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天然气线路既定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俄天然气线路既定
作者:耿锐斌
来源:《财经国家周刊》2010年第01期
走向确定后,俄天然气管道距中国还有多远
中俄原油管道项目最终尘埃落定后,两国天然气管道项目被提上了日程。

2009年12月28日,俄罗斯伊塔尔-塔斯社报道说,俄罗斯国营天然气经营商——俄罗斯天然气工业有限公司(Gazprom,简称俄气公司)已经与中国石油与天然气集团公司(下称中石油)签署了一份框架协议。

该协议确定了俄罗斯向中国出口天然气的几个基本条件和拟议修建的中俄天然气管道的大致走向。

《财经国家周刊》获知,中俄天然气管道拟分为东西双线。

东线是从不久前开建的萨哈林—符拉迪沃斯托克天然气管道引入一条到黑龙江省的输气管;而西线则是从克拉斯诺亚尔斯克—新西伯利亚—新库兹涅茨克管道中,新建一条经过阿尔泰边疆区和阿尔泰共和国到新疆的管道。

“线路之外,天然气的价格一直是最大的难题,”中石油内部人士在接受《财经国家周刊》采访时表示,一旦价格确定,俄气输入中国就能够很快进入实际操作阶段。

曲折进程
目前,俄天然气管道距离中国究竟还有多远?
俄罗斯《生意人报》援引俄罗斯副总理谢钦的话,给出最新答案:如果供气合同能够在2010年6月份签署的话,俄有望在2014-2015年开始通过管道对中国输气。

21世纪初正式启动的西气东输是中国最大的天然气项目。

当时,俄气公司最终未能参与其中。

俄媒体抱怨说,俄能源巨头失去了一个进入中国天然气市场的绝好机会,然而俄气公司对此回应说,在西气东输项目上受挫并不意味着俄向中国供气项目划上句号。

2004年,中俄天然气管道项目首次引发广泛关注,时任俄总统的普京访华期间,中石油与俄气公司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两国决定成立联合工作组以推进这一项目。

两年后,普京再次访华,中
俄签署了俄向中国供气备忘录,确定了俄将从2011年开始通过东西两条输气管道向中国供气和其他一系列技术问题。

俄方承诺,项目建成后,俄具备每年向中国输送680亿立方米天然气的能力。

管道的路线虽然基本敲定,然而谈判过程却远非一帆风顺。

接下来两国媒体发出了同一个声音:“中俄天然气管道项目难以短期内开建”。

东西管线迷雾
规划中的中俄天然气西线管道在俄境内约3000公里,进入中国境内后经过喀纳斯地区与西气东输管道相连。

因为这条支线在俄境内经过阿尔泰边疆区和阿尔泰共和国,因而它也被称为阿尔泰线。

“西线管道的技术问题相对较小,俄方有望率先通过这条管道向中国供气。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俄罗斯研究所所长冯玉军在接受《财经国家周刊》采访时说。

环境因素是西线管道的最大障碍。

按照规划,管线将穿越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遗产名录的乌科克自然公园。

这片海拔为2200—2500米的高原毗邻中、哈、蒙三国边境,是阿尔泰共和国交通设施最为不便的地区。

当地以栖息着珍贵的野生动物、完好保持的多样性生物和一系列重要考古发现而闻名。

俄自然遗产保护基金会主席布托林提出另一个方案,如果阿尔泰线绕经哈萨克斯坦或蒙古境内就可以解决这一问题,然而,这样一来将增加管道的建设成本并可能引发新的一系列问题。

同西线相比,东线面临更大困难。

它被比喻成“陷入到俄中央、地方以及能源公司之间利益相争的漩涡之中”。

俄方承诺可向东线管道供气的气源地主要有科维克塔气田、恰扬金石油天然气凝析田和萨哈林大陆架上的气田。

“围绕中俄天然气管道项目,俄国内还要继续协调中央和地方之间的利益”。

冯玉军说,科维克塔气田的开采权属俄ТНК-ВР公司,并没有过渡到俄气公司,因而这个气田的开采时间还是个未知数。

价格“瓶颈”
除了困扰东西管线的上述因素外,价格问题无疑是中俄天然气管道项目的最大瓶颈。

“综合各方情况看,目前两国在天然气管道项目中面临比此前更为有利的时机。

”一位国际石油专家在接受《财经国家周刊》采访时表示,中国在快速发展经济的同时面临着优化能源结构
和节能减排的压力,在大力发展本土资源的同时,需要加大从其他国家的气源引进天然气,以形成多元化的供应格局。

他说,“俄罗斯是欧洲地区传统的天然气供应国,从能源安全角度出发,它需
要积极开发亚太市场。

增加对这一地区输出油气资源的比例,是俄政府近年来的明确方向。


“在俄方看来,经济快速发展的中国是稳定的能源合作伙伴,就潜能而言,中国将成为比欧洲
更有前途的市场。

”冯玉军说。

另外,短期内就供气价格达成一致并正式签署合同也是俄方的希望所在。

俄政府迫切需要
加快开发远东及西伯利亚地区,发展当地加工出口业。

冯玉军认为,中俄在天然气领域合作的空间很大,除了管道项目外,俄方还愿意在兴建液化气厂和提高当地天然气深加工方面同中国合作。

有迹象表明,俄方需要及早同中方签订供气合同与中国加快开发中亚天然气资源不无相
关。

继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投入运营后,中国和韩国及阿联酋的公司赢得开发在土库曼斯坦
南伊洛坦气田并建造天然气加工厂的合同。

此气田储量位居世界前五位,按照中土双方总额达30亿美元的合同,中国每年最多可在此开采100亿立方米天然气。

“围绕天然气管道项目,中俄可能会选择在基础建设方面加大合作力度,这不但符合双方利益,而且也有助于加快双边能源合作的步伐。

”一位能源专家认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