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江西省赣州市五月高三联考理综化学试卷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江西省赣州市五月高三联考理综化学试卷
7、【答案】A
8、【答案】A
【详解】A. 尿素[CO(NH2)2]溶液可用作柴油汽车尾气处理液,用尿素溶液处理柴油汽车尾气(含NO)时的化学方程式如下:2CO(NH2)2+4NO+O2═2CO2+4N2+4H2O,故A正确;
B. 甲烷也是一种温室气体,故B错误;
C、铜绿为碱式碳酸铜,铝离子水解显酸性,铜绿能够与酸反应而溶解,故C错误;
D.41号元素Nb是过渡金属元素,位于第VB族,故D错误;故选A。
9、【答案】D
【解析】C2H5COOC2H5结构中两个—C2H5不对称,所以有4中不同环境的H原子,所以一氯代物有4种,A的说法正确;不溶于水的C4H9COOH与Na2CO3反应,生成易溶于水的C4H9COONa,而C2H5COOC2H5是属于酯类,不溶于水,C2H5COOC2H5中含有少量的C4H9COOH可以通过加入饱和Na2CO3溶液使C4H9COOH转化为易溶于水C4H9COONa,然后分液法除去,B说法正确;C3H7COOCH3(m)、C2H5COOC2H5(e)是酯类,能够在NaOH溶液完全水解生成盐和醇,C4H9COOH(p)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m、e、p均可与NaOH溶液反应,C说法正确;—C3H7的同分异构体有2种,—C4H9的同分异构体有4种,C3H7COOCH3(m)和C4H9COOH(p)同类别的同分异构体数目不相同,D说法错误,正确选项D。
10、【答案】B
【解析】A.容量瓶不能用来稀释浓硫酸,故A错误;B.Fe与电源正极相连为阳极,且煤油隔绝空气,图中装置可制备,故B正确;C.比较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要用最高价氧化物
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弱比较,盐酸是无氧酸,故C错误。
D.熔融NaOH能与瓷坩埚中二氧化硅反应,应用铁坩埚,故D错误。
故选B。
11、【答案】C
【解析】A.氢氧根离子向左侧移动,这说明电极Y为阴极,所以电极Y连接电源的负极,发生还原反应,故A错误;B.浓海水中的氯离子向左侧移动,钠离子向右侧移动;双极膜中,氢离子向右侧迁移、氢氧根离子向左侧迁移,因此Ⅱ口排出的是淡水,I口排出的是盐酸、Ⅲ口排出的是碱液,故B错误;C.由于氯离子放电会产生有毒的气体氯气,加入Na2SO4溶液,目的是增加溶液的导电性,氯离子移向Ⅰ室,氢离子通过a移向Ⅰ室,在Ⅰ室得到HCl,可避免有害气体的产生,故C正确;D.钠离子移向Ⅲ室,c为阳离子交换膜,氢氧根离子向左侧移动,所以a左侧膜为阴离子交换膜,故D错误。
故选C。
12、【答案】D
【解析】A.WX2是CO2,CO2为非极性分子,故A正确;B.元素X和R形成的ClO2,具有强氧化性,可用于自来水的消毒杀菌,故B正确;C.Si为良好的半导体,常用于制备计算机芯片,故C正确;D.Y和R化合物为AlCl3,AlCl3为共价化合物,工业上常用电解熔融氧化铝制备铝单质,故D错误;故选D。
13、【答案】A
【解析】A.电荷守恒2c(HC2O−4)+c(C2O2−4)+c(OH−)=c(Na+)+c(H+),M点pH=4.3偏酸性,c(OH−)<c(H+),所以2c(HC2O−4)+c(C2O2−4)>c(Na+),故A正确;B.因为pc=-lg c,所以纵坐标越大,浓度越小,根据图示可知,pH=x时,应该是c(HC2O−4)>c(H2C2O4)=c(C2O2−4),故B
不正确;C.根据图示pH=4.3的点计算,Ka2(H2C2O4)=
2
24
24
()()
()
c C O c H
c HC O
-+
-
⨯
=c(H+)=10−4.3,故C
不正确;D .= Ka1(H2C2O4)/Ka2(H2C2O4),K只与温度有关,温度不变就是定值,故D不正确;正确答案A。
26、【答案】(1). 将矿石粉碎(2). 提高氧气的浓度(或升高反应的温度)(3). 2Fe2O3+6H+═2Fe3++3H2O (4). 漏斗(5). 玻璃棒(6). 亚硫酸铵(7). 抑制氯化铁的水解(8). 蒸发浓缩(9). 冷却结晶(10). 1.3
【分析】根据流程图,硫铁矿在高温下煅烧可以得到氧化铁和二氧化硫,将Fe2O3溶于盐酸中,可以得到含有铁离子的盐溶液,将氯化铁溶液蒸发浓缩、冷却结晶就可以得到氯化铁的晶体;(6)根据铁元素守恒进行计算,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1)根据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可知,为加快焙烧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可采取的措施有:将矿石粉碎,增大接触面积、增大空气的进入量,即提高氧气的浓度、升高反应的温度等,故答案为:将矿石粉碎;提高氧气的浓度(或升高反应的温度);
(2)流程中需用30%的盐酸“酸溶”焙烧后的残渣,盐酸和氧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化学方程式为:2Fe2O3+6HCl═2FeCl3+3H2O,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2O3+6H+═2Fe3++3H2O,故答案为:2Fe2O3+6H+═2Fe3++3H2O;
(3)过滤操作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和玻璃棒,故答案为:漏斗;玻璃棒;
(4)SO2与过量的氨水反应生成亚硫酸铵,故答案为:亚硫酸铵;
(5)氯化铁为强酸弱碱盐,水解生成氢氧化铁,先向氯化铁溶液中加适量盐酸可以抑制氯化铁的水解,再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最终得到氯化铁晶体,故答案为:抑制氯化铁的水解;蒸发浓缩;冷却结晶;
(6)根据铁元素守恒有,FeS2~FeCl3·6H2O,则生成的氯化铁晶体的质量为×(1-4%) ×270.5g/mol=1298.4g=1.3kg,故答案为:1.3。
27、【答案】(1). -660 (2). 减小(3). 减小(4). 0.16mol/(L·min) (5). 0.53 (6). <(7). ab
【分析】(1)根据盖斯定律,将①×-②×2-③得:CH3OH(g)+O2(g) CO2(g)+2H2O(g),同时计算出△H,结合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分析解答;
(2)①根据图象,在5min时A容器中的反应达到平衡,CO2的转化率α(CO2)=40%,结合三段式分析解答;②该反应为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A容器中的反应在恒温、恒容条件下进行;B容器中的反应在恒温、恒压条件下进行,反应过程中气体的压强A<B,结合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分析判断;③v(正)>v(逆),说明改变某种因素后,平衡正向移动,据此分析判断。
【详解】(1)①2CO(g)+O2(g) 2CO2(g) △H1=-566kJ·molˉ1,②H2O(g)+CO(g)
H2(g)+CO2(g) △H2=-41kJ·molˉ1,③CO(g)+2H2(g) CH3 OH(g) △H3=-107 kJ. molˉ1,根据盖斯定律,将①×-②×2-③得:CH3OH(g)+O2(g) CO2(g)+2H2O(g) △H=(-
566kJ·molˉ1)×-(-41kJ·molˉ1)×2-(-107 kJ. molˉ1)=-660kJ·molˉ1;增大压强,平衡逆向移动,CH3OH(g)的转化率减小,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CH3OH(g)的转化率减小,故答案为:-660;减小;减小;
(2)①根据图象,在5min时A容器中的反应达到平衡,CO2的转化率α(CO2)=40%,即反应的二氧化碳为1.6mol,则生成CH3OH 1.6mol,v(CH3OH)==0.16mol/(L·min);该温度下,CO2(g)+3H2(g) CH3OH(g)+H2O(g)反应达到平衡时,CO2、H2、CH3OH、H2O的物质的量分别为2.4mol、2.0mol、1.6mol、1.6mol,物质的量浓度分别为1.2mol/L、1.0mol/L、
0.8mol/L、0.8mol/L,平衡常数K==0.53,故答案为:0.16mol/(L·min);0.53;
②该反应为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A容器中的反应在恒温、恒容条件下进行;B容器中的反应在恒温、恒压条件下进行,A容器中反应过程中气体的压强逐渐减小,B中的气体压强不变,则反应开始至平衡的过程中,A、B两容器中CO2的消耗速率:v(A) <v(B),故答案为:<;
③a.体系内的压强增大,平衡正向移动,说明v(正)>v(逆),正确;b.气体的质量不变,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增大,说明物质的量减小,说明平衡正向移动,则v(正)>v(逆),正确;
c.断裂H-H键的数目是形成C-O键数目的2倍,说明v(正)<v(逆),错误;
d.v逆(CO2)=v
正(H2),v逆(CO2)=v正(H2)>v正(H2),则平衡逆向移动,v(正)<v(逆),错误;故选ab。
【点睛】本题的易错点为(1),要注意盖斯定律的灵活运用,本题中可以根据目标方程式中的系数结合三个方程式分析解答。
28、【答案】2Fe2+ + H2O2 + 2H+ ==2Fe3+ + 2H2O Fe3+作催化剂,使H2O2分解成H2O和O2,2H2O2=2H2O+O2↑ 取加入盐酸后的黄色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棕黄色沉淀中含有SO42-反应后溶液的pH降低
(6). 2Fe2++H2O2+4H2O== 2Fe(OH)3(胶体)+4H+H2O2分解反应放热,促进Fe3+的水解平衡正向移动,产生的HCl受热挥发pH、阴离子种类、温度、反应物用量
【解析】本题考查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1)过氧化氢的结构式为H-O-O-H,其电子式为:;根据现象,溶液变为棕黄色,说明Fe2+变为Fe3+,利用过氧化氢的氧化性,离子方程式为:2Fe2++ H2O2 + 2H+=2Fe3++ 2H2O;(2)气泡是氧气,Fe3+作催化剂,使H2O2分解成H2O和O2,2H2O2=2H2O+O2↑;(3)SO42-的检验,具体操作是:取加入盐酸后的黄色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棕黄色沉淀中含有SO42-;(4)①反应前FeSO4溶液的pH=3,反应后溶液的pH=1.4,pH降低,说明产生H+,故假设i不正确;(5)根据信息,得到红褐色胶体,此胶体为Fe(OH)3胶体,其离子反应方程式为2Fe2++H2O2+4H2O=2Fe(OH)3(胶体)+4H+;(6)如果用FeCl2代替FeSO4溶液,实验现象与II现象相同,FeCl 3+3H2O Fe(OH)3+3HCl,此反应是吸热反应,根据实验现象,H2O2是放热反应,促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进行,逸出HCl气体;(7)根据上述实验对比,反应现象与pH、阴离子种类、温度、反应物用量有关。
35、【答案】3d104s2< < V形sp3水分子间存在氢键、
H2Se分子间无氢键12
【解析】(1)本题考查价电子和排布式,Zn位于第四周期IIB族,价电子包括最外层电子和次外层d能级,排布式为3d104s2;(2)考查电负性规律和第一电离能规律,非金属性越强,电负性越强,同主族从上到下非金属性越弱,即电负性:Se<S;同周期从左向右第一电离能增大,但II A>II A,V A>VI A,因此第一电离能:Se<As;(3)考查电子式书写、分子构型的判断,H2S的电子式为:,H2Se中心原子Se有2个σ键,孤电子对数为(6-2×1)/2=2,分子构型为V型;(4)考查分子间氢键对物质物理性质的影响,H2O中存在分子间氢键,H2Se不存在分子间氢键,因此H2O的熔沸点高于H2Se;(5)考查金属晶体堆积方式,Zn是六方最密堆积,其配位数为12;(6)考查晶胞的计算,根据晶胞的结构,Zn 位于内部,Se位于顶点和面心,因此1个晶胞中含有4个ZnSe,其质量为,因
此144gZnSe含有晶胞的个数为。
点睛:本题的易错点是问题(2)第一电离能的判断,如果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很容易填写成“>”,根据洪特规则的特例,电离能有这样的规律(同周期):II A>II A,V A>VI A,因此Se<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