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市高二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承德市高二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2题;共4分)
1. (2分) (2018高一上·浦东期中) 某班同学写了一份请柬,邀请老师参加班级举行的晚会,以下用语最得体的一项是()
A . 我们敬请您参加我班的晚会,得到应允,将是我们莫大的荣幸,望按时光临。

B . 我们荣幸地邀请您参加我班的晚会,敬望守约出席。

C . 您被邀请参加我班的晚会,特呈此柬,敬望光临。

D . 我们诚挚地邀请您参加我班的晚会,特呈此柬,敬望光临。

2. (2分)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不准确的一项是()
A . 开始交代了谈话的内容与方式,四位弟子环坐在孔子身旁,孔子最先发话,启发大家各言其志,起到了打消顾虑、缓和紧张气氛的作用,既符合孔子作为师长的身份,又表现了孔子随和的性格特征。

B . 在孔子的启发下,子路不假思索,抢先回答,反映了子路急躁、坦率、爽快的性格。

这种毫不谦让的积极态度与他那充满自信的回答相一致。

他志向远大,声称能将困于战争和饥荒的大国治理成勇而知义的礼仪之邦。

C . 子路谦虚不够、自信有余的态度引起了孔子的微笑。

这微笑中有善意的理解和宽容,也有不以为然的轻微批评,表现了孔子的豁达态度。

D . 公西华的回答显得彬彬有礼,他可能意识到孔子对子路不够谦让的批评,说起话来谨慎得多。

他愿意治理一个小国家,六七十里见方或五六十里见方的小国,并将礼乐方面的治理让诸君子。

二、句子默写 (共1题;共5分)
3. (5分) (2019高三下·贵阳模拟)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水,千姿百态,蜿蜒绵长,起伏不定,自然容易滋生出无数诗意,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以“①________”写出沧海的荡漾之波(《观沧海》);柳宗元伐竹取道,下见小潭,以“②________”直言潭水的清激(《小石津记》);白居易在浮阳江头倾听琵琶曲,以“③________”一句借江面的静谨烘托琴声余韵(《琵琶行》);杜甫缓州登高,近看萧萧而下的无边落木,远眺“④________”的壮闻之景(《登高》);东坡泛舟赤壁,借客之口表达了生命之思,以“⑤________”表达生命的渺小之叹,以“⑥________”来表达对自然永恒生命的美慕(《赤壁赋》)。

三、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42分)
4. (26分) (2020高二下·佛山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新媒体的媒介形态层出不穷,深刻地改变了原有的社会思维习惯、传播方式和交往模式。

新媒体对传播时效的推进,加快了社会的整体节奏。

快节奏、高效率成为新型的生活方式。

新媒体的全时性特点不得不使人们时时保持一种待命状态。

搜索引擎的出现对人们的思维习惯也带来冲击,譬如,上网搜索成为不少人解决问题的途径,因而记忆策略也发生变化,更多的选择记忆重要的信息点和信息的获取路径。

新媒体的传播方式对传统传媒形式是一种解构。

其话语方式更多地表现出反规则、碎片化、去中心的特点。

大量短小、碎片化的信息,解构现有的语法规则和话语结构,但是同时新媒体也通过对不同碎片的拼接,形成一种新的立体的全景式的图景,在解构权威的同时也在建构新的话语体系。

当然,传播渠道的急速扩展,也必然造成冗杂、无效的信息充斥传输媒介,降低人们参与的热情。

新型移动终端的出现、物联网等迅速发展,人与物的直接“对话”越来越常见。

互联网即时通讯、视频聊天技术的发展,使得人与人的交流变成了“人—物—人”的互动,手机、电脑成为很多人生活中的必需品。

新媒体给社会交往带来了方便,但在享受技术优势时,也要防止人的异化,人创造了新的传播技术,不该被自己创造的东西所控制,要防止为物所役。

媒体形态的多元化带来的最为直接的收获就是表达渠道的扩展,每个人都被赋予了自我表达和社会参与的权利,都可以借助方便快捷的渠道使自己的声音被传递。

但是渠道的扩展并不一定会带来良好的传播效果,在众声喧哗的时代,如何让自己的声音被听到而不仅仅是能够表达,成为新媒体带来的新挑战。

同时,渠道的多元,要求传播内容的丰富和高质量,而信息相对过剩与优秀资源的稀缺,是目前的新问题。

新媒体造就的趋向无限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也可能会将人们引向精神的泯灭。

一切处于矛盾中,等待着我们抉择和妥善处理。

(摘编自《网络对思维方式及思想发展的正负面影响》)
材料二:
麦克卢汉在研究广告时发现,信息时代的生产中,商品本身越来越具有信息的性质,成本中相当部分用于广告预算。

商品的好坏不仅取决于质量,并且越来越取决于它在消费者头脑中所营造的形象。

以旅行为例,旅行的过程与其说是在欣赏新的环境,不如说是在寻找已经在媒介里获得的想象,用实物来验证自己想象中的符号。

于是“世界本身成为一个博物馆,馆中的藏品是在别的媒介里曾经见过的”。

这些吉光片羽的论述,提出了电子媒介时代的一个重要特征——我们的世界被符号化了,我们所接触的不再是
世界本身,仅仅是一些象征符号。

我们借助这些符号来构建起对世界的想象,建构起自己与世界的关系。

比如一双耐克的球鞋,在我们眼中,它并不只是一双鞋,那个商标让我们联系到乔丹、美国、潮流——当然,它的价格也会比一般的国产球鞋贵很多,尽管它们很可能就出自同一家工厂。

我们所消费的不仅仅是物质的商品,更重要的是它所象征的世界——一个建构的品牌故事。

法国哲学家鲍德里亚进一步发挥了麦克卢汉这一思想。

他提出,这个世界变成了一个拟像的世界,真与假很难区分。

有时“假”的拟像甚至会比“真”的还要真,称为“超真实”。

比如电影《黑客帝国》就是按照这种哲学理念创作的。

人们以为自己生活在花花世界,其实只不过是身上插着无数导管生活在营养液里,但是这个想象中的“母体”真实得让人流连忘返,甚至不愿面对痛苦的现实。

(摘编自《电子媒介时代世界认知的途径》)
材料三:
在传统社会中,社会教化主要通过家庭、学校、社会团体、教堂来实现。

而在最近的半个世纪,大众传媒越来越成为社会教化的重要手段。

国外的研究表明,从幼儿园到初中毕业的12年中,儿童要观看长达5000小时的电视节目,从出生到大学毕业在电视机前度过的时间大约18000小时,而同期花在学习上的时间只有12000小时。

媒介是现代社会生活的核心。

从传统的印刷媒介到不断完善的电子媒介,它们和它们承载的信息成为现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一定程度上塑造着社会个体的认同。

在此意义上,媒介成为现代社会人的社会化的重要途经。

媒介以其无处不在的影响,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与周围世界打交道的方式,即人们很难做到真正自发地、不受媒介文化影响和媒体描述方式干预地来观察和认识世界。

媒介被称为“第二课堂”,一方面边缘化了家庭的教育角色,另一方面对体制化的学校教育形成冲击和挑战。

媒介与信息的结合导致信息的极大丰富。

面对不可确知的世界,除了用制度力量对信息传播加以规范外,更重要的是提升大众本身媒介素养以自救。

所谓媒介素养是指使用和解读媒介信息所需要的知识、技巧和能力。

澳大利亚在20世纪70年代将媒体素养教育作为抵制西欧和好莱坞流行文化的策略和方式,通过法令使媒介素养教育成为每一个学生从幼儿园到12年级教育的一部分。

与此同时,美国也以教授批判性的收看电视技巧为切入点,开始了媒介素养教育,并逐渐纳入教育体制。

中国内地新闻传播学界从1994年起,将公众的媒介素养教育研究提上日程。

媒介素养教育的初衷和目标即是培养公众对大众媒介动作的熟悉并保持批判意识,致力于对大众媒体商业和宣传手段、技巧进行公开揭示,以此来匡时救弊。

因为大众传媒作为社会的信息系统,并非完全自足自为,而是组织的产物,有自身的利益诉求。

随着人们对媒介功能和影响的认识不断深入,现在媒介素养教育的内涵,已经由单纯抵制抗拒媒介的控制,逐渐扩展到增强对媒介认识、识别和运用能力提高的层面,即获取、分析、评价与传播各种
形式的信息的能力。

(摘编自陈力丹《提升媒介素养》)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 新媒体的发展加快了社会的整体节奏,改变了人们的思维习惯,使得人们的记忆退化,只记住信息点和路径。

B . 电子媒介时代,世界被符号化,人们仅仅借助抽象符号来建构起自己与世界的关系,去认识和了解这个世界。

C . 媒介成为现代社会生活的核心,被称为“第二课堂”,它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处于无足轻重的边缘地位。

D . 针对新媒体带来的问题,材料一认为需要妥善处理,而材料三重点从提高大众自身素养方面给出了建议。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在传播方式上,新媒体的优点是能够建立一种立体的全景式的图景和建构新的话语体系。

B . 人们可能为自己创造出的新技术所控制,这是“人—物—人”的互动交流方式所导致的。

C . 有了发声渠道并不能保证自己的声音被听到,因此要提高表达质量,使之成为优秀资源。

D . 信息时代,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加深在消费者头脑中所营造的形象,是商品营销的手段。

(3)面对新媒体带来的挑战,我们应该如何应对?请结合材料简要回答。

5. (16分) (2020高一上·安庆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金庸先生《射雕英雄传》英文版三部曲(《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将分九卷陆续出版,这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的又一大事。

中国人有“侠”情,而且这种“侠”情超越了文化边界。

侠,其实是一种态度、一种行事方式。

司马迁在《游侠列传》中说,“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困厄……盖亦有足多者焉。

”太史公的看法其实太过理想主义。

在笔者看来,侠不见得真有如此伟大,反倒是韩非子的话更为直接,“侠以武犯禁”,侠是无视禁忌的。

禁忌有好有坏,这种无视也自然是双刃剑,是一种直接狂放的行事方式。

侠,讲究的是豪放不羁、快意恩仇。

豪放不羁,如《笑傲江湖》所描绘的,不贪高位,不惧追杀,不恋亲情,只愿与知己合奏一曲《广陵散》。

快意恩仇,如王家卫电影《东邪西毒》中的洪七,他收了贫女一个鸡蛋后,冲入
王府杀了一众刀客,为贫女弟弟报了仇,自己则在交战中被削掉一个手指。

洪七是侠,他做事的原则不是付出与回报是否对等,而是做这事心里是否痛快。

相比之下,《史记·刺客列传》中所载诸人,虽勇猛如聂政、忠义如豫让、慷慨如荆轲等,都算不得侠,因为他们把做事看作一种工作,而工作讲究的是按劳取酬。

侠,讲究的是一份担当。

在徐克电影《七剑》中,被清兵追杀、身受重伤的傅青主,对无助的村民们说:“上天山,找帮手!”为什么天山上的剑客要帮助素不相识的傅青主和村民们?因为他们是有担当的侠。

电影《佐罗》中,迭戈代替遇刺的好友,前往南美行总督之职,并化身蒙面侠佐罗行侠仗义,解救被欺压奴役的殖民地百姓,也是一种担当。

侠,其实很少存在于武侠小说所热衷描绘的江湖门派中。

因为那些根本就是地下政治组织,而不是豪侠的聚集地。

“千秋万代,一统江湖”,与其说是武侠的宏愿,倒不如说是野心家的梦想。

如果说《鹿鼎记》《书剑恩仇录》中的帮会还有个“反清复明”的宏大目标,那《笑傲江湖》中各大门派的纷争,则是江湖会党互相倾轧。

武侠小说虽妙,但其对大众的影响力显然还是不敌武侠片。

可惜的是,近年来中国武侠电影势头渐弱。

西方之侠却风头正劲,如蝙蝠侠、蜘蛛侠、钢铁侠、闪电侠、神奇女侠等一众奇侠,不仅在各自电影中大显神通,更时不时地联合作战,如《复仇者联盟》《正义联盟》等等,让观众应接不暇。

其实无论东方还是西方的文学、电影艺术作品中的侠士,都是正义的化身。

他们代表着善良、勇敢、不畏强权、不慕金钱。

他们有着常人所没有的本领、勇气和责任感。

他们能为人们所不能,解救弱者于危难之中。

他们身上寄托着人们善永远打败恶、正义永远主宰世界的希望。

(摘编自《光明日报》2018年1月17日王伟滨《中国武侠走进英语世界》)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 司马迁认为:侠,无视禁忌、行事方式直接,是把双刃剑。

B . 聂政、豫让、荆轲等人,就是豪放不羁、快意恩仇的侠士。

C . 电影作品中天山剑客与佐罗,都具有勇于担当的侠义精神。

D . 武侠小说所热衷描绘的江湖门派里面,不会存在豪侠之士。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文章在分析“侠”若干精神本质之后,进一步评述侠在文艺中表现形式。

B . 文章举例分析的侠士洪七,与《史记·刺客列传》所载诸人形成了对比。

C . 文章以《七剑》《佐罗》为例,证明武侠片对大众比较有影响力的观点。

D . 文章首段引起下文议论,中间针对“侠”展开具体评析,尾段总结全文。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金庸《射雕英雄传》英文版三部曲的出版,标志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

B . 虽然侠士具有许多优秀精神品质,但是作者对他们的行事方式并不完全认同。

C . 与近年来中国武侠电影势头渐弱不同的是,西方仰慕侠士的风气却劲头正足。

D . 侠士形象都是正义的化身,寄托着人们善战胜恶、正义永远主宰世界的希望。

四、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26分)
6. (11分)(2018·南宁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柳浑,字夷旷,一字惟深,本名载,梁仆射惔六世孙,后籍襄州。

天宝初,擢进士第,调单父尉,累除衢州司马。

弃官隐武宁山。

召拜监察御史,台僚以仪矩相绳,而浑放旷不乐检局,乃求外职。

宰相惜其才,留为左补阙。

朱泚乱浑匿终南山贼素闻其名以宰相招执其子榜笞之搜其所在浑赢服步至奉天改右散骑常侍。

贼平,奏言:“臣名向为贼污,且‘载’于文从戈,非偃武所宜。

”乃更今名。

贞元元年,迁兵部侍郎,封宜城县伯。

三年,以本官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仍判门下省。

帝尝亲择吏宰畿邑,而政有状,招宰相语,皆贺帝得人,浑独不贺,曰:“此特京兆尹职耳,陛下当择臣辈以辅圣德,臣当选京兆尹承大化,尹当求令长亲细事。

代尹择令,非陛下所宜。

”帝然之。

浑瑊与吐蕃会平凉,是日,帝语大臣以和戎息师之便。

马燧贺曰:“今日已盟,可百年无虏患。

”浑跪曰:“五帝无诰誓,三王无盟诅,盖盟诅之兴皆在季末。

今盛明之朝,反以季末事行于夷狄。

夫夷狄人面兽心,易以兵制,难以信结,臣窃忧之。

”李晟继言曰:“蕃戎多不情,诚如浑言。

”帝变色曰:“浑,儒生,未达边事,而大臣亦当尔邪?”皆顿首谢。

夜半,邠阳节度使韩游瑰飞奏吐蕃劫盟,将校皆覆没。

帝大惊,即以其表示浑。

明日,慰之曰:“卿,儒士,乃知军戎万里情乎。

”益礼异之。

浑警辩好谈谑,与人交,豁如也。

以右散骑侍罢平章事,免后数日,置酒召故人出游,酣肆乃还,旷然无黜免意。

时李勉、卢翰皆以旧相阖门奉朝请,叹曰:“吾等视柳宜城,真拘俗之人哉!”五年卒,年七十五,谥曰贞。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朱泚乱浑/匿终南山/贼素闻其名/以宰相招执其子/榜笞之/搜其所在/浑赢服步至奉天/改右散骑常侍
B . 朱泚乱/浑匿终南山/贼素闻其名/以宰相招/执其子榜笞之/搜其所在/浑赢服步至奉天/改右散骑常侍
C . 朱泚乱/浑匿终南山/贼素闻其名/以宰相招执/其子榜笞之/搜其所在/浑赢服步至奉天/改右散骑常侍
D . 朱泚乱浑/匿终南山/贼素闻其名以宰相/招执其子榜笞之/搜其所在/浑赢服步至/奉天改右散骑常侍
(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古人不仅有“名”,而且有“字”。

旧说婴儿出生三个月后由父亲命“名”;男子二十岁举行冠礼,并取“字”。

B . “门下省”为官署名称,为隋朝和唐朝开始正式设立的三省六部制的三省之一。

C . 夷狄,古称北方部族为夷,东方部族为狄。

常用以泛称除华夏族以外的各族。

D . 谥,古代皇帝、贵族、大臣、杰出官员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所加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柳浑心性放旷,不以仕途升迁为意。

天宝初年,他被选拔为进士,入仕后,调为单父县尉,多次升迁,官至衢州司马,但还是弃官归隐山中。

B . 柳浑重视节操,爱惜声名。

叛乱中他遭遇坎坷,没有向贼人屈服;叛乱被平定后,他认为自己的名字已经被玷污,且本含义不佳,因此自请改名为“浑”。

C . 柳浑持中守正,直言敢谏。

他曾直率进言皇帝不宜代替手下官员选择县令;皇帝告诉大臣边境议和可平息战争,他提出敌人不讲信义,不可轻信。

D . 柳浑头脑敏捷喜欢辩论,豁达开朗。

被罢官后几天就召故人出游,流连酒肆,纵酒狂放,玩乐尽兴才回来。

李勉、卢翰等人觉得他是个很会享受世俗生活的人。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台僚以仪矩相绳,而浑放旷不乐检局,乃求外职。

②帝大惊,即以其表示浑。

明日,慰之曰:“卿,儒士,乃知军戎万里情乎。


7. (15分) (2017高一下·张家口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韩世忠,字良臣,延安人。

风骨伟岸,目瞬如电。

早年鸷勇绝人,能骑生马驹。

卜者言当作三公,世忠怒其侮己,殴之。

年十八,以敢勇应募乡州,挽强驰射,勇冠三军。

崇宁四年,西夏骚动,世忠斩关杀敌将,掷首陴外,诸军乘之,夏人大败。

俄复出间道,世忠独部敢死士殊死斗,敌少却。

顾一骑士锐甚,跃马斩之,敌众大溃。

绍兴四年,是岁,金人与刘豫合兵,分道入侵。

帝手札命世忠饬守备,图进取,辞旨恳切。

世忠受诏,感泣曰:
“主忧如此,臣子何以生为!”遂自镇江济师,俾统制解元守高邮,候金步卒;亲提骑兵驻大仪,当敌骑,伐木为栅,自断归路。

会遣魏良臣使金,世忠撤炊爨,绐良臣有诏移屯守江,良臣疾驰去。

世忠度良臣已出境,即上马令军中曰:“视吾鞭所向。

”于是引军次大仪,勒五阵,设伏二十余所,约闻鼓即起击。

良臣至金军中金人问王师动息具以所见对聂儿孛堇闻世忠退引兵至江口。

世忠传小麾鸣鼓,伏兵四起,旗色与金人旗杂出,金军乱,我军迭进。

敌被甲陷泥淖,世忠麾劲骑四面蹂躏,人马俱毙。

世忠复亲追至淮,金人惊溃,相蹈藉,溺死甚众。

捷闻,群臣入贺,帝曰:“世忠忠勇,朕知其必能成功。

”沈与求曰:“自建炎以来,将士未尝与金人迎敌一战,今世忠连捷以挫其锋,厥功不细。

”帝曰:“第优赏之。

”于是部将董旼、陈桷、解元、呼延通等皆峻擢有差。

世忠尝戒家人曰:“吾名世忠,汝曹毋讳‘忠’字,讳而不言,是忘忠也。

”岳飞冤狱,举朝无敢出一语,世忠独撄桧怒。

又抵排和议,触桧尤多,或劝止之,世忠曰:“今畏祸苟同,他日瞑目,岂可受铁杖于太祖殿下?”
嗜义轻财,赐赍悉分将士,所赐田输租与编户等。

然知人善奖用,成闵、解元、王胜、王权、刘宝、岳超起行伍,秉将旄,皆其部曲云。

解兵罢政,卧家凡十年,澹然自如,若未尝有权位者。

晚喜释、老,自号清凉居士。

《宋史•韩世忠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良臣至/金军中金人问王师动息/具以所见对/聂儿孛堇闻/世忠退引兵至江口。

B . 良臣至金军中/金人问王师动息/具以所见对/聂儿孛堇闻/世忠退引兵至江口。

C . 良臣至/金军中金人问王师动息/具以所见对聂儿孛堇/闻世忠退/引兵至江口。

D . 良臣至金军中/金人问王师动息/具以所见对/聂儿孛堇闻世忠退/引兵至江口。

(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韩世忠,字良臣: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名是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字是二十岁举行冠礼后才起的。

称自己往往称名,称别人往往称字。

B . 日者言当作三公:三公是中国古代朝廷中最尊显的三个官职的合称。

周代已有此词,具体说法不一,一般认为是指司马、司徒、司空。

C . 崇宁四年:“崇宁”以及后文的“绍兴”“建炎”“太祖”都是皇帝的年号,习惯上,唐朝以前对殁世的皇帝一般简称庙号,如汉武帝、隋炀帝。

D . 俾统制解元守高邮:官职名,宋代开始设置,以总辖诸将,元明没有设置,清末称各镇镇统为“统制”。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韩世忠早年勇猛过人,能骑未驯服的马驹。

后来,他凭借勇猛和骑马射箭技艺高超而使自己勇冠三军。

B . 韩世忠接到皇帝的手御,非常感动,亲自率领军队渡水驻守高邮,等候金人的步兵。

C . 韩世忠英勇善战,胸怀韬略,在抗击西夏和金的战争中为宋朝立下了汗马功劳。

D . 韩世忠为官正派,告诫家人不要忘忠。

在岳飞蒙冤这一事件上,不肯依附丞相秦桧,为岳飞遭陷害而鸣不平。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俄复出间道,世忠独部敢死士殊死斗,敌少却。

②嗜义轻财,赐赍悉分将士,所赐田输租与编户等。

五、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
8. (5分) (2015高一上·浙江期中) 作文。

当人们在为我们社会的飞速发展而欢呼的时候,又有多少人注意到许多事物却在我们的生活中渐渐消失。

也许,那是夏夜沾满月光的低低虫鸣;也许,那是雨后悠悠小巷中的薄薄晨光;也许,那是婉约山村屋顶上的袅袅炊烟……这些,触发了你怎样的记忆与思考?
请以“那些消失的”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将文题补充完整。

②文体明确,不得写成诗歌,不得抄袭。

③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共2题;共4分)
1-1、
2-1、
二、句子默写 (共1题;共5分)
3-1、
三、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42分)
4-1、
4-2、
4-3、
5-1、
5-2、
5-3、
四、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26分)
6-1、
6-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