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创新语文同步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课件 (共25份打包)15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1)苦.其心志 (2)劳.其筋骨 (3)饿.其体肤 (4)空.乏.其身 (5)行拂.乱.其所为
苦:使……痛苦 劳:使……劳累 饿: 使……饥饿 空乏: 使……贫困 拂乱:使……不顺,使……错乱,颠倒
六、文言句式 (一)判断句 助之长者,揠苗者也(“……者,……也”表示判断) (二)被动句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动词“举”直接表被动) (三)省略句 1.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第一个“居” 和“立”“行”之后均省略了介词“于”) 2 . 富 贵 不 能 淫 , 贫 贱 不 能 移 , 威 武 不 能 屈 (“ 淫 ”“ 移 ” 和 “屈”后都省略了代词“之”)
单击图片进入Word文件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李泽厚
孟子继承了孔子,以审美快乐为最高人生理想,明确地将 “事亲”(仁)、“从兄”(义)的伦常秩序作为这种快乐的基础。 “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智之实,知斯二者弗 去是也;礼之实,节文斯二者是也;乐之实,乐斯二者。乐则生 矣,生则恶可已也,恶可已,则不知足之蹈之、手之舞之。”(《孟
4.而②③宋然人后有知闵生其于苗忧之患不而.长死而于.揠安之 乐者 也
连词,表因果关系,因而 连词,表并列关系
④其子趋而.往视之 连词,表修饰关系
5.以①②以告.直 子养 未而 尝无 知害 义,以介.其词外,之用也 连词,因为 ③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介词,把
五、词类活用
(一)名词活用
1.名词作动词
[课文·译注]
1.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评析] 我善于培养我的浩然正气。 浩然之气,是一种充满正义、仁义道德的正气、骨气,人 们具有了它,就会无所畏惧,勇往直前。这是一种处于高尚道 德境界的精神状态。这种浩然正气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无 数的仁人志士,把孟子的浩然正气当成反抗外侮、捍卫民族尊 严的重要精神武器。他们面临艰难危险能刚直不阿,视死如归, 英勇捐躯,谱写出一曲曲惊天动地、可歌可泣的正气歌。
1、只要有坚强的意志力,就自然而然地会有能耐、机灵和知识。2、你们应该培养对自己,对自己的力量的信心,百这种信心是靠克服障碍,培养意志和锻炼意志而获得的。 3、坚强的信念能赢得强者的心,并使他们变得更坚强。4、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5、有百折不挠的信念的所支持的人的意志,比那些似乎是无敌的物质力量有更强大 的威力。6、永远没有人力可以击退一个坚决强毅的希望。7、意大利有一句谚语:对一个歌手的要求,首先是嗓子、嗓子和嗓子……我现在按照这一公式拙劣地摹仿为:对 一个要成为不负于高尔基所声称的那种“人”的要求,首先是意志、意志和意志。8、执着追求并从中得到最大快乐的人,才是成功者。9、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0、发现者,尤其是一个初出茅庐的年轻发现者,需要勇气才能无视他人的冷漠和怀疑,才能坚持自己发现的意志,并把研究继续下去。11、我的本质不是我的意志的结果, 相反,我的意志是我的本质的结果,因为我先有存在,后有意志,存在可以没有意志,但是没有存在就没有意志。12、公共的利益,人类的福利,可以使可憎的工作变为可 贵,只有开明人士才能知道克服困难所需要的热忱。13、立志用功如种树然,方其根芽,犹未有干;及其有干,尚未有枝;枝而后叶,叶而后花。14、意志的出现不是对愿 望的否定,而是把愿望合并和提升到一个更高的意识水平上。15、无论是美女的歌声,还是鬓狗的狂吠,无论是鳄鱼的眼泪,还是恶狼的嚎叫,都不会使我动摇。16、即使 遇到了不幸的灾难,已经开始了的事情决不放弃。17、最可怕的敌人,就是没有坚强的信念。18、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 去。19、意志若是屈从,不论程度如何,它都帮助了暴力。20、有了坚定的意志,就等于给双脚添了一对翅膀。21、意志坚强,就会战胜恶运。22、只有刚强的人,才有神 圣的意志,凡是战斗的人,才能取得胜利。23、卓越的人的一大优点是:在不利和艰难的遭遇里百折不挠。24、疼痛的强度,同自然赋于人类的意志和刚度成正比。25、能 够岿然不动,坚持正见,度过难关的人是不多的。26、钢是在烈火和急剧冷却里锻炼出来的,所以才能坚硬和什么也不怕。我们的一代也是这样的在斗争中和可怕的考验中 锻炼出来的,学习了不在生活面前屈服。27、只要持续地努力,不懈地奋斗,就没有征服不了的东西。28、立志不坚,终不济事。29、功崇惟志,业广惟勤。30、一个崇高 的目标,只要不渝地追求,就会居为壮举;在它纯洁的目光里,一切美德必将胜利。31、书不记,熟读可记;义不精,细思可精;惟有志不立,直是无着力处。32、您得相 信,有志者事竟成。古人告诫说:“天国是努力进入的”。只有当勉为其难地一步步向它走去的时候,才必须勉为其难地一步步走下去,才必须勉为其难地去达到它。33、 告诉你使我达到目标的奥秘吧,我唯一的力量就是我的坚持精神。34、成大事不在于力量的大小,而在于能坚持多久。35、一个人所能做的就是做出好榜样,要有勇气在风 言风语的社会中坚定地高举伦理的信念。36、即使在把眼睛盯着大地的时候,那超群的目光仍然保持着凝视太阳的能力。37、你既然期望辉煌伟大的一生,那么就应该从今 天起,以毫不动摇的决心和坚定不移的信念,凭自己的智慧和毅力,去创造你和人类的快乐。38、一个有决心的人,将会找到他的道路。39、在希望与失望的决斗中,如果 你用勇气与坚决的双手紧握着,胜利必属于希望。40、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41、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走到底,决不回头。42、生命里最重 要的事情是要有个远大的目标,并借助才能与坚持来完成它。43、事业常成于坚忍,毁于急躁。我在沙漠中曾亲眼看见,匆忙的旅人落在从容的后边;疾驰的骏马落在后头, 缓步的骆驼继续向前。44、有志者事竟成。45、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46、意志目标不在自然中存在,而在生命中蕴藏。47、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 48、思想的形成,首先是意志的形成。49、谁有历经千辛万苦的意志,谁就能达到任何目的。50、不作什么决定的意志不是现实的意志;无性格的人从来不做出决定。我终 生的等待,换不来你刹那的凝眸。最美的不是下雨天,是曾与你躲过雨的屋檐。征服畏惧、建立自信的最快最确实的方法,就是去做你害怕的事,直到你获得成功的经验。 真正的爱,应该超越生命的长度、心灵的宽度、灵魂的深度。生活真象这杯浓酒,不经三番五次的提炼呵,就不会这样可口!人格的完善是本,财富的确立是末能力可以慢 慢锻炼,经验可以慢慢积累,热情不可以没有。不管什么东西,总是觉得,别人的比自己的好!只有经历过地狱般的折磨,才有征服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 出世间的绝唱。对时间的价值没有没有深切认识的人,决不会坚韧勤勉。第一个青春是上帝给的;第二个的青春是靠自己努力的。不要因为寂寞而恋爱,孤独是为了幸福而 等待。每天清晨,当我睁开眼睛,我告诉自己:我今天快乐或是不快乐,并非由我所遭遇的事情造成的,而应该取决于我自己。我可以自己选择事情的发展方向。昨日已逝,
六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一、识记字音
1.气馁.( něi ) 3.揠.苗( yà )
[基础·夯实]
2.不慊.于心( qiè ) 4.畎.亩( quǎn )
二、通假字
1.行有不慊.于心 2.无.若宋人然 3.往送之门,戒.之曰 4.往之女.家,必敬必戒 5.曾.益其所不能 6.困于心 ,不要 通 诫 ,告诫 通 汝 ,你 同 增 ,增加 通 横 , 横塞 通 弼 ,辅助
三、古今异义
1.丈.夫.之冠也,父命之 古义:男子
2.以直养而无.害. 古义: 不损害
3.所.以.动心忍性 古义: 用……的方法来
4.人恒过,然.后.能改 古义: 这样以后
今义:女子的配偶 今义:没有害处 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今义:表承接的连词
过程更加深化了。它们作为道的主体,不只是外观,不只是感受, 也不只是品德,而且还是一种感性生成和感性力量。“浩然之 气”身兼感性和超感性、生命与道德的双重性质。道德的理性即 在此感性存在的“气”中,这正是孔、孟“内圣”不同宗教神学 之所在,是儒家哲学、伦理学、美学的基本特征。
知识链接: 李泽厚,著名哲学家,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 究员、巴黎国际哲学院院士、美国科罗拉多学院荣誉人文学博 士,德国图宾根大学、美国密西根大学、威斯康辛大学等多所 大学客座教授。主要从事中国近代思想史和哲学、美学研究。
最值得注意的是,在这里,物质性的“气”(生命感性)是由 精神性的“义”(道德理性)的集结凝聚而产生。道德的凝聚变而 为生命是孔门仁学的人性自觉的另一种重大开拓。所以,“浩然 之气”不单只是一个理性的道德范畴,而且还同时具有感性的品 德。这才是关键所在,从而,感性与超感性、自然生命与道德主 体在这里是重叠交融的。道德主体的理性即凝聚在自然的生理 中,而成为“至大至刚”“无比坚强的感性力量和物质生命”。 这就把由“美”而“大”而“圣”“神”的个体人格的可能性
(四)状语后置句 1.困于心,衡于虑 (“于心”“于虑”作状语,后置) 2.征于色,发于声 (“于色”“于声”作状语,后置) 3.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于忧患”“于安乐”作状语,后置) 4.舜发于畎亩之中 (“于畎亩之中”作状语,后置) (五)宾语前置句 敢问夫子恶乎长 (疑问代词“恶”作宾语,前置) (六)定语后置句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作 “宋人”的定语,后置)
(1)丈夫之冠.也,父命之 (2)人恒过.,然后能改
冠: 举行加冠礼 过: 犯过错
2.名词的意动用法
以其外.之也
外: 把……作为外物
(二)动词的使动用法
1.所以动.心忍性
动: 使……惊动
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屈: 使……屈服
(三)形容词活用
1.形容词作动词
敢问夫子恶乎长.
长:擅长
这也就是中国的阳刚之美。由于它是作为伦理的道德主体人 格的呈现和光耀,从而任何以外的图景或物质形式展示出来的恐 惧悲惨,例如那种种鲜血淋漓的受苦受难,那尸横遍地的丑恶图 景,那恐怖威吓的自然力量……便不能作为这种刚强伟大的主体 道德力量的对手。这里要突出的恰恰是正面的道德力量的无可匹 敌,是“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孟子·公孙丑上》)的 勇敢、主动、刚强。如果说,Kant 的崇高是以巨大的丑的外在 形式来呈现道德理性的胜利,那么孟子这里则是以道德理性的直 接正面呈现为特征。从而,崇高在这里不但不再是古代集体劳动 的物质成果,而且也不是自然物质的硕大外在形式,它直接成
(3)善用排比 第 3 则中,“舜发于畎亩之中……百里奚举于市”连续六 句,形成排比,列举贤相能臣出身低微,却成就伟业,铺陈渲 染,给人心灵以极大震撼;“必先苦其心志……行拂乱其所 为”又是连续五句,构成排比,论述了苦难是成就雄才的途径, 是通向成功的阶梯这一观点。文章一气贯通,气势如虹,极具 感染力。
为道德力量在个体生命中的显示。这道德力量能直接与宇宙相交 通,与天地相合一,从而也不再需要任何神力天威,不需要借助 于巨大物质形态或狞厉的神秘象征。个体人格的道德力量自身作 为内在理性的凝聚,可以显现为一种感性的生命力量。这就是孟 子讲“气”最重要的特征。
孟子说:“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 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 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 矣。”(《孟子·公孙丑上》)
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评析] 富贵不能扰乱他的心,贫贱不能改变他的节,威武 不能压服他的志。 富贵不淫,这既是人生的警示,也是一个人应有的道德 操守。贫贱也不是什么可耻、可怕的事。“穷且益坚,不坠 青云之志”,高尚的人格并不因为身处贫贱而改变。珍爱名 誉,保持气节,这是做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的道德底线。这 就要求我们做到威武不能屈,即使在高压、淫威、权势及武 力逼迫面前,都能不屈不挠,守得住,站得直。孟子的这句 话历代相传,激励了无数的中华儿女。
3.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评析] 忧虑祸患可以使人生存,安宁快乐可以使人灭亡。 艰苦的生活环境能够锻炼人们坚强的意志,激励人们不 断进取;安乐的生活条件容易腐蚀人,沉湎其中会走向颓废 乃至灭亡。它揭示了事物发展变化的普遍规律,尤其揭示了 个人成败、国家兴亡的客观规律。
[问题 1] 第 1 则讲述了宋国人“揠苗助长”的故事,这一故事 意在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明确] “揠苗助长”的故事告诉我们积累的重要性,不仅知 识积累如此,技艺学习如此,我们进德修业、立身处世的方方 面面,都与积累有关。只有踏踏实实地学习,勤勤恳恳地工作, 我们才能面对困境不悲观、不沮丧,才能取得最终的成功,达 到人生的最高境界。
[问题 4] 简析本课的论证特点。 [明确] (1)巧用寓言
第 1 则论述养成浩然之气需要日积月累,而不能揠苗助 长、急于求成时,运用了“揠苗助长”的寓言进行说理,把抽 象的道理说得形象生动。
(2)妙用比喻 第 2 则在批评公孙衍、张仪的时候,孟子以女子出嫁、母 亲训导为喻,讽刺公孙衍、张仪把顺从当作正理,是妇人之见, 既诙谐幽默,又达到了讽喻的目的。
“与众乐乐”。孟子紧紧遵循着孔子,但气概是更为壮阔伟大 了。因为作为核心的个体人格是更为突出了,主体的人是更加 高大了,“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富贵不能淫,贫贱 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在任何事物之前无 需退缩,在天地面前无所羞惭和恐惧,从而就不必低首于任何 力量,不必膜拜于任何神灵。这样的主体人格观念难道还不刚 强伟大吗?而这也就是“大”“圣”“神”。
[问题 2] 从第 2 则孟子的论述看,什么样的人才是大丈夫? [明确] 真正的大丈夫不是阿谀苟容,窃取权势,逞个人智慧和 能力,横行霸道、为所欲为的人,而是执著于道义,有志气,有 节操,有作为,充满浩然正气,不为富贵迷惑,不为贫贱、威武 所屈的人。
[问题 3] 第 3 则短文是怎样阐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一 中心论点的? [明确] 短文开始一连用了六个排比,举出事实说明这些人虽出 身贫贱,但在经受了艰苦磨炼之后,终于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 顺此事实,作者连用几个短语得出“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的 结论,让人不能不信服。在此基础上,作者又从正反两方面进 一步论证经受磨炼的好处,最终提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子·离娄上》)这是把血缘基础、心理原则这两个孔门仁学要素与 人的快乐和生命连接起来,以构成人生的某种根本。而且:君子 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 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孟子·尽心上》)
这也仍是孔子“饭疏食饮水”的“乐”、“有朋自远方来” 的“乐”的延续,即人生的“乐”仍然在普通的日常人际中,在 父母、兄弟、朋友、师生的关系交往中,在我、你中。从而,在 艺术上,“独乐乐”,便不如“与人乐乐”,“少乐乐”便不如
四、一词多义 1.正① ②而 以勿 顺为 正., 正.心 者勿忘正道预期
③立天下之正.位 端正的
①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2.举② ③举 举. .大 世计 混亦 浊死 而我独发清动
④杀人如不能举. 尽
被提拔 全
3.拂① ②行 入则 拂.无 乱法 其家 所为 拂.士违背通,“不弼顺”,辅助
①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连词,表递进关系,而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