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高层建筑工程施工方案的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论高层建筑工程施工方案的优化
摘要:高层建筑指的是超过一定层数与高度的多层建筑。
其高度高、楼层多,
然而并不是低、多层建筑物进行简单的叠加,而是从使用功能与建筑结构等方面,对于高层建筑的特征,提出了很多新的要求。
高层建筑要求施工具有高质量与高
度连续性,组织管理与施工技术比较复杂。
关键词:高层建筑:土建工程;施工方案优化
1 关于施工工程的研究
通过对某个施工工程范例的分析,我们可以实现日常土建工程项目的深入分析。
该高层建筑为24层,地下有两层,建筑的高度大约是174米。
其建筑的整
体面积是100231平方米。
该工程施工的平面图是长方形,长度为84米,宽度为54米。
该高层建筑的地下两层都是利用钢筋混凝土构件的。
并且其地上部分两侧都是某类型的钢筋混凝土的简体。
通过对各个楼层的钢桁架的设置,来进行抗震
墙的设计优化。
在建筑的外墙材料选择上,是采用金属玻璃进行应用的。
在该工程的施工过程中,通过对基坑开挖深度及其宽度的分析,我们得知,
为了满足日常周边居民的生活需要,施工时要注意对地下管路的保护,从而实现
地下室外墙防水层的优化。
但是该工程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基坑开挖程度的影响,与地界红线的距离是比较近的,这不利于地下室外墙防水层的有效施工。
正是受
到地下室两侧筒体压力的限制,才导致该工程的不协调运作。
为此该工程进行了
地下室桁架的设置,在建设过程中,也容易受到建筑混凝土简体垂直度误差的影响。
因为建筑带有很多没有规则的外伸钢牛腿,造成模板及脚手架施工具有困难。
工程人员规划围护结构由以下几个方面构成:钢筋混凝土圈梁、围檩及支撑:
C30混凝土,共三道。
将第1道支撑标高控制在最小范围内,根据地下室及挖土
机械特点,确定支撑标高,支撑设计要满足围护结构的稳定需要,南北向采用混
凝土对撑,周围采用混凝土边桁架和角撑。
立柱:材料选择工程钢管桩,为省时
省工,尽量使用原工程桩进行支撑平面布置。
2 施工方案的优化
为了满足现实工作的需要,展开相关土体加固环节的开展,是非常必要的,
这是因为高层楼层建设过程中过低的土抗剪能力,影响其楼层的坚固性。
因此,
为了满足日常工程开展的需要,积极展开水泥土搅拌桩的应用,实现槽壁的整体
结构的加固,确保其成糟的质量性的保持。
在应用过程中,我们也要进行劈裂注
浆技术的应用,这样有利于基坑内部的被动土加固环节的开展。
从而优化其抗剪
能力。
在混凝土应用环节中,我们也要进行降水环节的优化,可以采取轻型井点
井水模式展开优化,确保其具体的降水事件,在进行相关长度的喷射井点的采用,从而确保深层土体的有效降水,这样就保障了土体的固结,也就一定程度优化了
土体的抗剪能力,从而满足高层建设的应用需要。
开挖时,地下水降至基坑以下
约1m时,施工效果最好。
利用支撑作栈桥:该工程施工场地狭小,仅有一条宽
约5m的公用施工道路位于建筑西侧。
为此,利用第1道支撑南北向的对撑,设
计2个施工栈桥,宽12m左右,和公用道路连通,使问题得到解决。
未解决基坑出土困难问题,在栈桥完工后,2道栈桥靠近南侧各设置1台qtg260起重机,最
后出土量达4000m3/d。
分层开挖:先适量挖建筑四周土体,是土体应力得到一
个缓慢的释放,避免因突然卸载使地下连续墙受力猛增而变形。
挖土时,同时卸
载立柱桩四周土体,以确保立柱桩周边土压力的平衡。
在高层建筑建设过程中,我们也要进行底板工程桩端防水层施工体系的优化,进行工程桩周边垃圾的处理,从而保持其表面的洁净性。
处理完上述几个环节,
在进行防水涂膜的应用,确保桩体周围位置的覆盖,当然了,该环节的开展,要
确保其循序渐进性。
比如墙体与垫层的结合,确保涂膜刷的有效应用,进行墙体
及其垫层防水层和涤纶布的有效协调。
在建设应用过程中,通过对上部结构沉降
情况的考虑,在墙体及垫层阴角处预留一定长度。
施工过程中,张拉时必须保证
顶板受力均匀,避免先浇混凝土导致约束受力不均,故先不浇捣桁架竖腹杆和斜
腹杆,等到上弦梁板中应力稳定后,再进行竖腹杆、斜腹杆的支模及混凝土浇筑
施工,并且混凝土后浇桁架不会容易出现裂缝。
在施工过程中,利用排架支撑地
下室顶板。
在该工程的应用过程中,要进行劲性钢筋混凝土简体的应用,要规范好其应
用形状。
为了确保高层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可以进行一定型号的钢牛腿的应用,
确保其结构的优化。
我们要把握好劲性钢结构的应用条件,促进混凝土整体结构
体系的优化,在这个施工过程中,也要进行塔吊运输的应用,通过对垂直运输量
的减小,确保其立体施工安全性的提升。
比如通过对导轨式爬升脚手架进行相关
简体施工模式的应用。
从12层开始设置爬架,直到建成屋顶后再拆除。
导轨式
爬模实际上是由常规导轨式爬升脚手架改造而成的,在改造设计过程中,为施工
满足,对大模板水平和垂直两个方向的附加力需要采取对治措施。
普通的爬升脚
手架架宽900mm,为了使大模板提升方便且保养易行,所以改造爬架为下半部宽1200mm的爬升主体,上半部保留原来的宽900mm的挂模体,搭上下面的爬升
主体架,并确保保持约500mm间隙。
在工程应用过程中,有必要针对工程需要,展开大模板拼装模式的应用,通
过对塔吊的应用,确保架体程序的稳定运行,当然,为了方便下序环节的开展,
要确保架体与模板之间的空隙,这样可以保持模板的形状,不易产生变形的状况,也有利于进行墙面光洁度的保持。
为了满足下序高层建设的应用需要,展开东西
简体的垂直偏差的控制是非常必要的,将其限制在一定范围内。
针对不同的结构
部位采用相应的模板施工方法。
一般要求顶板底模采用1830×915×18双层涂模的
胶合板作面板,截面为50×100mm的单根枋作内楞,间距600mm。
房屋内设通
用48×3.5钢管满堂脚手架,作为模板的支撑系统。
脚手架主杆纵距为50cm,横
距为60cm,横杆等距为160cm,纵向杆每隔320cm设剪刀撑,整体脚手架还需
与平台作加固连接。
在高层建筑建设过程中,我们也要展开平板振动器的应用,配合插入式高频
振动棒的应用,完成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的振捣程序的应用。
在应用过程中,可
以利用赶浆法进行推进应用,确保梁分层的有效浇筑。
在施工过程中,如果其达
到一定的板位置,在配合板砼进行浇筑,总之工艺的应用,要符合设备基础浇注
模式的需要。
为了满足上述工程的目的,积极做好相关的浇筑工作是非常必要的,比如对砼面的凿毛处理模式的应用,确保其自身的清洁性、干净性,而进行弹线
的应用,确保其钢筋的有效绑扎。
而后在进行侧模板等的安装。
砖必须要在砌筑
前一天浇水湿润,含水率为10~15%。
常温施工不得干砖上墙,雨季不得使用含
水率达饱和的砖砌墙。
砂浆配合比采用重量比,计量精度水泥为±2%,砂控制在
±5%以内。
采用砂浆搅拌机搅拌,搅拌时间不少于1.5min。
砌砖前应先盘角,每
次盘角不要超过五层,新盘的大角及时进行吊、靠。
如有偏差要及时修整。
盘角
时要仔细对照皮数杆的砖层和标高,控制好灰缝大小,使水平灰缝均匀一致。
大
角盘好后再复查一次,平整和垂直度完全符合要求后,再挂线砌墙。
3 结束语
对高层建筑的土建工程施工体系的健全,可以保证日常工作过程中建筑土建
工程模式的正常开展,这需要做好相关环节的准备工作,确保高层建筑施工整体
体系的健全,实现相关人员结构的有效分配,进而满足现实土建工程开展的需要,来进行高层建筑土建工程施工技术环节的剖析,以满足现实工作的应用发展。
参考文献:
[1]徐佳炜.高层建筑多层模板支撑体系及其安全性研究[D].同济大学,2008.
[2]王铁军.高层建筑施工项目质量管理与控制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9.
[3]胡国新.土建项目中的多层建筑施工技术要点[J].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