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4课件:2.4.1 世界的物质性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答案:B
-17-
第一框 世界的物质性
首页
课前预习案 课堂探究案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当堂检测
1 2 3 4 56
1.(考查点:自然界的物质性)2016年1月,国家天文台对外发布了“嫦娥
三号”着陆器在月面拍摄的全部图象数据,玉兔月球车行驶留下的车辙
痕迹清晰可见,月球表面大大小小的岩石、撞击坑的细节展现无遗。
象数据,人们进一步认识了月球,表明自然界中的事物具有可知性,思
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④符8-
第一框 世界的物质性
首页
课前预习案 课堂探究案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当堂检测
1 2 3 4 56
2.(考查点:自然界的物质性)有专家指出,除非人类认识到自身行为 对气候变化的长期影响,并采取切实行动来减缓这种影响,否则,人 们所熟悉的自然界将“不复存在”。这启示我们必须( ) A.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B.从根本上控制自然界的变化 C.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改变自然规律 D.尽快放弃对自然的利用与改造 解析:专家的观点强调了不尊重自然的客观性就会遭到自然的惩 罚,A项是其应有的启示。B、C、D三项违背自然的客观性。 答案:A
看得见摸得着的桌椅与看不见又真实存在的磁场、超声波、红外 线有什么共性?我们能否将桌椅与磁场、超声波、红外线说成是 物质?为什么? 提示(1)它们都是客观存在的东西,都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为人的 意识所反映。 (2)不能。它们是物质的具体形态,它们与哲学上所说的物质是个性 与共性、特殊与一般的关系。
3.可结合课本 P29 方框中的问题思考:这些事物有什 么共性,展开讨论
-4-
第一框 世界的物质性
首页
课前预习案
课堂探究案
一、自然界的物质性 1.自然界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1)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
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 (2)宇宙间根本不存在什么上帝,当然也不会有上帝和诸神创造世
-20-
第一框 世界的物质性
首页
课前预习案 课堂探究案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当堂检测
1 2 3 4 56
4.导学号37070012(考查点:人类社会的物质性)人类社会在本质上 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下列选项中能集中体现人类社会物质性 的是( ) A.支配社会发展的规律是客观的 B.生产关系是一种客观的经济关系 C.社会是客观世界发展的必然结果 D.构成社会物质生活的基本要素是客观的 解析:构成人类社会物质生活的基本要素——地理环境、人口因 素、生产方式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答案:D
-10-
第一框 世界的物质性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当堂检测
首页
课前预习案 课堂探究案
典例剖析 【例题1】 在粒子物理学中,反物质是由反粒子构成的物质。到 目前为止,人类发现的最重反物质粒子是反氦4。下列对“反物质” 认识正确的是( ) A.反物质是物质的具体形态 B.反物质不具有客观性 C.反物质是人类实践的产物 D.反物质独立于物质之外
-21-
第一框 世界的物质性
首页
课前预习案 课堂探究案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当堂检测
1 2 3 4 56
5.(考查点:世界的物质性)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 于它的物质性。以下主张符合这一观点的有 ( ) ①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是物质的,意识是由物质派生的 ②吾心即宇 宙,宇宙即吾心 ③世界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相克相 生而生的 ④动之端乃天地之心也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②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与题意不符,“动之端乃天地之心也” 意为运动起源于天地万物的主宰原则,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④ 应排除。 答案:B
-7-
第一框 世界的物质性
我的发现
知识脉络
首页
课前预习案
课堂探究案
核心提炼
一个原理:世界 的物质性原理 一个概念:物质的概 念 两个原因:自然界具 有物质性的原因、人 类社会具有物质性 的原因
-8-
第一框 世界的物质性
首页
课前预习案 课堂探究案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当堂检测
探究点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概念 探究思考
(2)这一观点否认社会的客观性是错误的,因为社会的产生、存在 和发展的基础、社会发展的规律都是客观的。 (3)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都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客观实在, 整个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的真正 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 ②物质是标志客观存在的范畴。( ) ③物质是具体物质形态的总和。( ) ④物质世界就是物质。( ) 提示①(√)。 ②(×)。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
观实在。 ③(×)。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客观存在着的
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而不是指某一种具体的物质形态。 ④(×)。物质世界是指万事万物(物质具体形态)的总和,分为自
(2)促使古猿演变到人类的根本原因是劳动。劳动创造了人的生理结 构,形成了手脚分工;劳动使猿脑变成了人脑,形成了语言和意识;劳动使 人结成了社会联系,形成了社会关系。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 -13-
第一框 世界的物质性
首页
课前预习案 课堂探究案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当堂检测
名师精讲 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1)从人类社会的产生来看: 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人类不是从来就有的,也 不是神创造的,而是由古猿发展而来的一种特殊生物种群。在从猿 到人的演化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劳动创造了人的生理 结构,形成了手脚分工;劳动使猿脑变成了人脑,形成了语言和意识; 劳动使人结成了社会联系,形成了社会关系。因此,劳动创造了人 和人类社会。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1-
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2-
第一框 世界的物质性
-3-
第一框 世界的物质性
首页
课前预习案
课堂探究案
学习目标
1.准确把握物质的概念 (难点) 2.理解自然界、人类社 会的客观物质性(重点) 3.理解并学会运用世界 的物质性原理(难点)
学法点拨
1.搜集几种关于地球起源的故事,比如科学上的、宗 教上的、神话故事上的等,让学生分析宗教与科学的 价值 2.观察和思考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印证世界是物 质的
-15-
第一框 世界的物质性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当堂检测
首页
课前预习案 课堂探究案
典例剖析 【例题2】 人们不能自由地选择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这并不是说 他们不可以按照自己的目的和需要去改变原有的生产力和生产关 系。这是因为( ) ①人类社会是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②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 会 ③生产力是客观的物质力量 ④生产关系是客观的经济关系 A.①② B.③④C.①③ D.②④
-16-
第一框 世界的物质性
首页
课前预习案 课堂探究案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当堂检测
审题 审设问本题要求从哲学角度分析题干所给观点的哲 学依据。 审材料材料主要说明人们既不能随意选择生产力, 也不能随意选择生产关系。 定选项生产力是客观的物质力量,说明它不以人的 意志为转移,因此,人们不能自由地选择和改变生产力, ③符合题意。生产关系是客观的经济关系,也说明它不 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因此,人们不能自由地选择和改变生 产关系,④符合题意。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 产物,①说法不准确且与题意不符。②干肢不符
-14-
第一框 世界的物质性
首页
课前预习案 课堂探究案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当堂检测
(2)从人类社会的构成来看: 人类社会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由地理环境、人口因素 和生产方式组成,这三者都是客观的物质的要素。地理环境是人类 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经常的、必要的物质前提和条件。人口因素是 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其规模、结构、素质状况直接影响人 类社会发展进程。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生产力是客观 的物质力量,生产力的实体要素——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 都是物质的。生产关系是客观的经济关系,它包括生产资料的所有 制关系、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产品的分配关系等,它 们都是物质关系,具有物质性。人类社会构成要素的客观性,集中 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图象数据进一步证实了自然界中的事物( )
①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中的一部分 ②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
③是按照自身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 ④具有可知性,思维和存在
具有同一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月球表面大大小小的岩石、撞击坑的细节展现无遗”,表明自
然界中的事物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中的一部分,①符合题意。通过图
界的活动。 2.物质的概念 (1)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2)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
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而不是指某一种具体的物质形态。
-5-
第一框 世界的物质性
首页
课前预习案
课堂探究案
判一判 ①自然界中的事物都是统一物质世界中的一部分。
-11-
第一框 世界的物质性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当堂检测
首页
课前预习案 课堂探究案
审题 审设问本题要求辨识对“反物质”认识正确的选项。 审材料材料主要介绍“反物质”的构成及人类对其认 识情况。 定选项反物质是由反粒子构成的物质,因此,反物质是物质的一种 具体形态,A项观点正确,D项观点错误。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 特性,B项观点错误。反物质是自然界从来就有的,不是人类实践 的产物,C项观点错误。
然界和人类社会。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 映的客观实在。二者是个别与一般的关系,不能等同。
-6-
第一框 世界的物质性
首页
课前预习案
课堂探究案
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1.从其产生来说: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在从猿 到人的演化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2.从其构成来说: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构成 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的 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3.世界的物质性原理 (1)自然界是物质的。 (2)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具有 客观的物质性。 (3)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 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 (4)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22-
第一框 世界的物质性
首页
课前预习案 课堂探究案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当堂检测
1 2 3 45 6
6.(考查点:自然界的物质性、人类社会的物质性)“自然界的万事万 物没有意识,因而是客观的;社会活动是人有意识的活动,因而是主 观的。” 请运用“探究世界的本质”相关知识对上述观点进行评析。 答案:(1)这一观点认为自然界是客观的是正确的,因为自然界中的 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 的组成部分。
-9-
第一框 世界的物质性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当堂检测
首页
课前预习案 课堂探究案
名师精讲 要明确物质和物质的具体形态的关系 哲学中的物质是对物质具体形态的共同属性的抽象和概括,作为 物质具体形态的共同属性,它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是永恒的、不 灭的,而物质的具体形态是暂时的、可生可灭的。物质和物质的具 体形态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答案:A
-12-
第一框 世界的物质性
首页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当堂检测
探究点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探究思考
课前预习案 课堂探究案
人类的进化史
人类社会的形成需要哪些物质条件?促使古猿演变到人类的根本原因 是什么?为什么?
提示(1)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 生产方式(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19-
第一框 世界的物质性
首页
课前预习案 课堂探究案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当堂检测
1 2 3 4 56
3.(考查点:哲学的物质概念)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 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这里的“客观实在”是 ( ) A.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的客观存在 B.世界上万事万物的总和 C.自然界中客观事物的共同属性 D.看得见、摸得着的客观存在 解析:物质是一种客观实在,它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说明它独立于 人的意识之外,故答案选A项。物质与具体物质形态是共性与个性 的关系,B项说法错误。C项缩小了物质的外延,这里的“客观实在” 是整个客观世界中所有客观事物的共同属性。看得见、摸得着的 客观存在只是物质的一部分,D项说法不准确。 答案:A
-17-
第一框 世界的物质性
首页
课前预习案 课堂探究案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当堂检测
1 2 3 4 56
1.(考查点:自然界的物质性)2016年1月,国家天文台对外发布了“嫦娥
三号”着陆器在月面拍摄的全部图象数据,玉兔月球车行驶留下的车辙
痕迹清晰可见,月球表面大大小小的岩石、撞击坑的细节展现无遗。
象数据,人们进一步认识了月球,表明自然界中的事物具有可知性,思
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④符8-
第一框 世界的物质性
首页
课前预习案 课堂探究案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当堂检测
1 2 3 4 56
2.(考查点:自然界的物质性)有专家指出,除非人类认识到自身行为 对气候变化的长期影响,并采取切实行动来减缓这种影响,否则,人 们所熟悉的自然界将“不复存在”。这启示我们必须( ) A.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B.从根本上控制自然界的变化 C.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改变自然规律 D.尽快放弃对自然的利用与改造 解析:专家的观点强调了不尊重自然的客观性就会遭到自然的惩 罚,A项是其应有的启示。B、C、D三项违背自然的客观性。 答案:A
看得见摸得着的桌椅与看不见又真实存在的磁场、超声波、红外 线有什么共性?我们能否将桌椅与磁场、超声波、红外线说成是 物质?为什么? 提示(1)它们都是客观存在的东西,都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为人的 意识所反映。 (2)不能。它们是物质的具体形态,它们与哲学上所说的物质是个性 与共性、特殊与一般的关系。
3.可结合课本 P29 方框中的问题思考:这些事物有什 么共性,展开讨论
-4-
第一框 世界的物质性
首页
课前预习案
课堂探究案
一、自然界的物质性 1.自然界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1)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
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 (2)宇宙间根本不存在什么上帝,当然也不会有上帝和诸神创造世
-20-
第一框 世界的物质性
首页
课前预习案 课堂探究案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当堂检测
1 2 3 4 56
4.导学号37070012(考查点:人类社会的物质性)人类社会在本质上 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下列选项中能集中体现人类社会物质性 的是( ) A.支配社会发展的规律是客观的 B.生产关系是一种客观的经济关系 C.社会是客观世界发展的必然结果 D.构成社会物质生活的基本要素是客观的 解析:构成人类社会物质生活的基本要素——地理环境、人口因 素、生产方式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答案:D
-10-
第一框 世界的物质性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当堂检测
首页
课前预习案 课堂探究案
典例剖析 【例题1】 在粒子物理学中,反物质是由反粒子构成的物质。到 目前为止,人类发现的最重反物质粒子是反氦4。下列对“反物质” 认识正确的是( ) A.反物质是物质的具体形态 B.反物质不具有客观性 C.反物质是人类实践的产物 D.反物质独立于物质之外
-21-
第一框 世界的物质性
首页
课前预习案 课堂探究案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当堂检测
1 2 3 4 56
5.(考查点:世界的物质性)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 于它的物质性。以下主张符合这一观点的有 ( ) ①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是物质的,意识是由物质派生的 ②吾心即宇 宙,宇宙即吾心 ③世界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相克相 生而生的 ④动之端乃天地之心也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②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与题意不符,“动之端乃天地之心也” 意为运动起源于天地万物的主宰原则,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④ 应排除。 答案:B
-7-
第一框 世界的物质性
我的发现
知识脉络
首页
课前预习案
课堂探究案
核心提炼
一个原理:世界 的物质性原理 一个概念:物质的概 念 两个原因:自然界具 有物质性的原因、人 类社会具有物质性 的原因
-8-
第一框 世界的物质性
首页
课前预习案 课堂探究案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当堂检测
探究点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概念 探究思考
(2)这一观点否认社会的客观性是错误的,因为社会的产生、存在 和发展的基础、社会发展的规律都是客观的。 (3)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都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客观实在, 整个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的真正 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 ②物质是标志客观存在的范畴。( ) ③物质是具体物质形态的总和。( ) ④物质世界就是物质。( ) 提示①(√)。 ②(×)。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
观实在。 ③(×)。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客观存在着的
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而不是指某一种具体的物质形态。 ④(×)。物质世界是指万事万物(物质具体形态)的总和,分为自
(2)促使古猿演变到人类的根本原因是劳动。劳动创造了人的生理结 构,形成了手脚分工;劳动使猿脑变成了人脑,形成了语言和意识;劳动使 人结成了社会联系,形成了社会关系。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 -13-
第一框 世界的物质性
首页
课前预习案 课堂探究案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当堂检测
名师精讲 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1)从人类社会的产生来看: 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人类不是从来就有的,也 不是神创造的,而是由古猿发展而来的一种特殊生物种群。在从猿 到人的演化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劳动创造了人的生理 结构,形成了手脚分工;劳动使猿脑变成了人脑,形成了语言和意识; 劳动使人结成了社会联系,形成了社会关系。因此,劳动创造了人 和人类社会。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1-
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2-
第一框 世界的物质性
-3-
第一框 世界的物质性
首页
课前预习案
课堂探究案
学习目标
1.准确把握物质的概念 (难点) 2.理解自然界、人类社 会的客观物质性(重点) 3.理解并学会运用世界 的物质性原理(难点)
学法点拨
1.搜集几种关于地球起源的故事,比如科学上的、宗 教上的、神话故事上的等,让学生分析宗教与科学的 价值 2.观察和思考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印证世界是物 质的
-15-
第一框 世界的物质性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当堂检测
首页
课前预习案 课堂探究案
典例剖析 【例题2】 人们不能自由地选择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这并不是说 他们不可以按照自己的目的和需要去改变原有的生产力和生产关 系。这是因为( ) ①人类社会是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②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 会 ③生产力是客观的物质力量 ④生产关系是客观的经济关系 A.①② B.③④C.①③ D.②④
-16-
第一框 世界的物质性
首页
课前预习案 课堂探究案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当堂检测
审题 审设问本题要求从哲学角度分析题干所给观点的哲 学依据。 审材料材料主要说明人们既不能随意选择生产力, 也不能随意选择生产关系。 定选项生产力是客观的物质力量,说明它不以人的 意志为转移,因此,人们不能自由地选择和改变生产力, ③符合题意。生产关系是客观的经济关系,也说明它不 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因此,人们不能自由地选择和改变生 产关系,④符合题意。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 产物,①说法不准确且与题意不符。②干肢不符
-14-
第一框 世界的物质性
首页
课前预习案 课堂探究案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当堂检测
(2)从人类社会的构成来看: 人类社会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由地理环境、人口因素 和生产方式组成,这三者都是客观的物质的要素。地理环境是人类 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经常的、必要的物质前提和条件。人口因素是 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其规模、结构、素质状况直接影响人 类社会发展进程。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生产力是客观 的物质力量,生产力的实体要素——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 都是物质的。生产关系是客观的经济关系,它包括生产资料的所有 制关系、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产品的分配关系等,它 们都是物质关系,具有物质性。人类社会构成要素的客观性,集中 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图象数据进一步证实了自然界中的事物( )
①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中的一部分 ②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
③是按照自身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 ④具有可知性,思维和存在
具有同一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月球表面大大小小的岩石、撞击坑的细节展现无遗”,表明自
然界中的事物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中的一部分,①符合题意。通过图
界的活动。 2.物质的概念 (1)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2)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
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而不是指某一种具体的物质形态。
-5-
第一框 世界的物质性
首页
课前预习案
课堂探究案
判一判 ①自然界中的事物都是统一物质世界中的一部分。
-11-
第一框 世界的物质性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当堂检测
首页
课前预习案 课堂探究案
审题 审设问本题要求辨识对“反物质”认识正确的选项。 审材料材料主要介绍“反物质”的构成及人类对其认 识情况。 定选项反物质是由反粒子构成的物质,因此,反物质是物质的一种 具体形态,A项观点正确,D项观点错误。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 特性,B项观点错误。反物质是自然界从来就有的,不是人类实践 的产物,C项观点错误。
然界和人类社会。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 映的客观实在。二者是个别与一般的关系,不能等同。
-6-
第一框 世界的物质性
首页
课前预习案
课堂探究案
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1.从其产生来说: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在从猿 到人的演化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2.从其构成来说: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构成 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的 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3.世界的物质性原理 (1)自然界是物质的。 (2)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具有 客观的物质性。 (3)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 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 (4)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22-
第一框 世界的物质性
首页
课前预习案 课堂探究案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当堂检测
1 2 3 45 6
6.(考查点:自然界的物质性、人类社会的物质性)“自然界的万事万 物没有意识,因而是客观的;社会活动是人有意识的活动,因而是主 观的。” 请运用“探究世界的本质”相关知识对上述观点进行评析。 答案:(1)这一观点认为自然界是客观的是正确的,因为自然界中的 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 的组成部分。
-9-
第一框 世界的物质性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当堂检测
首页
课前预习案 课堂探究案
名师精讲 要明确物质和物质的具体形态的关系 哲学中的物质是对物质具体形态的共同属性的抽象和概括,作为 物质具体形态的共同属性,它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是永恒的、不 灭的,而物质的具体形态是暂时的、可生可灭的。物质和物质的具 体形态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答案:A
-12-
第一框 世界的物质性
首页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当堂检测
探究点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探究思考
课前预习案 课堂探究案
人类的进化史
人类社会的形成需要哪些物质条件?促使古猿演变到人类的根本原因 是什么?为什么?
提示(1)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 生产方式(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19-
第一框 世界的物质性
首页
课前预习案 课堂探究案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当堂检测
1 2 3 4 56
3.(考查点:哲学的物质概念)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 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这里的“客观实在”是 ( ) A.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的客观存在 B.世界上万事万物的总和 C.自然界中客观事物的共同属性 D.看得见、摸得着的客观存在 解析:物质是一种客观实在,它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说明它独立于 人的意识之外,故答案选A项。物质与具体物质形态是共性与个性 的关系,B项说法错误。C项缩小了物质的外延,这里的“客观实在” 是整个客观世界中所有客观事物的共同属性。看得见、摸得着的 客观存在只是物质的一部分,D项说法不准确。 答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