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立根实验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目的】
1)了解光电效应的基本规律,认识光的量子性。 2)学习用光电效应法测定普朗克常数。 【实验器材】
ZKY-GD-4 光电效应实验仪、滤色片组、光阑组、示波器(YB43030B 型)等。 【实验原理】
1.实验装置 ZKY-GD-4 光电效应实验仪由汞灯、电源、滤色片、光阑、光电管及智能实验仪构 成,实验装置如图 4-20-1 所示,智能实验仪的调节面板如图 4-20-2 所示。
3
q=
18π
ηl
2 d
2ρ
g
t
1
+
b p
2ρ gt 9ηl
U
(4-19-8)
式(4-19-8)即为用静态(平衡)法测油滴电荷的公式。
令
A=
18π 2ρ g
3
(ηl ) 2
d,B=
b p
2ρ g 9η l
式中的各量均为实验室给出的常量,则油滴所带的电量可以表示为
q=ne=
A
3
[t(1 + B t )]2U
面板上的电压调节旋钮可以调整极板之间的电压,用来控制油滴的平衡、下落及提 升;计时开始/结束切换按钮用来计时;0V/工作切换按钮用来切换仪器的工作状态;平 衡/提升切换按钮可以切换油滴平衡或提升状态;确认按钮可以将测量数据显示在屏幕 上,从而省去了每次测量完成后手工记录数据的过程。
第 4 章 综合与提高实验
图 4-19-2 油滴仪的面板示意图
1—CCD 盒;2—电源插座;3—调焦旋钮;4—Q9 视频接口;5—光学系统;6—镜头; 7—观察孔;8—上极板压簧;9—进光孔;10—光源;11—确认按钮;12—状态指示灯; 13—平衡/提升切换按钮;14—0V/工作切换按钮;15—计时开始/结束切换按钮;16—水准泡; 17—电压调节旋钮;18—紧固螺钉;19—电源开关;20—油滴管收纳盒安放环;21—调平螺钉(3 个)
243
【实验原理】
用喷雾器将油滴喷入两块相距为 d 的水平放置的平行极板之间,当油滴在喷射时,
由于空气的摩擦,油滴一般都是带电的。如图 4-19-3 所示,设油滴的质量为 m,所带的
电量为 q,两极板间的电压为 U,则油滴在平行极板间将同时受到两个力的作用,
一个是重力 mg,一个是静电力 qE,调节两极板间的电压 U,可使两力达到平衡,
图 4-19-5 油滴计时位置示意图
3)选择 5 颗油滴进行测量,将测量数据填入表 4-19-1 中。
4)根据式(4-19-9)求出不同油滴所带的电量 q,再求其最大公约数,即电子电量。
也可用反向验证法进行数据处理,即用公认的电子电量 e 去除实验测得的电量 q,得到
一个接近某一整数的数值,这个整数就是油滴所带的基本电荷的数目 n,再用这个 n 去
2)选择一颗合适的油滴。质量太大的油滴,下落太快,时间测量误差大;质量太 小的油滴,布朗运动明显,也会造成过大的测量误差。通常选择平衡电压在 230V 左右, 匀速下降 1.6mm(分划板上 8 格)的时间为 10~25s 的油滴比较合适。
3)调节平衡电压(在 230V 左右)以驱走不需要的油滴,直到剩下一颗缓慢运动的 油滴为止,仔细调节平衡电压,使油滴静止。
除实验测得的电量 q,即得电子的电荷量 e,即
q=ne⇒
n= q e e=1.60 ×10-19 C
⇒
n实
=n(四舍五入取整数)⇒ e实
=
q n实
。
然后与公认的 e 相比较,计算出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
表 4-19-1 测量密立根油滴的实验数据
油滴
1
2
345源自测量项目12
U/V
3
4
5
U /V
246
大学物理实验(第二版)
2)将 0V/工作切换按钮置于“0V”挡,当油滴下落到标有“0”标记的格线时,如 图 4-19-5 所示,立即按下计时开始按钮,计时器开始计时;待油滴下落至标有“1.6” 标记的格线时按下计时停止按钮,计时器停止计时,同时油滴停止下落。可以通过确认 按钮将此次测量数据记录到屏幕上。为了提高测量结果的精确度,对同一颗油滴至少 测 5 次。
用,下降一段距离达到某一速度 v 后,阻力与重力平衡(空气浮力忽略不计),如图 4-19-4
所示,油滴做匀速运动,此时
F=mg
(4-19-2)
根据斯托克斯定律,黏滞阻力 F=6πrη v,故有 6πrηv =mg
(4-19-3)
式中,η为空气的动力黏度;r 为油滴的半径。由于表面张力的
作用,油滴呈小球状,其质量为
2.测量显微镜(包括显微镜、CCD 摄像头、接口电路和显示器)
在油雾盒防风罩前装有测量显微镜,在显示器上能清晰地观察到油滴的运动情况。 显示屏上显示实验界面(电子分划板),每格相当于视场中的距离为 0.2mm。在显微镜 上还有两个对称的调焦旋钮,用来调节像的聚焦。
CCD 是固体图像传感器的核心器件,由它制成的摄像机可把光学图像变为视频电 信号,由视频电缆接到显示器上监视,或接录像机,或接计算机进行处理。本实验把它 接到显示器上,将显微镜观察到的油滴运动图像清晰逼真地显示在屏幕上,以便观察和 测量。
242
大学物理实验(第二版)
图 4-19-1 油雾室和油滴盒的结构
1—油雾室;2—油雾孔开关;3—防风罩;4—上电极板;5—胶木圆环;6—下电极板; 7—油雾盒基座;8—上盖板;9—喷雾口;10—油雾孔;11—上下极板压簧
3.电路箱(油滴仪主机) 油滴仪主机包括可控高压电源、计时装置、A/D 采样、视频处理等单元模块。油滴 仪的面板结构如图 4-19-2 所示。
m= 4 πr3ρ 3
(4-19-4)
式中,ρ 为油的密度。由式(4-19-3)和式(4-19-4)得油滴的
图 4-19-4
油滴受力分析
半径
r=
9ηv 2ρ g
(4-19-5)
考虑到油滴的直径与空气分子的间隙相当,空气此时已不能看成是连续介质,其动
力黏度η 需做相应的修正,即
η
′=
η 1+ b
pr
(4-19-6)
1.油雾室和油滴盒
油雾室用有机玻璃制成,其上有喷雾口和油雾孔,油滴就是通过油雾孔 10 下落到 油滴盒中,该孔可以通过拉动油雾孔开关 2 打开和关闭。
油滴盒是密立根油滴仪的一个重要部件,其结构如图 4-19-1 所示,是由两块经过精 磨的金属平板,中间垫以胶木圆环构成的平行板电容器。在上电极板的上方有一个可以 左、右移动的上下极板压簧 11,保证上电极板 4 与下电极板 6 始终平行。此外,上电极 板中心处有一个 0.4mm 的油雾落入孔,使微小油滴可以进入电容器中间的电场空间。 胶木圆环上有显微镜观察孔、照明孔,进入电场空间内的油滴由照明装置照明。油滴盒 整体固定在油雾盒基座 7 上,可通过调平手轮调整水平。
密立根油滴实验取得了两项主要成果:一是证明了电荷的不连续性;二是测量并证 明了元电荷即为电子电荷。
【实验目的】
1)了解油滴实验的方法与特点。 2)测定基本电荷,并验证油滴所带电荷的不连续性。
【实验器材】
密立根油滴仪(ZKY-MLG-6)、喷雾器。密立根油滴仪由油雾室、油滴盒、CCD (Charge-Coupled Device,电荷耦合器件),电视显微镜、显示器、电路箱等组成。
式中,b=8.22×10-3m·Pa 为修正常量;p 为大气压强;r 为未经修正的油滴半径,由于
它在修正项中,不必进行精确计算,仍由式(4-19-5)计算即可。
244
大学物理实验(第二版)
实验时,当两极板间的电势差 U=0 时,设油滴匀速下落的距离为 l,时间为 t,则
v= l
(4-19-7)
t
将式(4-19-5)中的η 用η′ 代替,整理以上各式,可得
3.测量
1)将平衡/提升切换按钮 13 置于提升挡(这时极板电压在原平衡电压的基础上增加 约 200V 的电压),油滴立即向上运动,待油滴运动到屏幕顶端附近时(图 4-19-5 中标
第 4 章 综合与提高实验
245
注的“开始下落的位置”),切换至平衡挡。仔细调节平衡电压,使这颗油滴静止,并记 录下平衡电压值。
油滴
1
2
3
4
测量项目
1
2
t/s
3
4
5
t /s q /(×10-19C)
ni ei /(×10-19C)
思考与练习
1.若电容器极板不平行,对实验结果有无影响? 2.做好本实验的关键是什么?为什么?
续表
5
4.20 光电效应及普朗克常数的测定
光照在金属表面时,金属中的电子会从金属表面逸出,这个现象叫作光电效应。光 电效应是由赫兹在 1887 年首先发现的。1905 年,爱因斯坦在普朗克量子假说的基础上 提出了“光量子”的概念,成功解释了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1916 年,密立根以精确的 光电效应实验证实了爱因斯坦的光电方程,测出的普朗克常数与普朗克按绝对黑体辐射 定律计算的值相吻合。如今,光电效应已经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应用光电效应原理制 成的光电管、光电倍增管、光敏电阻、光电池等已成为生产和科研中不可缺少的器件。
第 4 章 综合与提高实验
241
4.19 密立根油滴实验
著名的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在 1909~1917 年期间所做的测量微小油滴上所带电荷 的工作,即油滴实验,是物理学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实验。这一实验的设计思想简 明巧妙,方法简单,而结论却具有说服力,并具有重大意义。这一实验堪称物理实验的 精华和典范。正是由于该实验和普朗克常数测定的成就,密立根荣获了 1923 年诺贝尔 物理学奖。
(4-19-9)
由式(4-19-9)可见,欲测一颗给定油滴所带的电量 q,只需先测出它的平衡电压 U,
然后撤去电压,让它在空气中自由下降,并在下落达到匀速后,测出下落给定距离 l 所
用的时间 t 即可。
【实验内容】
1.仪器调节
1)首先将密立根油滴仪与监视器连接好。调节油滴仪上的调平螺钉 21,使水平仪 气泡居中,此时平行极板水平。
2)打开显示器和油滴仪电源。按下油滴仪主机上的确认按钮 11 后出现实验界面。 将 0V/工作切换按钮 14 置于到工作模式,将平衡/提升切换按钮 13 置于平衡模式,调节 电压调节旋钮 17,给极板加上 230V 左右的电压。
2.选择油滴
1)在喷雾器中注入少许油,打开油雾孔开关,用喷雾器对准油雾口向油雾室喷油。 调节显微镜调焦手轮,使显微镜聚焦,从屏幕上可看见大量清晰的油滴。
油滴可在空中静止,即
qU mg=qE=
d
(4-19-1)
图 4-19-3 电场中的油滴
为了测定油滴所带电量 q,除应测出 U、d 外,还必须测出油滴的质量 m。由于油 滴非常小,它的半径在 10-6m 数量级,质量约在 10-15kg 数量级,用常规的测量方法是
无法测量的,需采用如下方法测定。
平行平板未加电压时,油滴受重力的作用而加速下降,但由于受空气黏滞阻力的作
1)了解光电效应的基本规律,认识光的量子性。 2)学习用光电效应法测定普朗克常数。 【实验器材】
ZKY-GD-4 光电效应实验仪、滤色片组、光阑组、示波器(YB43030B 型)等。 【实验原理】
1.实验装置 ZKY-GD-4 光电效应实验仪由汞灯、电源、滤色片、光阑、光电管及智能实验仪构 成,实验装置如图 4-20-1 所示,智能实验仪的调节面板如图 4-20-2 所示。
3
q=
18π
ηl
2 d
2ρ
g
t
1
+
b p
2ρ gt 9ηl
U
(4-19-8)
式(4-19-8)即为用静态(平衡)法测油滴电荷的公式。
令
A=
18π 2ρ g
3
(ηl ) 2
d,B=
b p
2ρ g 9η l
式中的各量均为实验室给出的常量,则油滴所带的电量可以表示为
q=ne=
A
3
[t(1 + B t )]2U
面板上的电压调节旋钮可以调整极板之间的电压,用来控制油滴的平衡、下落及提 升;计时开始/结束切换按钮用来计时;0V/工作切换按钮用来切换仪器的工作状态;平 衡/提升切换按钮可以切换油滴平衡或提升状态;确认按钮可以将测量数据显示在屏幕 上,从而省去了每次测量完成后手工记录数据的过程。
第 4 章 综合与提高实验
图 4-19-2 油滴仪的面板示意图
1—CCD 盒;2—电源插座;3—调焦旋钮;4—Q9 视频接口;5—光学系统;6—镜头; 7—观察孔;8—上极板压簧;9—进光孔;10—光源;11—确认按钮;12—状态指示灯; 13—平衡/提升切换按钮;14—0V/工作切换按钮;15—计时开始/结束切换按钮;16—水准泡; 17—电压调节旋钮;18—紧固螺钉;19—电源开关;20—油滴管收纳盒安放环;21—调平螺钉(3 个)
243
【实验原理】
用喷雾器将油滴喷入两块相距为 d 的水平放置的平行极板之间,当油滴在喷射时,
由于空气的摩擦,油滴一般都是带电的。如图 4-19-3 所示,设油滴的质量为 m,所带的
电量为 q,两极板间的电压为 U,则油滴在平行极板间将同时受到两个力的作用,
一个是重力 mg,一个是静电力 qE,调节两极板间的电压 U,可使两力达到平衡,
图 4-19-5 油滴计时位置示意图
3)选择 5 颗油滴进行测量,将测量数据填入表 4-19-1 中。
4)根据式(4-19-9)求出不同油滴所带的电量 q,再求其最大公约数,即电子电量。
也可用反向验证法进行数据处理,即用公认的电子电量 e 去除实验测得的电量 q,得到
一个接近某一整数的数值,这个整数就是油滴所带的基本电荷的数目 n,再用这个 n 去
2)选择一颗合适的油滴。质量太大的油滴,下落太快,时间测量误差大;质量太 小的油滴,布朗运动明显,也会造成过大的测量误差。通常选择平衡电压在 230V 左右, 匀速下降 1.6mm(分划板上 8 格)的时间为 10~25s 的油滴比较合适。
3)调节平衡电压(在 230V 左右)以驱走不需要的油滴,直到剩下一颗缓慢运动的 油滴为止,仔细调节平衡电压,使油滴静止。
除实验测得的电量 q,即得电子的电荷量 e,即
q=ne⇒
n= q e e=1.60 ×10-19 C
⇒
n实
=n(四舍五入取整数)⇒ e实
=
q n实
。
然后与公认的 e 相比较,计算出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
表 4-19-1 测量密立根油滴的实验数据
油滴
1
2
345源自测量项目12
U/V
3
4
5
U /V
246
大学物理实验(第二版)
2)将 0V/工作切换按钮置于“0V”挡,当油滴下落到标有“0”标记的格线时,如 图 4-19-5 所示,立即按下计时开始按钮,计时器开始计时;待油滴下落至标有“1.6” 标记的格线时按下计时停止按钮,计时器停止计时,同时油滴停止下落。可以通过确认 按钮将此次测量数据记录到屏幕上。为了提高测量结果的精确度,对同一颗油滴至少 测 5 次。
用,下降一段距离达到某一速度 v 后,阻力与重力平衡(空气浮力忽略不计),如图 4-19-4
所示,油滴做匀速运动,此时
F=mg
(4-19-2)
根据斯托克斯定律,黏滞阻力 F=6πrη v,故有 6πrηv =mg
(4-19-3)
式中,η为空气的动力黏度;r 为油滴的半径。由于表面张力的
作用,油滴呈小球状,其质量为
2.测量显微镜(包括显微镜、CCD 摄像头、接口电路和显示器)
在油雾盒防风罩前装有测量显微镜,在显示器上能清晰地观察到油滴的运动情况。 显示屏上显示实验界面(电子分划板),每格相当于视场中的距离为 0.2mm。在显微镜 上还有两个对称的调焦旋钮,用来调节像的聚焦。
CCD 是固体图像传感器的核心器件,由它制成的摄像机可把光学图像变为视频电 信号,由视频电缆接到显示器上监视,或接录像机,或接计算机进行处理。本实验把它 接到显示器上,将显微镜观察到的油滴运动图像清晰逼真地显示在屏幕上,以便观察和 测量。
242
大学物理实验(第二版)
图 4-19-1 油雾室和油滴盒的结构
1—油雾室;2—油雾孔开关;3—防风罩;4—上电极板;5—胶木圆环;6—下电极板; 7—油雾盒基座;8—上盖板;9—喷雾口;10—油雾孔;11—上下极板压簧
3.电路箱(油滴仪主机) 油滴仪主机包括可控高压电源、计时装置、A/D 采样、视频处理等单元模块。油滴 仪的面板结构如图 4-19-2 所示。
m= 4 πr3ρ 3
(4-19-4)
式中,ρ 为油的密度。由式(4-19-3)和式(4-19-4)得油滴的
图 4-19-4
油滴受力分析
半径
r=
9ηv 2ρ g
(4-19-5)
考虑到油滴的直径与空气分子的间隙相当,空气此时已不能看成是连续介质,其动
力黏度η 需做相应的修正,即
η
′=
η 1+ b
pr
(4-19-6)
1.油雾室和油滴盒
油雾室用有机玻璃制成,其上有喷雾口和油雾孔,油滴就是通过油雾孔 10 下落到 油滴盒中,该孔可以通过拉动油雾孔开关 2 打开和关闭。
油滴盒是密立根油滴仪的一个重要部件,其结构如图 4-19-1 所示,是由两块经过精 磨的金属平板,中间垫以胶木圆环构成的平行板电容器。在上电极板的上方有一个可以 左、右移动的上下极板压簧 11,保证上电极板 4 与下电极板 6 始终平行。此外,上电极 板中心处有一个 0.4mm 的油雾落入孔,使微小油滴可以进入电容器中间的电场空间。 胶木圆环上有显微镜观察孔、照明孔,进入电场空间内的油滴由照明装置照明。油滴盒 整体固定在油雾盒基座 7 上,可通过调平手轮调整水平。
密立根油滴实验取得了两项主要成果:一是证明了电荷的不连续性;二是测量并证 明了元电荷即为电子电荷。
【实验目的】
1)了解油滴实验的方法与特点。 2)测定基本电荷,并验证油滴所带电荷的不连续性。
【实验器材】
密立根油滴仪(ZKY-MLG-6)、喷雾器。密立根油滴仪由油雾室、油滴盒、CCD (Charge-Coupled Device,电荷耦合器件),电视显微镜、显示器、电路箱等组成。
式中,b=8.22×10-3m·Pa 为修正常量;p 为大气压强;r 为未经修正的油滴半径,由于
它在修正项中,不必进行精确计算,仍由式(4-19-5)计算即可。
244
大学物理实验(第二版)
实验时,当两极板间的电势差 U=0 时,设油滴匀速下落的距离为 l,时间为 t,则
v= l
(4-19-7)
t
将式(4-19-5)中的η 用η′ 代替,整理以上各式,可得
3.测量
1)将平衡/提升切换按钮 13 置于提升挡(这时极板电压在原平衡电压的基础上增加 约 200V 的电压),油滴立即向上运动,待油滴运动到屏幕顶端附近时(图 4-19-5 中标
第 4 章 综合与提高实验
245
注的“开始下落的位置”),切换至平衡挡。仔细调节平衡电压,使这颗油滴静止,并记 录下平衡电压值。
油滴
1
2
3
4
测量项目
1
2
t/s
3
4
5
t /s q /(×10-19C)
ni ei /(×10-19C)
思考与练习
1.若电容器极板不平行,对实验结果有无影响? 2.做好本实验的关键是什么?为什么?
续表
5
4.20 光电效应及普朗克常数的测定
光照在金属表面时,金属中的电子会从金属表面逸出,这个现象叫作光电效应。光 电效应是由赫兹在 1887 年首先发现的。1905 年,爱因斯坦在普朗克量子假说的基础上 提出了“光量子”的概念,成功解释了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1916 年,密立根以精确的 光电效应实验证实了爱因斯坦的光电方程,测出的普朗克常数与普朗克按绝对黑体辐射 定律计算的值相吻合。如今,光电效应已经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应用光电效应原理制 成的光电管、光电倍增管、光敏电阻、光电池等已成为生产和科研中不可缺少的器件。
第 4 章 综合与提高实验
241
4.19 密立根油滴实验
著名的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在 1909~1917 年期间所做的测量微小油滴上所带电荷 的工作,即油滴实验,是物理学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实验。这一实验的设计思想简 明巧妙,方法简单,而结论却具有说服力,并具有重大意义。这一实验堪称物理实验的 精华和典范。正是由于该实验和普朗克常数测定的成就,密立根荣获了 1923 年诺贝尔 物理学奖。
(4-19-9)
由式(4-19-9)可见,欲测一颗给定油滴所带的电量 q,只需先测出它的平衡电压 U,
然后撤去电压,让它在空气中自由下降,并在下落达到匀速后,测出下落给定距离 l 所
用的时间 t 即可。
【实验内容】
1.仪器调节
1)首先将密立根油滴仪与监视器连接好。调节油滴仪上的调平螺钉 21,使水平仪 气泡居中,此时平行极板水平。
2)打开显示器和油滴仪电源。按下油滴仪主机上的确认按钮 11 后出现实验界面。 将 0V/工作切换按钮 14 置于到工作模式,将平衡/提升切换按钮 13 置于平衡模式,调节 电压调节旋钮 17,给极板加上 230V 左右的电压。
2.选择油滴
1)在喷雾器中注入少许油,打开油雾孔开关,用喷雾器对准油雾口向油雾室喷油。 调节显微镜调焦手轮,使显微镜聚焦,从屏幕上可看见大量清晰的油滴。
油滴可在空中静止,即
qU mg=qE=
d
(4-19-1)
图 4-19-3 电场中的油滴
为了测定油滴所带电量 q,除应测出 U、d 外,还必须测出油滴的质量 m。由于油 滴非常小,它的半径在 10-6m 数量级,质量约在 10-15kg 数量级,用常规的测量方法是
无法测量的,需采用如下方法测定。
平行平板未加电压时,油滴受重力的作用而加速下降,但由于受空气黏滞阻力的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