的宁静,但是在那个烽火连三月的年代,宁静中又奔涌着激情。
开学第一天,分校师生即在南湖北岸的省立蒙自中学礼堂集会。
会上,北京大学同学会发出《告全国同胞书》,呼吁唤醒国人,担负起应尽的责任,争取国家民族之生存。
他们还走上街头,以各种形式宣传抗战。
有的同学竟参加了飞虎队,奔向抗日的战场。
⑥现在,我正在一面弧形的标识墙前驻足,上面镌刻着西南联大的校训“刚毅坚卓”。
我不由想起冯友兰先生1938年8月在蒙自为清华第十级毕业生题词中的话:“第十级诸同学由北平而长沙衡山,由长沙衡山而昆明蒙自,屡经艰苦,其所不能,增益盖已多矣。
”朱自清先生的题词中也说:“诸君又走了这么多的路,更多地认识了我们的内地,我们的农村,我们的国家。
诸君一定会不负所学,各尽所能,来报效我们的民族,以完成抗战建国的大业的。
”
⑦我慢慢进到楼内,走上楼梯,轻轻推开一扇门,竟然是闻一多先生的宿舍。
先生把蒙自比作了“一个世外桃源”,他在这里能够静心读书,以至于除吃饭、上课外,长时间不下楼活动。
历史教授郑天挺见他如此“怒读救国”,恐对身体不好,就劝他说:“一多啊,你何妨一下楼呢?”于是闻先生便得了“何妨一下楼主人”的雅号。
现在这个楼门上方,就挂着“一下楼”的匾牌。
走进不大的卧室,一股书香仿佛立时灌了满怀。
先生,久仰了!屋内摆设依旧,只是先生擎着他的《红烛》下楼远去了。
⑧漫步湖边,前面走着的是陈寅恪教授吗?他边走边感慨:“ ,; ,……”钱穆教授则每天都会来到湖上的茶亭中,伴着一壶茶,沉思久坐。
朱自清教授在这里同样看到了荷塘月色,为此他又有了散文新作,新作里说,“一站到堤上就禁不住想到北平的什刹海”。
蒙自是哈尼族、彝族聚居区,火把节期间,人们在家门口燃起一堆堆火载歌载舞,朱自清也融入这热烈之中:“这火是光,是热,是力量,是青年。
在这抗战时期,需要鼓舞精神的时期,它的意义更是深厚。
”
⑨不少教授是带着家眷来的,冯友兰的女儿宗璞后来回忆说:“南湖的水颇丰满,柳岸河堤,可以一观;有时父母携我们到湖边散步。
那时父亲是四十三岁,半部黑髯,一袭长衫,飘然而行。
……在全面抗战艰苦
的日子里,蒙自数月如激流中一段平静温柔的流水,想起来,总觉得这小城亲切又充满诗意。
”
⑩蒙自分校,虽然只存在了短短几个月,却是西南联大这支现代乐曲中一段优雅的乐章,南湖的音符在其间跳荡。
“当小火车缓慢地从蒙自站驶出时,我们对于这所谓‘边陲小邑’大有依依不舍的情绪”。
这是陈岱孙先生的心声,也代表了蒙自分校师生的心情。
他们坐着窄窄的小火车来,又乘着窄窄的小火车走了,留下长长的铁轨、长长的思念。
多少年后,有人毕业直接回来这里工作,有人情意绵绵故地重游。
又多少年后,北大、清华、南开的后生们循着先贤的脚步而来,来看这一湖波光潋滟的水。
(11)我仍然沿着湖走,湖边生长着一些茂盛的合欢树,还有各种各样的花草藤蔓,婆婆娑娑延续了不知多少岁月。
(取材于王剑冰同名散文,有删改)
4.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 西南联大文学院、法学院的师生到达蒙自后,他们的生活与南湖融为一体;南湖也成为师生们的精神家园。
B. 西南联大蒙自分校的师生,常在湖边从事读书、唱歌、诵诗等活动。
他们的生活平静、惬意,每天无忧无虑。
C. 听风楼的得名,只是因为山风呼啸,使联大女生不能成眠。
此名表达了女生们因居住环境差而引发的思乡之情。
D. 冯友兰先生为清华毕业生题词,用“屡经艰苦”概括了西南联大学子由北平终至昆明蒙自所经历的种种磨砺。
E. 本文的语言富有诗情画意。
“鱼翔浅底”“如怨如诉”等,会令我们想起《沁园春•长沙》《赤壁赋》中的名句。
5. 西南联大师生的哪些言行体现了“刚毅坚卓”的校训精神?请列举两例,并简要分析。
6. 第③段中,作者说《南湖短歌》“感情淋漓,淋漓得让人涌泪”,请对此诗的节选部分进行赏析。
7. 本文以作者的游踪为线索,并插入了大量对西南联大师生在蒙自生活的追怀,请简要分析这种叙事方式的效果。
8. 请结合全文,分析文章题目中“这一湖水”的魅力体现在何处。
(三)现代文阅读III(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拿去主义
“拿来主义”是鲁迅的一篇杂文的题目,现在已成为引进、吸收外来文化的一个专用名词,同样重要的是“拿去主义”,虽然未经鲁迅述及,却也值得一提。
在“文化热”中,加强对外文化交流的呼声越来越高。
可是在有些同志的心目中,所谓“交流”,就是指“拿”,
至于“拿去”,对不起,意识不强,也许是没有考虑。
这实际上是单向流程,而不是双向流程。
“来而不住,非礼也。
”中国人是礼仪之邦,总不能光拿人家的啊!
有些同志认为我国的民族文化落后、陈旧,对是否有输出价值和竞争能力表示怀疑。
其实,这些同志未熟谙西方的心理和行情。
须知东西方文化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互为补充,不可代替,从而构成世界文化整体。
中国文化,诸如长城、秦始皇兵马俑、汉代墓葬中的金缕玉衣、唐诗、宋词、《红楼梦》等等闻名世界,这是众所周知的。
即使是未被我们重视的所谓“糟粕”,西方人的评价也常常出乎意外。
例如老庄哲学和《易经》,我们认为是完全过了时的东西,而目下在西方却大为走运。
许多科学家对目前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无法进行概括,他们找来找去,终于在老庄的“道”和《易经》的爻象中找到了合适的语言,并给予很高的评价。
这里说明一个问题,具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国传统文化,毕竟是一座内容丰富的宝库,我们大可不必妄自菲薄,说得一无是处。
但是,历史在发展,时代在前进。
如果我们拿出去的永远是一些陈年百代的古董、祖传的遗物,那也不能使我们今天的炎黄子孙脸上增光。
对西方读者来说,他们既想了解中国的昨天,当然也想了解中国的今天和明天。
所以拿出去新的文化成果,才是今天中国人的光荣职责。
我们非常高兴地看到,近几年来,西方学者对中国当代文化艺术有了较多的关注,就以文学方面来说,王蒙、冯骥才、谌容、张贤亮、王安忆等作家的作品已陆续有了各种译本,被介绍到西方,有的还有专著论述,成为新一代的汉学家的研究课题。
但也应该承认,我国当代文化在西方的影响还是有限的,要在国际上占一席之地,赢得声誉,看来还要经过一番艰苦的努力。
推出中国当代的文化产品,当然必须顾及时代特色和民族特色。
如果不能反映中国的风貌,如果“拿去”的和“拿来”的是一样货色、一副面孔,人家是决不会报以青睐的。
所以对热衷于“拿来”的同志来说,切忌以照搬为能事,以模仿为时髦。
否则,“拿来”容易,“拿去”就困难了。
正如一位来自美国的汉学家所说:“中国作家切不可费力去迎合西方读者的品味,要完全为中国读者而写,写出中国自己民族的特色,写出西方没有的风格。
这样,才能引起西方读者更强烈的兴趣。
”
“拿来主义”是我们所要提倡的;“拿去主义”也是我们所要强调的。
中国的文学家、艺术家、文化人应该有勇气,有志气,广泛吸收、消化外来的营养,发展自己的优势,努力攀登文化高峰,拿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先人的优秀成果,贡献于全人类。
(选自《文学报》,有删改)
9.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拿去主义”仿用了鲁迅的“拿来主义”一词,主要是谈如何正确地对外文化交流的问题。
B.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有学者认为中国作家要写出自己民族的特色,写出西方没有的风格,这样,才能引起西方读者更强烈的兴趣。
C.有些同志认为我国的民族文化落后、陈旧,对是否拿得出去和输出价值以及竞争能力表示怀疑。
D.王蒙、冯骥才、谌容、张贤亮、王安忆等作家已成为世界知名作家,赢得了世界声誉。
10.“‘拿来主义’是我们所要提倡的;‘拿去主义’也是我们所要强调的”,对这句话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文化交流不是单向的,它是一个双向流程的关系,在发展文化的过程中,我们不能只是一味地拿来。
B.鲁迅先生在20世纪30年代提倡“拿来主义”有他特定的时代背景,而我们现在强调“拿去主义”,是因当下更需要后者。
C.东西方文化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在中国文化中,有许多值得西方人“拿去”的东西,我们不能妄自菲薄。
D.提倡“拿去主义”有助于中国的文学家、艺术家、文化人艰苦努力,拿出去新的文化成果,促进中国文化艺术的发展。
1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推断,不准确的一项是()
A.西方的科学家对目前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无法进行概括,最终在中国老庄的“道”和《易经》的爻象中找到了合适的语言,并给予很高的评价。
B.“拿来主义”与“拿去主义”在许多方面都有一定的区别,但从对待文化的实质上来说,两者是一致的。
C.中国文化,诸如长城、秦始皇陵兵马俑、汉代墓葬中的金缕玉衣、唐诗、宋词、《红楼梦》等等闻名世界,具有输出价值和竞争能力。
D.我们在推动文化产品时要有创新精神和民族特色,不能热衷于照搬、模仿。
否则,“拿来”容易,“拿去”就困难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
乾道四年,通判建康府。
寻知谭州兼湖南安抚。
盗连起湖湘,弃疾悉讨平之。
遂奏疏曰:“夫民为国本,而贪吏迫使为盗,欲望陛下深思致盗为由,讲求弭盗之术,无徒恃平盗之兵。
申饬州县,以惠养黎元为意,有违法贪冒者,使诸司各扬其职,无徒按举小吏以应故事,自为文过之地。
”招奖谕之。
诏委以规画,乃度马殷营垒故基,起盖寨栅,招步军二千人,骑军五百人,傔人在外,战马铁甲皆备。
先以缗钱五万于广西买马五百匹,诏广西安抚司岁带买三十匹。
时枢府有不乐之者,数沮挠之,弃疾行愈力,卒不能夺。
经度费巨万计,弃疾善斡旋,事皆立办。
议者以聚敛闻,降御前金字牌,俾日下住罢。
弃疾受而藏之,出责监办者,期一月飞虎营栅成,违坐军制。
如期落成,开陈本末,绘画缴进,上遂释然。
军成,雄镇一方,为江上诸军之冠。
差知隆兴府兼江西安抚。
时江右大饥,诏任责荒政。
始至,榜通衢曰:“闭籴者配,强籴者斩。
”次令尽出公家官钱、银器,召官吏、儒生、商贾、市民举有干实者,量
借钱物,逮其责领运籴,不取子钱,期终月至城下发粜。
于是连樯而至,其直自减,民赖以济。
时信守谢源明乞米救助,幕属不从,弃疾曰:“均为赤子,皆王民也。
”即以来舟十之三予信。
帝嘉之,进一秩。
弃疾豪爽尚气节,识拔英俊,所交多海内知名士。
弃疾尝同朱熹游武夷山,赋《九曲棹歌》。
熹殁伪学禁方严门生故旧至无送葬者弃疾为文往哭之曰所不朽者垂万世名孰谓公死凛凛犹生弃疾雅善长短句,悲壮激烈,有《稼轩集》行世。
(选自(宋史·辛弃疾传》)
12.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熹殁/伪学禁方严/门生故旧至无送葬者/弃疾为文往哭之曰/所不朽者/垂万世名/孰谓公死/凛凛犹生/
B. 熹殁伪学禁方严/门生故旧至/无送葬者/弃疾为文往哭之曰/所不朽者/垂万世/名孰谓公死/凛凛犹生/
C. 熹殁/伪学禁/方严门生故旧至/无送葬者/弃疾为文往哭之曰/所不朽者/垂万世名/孰谓公死/凛凛犹生/
D. 熹殁/伪学禁/方严门生故旧至无送葬者/弃疾为文往哭之曰/所不朽者/垂万世/名孰谓公死/凛凛犹生/
13.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建康,又称建业、金陵、株陵,今南京市的古称,与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的“建康”相同。
B. 缗钱,指用绳串、穿连成串的钱;也指以千文结扎成串的铜钱,汉代作为计算税课的单位,后泛指税金。
C. 江右,古时以左为东,右为西;因此,古人把长江之东成为“江左”,长江之西称为“江右”。
D. 长短句,是宋代以后词的别称,词也可以称为“诗余”“曲子词”,《草堂诗余》《白氏长庆集》《稼轩长短句》都是词集。
14.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辛弃疾关注民生。
他在担任潭州知州兼湖南安抚使期间,上书皇帝,希望皇帝告诫州县以仁爱百姓为本,惩处违法贪赃者。
B. 辛弃疾忠于国事。
他奉命筹建飞虎军时,不顾同僚的猜忌和非议,藏起了御前金字牌,最后建成飞虎营栅栏,再将事情的本末,画图进献给皇上,消除了皇上的疑虑。
C. 辛弃疾胸怀大局。
在江西安抚使任上,他成功贩灾;信州太守谢源明不顾幕僚和下属们的反对向辛弃疾求助,辛弃疾将十分之三的米船给了信州。
D. 辛弃疾很有文采。
他曾经和朱熹一起在武夷山游玩,写下了《九曲掉歌》;他的词悲壮激烈,有《稼轩集》流传于世。
15.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以及课内所学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议者以聚敛闻,降御前金字牌,俾日下住罢。
(2)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
(范晔《张衡传》)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清平乐
(宋)张炎
采芳人杳,顿觉游情少。
客里看春多草草,总被诗愁分了。
去年燕子天涯,今年燕子谁家?三月休听夜雨,如今不是催花。
(注)张炎生于南宋末年,南宋亡后曾北上大都,因各种原因,第二年即南归,回到临安。
本词即作于此时。
16.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采芳人杳,顿觉游情少”一写客观环境,一写主观感受。
B.“顿觉游情少”的原因就是因为已经到了众芳凋零的春末。
C.“草草”说明春末未能仔细观察和欣赏,显然带有一点悔意。
D.整首词由景到人,由人到物,由物到情,层层深入,感情真切。
17.这首词的下阕是如何表达丰富情感的?试作简要赏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8.情境默写
(1)情景交融、意境旷达,极写自己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绘了周瑜的英气勃发。
(3)古代诗词常以“月”烘托意境,比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现诗人蔑视权贵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用白描手法静态描写房屋周围树木茂盛特点的对偶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9分)
19.下面是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和免学费办理流程图,请把这个图转写成一段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20字。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11分)
20.下面是某校高三毕业典礼上高二学生代表发言稿片段,其中有五处不合语体要求,请找出并作修改。
我代表贵校同学,祝贺尊敬学长们圆满完成高中学业!三年来,你们励精图治,发愤图强,遨游在知识的海洋,搜寻着人类智慧的营养,希望你们不负母校厚望,创造更多的辉煌!
四、写作(60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