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合并发肺部感染危险因素分析与预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脑梗死合并发肺部感染危险因素分析与预防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并发肺部感染危险因素,以便有效预防和治疗。
方法:对253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并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
结果:年龄、意识障碍、吞咽障碍、大面积脑梗死及合并慢性肺部疾病是脑梗死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
并发肺部感染的患者病死率明显升高。
结论:脑梗死患者并发肺部感染是病情加重和死亡的重要因素,积极控制肺部感染有利于减轻残疾和降低死亡率。
关键词脑梗死肺部感染危险因素
急性脑梗死是神经内科的常见病,其发病率、致残率高。
肺部感染是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可导致患者的住院时间延长,医疗费用增加,病死率升高。
2009年1月~2011年1月收治急性脑梗死患者253例,对其并发肺部感染危险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以便更好地加强预防和控制,改善预后。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2009年1月~2011年1月收治脑梗死患者253例,其中男142例,女111例,年龄46~90岁。
按照是否并发肺部感染分为感染组与非感染组,其中感染组48例(18.97%),男27例,女21例,年龄55~90岁;非感染组205例,男115例,女90例,年龄46~79岁。
诊断标准:脑梗死符合1995年中华医学会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1],并经头部CT或MRI检查证实。
并发肺部感染诊断标准[2]是发病前无肺部感染,入院48小时后出现下述任意三项以上者:①出现咳嗽、咳痰、胸闷、气喘等呼吸系统症状;②双肺可闻及干、湿性啰音,呼吸音减弱和(或)不同程度肺实变体征;③体温≥37.5℃,伴有白细胞计数≥10×109/L;④X 线胸片呈炎性改变;⑤痰培养有致病菌生长,大面积脑梗死是指梗死灶面积>20cm2或梗死范围累及两个脑叶以上。
调查内容:比较脑梗死并发肺部感染组与非感染组各项因素,包括年龄、意识障碍、吞咽障碍、是否大面积脑梗死、有无慢性肺部疾病等。
统计学处理:采用X2检验。
结果
危险因素分析:两组年龄、意识障碍、吞咽障碍、大面积脑梗死及是否合并慢性肺部疾病5个因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两组死亡率比较:感染组死亡人数13例,病死率为27.08%;非感染组死亡人数9例,病死率为4.39%。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讨论
本研究显示,脑梗死患者肺部感染率为18.97%,明显高于卫生部规定的二级甲等医院的院内感染率(10%),亦高于我院同期院内感染率(6.32%),较文献报道[3]的51.5%低,表明脑梗死患者易并发肺部感染,也是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
感染组病死率达27.08%,明显高于无肺部感染的患者,较文献报道[4]的19.2%高。
在本研究中,肺部感染与高龄、意识障碍、吞咽障碍、大面积脑梗死及合并慢性肺部疾病等因素相关。
老年人随着年龄增加,机体抵抗力下降,呼吸道、肺组织的结构、形态发生退行性变,功能减低,咳嗽反射迟钝,气道纤毛清除能力下降,易发生肺部感染。
意识障碍多见于脑干梗死、大面积脑梗死患者,长期卧床,气道内分泌物向低位积聚,咳嗽反射减弱或消失,排痰困难,可引起坠积性肺炎;呕吐物、咽部分泌物返流、鼻饲过程中的返流可导致吸入性肺炎;由于病情危重,常需行侵袭性操作,如气管插管、气管切开、使用吸痰器等,可使呼吸道黏膜的完整性受损,破坏了呼吸道黏膜的防御能力;大剂量使用脱水剂,易使痰液黏稠,不易咳出;易出现脑心综合征,心功能衰竭,肺瘀血,增加肺部感染的机会。
假性延髓性麻痹患者由于双侧皮质延髓束受损,出现饮水呛咳,吞咽困难及食物残留在口腔内,易发生吸入性肺炎。
有慢性肺部疾病的患者,呼吸道上皮细胞变性、损伤,腺体分泌增加,支气管壁变形。
以上诸多原因易致肺部感染,而肺部感染一旦发生,将加重脑缺氧、脑水肿,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因此,预防和治疗肺部感染是提高脑梗死患者生存率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