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工作情况的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市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工作情况的汇报我市的政务公开工作在市委、市政府和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自上而下,稳步发展,不断深入,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全市的政务公开工作不断完善、提高并进一步规范,有些乡(街道)已开始向村和社区延伸,并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市直机关推行政务公开的工作,认识到位,措施扎实,形式多样,收到了较好的成效。
一、我市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事项工作情况。
1、领导重视,全面推进。
自我市在市政府机关全面推行政务公开工作以来,乡(街道)和政府各组成部门以及有关垂直管理部门围绕这一主题作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积极的进展。
在此基础上,市政府进一步加强了对这项工作的领导和组织程度,加大推行政务公开工作的力度。
一是政策性、管理性文件、规章、规定等及时公示;二是对政府重大投资项目、招标采购等行政行为的程序和结果公示;三是建立市、乡(街道)、村的分级公示体系;四是健全完整的公示途径;五是对重大事项的决策听证。
要在全面、深入、规范上下功夫。
全面,就是要将政府机构的职能公开、办事程序公开、办事结果公开、办事人员公开,即凡是不属于保密范畴的都要公开;深入,就是全过程、全方位地公开,对制定涉及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政策、制度从酝酿开始,直到颁布执行都要公开,对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事项,要广泛征求意见,实行听证制度,对技术性较强的,要组织
专家进行论证。
规范,就是要形成制度。
特别是对政府采购、建设项目招投标、招标投标中弄虚作假等现象,切实把这四项改革作为阳光工程抓好、抓实,力求取得更大成效。
市政府分管领导对这项工作十分重视,今年又对政务公开工作不断提出新的目标要求,同时深入乡(街道)和市直部门单位调研了解推进情况。
在市政府领导重视的基础上,并由市政府办公室负责,各有关部门配合的工作机制。
与此同时,各部门单位进一步加大了对这项工作的组织领导力度,各乡(街道)市直部门单位都先后成立了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任组长的政务公开领导小组,较好地促进了各地各部门政务公开工作的深入开展。
2、完善制度,建立机制。
完善制度,推进政府信息公开规范化。
2011年我市积极推进信息公开制度化、规范化建设。
先后印发了《文秘工作手册》和《xx市人民政府工作规则》,今年又拟订了《xx市人民政府信息公开指南》。
不断完善全市政府信息公开的工作机制、内容、程序、方式和公开时限。
同时,根据《条例》要求和工作实际,拟定了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制度和公开流程和部门及个人的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表、受理回执和办理结果告知单,明确了申请的受理、审查、处理、答复等各个环节的具体要求,建立和完善了依申请公开工作规程。
目前,我市部分乡(街道)和市直各部门已初步建立了政务公开制度。
主要包括:政府信息主动公开制度、依申请公开制度、信息发布制度、公开时限制度、考核评议和责任追究制度、保密审查等制度的建
立和完善。
3、突出重点,全面公开。
在推行政务公开工作过程中,各地各有关部门从公开决策程序、公开权力运行入手,将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工作目标及完成情况,事关全局的政策、措施决策过程,社会公益建设项目,行政审批事项,执法执纪情况,财政资金的使用情况,人事管理事项,通过多种途径向社会公开。
认真梳理,丰富政府信息公开内容。
按照《条例》规定的范围,各乡、街道、市直部门对本部门的政府信息进行了梳理,经审核把关上网公开,极大地丰富了公开内容,进一步满足了社会需求。
据初步统计,2011年共在各级媒体刊发稿件2200多条,其中:在《中国新闻》、《中国西藏》等中央媒体发稿6条。
特别是“xxx”一稿被新华社采用,并在全国各大网站进行了多次转载刊发。
省级媒体发稿91条,其中《甘肃日报》21条,《甘肃经济日报》42条,甘肃电视台6条,甘肃人民广播电台13条。
州级媒体发稿2026条,其中xx日报490条(含藏文版105条)xx人民广播电台545条、《xx发展》40条、xx 电视台545条。
结合实际,不断完善政府信息网上公开内容,在政府信息公开目录体系的基础上,进一步梳理公共企事业单位信息资源,并按照单位工作职责,对信息资源进行分类和细化,包括单位性质、领导介绍、工作动态等基础信息,特别是通过对业务信息资源的目录梳理,为信息资源的再整合和构架网上服务体系奠定了基础。
4、形式多样,多层面拓展。
在近年的推进政务公开工作过程中,我市各乡(街道)和市直部门单位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因地制宜采用多种方式,大力拓展政务公开的途径和渠道。
目前我市政务公开主要采用以下形式:一是设立政务公开栏。
如市人事局、环保局、民政局、审计局等部门将本部门的职责、行政职能、内部处室的分工、办事程序、法律依据、以及投诉电话等通过政务公开栏予以公开。
二是以提供政务公开手册或便民卡片的形式将部门的政务向社会公开。
三是运用现代化的科技手段进行公开。
主要采用通过设立政府网站进行公开,增大公开的容量和覆盖面,达到便捷、快速、面宽、有深度的公开目的。
目前六乡四办和26个政府组成部门都已在政府网站公开了职责、行政职能、办事程序、法律依据,向社会公开政务,方便群众查询和监督,受理市民的建议、投诉。
提高了政务公示工作的时效性。
二、依托电子政务开展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事项梳理情况。
电子政务平台主要由电子政务网络、政府网站、业务管理系统、应用及数据服务中心和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等组成。
xx市目前主要以政府网站为主,公开政务信息。
发挥好市政府门户网站作为公开政府信息的平台,围绕公众关注的热点问题、政务动态、政府文件等,按照准确及时的原则,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做好市级政府及其部门主动公开政府信息的发布工作。
另一方面,加强全市政府网站体系基本建设,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市已有网站的部门已达4个,初步形成以市政府门户网站为龙头的政府网站体
系,已经成为政府信息公开的主要渠道。
各乡、街道、市直部门对本部门的政府信息进行了梳理,经审核把关上网公开,极大地丰富了公开内容,进一步满足了社会需求。
结合实际,不断完善政府信息网上公开内容,在政府信息公开目录体系的基础上,进一步梳理公共企事业单位信息资源,并按照单位工作职责,对信息资源进行分类和细化,包括单位性质、领导介绍、工作动态等基础信息,特别是通过对业务信息资源的目录梳理,为信息资源的再整合和构架网上服务体系奠定了基础。
另外通过政府公报、新闻发布会以及报刊、广播、电视、手机报等多种方式,不断加大政府信息公开力度,使政府信息公开内容更加丰富。
2011年通过政府网站公开政务信息427条(不含乡、街道及市直部门公开数据),其中:政务要闻:179条;部门动态:117条。
信息公开:131条。
公开范围涉及行政法规、政府文件、应急管理、规划计划、重大项目、政府采购、行政事业性收费、依法行政、服务三农、机构改革、环境保护、扶贫和教育等许多方面的内容。
2011年接受市民咨询、投诉、求助等78件,办结78件,办结率100%。
根据政务公开工作需要,我市出台了政务公开工作的一系列规范性文件,从公开什么、怎么公开、公开范围、公开权限、公开时限等等方面都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规范性。
加强主动公开信息和依申请公开信息工作力度,市本级要确保及时公开,同时加强对各乡办、各部门和公共企事业单位的督促检查,确保通过有
效方式在法定时间内公开有关信息。
市政府办公室政务公开办负责政府信息在xx市政务公开网上设置的政府文库、发展规划、重大项目、统计公报、财政预算、应急管理、民生热点、公共安全等栏目公布。
加强信息报送工作。
挖掘各方面经验典型,及时向省、市报送信息,全面反映我市政务公开工作情况。
各乡办、各部门和公共企事业单位所有应该公开的信息要按照市本级时限要求进行公开,各种公示栏、公示牌等形式的公开内容要保持更新状态。
为全市的政务公开工作继续深入推进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了提升全市政府网站的综合功能和服务质量,对市政府网站进行了较大规模的改版。
增加了网站双向互动功能,调整了栏目设计和首页布局,加大了信息容量,建立了“书记信箱”和“市长信箱”及“一把手信箱”等公共服务平台,提供了网上投诉、网上咨询、便民查询、民意征集、公众留言等栏目,全市的重大工作、政策法规、政务动态在网上全面及时报道,使网上公开的内容更加完善。
总之,前一阶段我市的推行政务公开工作取得了积极的成效。
通过实行政务公开,见到了实效,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1、规范了政府机关的权力运行,提高了工作效率,保障了工作顺利开展。
通过政务公开,政府采购制、行政审批制、会计委派制、执法公示制等得到了更好落实,有效地规范了行政审批权、执法权,不公正、不公平现象逐渐减少,非生产性开支大幅度降低。
公开集中办事,既方便了群众,又提高了工作效率,受到了群众
的普遍欢迎。
2、增强了工作透明度,促进了党风廉政建设。
政府机关的工作由暗箱操作改为阳光工程,使施政行为处于群众的监督之下,从而有效地防止了权钱交易、权情交易、权权交易、办事不公、欺骗上级和愚弄民众等问题的发生。
3、改进了机关作风,密切了政府同人民群众的联系。
乡(街道)和市直各部门通过政务公开,加强了机关自身作风建设和队伍建设,依法行政、为民服务的意识进一步增强,赢得了群众的信赖;群众通过参政议政,主人翁意识进一步增强,对政府依法管理给予了理解与大力支持。
4、改善了对外开放环境,促进了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
在新一轮的经济快速发展的激烈竞争中,良好的投资环境至关重要。
环境就是生产力,环境就是竞争力。
政务公开工作的深入开展,促进了投资环境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