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第2节 对电阻的进一步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对电阻的进一步研究
1.定义:用纵轴表示电流,横轴表示电压,画出的导体的I-U图线.
2.线性元件和非线性元件
(1)线性元件:I-U图线是过原点的直线.即I与U成正比.
(2)非线性元件:I-U图线是曲线.
1.导体的伏安特性曲线能形象地描述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2.二极管有单向导电性是线性元件.(×)
3.欧姆定律适用于任何导体导电.(×)
4.对于线性元件,I-U图象的斜率越大其电阻就越小.(√)
某同学用正确的方法描绘出了某种半导体元件的伏安特性曲线如图2-2-1所示,这种元件是线性元件吗?该元件的电阻随U的增大是如何变化的?
图2-2-1
【提示】因其I-U图象为曲线,所以它是非线性元件.随着电压的增大,半导体元件的温度升高,图线的斜率逐渐增大,又因为斜率的物理意义反映了电阻的倒数的变化规律,所以半导体元件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如图2-2-2所示为电学元件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电压之间的关系图象.
图2-2-2
探讨1:图甲和图乙中的图线所描述的电流和电压关系有何区别?
【提示】图甲中的电流和电压之间为非线性关系,图乙中的电流和电压之间为线性关系,电流与电压成正比.
探讨2:图乙中的图线A和B所对应的元件的电阻哪个大些?
【提示】图线B.
1.I-U图象与U-I图象的区别
(1)坐标轴的意义不同:I-U图象中,横坐标表示电压U、纵坐标表示电流I;U-I图象中,横坐标表示电流I,纵坐标表示电压U.
(2)图线斜率的意义不同.I-U图象中,斜率表示电阻的倒数;U-I图象中,斜率表示电阻,如图2-2-3所示,在图甲中R2<R1,在图乙中R2>R1.
图2-2-3
2.非线性元件I-U图象的理解
如图2-2-4所示,非线性元件的I-U图线是曲线,导体电阻=,即电阻等于图象上点(,)与坐标原点连线的斜率的倒数,而不等于该点切线斜率的倒数.
图2-2-4
1.实验室中的标准电阻的伏安特性曲线应最接近于图中的哪一个()
【解析】标准电阻的电阻是一定值,是线性元件,所以其伏安特性曲线为一过原点的直线.
【答案】 A
2.(多选)两个金属导体的伏安特性曲线如图2-2-5所示,则()
图2-2-5
A.RⅠ>RⅡ
B.RⅠ<RⅡ
C.电压相同时IⅠ>IⅡ
D.电压相同时IⅠ<IⅡ
【解析】根据I=可知,在I-U图象中斜率的倒数等于电阻,由图可知Ⅰ的斜率大于Ⅱ的斜率,所以RⅠ<RⅡ,A错误,B正确;由公式I=知,当U一定时,R小的I大,R大的I小,所以C正确,D错误.
【答案】
3.如图2-2-6所示为实验测得的小灯泡的I-U曲线,由图象可知()
图2-2-6
A.灯泡的电阻随两端电压的增加而变小,>
B.灯泡在状态A时的电阻等于连线的斜率的倒数
C.灯泡在状态A时的电阻等于连线的斜率
D.该实验说明,对于灯丝材料——钨,欧姆定律不适用
【解析】I-U图象上各点对应的电阻等于曲线上各点与O点连线斜率k的倒数,即R=,A、C错误,B正确;欧姆定律适用于线性电阻,尽管金属导体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仍可用R=求每一个状态的电阻,D错误.【答案】 B
(1)某些电阻在电流增大时,由于温度升高而电阻变化,伏安特性曲线不是直线,但对某一状态,欧姆定律仍然适用
(2)若伏安特性为曲线,则I-U曲线上各点与原点连线的斜率表示电阻的倒
数,曲线上各点切线的斜率无意义.
1.串联电路总电压大于每个导体两端的电压.(√)
2.串联电路中某电阻增大时,总电阻增大,并联电路中某电阻增大时,总电阻减小.(×)
3.n个阻值均为R的电阻串联后总电阻为,并联后电阻为R.(√)
观察学校的照明电路,你知道它们是怎样连接的吗?
【提示】照明电路一般是并联连接,加在它们两端的电压为220 V.
探讨1:(1)若R1、R2组成并联电路,R1不变,R2增大时,并联的总电阻如何变化?
【提示】增大,因为并联电路一个电阻增大时,总电阻增大.
(2)若R1≪R2,并联的总电阻接近哪个电阻?
【提示】接近R1,并联电路总电阻小于最小的电阻.
探讨2:若n个相同的电阻R并联,总电阻是多大?
【提示】由=++…+可知,R总=.
1.关于电阻的几个常用推论
(1)串联电路的总电阻大于其中任一部分电路的电阻.
(2)并联电路的总电阻小于其中任一支路的电阻,且小于其中最小的电阻.
(3)n个相同电阻R并联时其总电阻为R总=,两个相同电阻并联时,总电阻是分电阻的一半.
(4)n个相同电阻R串联时其总电阻为R总=.
(5)多个电阻无论串联还是并联,其中任一电阻增大或减小,总电阻也随之
增大或减小.
(6)当一个大电阻和一个小电阻并联时,总电阻接近小电阻.
(7)当一个大电阻和一个小电阻串联时,总电阻接近大电阻.
2.关于电压和电流的分配关系
(1)串联电路中各电阻两端的电压跟它的阻值成正比.
推导:在串联电路中,由于U1=I1R1,U2=I2R2,U3=I3R3…=,而I=I1=I2=…=,所以有==…===I.
(2)并联电路中通过各支路电阻的电流跟它们的阻值成反比.
推导:在并联电路中U1=I1R1,U2=I2R2,U3=I3R3…=,而U1=U2=…=,所以有I1R1=I2R2=…==I总R总=U.
4.已知通过三个并联支路的电流之比是I1∶I2∶I3=1∶2∶3,则这三个并联支路的电阻之比R1∶R2∶R3为() 【导学号:62032119】
A.1∶2∶3 B.3∶2∶1
C.2∶3∶6 D.6∶3∶2
【解析】在并联电路中,各支路电压都相等,电流的分配与各支路电阻成反比,所以有R1∶R2=I2∶I1=2∶1;R2∶R3=I3∶I2=3∶2,写在一起应该是R1∶R2∶R3=6∶3∶2,D正确.
【答案】 D
5.(多选)在2-2-7所示的电路中,通过电阻R1的电流I1是()
【导学号:62032019】
图2-2-7
A.I1=
B.I1=
C.I1=
D.I1=
【解析】由串联电路的特点可知I1===,故B、C正确,A、D错误.【答案】
6.(多选)一个T型电路如图2-2-8所示,电路中的电阻R1=10 Ω,R2=120 Ω,R3=40 Ω.另有一测试电源,电压恒为100 V,则()
图2-2-8
A.当c、d端短路时,a、b之间的等效电阻是40 Ω
B.当a、b端短路时,c、d之间的等效电阻是40 Ω
C.当a、b两端接通测试电源时,c、d两端的电压为80 V
D.当c、d两端接通测试电源时,a、b两端的电压为80 V
【解析】根据电路中串、并联特点,c、d端短路时,R2、R3并联后与R1串联,所以等效电阻R=R1+=10 Ω+Ω=40 Ω,故A正确.同理,a、b端短路时,c、d之间等效电阻R=128 Ω,故B错.a、b端接电源时,R1与R3串联,无电流流经R2,故c、d两电压即R3两端电压,故=·=×100 V=80 V,故C正确.同理c、d端接电压时=·=×100 V=25 V,故D错.
【答案】
1.无论串联、并联还是混联,只要其中一个电阻增大,总电阻一定增大;只要其中一个电阻减小,总电阻一定减小.
2.电阻串联起分压作用,电阻并联起分流作用.
学业分层测评(九)对电阻的进一步研究
(建议用时:45分钟)
[学业达标]
1.金属铂的电阻值对温度的高低非常“敏感”,在如图所示的图象中,可能表示金属铂电阻图线的是()
【解析】由于同一金属导体的电阻随温度的增加而变大,金属铂的电阻值对温度的高低非常敏感,显然随着所加电压的增大,电流增大,产生的热量增多,从而使温度升高,则其电阻一定变大,由图示图象可知,选项B正确.
2.(多选)下列说法正确是()
A.一个电阻和一根无电阻的理想导线并联总电阻为零
B.并联电路任一支路电阻都大于电路的总电阻
C.并联电路任一支路电阻减小(其他支路不变)总电阻增大
D.并联电路任一支路电阻增大(其他支路不变)总电阻一定减少
【解析】并联电路的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支路电阻的倒数之和,即=+,当其中一个分电阻为零时,各支路电阻的倒数之和为无穷大,所以总电阻的倒数为无穷大,总电阻为零,A正确.并联电路任一支路电阻都大于电路的总电阻,B正确.并联电路任一支路电阻增大(其他支路不变),各支路电阻的倒数之和将减小,总电阻的倒数将减小,总电阻将增大,反之,总电阻将减小,C、D错误.【答案】
3.电阻R1阻值为6 Ω,与电阻R2并联后接入电路中,通过它们的电流之比I1∶I2=2∶3,则R2的阻值和总电阻的阻值分别是()
A.4 Ω,2.4 ΩB.4 Ω,3.6 Ω
C.9 Ω,3.6 ΩD.9 Ω,4.5 Ω
【解析】并联电路中,=,所以R2==×6 Ω=4 Ω,R总==Ω=2.4 Ω.
【答案】 A
4.如图2-2-9所示,a、b两端电压恒定,电阻R1=2 kΩ,用内阻也是2 kΩ的电压表测电阻R1两端电压为2 V,测R2两端电压为4 V,则不接电压表时,a、b间总电压为()
图2-2-9
A.6 V B.8 V
C.10 V D.12 V
【解析】设a、b间总电压为U,由题意:V,1 kΩ)=且V,
2R2
2+R2
)=kΩ),所
以U=10 V,故C正确.
5.三个阻值都为12 Ω的电阻,它们任意连接、组合,总电阻不可能为() A.4 ΩB.24 Ω
C.18 ΩD.36 Ω
【解析】若三个电阻并联,R总=R=4 Ω,A可能;若三个电阻串联,R
=3R=36 Ω,D可能;若两个电阻并联后和第三个电阻串联.R总=R+R=12 Ω总
+6 Ω=18 Ω,C可能;若两个电阻串联后和第三个电阻并联,R总=Ω=8 Ω,B不可能.故选B.
【答案】 B
6.如图2-2-10所示的电路,R0为定值电阻,R为滑动变阻器,滑动触头P滑动时,电路的总电阻发生变化,以下情况正确的是() 【导学号:62032019】
图2-2-10
A.P向左滑动,总电阻变小
B.P向右滑动,总电阻变小
C.P滑动到最左端时,总电阻为R0
D.P滑动到最右端时,总电阻为零
【解析】R0为定值电阻,R为滑动变阻器,P向左滑动,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减小,总电阻也减小,P向右滑动时,总电阻增大;P滑到最左端时,总电阻为零;P滑到最右端时,总电阻最大,故A正确,B、C、D错误.【答案】 A
7.(多选)如图2-2-11所示的电路中,若为输入端,为输出端,并把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片置于变阻器的中央,则()
图2-2-11
A.空载时输出电压=
B.当间接上负载R时,输出电压<
C.间的负载R越大,越接近
D.间的负载R越小,越接近
【解析】空载时,=,A错,间接入R时,R与变阻器一半电阻并联,并联后电阻小于变阻器阻值一半,所以<,B对,R越大,并联电阻越近变阻器阻值一半,越接近,C对,D错.
【答案】
8.(多选)如图2-2-12所示电路中,电压表和电流表的读数分别为10 V和0.1 A,已知电流表的内阻为0.2 Ω,那么待测电阻的测量值和真实值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2-2-12
A.的测量值为100 Ω
B.的测量值为99.8 Ω
C.的真实值为100 Ω
D.的真实值为99.8 Ω
【解析】电压表的示数表示与串联的总电压,所以R测=+=即R测=100 Ω,真实值=R测-=99.8 Ω,所以A、D对.
【答案】
[能力提升]
9.如图2-2-13所示,4只电阻串联于某电路中,已测出=9 V,=6 V,R2=R4,则为()
图2-2-13
A.3 V B.7.5 V
C.15 V D.无法确定
【解析】四个电阻串联,根据电压关系可知
+=I(R1+R2+R2+R3)=15 V
已知R2=R4,+=.
【答案】 C
10.(多选)如图2-2-14所示,图线1表示的导体的电阻为R1,图线2表示的导体的电阻为R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2-2-14
A.R1∶R2=1∶3
B.R1∶R2=3∶1
C.将R1与R2串联后接于电源上,则电流比I1∶I2=1∶3
D.将R1与R2并联后接于电源上,则电流比I1∶I2=3∶1
【解析】I U图象的斜率表示电阻的倒数,由图象可得R1∶R2=1∶3,故A项对,B项错.R1与R2串联后电流相等,故C项错,R1与R2并联后电压相同由公式U=,电流与电阻成反比,故D项对.
【答案】
11.如图2-2-15所示的电路中,R1=2 Ω,R2=3 Ω,R3=4 Ω.
图2-2-15
(1)电路的总电阻是多少?
(2)若流过电阻R1的电流I1=3 A,则通过R2、R3的电流分别为多少?干路电流为多少?
【解析】(1)根据并联电路的特点
电路中=++
所以R总=Ω.
(2) 由于I1R1=I2R2=I3R3,所以I2=2 A
I3=1.5 A
干路电流I=I1+I2+I3=(3+2+1.5)A
=6.5 A.
【答案】(1) Ω(2)2 A 1.5 A 6.5 A
12.由4个电阻连接成的串、并联电路如图2-2-16所示,R1=8 Ω,R2=4 Ω,R3=6 Ω,R4=3 Ω.求:
图2-2-16
(1)a、d之间的总电阻;
(2)如果把42 V的电压加在a、d两端,求通过每个电阻的电流是多少?【解析】(1)由题图可知=Ω=2 Ω
故=8 Ω+4 Ω+2 Ω=14 Ω.
(2)由欧姆定律知I==A=3 A,
此即为通过R1、R2的电流.
设通过R3、R4的电流分别为I3、I4,
则由并联电路电压相等,I3R3=I4R4
即6I3=3I4,而I3+I4=3 A,
解得I3=1 A,I4=2 A.
【答案】(1)14 Ω(2)I1=3 A I2=3 A I3=1 A
I4=2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