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北师大版选修4第二章 东西方的先哲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3-2024学年北师大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
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9小题每题3分共计57分)
1.亚里士多德曾提出政体三分法一人主治的君主政体少数人主治的贵族政体多数人主
治的民主政体纵观古代中国政治发展演变的特点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 中国没有出现过民主政治
B. 中国历史中出过贵族政体
C. 君主政体在中国发育最充分
D. 春秋战国是政体变革的重要时期
【答案】A
【解析】先秦时期我国是贵族政治故B项正确
中国两千多年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君主政体在中国发育最充分故C项正确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大变革时期故D项正确
故选A
2.“哲学王”是柏拉图政治思想中的核心观念也是柏拉图一生的信念柏拉图将除去哲人、知识阶层以外的阶级排除在权力中心以外认为“哲人”是少有的只有具有伟器的人方可
为之据此可以判断柏拉图()
A. 主张精英政治
B. 反对直接民主
C. 存在阶级观念
D. 否定哲人执政
【答案】A
【解析】
据材料“柏拉图将除去哲人、知识阶层以外的阶级排除在权力中心以外认为‘哲人’是少
有的只有具有伟器的人方可为之”可知只有极少数的“具有伟器的人”才可以执政说明
其主张精英政治故A项正确
材料并未涉及直接民主故B项错误
材料无法体现阶级观念故C项错误
材料“将除去哲人、知识阶层以外的阶级排除在权力中心以外”表明柏拉图主张哲人执
政故D项错误
故选A
3.亚里士多德曾说过“吾爱吾师但更爱真理” 这句话表明他和柏拉图之间存在分歧他们
在哲学方面的分歧主要在于()
A. 人是否要追求现世的幸福
B. 现实世界是否具有真实性
C. 是否要确定哲学的研究对象
D. 人是否要追求尽善尽美的境界
【答案】B
【解析】柏拉图的理念论不承认现实世界的真实性认为理念是世界的本原亚里士多德不仅肯定客观世界是真实的存在而且认为客观世界是人类认识的来源故B正确
A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B
4.春秋时期“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 针对这一现象孔子提出的政治主张是()
A. 恢复周礼
B. 有教无类
C. 无为而治
D. 兼爱非攻
【答案】A
【解析】材料中“弑君……亡国……”体现出春秋时期礼崩乐坏的社会现象故孔子强调稳定社会秩序恢复周礼故选A项
孔子在教育上提出有教无类材料强调的是“政治”主张排除B项
道家主张无为而治排除C项
墨家主张兼爱非攻排除D项
故选A
5.《论语•先进》记载因弟子冉求做季氏家宰替季氏聚敛财富孔子愤怒地说“这样的人不是我的学生弟子们敲着鼓攻击他吧!”这体现了孔子的()
A. “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
B. “为政以德”的治国理念
C. “尊卑有序”的伦理观念
D. “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
【答案】B
【解析】
6.孔子曾说“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孔子的学生曾子也说“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孔子与曾子的思想主张与下列哪位思想家的观点最为贴切()
A. 董仲舒的“三纲五常”主张
B. 朱熹的“格物致知”思想
C. 顾炎武的“经世致用”思想
D. 王阳明的“致良知”思想
【答案】D
【解析】依据题干“内自省”、“三省吾身”可知反映的是注重自身内心的反省结合所学可知王阳明的“致良知”思想强调的是自身内心的反省故D项正确
“三纲五常”的主张强调的是等级秩序与道德标准与内心反省无关故A项错误
“格物致知”中“物”指天地万物格物致知要求通过对万物的深刻探究来得到“理” 而不是通过内心反省故B项错误
“经世致用”的主张强调在实践中求真知与内心反省无关故C项错误
7.英国学者罗素在论述一位古希腊哲学家时说他的一个重要思想是乌托邦“它是一长串的乌托邦中最早的一个” 这位古希腊哲学家的另一个重要思想是()
A. 人是万物的尺度
B. 理念论
C. 逻辑三段论
D. 美德即知识
【答案】B
【解析】从题干材料可以看出这位古希腊哲学家是柏拉图
A项是普罗塔哥拉的思想主张
B项是柏拉图的思想主张
C项是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
D项是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
故选B
8.亚里士多德认为“使用奴隶与使用家畜的确没有很大的区别因为两者都是用身体提供生活必需品……很显然有些人天生即是自由的有些人天生就是奴隶对于后者来说被奴役不仅有益而且是公正的(《亚里士多德全集》第九卷《政治学》第11~12页)”下列哪一观点符合亚里士多德的这一逻辑()
A. 对于不平等的人施以不平等才是真平等
B. 对于平等的人施以不平等才是真平等
C. 奴隶和自由人的不平等不是天生的
D. 正义与否在于是否使用和奴役奴隶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表明亚里士多德认为人分为自由人和奴隶两者都是天生的而且自由人奴役奴隶是对奴隶有益的也是正义的故A正确
BC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D明显与上述内容无关排除
故选A
9.有学者认为孔子主张人在修养成长的过程中其来自内部的自律和来自外部的他律应当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关系其间并无逻辑上的矛盾和不彻底其中“他律”指的是()
A. 仁者爱人
B. 君主法治
C. 礼乐规范
D. 三省吾身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结合孔子的核心思想“仁、礼”的学说可知内部的自律指的是伦理道德外部的他律指的是礼乐制度故C项正确
AD项属于内部的自律故排除
B项属于法家思想故排除
故选C
10.孔子主张“正名” 试图把当时已经混淆的社会等级秩序矫正过来达到规范人们的言行和使社会有“序”的目的这一主张的思想核心是()
B. “仁”
C. “德”
D. “孝”
【答案】A
【解析】春秋时代中国社会处于急遽大变革社会动荡分封秩序已难以为继孔子面对“礼崩乐坏”的社会情势提出自己的变革主张即恢复“周礼”用以规范社会秩序实现社会安定但“周礼”具有严格的社会等级特征其目的在于维护奴隶主阶级的统治这与春秋战国时代新社会力量的崛起和发展相违孔子“礼”制主张最终必然破产故A正确
BCD三项与上述题意特征不符排除
故选A
11.柏拉图说“正义就是有自己的东西干自己的事即各守本分各司其职所以正义的落脚点是一种秩序……城邦的正义就是城邦的每一个人都按照他的禀赋安于他所属的位置”这从侧面反映了柏拉图主张()
A. 社会平等
B. 精英政治
C. 等级秩序
D. 主权在民
【答案】B
【解析】A.材料体现不出社会的平等排除
B.柏拉图认为每一个人应该按照他的禀赋来从事社会活动担任一定的职务结合柏拉图的思想我们可知这是一种理想状态实际上他是主张贤人治国是精英政治正确
C.材料中是强调每个人各安本分没有体现出等级秩序排除
D.材料体现不出主权在民的思想排除
故选B
12.柏拉图认为自然界中有形的东西是流动的但是构成这些有形物质的形式或理念却是永恒不变的这表明柏拉图的思想属于()
A. 主观唯心主义
B. 客观唯心主义
C. 朴素唯物主义
D. 辩证唯物主义
【答案】B
【解析】从“有形的东西”看其思想具有客观性从“理念却是永恒不变的”看属于唯心主义故B正确
A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13.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对其师柏拉图的思想既有继承又有突破此处的“继承”是指()
A. 追求尽善尽美的境界
B. 现实世界是人类认识的源泉
C. 客观上并无理念世界的存在
D. 物质受形式的支配
【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继承是指两人思想的共同点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都主张追求尽善尽美的境界故A项正确
BD项是亚里士多德对柏拉图思想的突破排除
C项是柏拉图的思想排除
14.在柏拉图的《理想国》中负责保卫国家的是()
A. 富有的“贤哲”
B. 武士
C. 农民
D. 手工业者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柏拉图的《理想国》中把每个人按照智慧明确分工各司其职贤哲统治武士保卫农民和手工业者生产因此负责保卫国家的是武士故B项正确
ACD三项均不符合应排除
15.有学者认为孔子是第一个以六艺教一般人者他如此大招学生不问身家凡缴学费者皆收一律教以各种功课教读各种典籍此实一大解放也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A. 孔子是最早的教育家
B. 孔子的教育活动使学术平民化
C. 孔子最早教授“六艺”
D. 孔子的贡献在于大规模招收学生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孔子招收学生不论出身而且把六艺以及各种典籍教授给普通人从而使学术平民化故B项正确
材料表明孔子最早将六艺教给普通人而不是其最早教授六艺故C项错误
A、D两项不是材料主旨故排除
故选B
16.在柏拉图的理想国中正义原则要求统治者的统治应符合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而每个人不可能模仿许多事情只能从事适合自己天性的职业各司其职不能任意更换这反映出柏拉图()
A. 政治理想具有理性主义色彩
B. 认为国家最佳政体为共和制
C. 痛斥现实政治中非正义行为
D. 代表古希腊全体人摇旗呐喊
【答案】A
【解析】柏拉图的理想王国中按智慧品德把每个人明确分工各司其职具有理性主义色彩故A项正确
共和制是近代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故B项错误
材料体现了柏拉图各司其职的理想政治并非对现实非正义行为的痛斥故C项错误
柏拉图个人不能代表古希腊全体人故D项错误
故选A
17.柏拉图《会饮篇》中有一个故事最初人类有三种人男人、女人和不男不女的阴阳人阴阳人体力和精力都非常强壮因此图谋向诸神造反审斯需要想出一个两全办法一方面要让人类活着否则就没有人类对神的崇拜和牺牲祭祀另一方面要削弱他们的力量使他们不敢再捣乱对材料最准确的理解是()
A. 认识到人的力量与价值
B. 宣扬以神本主义的宗教思想
C. 批判当时希腊人的愚昧
D. 否定人类对神的宗教信仰
【答案】A
【解析】根据这个故事人本身是有很大的能力的体现了其认识到人的力量和价值故A 项正确
其不在于宣扬以神为中心的世界观而在宣扬以人为中心故B项错误
其不在于批判当时希腊人的愚昧而在突出人的作用和价值故C项错误
其没有体现人类对神的宗教信仰的态度故D项错误
故选A
18.《全球冷战》一书中说“会议在亚非国家之间引发了前所未有的亲近感的同时也在华盛顿和莫斯科引起了严重的关切……美国国务卿杜勒斯断定第三世界国家新近获得的采取一致行动的能力意味着‘自由世界与共产主义世界之间的战场正在转移’” 该会议是()
A. 日内瓦会议
B. 万隆会议
C. 第26届联合国大会
D. 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
【答案】B
【解析】材料“会议在亚非国家之间”“第三世界国家”表明该会议是万隆会议(又称亚非会议) B项正确
日内瓦会议有美国、苏联等国参加与“第三世界国家”不符 A项错误
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与“会议在亚非国家之间”不符 C项错误
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在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举行南斯拉夫是欧洲国家与“会议在亚非国家之间”不符 D项错误
故选B
19.在《理想国》中柏拉图将人的灵魂分为三个成分理性、激情和欲望认为理性是“用以推理思考的” 欲望是心灵的无理性部分或欲望部分激情是非常宁愿站在理性一边的“它是理智的天然辅助者” 由此可见柏拉图()
A. 关注人的自然之性
B. 对人的理性的重视
C. 把研究灵魂作为重点
D. 把人与动物区分开来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用以推理思考的”“欲望是心灵的无理性部分或欲望部分激情是非常宁愿站在理性一边的”“它是理智的天然辅助者”体现了柏拉图对人的理性的重视故B正确
材料未体现关注人的自然之性故排除A
材料体现了柏拉图对人的理性的重视并不能反映把研究灵魂作为重点故排除C
材料并未体现D项内容故排除
故选B
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
20.(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孔子和陶行知在教育领域贡献的异同
20.(2)依据上述材料评价陶行知
【答案】(1)同都强调教育的重要性对中国教育事业发展起到重要作用都反对传统教育开创新式教育
异孔子开创私学为百家争鸣奠定文化基础陶行知推行平民教育促进教育平民化.【解析】(1)考查对材料中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由材料中“群众教育运动方面非常积极”可见陶行知非常重视教育由材料中“在城市里搞群众教育被视为叛逆而遭禁止陶行知就到农村进行教育和推行农村复兴计划”可以得出其反对传统教育开创新式教育因此可以得出相同点都强调教育的重要性对中国教育事业发展起到重要作用都反对传统教育开创新式教育
不同点孔子开创了私学而陶行知则主张教育平民化
【答案】(2)陶行知是近代教育家、思想家为中国开创平民教育促进中国新式教育的发展陶行知是民主斗士反抗专制独裁统治为中国民族独立民主富强作出贡献.
【解析】(2)对陶行知先生的评价需要结合具体的历史事件进行评价一是开创平民教育促进中国新式教育的发展二是由材料中“以我愚见匪无非是那些自以为正统的人给和他们立场不同或反对他们所作所为的人乱扣的帽子”可以看出陶行知反抗专制独裁统治为中国民族独立民主富强作出贡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