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第19课-建国以来重大科技成就
![第19课-建国以来重大科技成就](https://img.taocdn.com/s3/m/b65996d7767f5acfa1c7cdec.png)
会儿,没想到却看到了让他更加吃惊的情景。
【思考4】
材料1:联合国粮农组织发表《2004年全球粮 食安全状况报告》中指出,全球有8.52亿人处在经 常性的饥饿中,饥饿和营养不良每年使500多万儿 童死亡。
材料2:当代中国农邓民小说平吃在饭全靠国“实两行平的”以:家一庭联产 靠邓小平;二靠袁承隆包平责”任。制西为方主世要界形称式,的杂责交任稻制是调动 “东方魔稻”。国了际农上民甚生至产把的杂积交极稻性当,作解中放国了继农四村生 大发明之后的第五产大力发,明推,动誉了为农“业第的二发次展绿;色袁革隆平的 命”。杂交水稻饥不饿仅问杂民和解题交的粮决水收食了稻入中提,国高解人了 决的水 了吃稻 农产 民量 的, 吃增 饭加 问了 题农
2008年9月 25日21时10分, 神舟七号飞船 在酒泉卫星发 射中心点火升 空。
一名苏丹小女孩,
瘦骨伶仃,身后立一只
不一怀好名意苏的丹秃小鹫女,孩它,虎瘦骨伶 仃,视眈身眈后着立,一正只要不伺怀机好扑意的秃
鹫,上来它。虎卡视文眈·卡眈特,开正始要以伺机扑
上来为小。女卡孩文已·卡经特死开了始,可以为小
【思考3】我们应该从这些新老科学家身 上学习什么精神?
“两弹一星”精神: 热爱祖国、无私奉献;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大力协同、勇于攀登。
载人 航天 工程 巡礼
2003年10月15日, “神舟”五号成功发 射, 16日顺利返回。
2005年10月12日, 中国“神舟六号”升空, 17日顺利返回。
材料一
赫鲁晓夫和美国总统 肯尼迪的较量(漫画)
美军入侵朝鲜的同时,还 悍然出动第七舰队入侵我 国台湾海峡
20世纪60年代,中苏边界 谈判破裂后,苏联不断进行 武装挑衅,制造流血事件
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课件(共49张PPT)
![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课件(共49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ab6b0c31f18583d049645978.png)
人。”
钱学森
③卫星技术
1970年,我国第 一颗人造地球 卫星“东方红 一号”成功发 射。
意义: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 宣告中国进入航天时代。
第一篇章
我们的成就
术三 中 1、1992年:政府作出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决策 的个 国 国掌 成 2、1999年起:“神舟”号飞船4次无人飞行成功 家 握 3、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发射成功 为 载世 4、2005年10月12日:“神舟六号”发射成功 人界 航上 天
成就一:强大的国防科技——“两弹一星”
第一篇章
我们的成就
成就二:开创“太空新时代”的载人航天技术
1、1992年:政府作出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决策 2、1999年起:“神舟”号飞船4次无人飞行成功 3、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发射成功 4、2005年10月12日:“神舟六号”发射成功 5、2008年9月25日:“神舟七号”发射成功 6、2011年11月15日:“神舟八号”发射成功 7、2012年6月16日:“神舟九号”发射成功
④为了打破美苏对我国的核垄断和核威胁, 增强国防力量。 目的
3、两弹一星”成果:
①核科学
中国 “两弹元 两弹元勋-邓稼先(1924-1986年)
安徽怀宁人,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 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领导者。 邓稼先是中国爱国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为了祖国的 强盛,为了国防科研事业的发展,毅然舍弃国外优厚的待 遇,回国甘当无名英雄,默默奋斗了数十年。他在中国核 武器的研制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却鲜为人知,最后 因受核辐射严重伤害、全身大出血而病逝,年仅61岁。 直到他去世后,人们才知道了他的事迹。他的遗言是: 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 1967年氢弹爆炸成功; “死而无憾”。 功,打破美、苏的核垄断;
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https://img.taocdn.com/s3/m/83af618f856a561252d36fea.png)
新中国成立后,钱学森萌发起 一个强烈的愿望:早日回归祖国, 用自己的专长为国家建设服务。
美国海军部次长说:“一个钱 学森抵得上5个海军陆战师,我 宁可把这个家伙枪毙了,也不能 放他回红色中国去!”
为此他受到美国政府迫害,失
去自由,历经五年于1955年才回
“导弹之父”钱学 到祖国,表现了高度的民族自尊
纸刊登着两则新闻:“一批解密文件表明,1953年美国曾想利用
核武器攻击中国的援朝部队”“1954年,美、英等国考虑用核武
器进攻中国。”刚刚建立的新中国就面临着日益增长的核威胁。
材料2 1969年3月,中、苏两国军队在珍宝岛发生了三次武
装冲突。勃列日涅夫竟打算“一劳永逸地消除中国威胁” ,准
备用中程导弹对中国的军事政治目标实施“外科手术式核打击”。
太空青椒
太空佛手茄子 太空西红柿
饥饿的女孩
联合国粮农组织 发表《2004年全球 粮食安全状况报告》 中指出,全球有 8.52亿人处在经常 性的饥饿中,饥饿 和营养不良每年使 500多万儿童死亡。
摄影者是1994年普利策奖得主、南非摄影家凯文·卡 特
干枯的土地,奄奄一息的孩子,紧盯“猎物”的兀鹰。
二、袁隆平与杂交水稻技术
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一、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 1.“两弹一星”
“两弹”:核弹、导弹
“一星”:人造地球卫 星
材料1 1945年8月6日,美国在日本广岛投下了一
颗原子弹。1949年8月29日,苏联爆炸成功第一颗原子弹。1952
年10月3日,英国进行了第一次核爆炸。1984年和1985年初,报
——2004年“感动中国” 评委会对袁隆平的评语
三、赶超时代的信息技术 ——“银河”系列巨型计算
建国以来重大科技成就
![建国以来重大科技成就](https://img.taocdn.com/s3/m/394503c98bd63186bcebbc89.png)
*建国以来重大科技成就,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时间成就意义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加强了中国国防能力;为和平利用核能打下基础,和平利用核能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964年自行设计制造中近程导弹实验成功1970年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中国进入航天时代2003年10月15日载着杨利伟的“神舟”五号飞船成功返回地面。
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1973年袁隆平选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南优2号,2001年,袁隆平获得中国国家最高奖项——“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杂交水稻之父;提高了中国的水稻产量,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
阶段背景成就或表现“双百”方针的内容提出(1956年)新中国成立后,社会制度的变化,人民的生活方式、社会交往方式发生了变化;三大改造完成,大规模经济建设开始,为让知识分子发挥更大作用。
老舍《茶馆》、郭沫若《蔡文姬》、杨沫《青春之歌》等毛泽东提出双百方针,即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曲折(文革时期)左倾干扰,政治运动的扩大化,特别是文革的到来把学术问题当成政治问题,甚至上升为阶级斗争问题进行了批判:如王蒙小说《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艾青寓言诗《蝉的歌》,电影《早春二月》。
文艺的春天(新时期)文革结束,新时期到来,党总结教训经验,清算了极“左”倾路线;“双百”方针的贯彻;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
以反映“文化大革命”主题的“反思文学”和“伤痕文学”;以改革实践为主题的文学作品;反映丰富的社会生活的戏剧、电影;进入21世纪,文学艺术的内容更加丰富,形式多样化,中国文化正走向世界。
建国以来科技成就
![建国以来科技成就](https://img.taocdn.com/s3/m/99c4302dbcd126fff7050b5f.png)
生物科学
►
(1) 1965年,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首次破译牛胰岛素基因 后,成功地人工合成了该胰岛素。 (2) 1998年4月15日,中科院上海生化所又成功地运用基因 方法重组人胰素。 (3) 1984年3月9日,我国青年学者旭日干与日本学者合作, 培育出世界上第一胎“试管山羊”,1989年,“试管绵羊” 被成功培育。 (4) 被世界称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于1973年在 世界上首称育成籼型杂交水稻。
►
►
中国载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航天
► 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升空; ► 2005年10月12日,神舟六号搭载费俊龙,聂
海胜两名航天员升空。 ► 2008年9月25日21点10分04秒988毫秒神舟 七号搭载翟志刚,景海鹏,刘伯明三名航天 员升空。
能源技术
► 1966年10月,中国首次发射导弹核武器实验成功。 ► 1971年8月,中国自己制造的第一艘核潜艇下水。 ► 1958年6月,在前苏联的帮助下,我国建成第一座
长征系列火箭
►
60年代初我国就开始了研制大型运载火箭技术。1980年5 月, 向太平洋海域发射大型运载火箭圆满成功。 1981年9月20日,我国首次使用一枚大型火箭将3颗不同用 途的卫星送入地球轨道,成功地实现了一箭多星的壮举。 根据航天运载的需要,我国研制成功了“长征一号”、 “ 长征二号”、“长征三号”、“长征四号”等4种“长征” 系列火箭。目前,我国的长征火箭家族已发展为有9种型号 的火箭系列,使国外认识到中国航天的运载能力和水平,标 志着中国航天技术具有坚实的基础。
►
►
►
通信技术
► 大型计算机
1983年12月,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研究所研 制出被命名为 “银河”的大型计算机系统。 1993年10月,“曙光一号”大型并行计算机 研制成功。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七单元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课件(共21张PPT)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七单元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课件(共21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189baa6ea76e58fafab003d6.png)
用核技术为国民提 秦山、大亚湾核电站建成
供电力
仿制近程导弹成功 自行设计制造的中近程导 弹试验成功
我国国防力量进一 步加强
中国成为世界上第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 五个发射卫星的国
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家,开始进入航天
时代
“神舟五号”飞船载着宇 航员杨利伟成功升空
中国成为世界上第 三个掌握载人航天 技术的国家
2、建国以来取得重大科技成就的原因
材料一:中华民族曾经缔 造出遥遥领先于世界的四 大发明,然而16世纪之后, 中国科技发展却逐渐落后 于世界,尤其是1840年以 后,尽管近代中国的仁人 志士百般努力将现代科学 引入中国,近代中国科技 仍然远远落后于西方先进 水平。新中国成立后,我 国的科技事业得到较全面 的发展。
4、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3、科技的发展对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意义
材料一: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材料二: 如果60年代
的袁隆平院士突破经典遗传理论的 禁区,提出水稻杂交新理论。他培 育的杂交水稻自推广种植以来,已
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 氢弹,没有发射卫星, 中国就不叫有重要影响 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
6、20世纪80年代,我国为促进科技发展而采取的措施 不包括
A.制定“863计划” B.制定是“星火计划” C.制定“火炬计划” D.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我国国防力量进一 步加强
中国成为世界上第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 五个发射卫星的国
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家,开始进入航天
时代
“神舟五号”飞船载着宇 航员杨利伟成功升空
中国成为世界上第 三个掌握载人航天 技术的国家
1965年 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在中国首次实现
世界上第一个蛋白质 的全合成,开辟了人 工合成蛋白质时代
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https://img.taocdn.com/s3/m/9da6d15eb307e87101f696a6.png)
D
7、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国防事业不断发展, 中国如果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 国就不能叫做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 样的国际地位。对其中提到的“两弹一星”的表 述正确的是( ) A.“两弹”都是文化大革命时期爆炸成功的 B.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使我国跨入核国家行列 C.我国的第一颗人造卫星是1970年成功发射的 D.原子弹的研制是我国现代国防建设的开始
天河二号每秒5.49亿 亿次
五、领先世界的生物技术
为提高国民生 活水平和健康 作出了贡献
1965年我国首次人工 合成结晶牛胰岛素成 功
人类基因图谱
重组人p53 腺病毒注射液
合作探究五:近代以来长期落后世界的中 国科技,为什么在建国后能够取得如此重 大成就? ①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②党和政府的重视和正确决策 ③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的努力 ④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
入了放射物。但仍坚持回核试验基地, 坚持要自己去装雷管,并向周围的人下 命令:“你们还年轻,你们不能去!” ◆得知患癌症,倒在病床上他平静地 说:“我知道这一天会来的,但没想到 它来得这样快。
“两弹元勋”邓稼先
◆临终前他留下的话仍是如何在尖端 (1911年-2007年) 武器方面努力,并叮咛:“不要让人家 把我们落得太远……”
合作探究三:“两弹一星”研制成功的历 史意义
学思之窗: ①打破了美苏两国对核武器和空间技术的垄 如果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 断,开辟了中国的航天时代。 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
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 ②加强了国防力量,为我国现代化建设营造 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了安定环境。为和平利用核能打下了基础。
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https://img.taocdn.com/s3/m/5ad440e1aeaad1f346933f13.png)
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选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 “银河一号” “神五”载人成功升空和返回 基因工程技术
改革开放 时期
1983 2003
20世纪末
我国自主研发的银河系列巨型计算机
银河—I
1983年12月诞生 每秒运算一亿次以上
银河—Ⅱ
1992年诞生 运算速度为每秒十亿次
银河—Ⅲ
1997年通过国家鉴定, 运算速度为每秒百亿次
三、计算机技术与生物技术的发展
1、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1)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问世 (2)1983年,中国研制出第一台计算机“银河Ⅰ号” (每秒运算速度上亿次)
2004年荣获世界粮食奖
1973年成功培育出杂交 水稻品种——南优2号
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
袁隆平选育出的杂交水稻的重要意义: 1、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 2、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
三、计算机技术与生物技术的发展
1、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1)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问世 (2)1983年,中国研制出第一台计算机“银河Ⅰ号” (每秒运算速度上亿次)
②60年代中苏关系也急剧恶化 材料2: 1969年3月,中、苏两国军队在珍宝岛发生了三次武 ③美苏争霸,导致世界局势紧张 装冲突。勃列日涅夫竟打算“一劳永逸地消除中国威胁”,准备 用中程导弹对中国的军事政治目标实施“外科手术式核打击”。 2、目的: 为了冲破美苏两大国对核技术和空间技术的垄断 材料3:“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的
“神舟5号”飞船返回舱
杨利伟返回地面后自主出舱
神舟号飞船顺利升空
“神舟六号” 飞行员费俊龙(左)和聂海胜
神舟六号”航 天员传回的画面, 画面中展示的是 从太空看到的中 国大地。
27课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27课新中国的科技成就](https://img.taocdn.com/s3/m/7d8f245af5335a8102d220d9.png)
“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
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 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 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 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
一介农夫,播撒智能,收获富
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 的人远离饥饿。“喜看稻菽千重 浪,最是风流袁隆平 ”
分享个人学习心得
李克强总理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提“工匠 精神”,国务院常务会新闻通稿中首次使用“品质革命” 这一提法。
1、成就
①1983年,银河——Ⅰ②1997年,银河——Ⅲ
2、意义
使中国在这个领域跨入世界先进行列。 中国政府实施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战略, 实现了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银河计算机在国防
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矗立 着一个红黄两色相间的大 机柜。这就是1983年我 国自行设计和研制的第一 台每秒运算速度达亿次的 巨型计算机“银河—I”。 它的诞生,使我国成为继 美国、日本之后第三个能 独立设计和研制巨型计算 机的国家
材料一:邓小平说“如果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
原子弹、氢弹,提没高有国发射际卫地星,位中国就不叫有
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 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 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材《料中二华:人原民子共反弹和对爆国核炸政成府威功声胁的明当》,天,打,明新确破华指社出播:发中 国发展核核武器垄,断是为,了维防护御,和为平了保卫中国人
材料二:1959年夏天,形势已经很清楚,苏联讲不向中国
提供制造原子弹的全面技术。周恩来说,我们自己造,从
零开始,用八年时间造出来。但是由于大跃进和政治运动,
中国的原子弹计划严重受阻。
思考:处于何种国际、国内形势下,中国开 始研制原子弹?
中国现代发展主要成就总
![中国现代发展主要成就总](https://img.taocdn.com/s3/m/2d299356ce2f0066f53322bc.png)
1.科技发展成就
(一)、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1、导弹:1960年,中国仿制的第一枚近程导弹发射成功;1964年,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1966年,中国第一枚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1971年,我国研制的第一枚洲际导弹首次飞行成功。
2、1960年,中国第一枚火箭发射成功;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70年,我国用“长征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1975年,首颗返回式卫星发射成功。
1988年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建造成功并首次实现正负电子对撞;
1994年“NCFC工程”通过美国Sprint公司连入Internet的64K国际专线开通;
2001年人类基因组“中国卷”的绘制工作宣告完成;
2006年全线长1142公里的格尔木至拉萨段铁路通车,青藏铁路全线建成并通车;
(二)、中国载人航天计划
(三).办学体制改革逐步深化,非义务教育阶段的民办教育快速发展
“十一五”期间,我国民办教育健康有序发展,为满足全社会多样化教育需求发挥了积极作用。2010年,全国各级各类民办学校超过11.8万所(不含教育机构),比2005年增加近4.2万所;各级各类民办教育在校生为3393万人,比2005年增长67.6%。非义务教育阶段民办教育规模快速增长,占同级教育比例继续提高。
2009年,全国普通小学、普通初中、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普通高校生均预算内事业费分别为3358元、4332元、3758元、4263元、8542元,分别是2005年的2.5倍、2.9倍、1.9倍、1.9倍和1.6倍。
3.教育经费投入结构不断优化,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
“十一五”期间,我国义务教育被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义务教育预算内拨款2009年达6357.6亿元,比2005年增长了151.4%,占义务教育经费总投入的87.7%,同比提高了16.6个百分点。
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
![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https://img.taocdn.com/s3/m/b34d57be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33.png)
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科技发展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就,为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福祉作出了巨大贡献。
下面将列举一些主要的科技成就。
一、航天技术领域的成就自1956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以来,我国航天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
1980年,我国首次成功发射了自主研制的卫星实践一号,标志着我国进入了航天技术的新阶段。
1999年,我国成功地进行了载人航天试验,成为继美国和俄罗斯之后第三个能够独立进行载人航天的国家。
2019年,我国成功完成了嫦娥四号探测器的任务,实现了首次月背软着陆和巡视探测,为人类探索月球的探险之路打开了新的篇章。
二、信息技术领域的成就我国信息技术的发展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
1994年,我国与互联网正式连接,标志着我国进入了信息时代。
随后,我国的互联网用户规模不断扩大,互联网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
2019年,我国成功发射了首颗5G通信卫星,标志着我国进入了5G时代,为我国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三、核能技术领域的成就我国在核能技术领域也取得了重要的成就。
自上世纪70年代开始,我国就开始进行核电站的建设。
2002年,我国成功研制出第一台自主设计的核电站——秦山核电站,并将其投入商业运营。
此后,我国核电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目前已建成多个核电站,核能发电已成为我国能源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人工智能技术领域的成就近年来,我国在人工智能技术领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我国的人工智能技术在图像识别、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
2017年,我国的人工智能技术在国际大赛中击败了许多国家的技术团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此外,我国还加大了人工智能技术的研发投入,培养了大批优秀的人工智能人才,为我国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五、生物技术领域的成就我国在生物技术领域也取得了重要的成就。
2003年,我国成功解析了人类基因组,成为继美国之后第二个完成该项目的国家。
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https://img.taocdn.com/s3/m/0943acc73186bceb19e8bb92.png)
作用和意义:“神舟六号”创下了中国第
一次多人遨游太空的记录,第一次进行了有人
参与的空间科学实验,飞行时间和距离有了很
大提高,
“神舟七号”实现了中国历史上宇航员第一次
的太空漫步,令中国成为第三个有能力把航天
员送上太空并进行太空行走的国家。
思考
中国农民说,吃饭靠“两平”,一是邓 小平,一是袁隆平。中国农民为什么这么说?
历史背景:
a.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敌视中国;
b.60年代中苏关系也急剧恶化;
c.美苏争霸,导致世界局势紧张; d.制定科技发展规划
材料: 核武器的毁伤能力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中居于首位。 美国扔向广岛的原子弹,2万吨当量,造 成了30多万人员的伤亡。300万吨当量的核 弹可使1000万人口大城市的地面建筑一扫 而光。 地球上的核武器,如果引爆,早可 以把地球炸成碎块了。
邓小平改革开放,农村 实行家庭联创承包责任 制,农民富起来。 袁隆平培育推广杂交水 稻,大幅提高了粮食产 量
中国水稻栽培历史悠久
约在公元前27世纪的神农时代播种"五谷" 的记载,稻被列为五谷之一。 距今约4200余年前,水稻栽培已从长江中 下游推进到黄河中游。到了战国时期,为发 展水稻兴修了大型水利工程 西汉时四川首先出现了梯田。6世纪30年 代,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曾专述了 水、旱稻栽培技术。 晋《广志》中并有在稻田发展绿肥,增 加有机肥源,培肥地力的记载。反映了当 时的种稻技术已有一定水平。 唐宋六百多年间,江南成为全国水稻生产 中心地区。
使我国的 空间技术 跨入世界 先进国家 行列
1983年成功研制出运算速 计算机 度每秒上亿次的“银河— 技术 Ⅰ号”
农业科 学技术
学案1: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学案1: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https://img.taocdn.com/s3/m/3804310f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30.png)
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重点讲解】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发展原因及其历史启示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科技事业蓬勃发展,在原子能技术、空间技术、高能物理、生物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等诸多领域,已达到和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主要科技成果主要有:1961年制造出1.2万吨水压机,1964年我国的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6年我国第一颗导弹爆炸成功,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1974年袁隆平研究培育出高产杂交水稻,1983年我国首次研制成每秒运算1亿次的计算机银河I型巨型计算机,1984年我国首次发射定点卫星同步实验通信卫星成功,1985年向太平洋预定海域发射远程火箭成功,1988年我国第一座高能加速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首次对撞成功,1999年我国第一艘“神舟”号宇宙飞船安全返回,2003年我国“神舟”5号载人宇宙飞船发射成功并顺利返回。
从“两弹一星”成功到载人航天事业所经历的成功历程,反映了一个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载录了一个在历史大跨越中自信与豪迈,印证了一个伟大正在实现伟大腾飞的光辉历程。
究其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科技事业发展创造了前提;二是党和政府对科技发展的重视和正确决策,为科技事业发展提供了保证;三是优秀科学家和广大科技工作者在科技事业中的开拓创新和无私奉献。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现代化科技事业得到较全面的发展。
它带给我们深刻的历史启示:民族独立是科技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科技发展是民族独立和国际地位提高的有力保障;科技的发展与社会政治环境、国家政策关系密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难点分析】充分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科技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显著。
进人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为我国90年代乃至跨世纪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驱动力。
19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19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https://img.taocdn.com/s3/m/9f70960eff00bed5b9f31dc5.png)
三、农业科技——杂交水稻
中国农民说,吃 饭靠“两平” 一是邓小平; 二是袁隆平。
三、农业科技——杂交水稻
1、南优2号的选育 (1)1964年,袁隆平偶然发现了一株天然杂交 水稻,优势非常明显。 (2)1973年,选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南优 2号。
2、杂交水稻的意义
提高水稻产量,有助于解决世界性饥饿问
温家宝总理在200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 指出:30年来,伴随改革开放的伟大历程,我国 科学技术取得了历史性发展。下列各项,不能为温 总理的讲话提供佐证的是( ) A.袁隆平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B.秦山和大亚湾核电站建成 C.成功发射神舟号载人宇宙飞船 D.成功研制“银河”巨型计算机 解析:A。A项是在1973年,B项是在20世纪80年代 以来的成就,C项是在2003年,D项是在1983年。A 项为正确答案。
第五单元
现代中国科学技术与文化
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两弹一星” 载人航天技术
现代农业 生物技术
计算机技术
一、“两弹一星”
1、概念:
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
2、重大成就 (1)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2)20世纪60年代初,中国仿制近程导弹成功。 1964年,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 (3)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 号”的发射成功。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 开始进入航天时代
• 1965年,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在中国首 次实现,这也是世界上第一个蛋白质的全 合成,开辟了人工合成蛋白质的时代。 • 到20世纪末,中国在依靠基因工程技术改 良动植物品种、治疗人类重大疾病的药物 研究等方面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为提高 国民生活水平和健康作出了贡献。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https://img.taocdn.com/s3/m/e9e29a5ebed5b9f3f80f1c53.png)
死而无憾
两弹元勋——邓稼先
“我带了几双眼下中国还不能生 产的尼龙袜子送给父亲,还带 了一脑袋关于原子弹的知识献 给祖国。”
为了祖国的强盛,他在美国留 学取得博士学位后的第 9 天即 登上了轮船返回祖国。邓稼先 默默无闻地在核工业战线上奋 斗几十年,被誉为“两弹元勋 ”。
“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和“火箭之王”
温饱梦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中国农民为什么说:“吃饭靠两平,一靠邓小平,二靠袁 隆平”?
杂
交 杂交水稻不仅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还有助于解决未
水 稻
来世界性的饥饿问题。
“2004年感动中国”评委会对袁隆平的颁奖词:
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
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
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一家
钱学森1935年赴美国留学。10年后,他成 为当时一流火箭专家。由于发表了“时速为 一万公里的火箭已成为可能”的惊人火箭理 论而誉满全球。这位加州理工学院的教授在 “二战”期间,跟其导师冯 ·卡门参与了当 时美国绝密的“曼哈顿工程”----导弹核武 器的研制开发工作,在美国是一个屈指可数 的稀世之才。
他知道所有美国导弹工程的核心机密,一个 钱学森抵得上5个海军陆战师,我宁可把这 个家伙枪毙了,也不能放他回红色中国去! ” ——美国海军部次长
强军梦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在西方坚船利炮 的侵略下,人民饱受蹂躏、中华民族遭 受了深重苦难,付出了重大牺牲,往日 的辉煌不再,尊严难立。于是,仁人志 士掀起了一次又一次富国强军的实践, 这是近代的强军梦;建国以后,面临美 帝国主义的核威胁,以及中苏关系的恶 化,强军之路还得自力更生,这是现代 中国人的强军梦。
19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19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https://img.taocdn.com/s3/m/2f0da6c626fff705cc170a43.png)
问题探究: 1.建国以来,我国为什么能够取得如此多 的重大成就?
(提示:可从政治制度 经济建设 国家政策 科技 工作者 国际环境等方面分析)
2.新中国取得的重大科技成就,对我国 的现代化建设有哪些重大作用?
政治制度
新中国成立特别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尤其是改革开 放以来,经济迅速发展。 党和政府重视科技的发展。
科研人员将人工合成物注入小白鼠 体内,测验它的生物活力。
高倍显微镜下的人工合成蛋白质— —胰岛素结晶
1965年,中国 终于在世界上第一 次用人工方法合成 出具有生物活性的 蛋白质——结晶牛 胰岛素。人工牛胰 岛素的合成,标志 着人类在认识生命、 探索生命奥秘的征 途上迈出了重要的 一步。
中国积极参与人类基因研制
科技作用:
政治:提高国际地位 ,激发民族自豪感 军事:巩固国防 经济:科技可以投入经济生产,促进经济发展,加快社 会主义现代化进程。 ……..
启示: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发展推动经济发展; 科学是双刃剑,要正确对待合理把握,为人类造福。
营 养 不 良 的 儿 童 饥饿的女孩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2008年9月份发布的一份报告, 全球至少有9.25亿人在忍受饥饿,而2003年至2005年间 这一数字为8.48亿。 饥饿和营养不良每年使500多万儿童死亡,饥饿直接 和间接给各国国民生产力和国家经济造成上百亿美元的巨 额经济损失。
袁隆平成功选育杂交稻重大意义:
发展“两弹一星”
原因: 美苏等国垄断核技术; 美苏争霸,国际局势紧张; 中苏关系恶化; 中国面临核威胁;
作用: 经济: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相对 和平的环境。 政治:提高了国际地位 军事:打破美苏对核武器和空 间技术的垄断,巩固国防
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https://img.taocdn.com/s3/m/a1ef29516294dd88d0d26bf2.png)
1964年10月16日中 国第一颗原子弹爆 炸成功
1967年6月17日我国 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1960年中国仿制近程 导弹成功。 1964年独立研制的中 近程导弹发射成功。
中国近程导弹 中近程 导弹 中程导弹 中远程 导弹 洲际导弹
中国导弹部队
钱学森
火炬计划
二、载人航天
1992年,中国政府作出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规模 最庞大、技术最复杂)。
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飞船(宇航员杨利伟)成功返 回地面。
标志着中国成为继前苏联(现俄罗斯)和美国之后,中国成 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2005年10月,在经过太空飞行,完成中国真正意义上有人 参与的空间科学实验后,神舟六号载人飞船返回舱顺利着 陆,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安全返回。
材料四 “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 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
——毛泽东1956年《论十大关系》
打破美、苏等国对核武器和空间技术的垄断,加强国防
1949年11月,成立了以郭沫若为院长的中国科学院,逐步建成 了由中央到地方的科学研究体系。1956年制订了科学技术发 展远景规划。
为适应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浪潮,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在极端困难 的条件下,自力更生,取得“两弹一星”的重大成就。
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
地位: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 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
1991广东大亚湾核电站 1994浙江秦山核电站
问题探究:新中国成立后,一穷二白、百废待兴,在这样的情 况下为什么作出“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
材料一 1945年8月6日,美国在日本广岛投下了一颗原子弹。 1949年8月29日,苏联爆炸成功第一颗原子弹。刚刚建立的新 中国就面临着侵略战争的威胁。1984年,报纸刊登一条新闻: “一批解密文件表明,1953年美国曾想利用核武器攻击中国的 援朝部队” 。
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https://img.taocdn.com/s3/m/3598f3b0195f312b3169a5ef.png)
小组讨论三:
科技的发展对我国现代化建
设起了怎样的作用?
小组讨论三:
科技的发展对我国现代化建设起 了怎样的作用?
1、加强中国的国防力量,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为现 代化建设提供和平的国际环境。 2、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增强了综合国力。 3、振奋了民族精神,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4、推动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展。
• 材料三 改革开放后,国防科技工业实施“保军转民”战 略,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发展核电,中国核事业的发展 揭开了新的篇章。经过20多年的努力,中国的核电建设取 得了可喜的成就。
• (1)材料一中的“两弹一星”是什么?建国初期我 国发展“两弹一星”计划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 • (2)有人认为,建国初期,新中国百废待兴,国内
3.科教兴国。 4.维护世界和平,避免核战争的灾难。 5.科学是一把双刃剑,要正确对待合理把握,
为人类造福。
为提高国民生活水平和健 康作出了贡献 居世界前列,加速了国家 信息化发展
材料一:刚刚建立起的新中国就面临着战争的威胁。报 纸刊登着两条新闻:“1953年美国曾想利用核武器攻击中国 的援朝部队。”“1954年,美英等国考虑用核武器进攻中国.”
材料二:1969年,中苏两国军队在珍宝岛发生三次武装 冲突。之后苏联苏联领导层反应强烈,勃列日涅夫竟打算 “一劳永逸”的消除中国威胁,准备用中程导弹对中国的军 事政治目标实施“外科手术打击”。
材料三:“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 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 ——毛泽东
请结合材料分析讨论, 新中国成立后,在一穷二白、百废待兴的
情况下为什么要发Βιβλιοθήκη “两弹一星”?新中国成立后,在一穷二白、百废待兴 的情况下为什么要发展“两弹一星”?
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https://img.taocdn.com/s3/m/83aad8250912a216147929ec.png)
中国农民说,吃饭靠“两平”,一是邓 小平;二靠袁隆平。中国农民为什么要 这么说?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意义:
①加强了中国的国防力量,打破 了美苏的核垄断,有利于维护世 界和平; ②带动了相关科技的发展; ③为和平利用核能创造了条件。
秦 山 核 电 站 内 部 大 亚 湾 核 电 站
中国在任何 情况任何时 侯不会首先 使用原子弹
钱学森一家
1960年中 国仿制近程导 弹成功。 1964年独 立研制的中近 程导弹发射成 功,揭开导弹、 火箭发展史新 一页。
1973年-南优二号
杂交水稻的主要贡献:
杂交水稻增产明显,南优2号单产一般比常 规稻增产20%以上; 杂交稻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 杂交稻在世界范围推广,被许多国家引种, 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
《饥饿的女孩》
《垂死的女人》
看了这两幅图片你有何感想?
粮食问题对中国及其世界的影响
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于北京时间2003 年10月15日9时整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发射升 空。飞船按照预定轨道环绕地球14圈,在太空飞行21小时18分。10月16 日6时23分飞船在内蒙古主着陆场成功着陆,返回舱完好无损,杨利伟自 主出舱。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
1967年氢弹爆炸成功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思考:中国为什么要发展核武 器?当时面临着怎样的国际环 境? 为什么中国要集中力量首先在 一些尖端领域取得突破?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https://img.taocdn.com/s3/m/94726f21b14e852459fb5790.png)
第19课学案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学习目标】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重点难点】重点:建国后科学技术的主要成就难点:科技的发展在现代化中的重要作用;【基础梳理】一、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1.目的:为了打破、等国核武器和空间技术的垄断,反对核威胁。
2.成就:(1)“两弹一星”:①1964年,中国第一颗爆炸成功,加强了中国的国防力量。
②20世纪60年代初,中国仿制成功。
③1964年,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实验成功。
④1970年,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个发射卫星的国家。
(2)载人航天技术的发展:①决策:1992年,中国政府作出实施的战略决策。
②成就:2003年10月15日,载着杨利伟的“”飞船成功升空。
③影响:中国成为世界上第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二、袁隆平与杂交水稻1.杂交水稻培育的背景:(1)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关乎国计民生。
(2)为了提高粮食产量,许多科学家付出艰辛的努力。
是他们中杰出代表。
2.杂交水稻的培育过程:(1)1964年袁隆平发现水稻。
(2)1973他选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
(3)2001年,袁隆平获得“”3.杂交水稻培育的影响:(1)袁隆平是世界上成功利用的第一人,多次获得,为祖国赢得了荣誉。
(2)大大提高了中国的水稻产量,解决了中国人的的吃饭问题。
(3)也被认为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问题,联合国粮农组织把在全球范围内推广技术作为一项战略计划,聘请袁隆平为,为一些国家培训技术专家。
三、计算机和生物技术的发展1.计算机的研制和发展(1)背景: ①1946年,美国研制出世界第一台大型电子计算机;②,中国开始计算机研制工作。
(2)成就:①1983年,研制出“”;②越来越先进的计算机在十几年间先后问世。
(3)地位:中国高性能研制技术已经居于世界前列。
(4)意义:加速了国家发展。
2.生物技术(1)成就:①1965年,人工合成在中国首次,这是世界上第一个的全合成,开辟了人工的时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一、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
1、“两弹一星”:
(1)概念:“两弹一星”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
【合作探究1】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领导人为什么要在一穷二白的情况下作出发展“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为什么能成功?
①发展“两弹一星”战略的背景(原因):a.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敌视中国;b.60年代中苏
关系也急剧恶化;c.美苏争霸,导致世界局势紧张;d.打破大国武力威胁、核垄断,尽快增强国防力量。
②“两弹一星”研制成功的主要原因:国家重视支持,坚持统一领导;自主创新,艰苦奋斗;
全国人民协作,集中有限力量办大事;科研人员的无私奉献等。
(2)原子弹的研制与和平利用:
①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加强了中国的国防能力。
②1991年和1994年,我国先后建成秦山核电站和大亚湾核电站并投入商业运行,标志着中
国核工业的发展上了一个新台阶。
(3)导弹的研制成功:1964年,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
1967年10月,
我国发射的装有核弹头的中近程地地导弹试验成功
(4)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中国开始迈入航天
时代。
2、载人航天的发展:
(1)1992年中国政府作出实施载人航天的战略决略;
(2)1999年起,“神舟”号飞船4次无人飞行成功;
“神舟”一号飞船:“神舟”一号飞船于1999年11月20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由新型长征运载火箭发射升空。
“神舟”二号飞船:“神舟”二号飞船于2001年1月10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
“神舟”三号飞船:2002年3月25日,我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的“神舟”三号飞船。
“神舟”四号飞船:“神舟”四号飞船于2002年12月30日凌晨在酒泉载人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
(3)2003年起,我国神舟系列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
神舟五号飞船:2003年10月15日9时,中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成功发射。
神舟六号飞船:2005年10月9日,40岁的费俊龙和41岁的聂海胜搭载神舟六号飞船顺利升空。
神舟七号飞船:2008年9月25日21时10分04秒,获得成功。
9月27日,翟志刚成为第一位在太空行走的中国人,中国由此成为继苏联和美国之后第三个成
功实现太空行走的国家。
神舟系列飞船发射时间与乘组一览表
编号发射时间返回时间发射地点乘组
神舟一号1999年11月20日
06时30分
1999年11月21日
03时41分
酒泉卫星发
射中心
无人飞船
神舟二号2001年01月10日
01时00分
2001年01月16日
19时22分
无人飞船
神舟三号2002年03月25日
22时15分
2002年04月01日
16时54分
搭载模拟人
神舟四号2002年12月30日
00时40分
2003年01月05日
19时16分
搭载模拟人
神舟五号2003年10月15日
09时00分
2003年10月16日
06时28分
杨利伟
神舟六号2005年10月12日
09时00分
2005年10月17日
04时32分
费俊龙、聂海胜
神舟七号2008年09月25日
21时10分04秒
2008年09月28日
17点37分
翟志刚、刘伯明、
景海鹏
神舟八号2011年11月01日
05时58分10秒
2011年11月17日
19时32分
搭载模拟人
神舟九号2012年06月16日
18时37分24秒
2012年06月29日
10时07分
景海鹏、刘旺、
刘洋
神舟十号2013年06月11日
17时38分
2013年06月26日
08时07分
聂海胜、张晓光、
王亚平
二、袁隆平与杂交水稻:
1、袁隆平对杂交水稻的研究与培育,是2001年第一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获得者。
2、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对人类的主要贡献:在世界上成功利用水稻杂交优势的第一人,不仅
大大提高中国的水稻产量,也被认为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
享有很高的声誉。
三、计算机和生物技术的发展:
1、我国计算机的研制:
(1)过程:
①20世纪50年代开始研制;
1957年,哈尔滨工业大学研制成功中国第一台模拟式电子计算机。
1958年,6月,是中国第一台电子管专用数字计算机。
1959年,10月,我国研制成功104型电子计算机,内存容量为2 048字节,字长39位,运算速度为每秒1万次。
1960年,我国第一台大型通用电子计算机——107型通用电子数字计算机研制成功,字长32位,内存容量为1 024字节,有加减乘除等16条指令,主要用于弹道计算。
1963年,中国科学院计算所推出中国第一台大型晶体管电子计算机,代号为109机,这标志中国电子计算机技术进入第二代。
1964年,我国研制的441B全晶体管计算机研制成功,字长40位。
1965年,中国第一台百万次集成电路计算机“DJS-Ⅱ”型的操作系统编制完成。
1967年10月,新型晶体管大型通用数字计算机在北京诞生。
1970年,最新型441B-Ⅲ型全晶体管计算机研制成功,是中国第一台具有多道程序分时操作系统和标准汇编语言的计算机。
1972年,每秒运算11万次的大型集成电路通用数字电子计算机在上海华东计算技术研究所研制成功。
1973年年初,由北京大学、北京有线电厂和燃化部等有关单位共同研制成功中国第一台百万次集成电路电子计算机,字长48位,存储容量13KB。
1976年,台湾发明了第一代仓颉输入法。
1977年 4月,我国第一台微型计算机DJS-050机研制成功。
同年,“银河”巨型计算机在长沙国防科技大学投入研制工作。
②1983年成功研制出“银河Ⅰ号”巨型计算机(运算速度上亿次);
③高性能计算机先后问世。
1983年 12月,国防科技大学研制成功“银河I号”巨型计算机,运算速度达每秒1亿次。
1993年,中国第一台10亿次巨型计算机“银河Ⅱ”型通过鉴定,被评为1992年中国十大科技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随后,“银河Ⅲ”并行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
同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1995年,曙光1000大型机通过鉴定,其峰值可达每秒25亿次。
分别于1996年和1997年获得中科院科技进步特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1999年和2000年,曙光2000的不同型号通过国家鉴定。
获2000年度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2001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1年,曙光3000通过国家鉴定。
2002年11月20日,由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研制的新一代“银河”高性能实时仿真计算机系统在长沙通过技术鉴定。
2003年初,曙光推出了面向网格达到3万亿次运算能力高性能计算机曙光4000L。
2003年,曙光4.2万亿次超级计算机落户中石油、联想5万亿次“深腾6800”落户中科院、曙光10万亿次超级计算机落户上海超级计算中心。
2004年,中国有更多的大学和企业研发出超级计算机。
中国在高性能计算机方面的成就,改写了国际高性能计算机市场的游戏规则,使得国外公司纷纷调整战略。
2002年全球高性能计算机500强排行榜发布时,中国在榜上仅拥有3席,且均为进口产品。
然而,到了2002年11月,中国拥有的高性能计算机中,有4套由中国自主研发的计算机性能都进入了500强行列。
其中,进入世界前10名的TC4000A并不是人们通常见到的台式电脑或者笔记本电脑,它是一个占地约1/4足球场大小的计算机集群。
TC4000A采用了2560颗AMD Opteron 800系列处理器,包含640个节点,每个节点有四颗处理器。
据悉,TC4000A在基准测试中,其每秒浮点运算次数达到10万亿次。
(2)作用:加速了国家信息化发展。
2、生物技术的发展:
(1)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1965年,是世界上第一个蛋白质的全合成,开辟了人工合成蛋白质的时代。
(2)中国积极参与人类基因的研制:
作用:为提高国民生活水平和健康作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