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闭负压引流术对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IL-6、 TNF-α、WBC水平的影响及安全性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验交流 /Experience Exchange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 Modern Medicine and Health Research
2021 年第 5 卷第 2 期 2021 Vol.5 No.2
封闭负压引流术对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
IL-6、TNF-α、WBC 水平的影响及安全性分析
韦辉
隙感染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 30 例。对照组患者予以传统切开引流术治疗,试验组患者予以 VSD 治疗,两组患者均术后观察 1
周。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临床疗效、康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 IL-6、TNF-α、WBC 水平。结果 试验组患者术
后的临床总有效率为 93.33%,高于对照组的 73.33%;试验组患者肉芽组织生长时间、拔管时间、伤口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与术前比,
作者简介:韦辉,大学本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134·
2021 年第 5 卷第 2 期 2021 Vol.5 No.2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 Modern Medicine and Health Research
□经验交流 /Experience Exchange
血 3 mL,3 000 r/min 离心 5 min,取血清,采用酶联免疫
综上,VSD 可提高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的临床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途径有牙源性感染、腺源性 疗效,并减轻患者机体炎症反应,缓解患者感染情况,促
感 染、 外 伤 性 感 染、 血 源 性 感 染 等, 以 牙 源 性 感 染 进患者康复且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表 3 两组患者 IL-6、TNF-α 及 WBC 水平比 ( x±s)
3.355
1.804
3.333
P值
>0.05
<0.05
>0.05
<0.05
注:与术前比,*P <0.05。IL-6:白介素 -6;TNF-α:肿瘤坏死因子 -α;WBC:白细胞计数。
WBC(×109/L)
术前
术后 1 周
16.53±3.47
11.32±2.56*
18.45±4.96
16.48±4.15
严重者;精神意识障碍及交流不畅者;存在全身免疫系 统疾病者等。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抗感染和对症治疗。对 照组患者予以传统切开引流术治疗,将脓肿部位表皮组织 切开后,用过氧化氢溶液(广东恒健制药有限公司,国药 准字 H44023919,规格:3%)多次冲洗脓腔,然后用生 理盐水大量多次冲洗,清除坏死组织,冲洗后用碘仿消 毒液进行皮肤消毒,放置引流管或引流胶片,使脓液或 炎性渗出物自然流出。试验组患者予以 VSD 治疗,将脓 肿部位表皮组织切开后,用 3% 过氧化氢溶液冲洗脓腔, 用生理盐水大量多次冲洗,冲洗后用碘仿消毒液进行皮 肤消毒,消毒后再次使用生理盐水清洗创口。根据患者 创口面积的大小和形状裁剪合适的 VSD 敷料,将其放置 创面上使之与创面契合,不留死腔,采用间断缝合的方 法将敷料与创面连接处作缝合处理,最后于材料之上粘 贴生物半透膜密闭。将引流管直接从创口引出,将引流 管直接与负压连接,接通后迅速将液体、气体引出,直 至贴膜下无漏气声方可停止操作。两组患者均术后观察 1 周。 1.3 观察指标 ①评估临床治疗效果,疗效显著:引流 量低于 10 mL/d,拔管后无胀痛,肉芽组织生长覆盖,脓 腔消失;疗效一般:引流量高于 20 mL/d,部分肉芽组织覆盖, 脓腔未完全消失;疗效欠佳:局部脓肿未消退,脓腔未消失, 无肉芽组织覆盖 [4]。临床总有效率 = 疗效显著率 + 疗效一 般率。②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肉芽组织生长时间、拔管时间、 伤口愈合时间。③采集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 1 周空腹静脉
感染;高负压还能降低组织间压力,可进行自溶性清创, 且 VSD 材料会抑制蛋白磷酸化,使相关黏附分子表达不 足,减轻机体炎症反应 [7]。本研究中,术后试验组患者 IL-6、TNF-α 及 WBC 水 平 均 低 于 对 照 组, 提 示 VSD 可减轻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机体炎症反应,缓解患 者感染情况。
作用,临床上细菌感染常表现为 WBC 升高,WBC 水
t值
18.986
10.386
6.709
平越高,表明患者感染越严重。VSD 引导高负压到达
P值
<0.05
<0.05
<0.05
每一处引流区,使引流区与外界隔绝,可有效避免交叉
2.3 IL-6、TNF-α 及 WBC 水平 与术前比,两组患者术 后 1 周 IL-6、TNF-α 及试验组患者 WBC 水平均降低,且试 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 3。 2.4 并发症 试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 6.67%, 低于对照组的 2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4。 3 讨论
1.737
5.796
>0.05
<0.05
·135·
间、伤口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见表 2。
表 2 两组患者的康复情况比较 ( x±s , d)
组别 例数 伤口愈合时间 拔管时间 肉芽组织生长时间
试验组 30
11.42±1.26 4.41±0.75
6.13±1.20
VSD 可提高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临床疗效,促进患者 康复,且安全性较好。
组别
例数
IL-6(ng/L)
术前
术后 1 周
TNF-α(ng/L)
术前
术后 1 周
试验组
30
138.62±11.21
102.52±23.14*
33.74±4.86
24.80±5.52*
对照组
30
135.14±14.03
123.16±24.50*
35.83±4.08
29.28±4.87*
t值
1.061
疮、溃疡、感染、创面愈合等,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其
表 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 例 (%)]
是一种采用微孔材料覆盖或填充创面,通过负压引流的作
组别 试验组
例数 疗效显著 疗效一般 疗效欠佳 30 20(66.66) 8(26.67) 2(6.67)
总有效 28(93.33)
用促进创面愈合的一种方法,通过负压持续引流可清除创 面坏死组织,改善微循坏,减轻局部水肿 [6]。本研究结果
表 4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 例 (%)]
吸附法检测血清 IL-6、TNF-α 水平;血液采集方法同上, 采用血液测定仪检测 WBC 水平。④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 发症发生率,包括肿胀、颌骨骨髓炎、低蛋白血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21.0 统计软件分析数据,临 床疗效、并发症发生情况等计数资料以 [例 (%)] 表示, 行 χ 2 检验;康复情况、IL-6、TNF-α 及 WBC 水平等 计量资料以 ( x±s) 表示,行 t 检验。以 P<0.05 为差异有
两组患者术后 IL-6、TNF-α 及试验组患者 WBC 水平均降低,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试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 6.67%,低于对
照组的 26.67%(均 P<0.05)。结论 VSD 可提高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减轻患者机体炎症反应,缓解患者感染情况,
促进患者康复且安全性较好。
对照组 χ2 值 P值
30 16(53.33) 6(20.00) 8(26.67) 22(73.33) 4.320 <0.05
中,术后试验组患者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试验组患者肉 芽组织生长时间、拔管时间、伤口愈合时间均较对照组缩 短,且试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提示
2.2 康复情况 试验组患者肉芽组织生长时间、拔管时
关键词: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 ; 封闭负压引流术 ; 白介素 -6; 肿瘤坏死因子 -α; 白细胞计数 ; 安全性
中图分类号:R78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718.2021.02.0134.03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是指颜面、颌周、口咽区、颈部 的软组织肿大化脓性炎症,急性炎症,言语不清、吞咽困 难及局部红肿有热痛感为该疾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严重时 会导致颅内感染引起死亡 [1]。传统切开引流手术可使患者 局部脓液流出,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其创伤较大,术 后恢复较慢,且多次换药会增加患者痛苦。封闭负压引流 术(VSD)采取新型引流装置,其创面较小,具有主动冲 洗功能,且在临床软组织损伤、感染、压疮等疾病中应用 效果较佳 [2]。本研究旨在探讨 VSD 对口腔颌面部间隙感 染患者白介素 -6(IL-6)、肿瘤坏死因子 -α(TNF-α)、 白细胞计数(WBC)水平的影响及安全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随机数字表法将 2018 年 3 月至 2020 年 7 月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诊治的 60 例口腔颌面部 间隙感染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 30 例。本研 究经院内伦理委员会批准,且患者或家属对本研究知 情 同 意。 对 照 组 患 者 中 男 性 21 例,女性 9 例;年龄 18~76 岁,平均(46.63±2.21)岁;感染部位:11 例颈 部间隙,7 例腮腺咬肌,5 例颊部,3 例舌下,2 例颌下, 2 例颏下。试验组患者中男性 19 例,女性 11 例;年龄 20~78 岁,平均(46.54±2.43)岁;感染部位:10 例颈部 间隙,8 例腮腺咬肌,5 例颊部,4 例舌下,2 例颌下, 1 例颏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 义(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符合《口腔 颌面外科学》[3] 中的相关诊断标准者;经局部穿刺、 专科检查确诊脓肿形成者。排除标准:重要器官受损
肉芽组织由成纤维细胞、毛细血管及各种致炎细胞 组成,当患者感染加重时,会导致炎症的发展,向全身 扩散;IL-6、TNF-α 是炎性介质,当 患 者 感 染 加 重 时, IL-6、TNF-α 水平会有所升高;WBC 具有吞噬细菌的
对照组 30
17.31±1.14 6.72±0.96
8.02±0.97
统计学意义。
治疗方式,在临床治疗中效果较好,但,导致预后康复
2.1 临床疗效 试验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 93.33%, 效果较差。
高于对照组的 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VSD 广泛应用于多种伤口修复治疗中,如烧伤、压
见表 1。
组别 试验组 对照组 χ2 值 P值
例数 肿胀 颌骨骨髓炎 低蛋白血症
30 2(6.67) 0(0.00)
0(0.00)
30 4(13.33) 2(6.67)
2(6.67)
总发生 2(6.67) 8(26.67) 4.320 <0.05
多见,多是由于细菌感染引起,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 成了极大的困扰 [5]。切开引流手术是较为传统的一种
(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广西 南宁 530022)
摘要:目的 分析封闭负压引流术(VSD)对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白介素 -6(IL-6)、肿瘤坏死因子 -α(TNF-α)、白细胞计数
(WBC)水平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 2018 年 3 月至 2020 年 7 月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诊治的 60 例口腔颌面部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