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吉林市第五十五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工业革命的本质就是竞争替代了早先曾经控制了财富的生产和分配的中世纪管制。”这主要说明工业革命
A。 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B. 促进了自由贸易的盛行
C。 推动了垄断资本的发展
D。 有利于民主政治的发展
【答案】B
【解析】
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工业革命,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并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题目中未涉及工业革命在思想解放和民主政治发展上的促进作用,故排除A、D两项;C项应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与题目中的事件“工业革命”不符,故排除;工业革命促使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盛行,即“竞争替代了早先控制了财富的生产和分配的中世纪管制”,故选B。
10.李鸿章在《置办外国铁厂机器折》中说:“窃自同治元年臣军到沪以来,随时购买外洋枪炮,设局铸造炮弹,以资攻剿,甚为得力。”材料中的“设局”指的是创办
A. 江南制造总局
B. 上海轮船招商局
C. 安庆内军械所
D。 天津机器制造局
【答案】A
【解析】
试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并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由题目中的信息“李鸿章……到沪……设局铸造炮弹”可知此应为洋务派在上海创办的军事工业,故排除属于民用工业的B项.创办于安徽安庆的C项及创办于天津的D项,选择A项。
5.“自公元1651年12月1日起及从此以后……无论为英国人或别国人 殖民地所生长、出产或制造的任何货物或商品,如非由属于本共和国人们所有的任何种类船舶载运,皆不得输入或带进英吉利共和国。”这一条文反映了
A. 英殖民帝国已经形成
B. 英国已处于世界工厂的地位
C. 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确立
D. 英国与荷兰的商业竞争激烈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1990年",联系所学上海开发的史实解答即可。
14。这是湖北天门县一农民家分别于1974年、1980年贴的春联。1974年:过年只有两升米,压岁并无一分钱。横批:我也过年.1980年:过年储米十余担,压岁存款上千元.横批:欢度春节。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农民重新获得了土地所有权
点睛: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是:
①以家庭为基本单位,精耕细作。
②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③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④是封建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
2。汉代冶铁技术取得重大发展.铸铁柔化处理技术和炼钢技术在汉初很不普及,但汉武帝后却得到迅速推广,工艺也更为成熟。其主要原因在于
A。 杜诗发明和推广水排
B。 铁农具的广泛应用
15。周恩来说:“我们新民主主义的制度是一个过渡的制度……走完了这个过渡阶段,就到达了社会主义社会。”后来的实践表明,这个过渡阶段的结束实际是在
A。 中共八大召开时
B。 三大改造完成时
C. 1954年宪法通过时
D. 改革开放开始时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所指的过渡阶段是指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阶段,这段时期是从1949至1956年,这个过渡阶段的结束实际是在三大改造完成时,三大改造完成标志社会主义制度建立,故B项正确;中共八大召开时中国已经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故A排除;1954年宪法通过时三大改造尚未完成,故C排除;改革开放在1978年,故D排除。
12。“1954年入秋以来,……农村里食油、粉条、豆腐、熟食等供应不足。特别严重的是,不少地方,农民杀牛、杀母猪小猪的现象相当普遍;积肥不热心,春耕准备不积极,生产情绪不高.”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一五计划实行造成经济比例失调
B. 牺牲农业追求社会主义工业化
C。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存在过急过粗问题
【答案】D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允许外国人在华投资设厂和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是甲午战后,故AC项错误;材料“俄国茶商李凡诺夫在汉口开设顺丰砖茶厂”说明B项错误;材料“俄国茶商李凡诺夫在汉口开设顺丰砖茶厂"“成为湖北使用机器生产的第一家近代工业企业"说明列强入侵客观上加速了近代化进程,故D项正确。
D。 人民公社化运动挫伤农民的积极性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中“1954年”可知是三大改造时期,材料中“积肥不热心,春耕准备不积极,生产情绪不高。"体现出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存在过急过粗问题,C正确;材料中论述的是三大改造中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中存在的问题,不是说明一五计划实行造成经济比例失调,A错误;牺牲农业追求社会主义工业化不是中国工业化的特点,B错误;人民公社化运动是1958年,D错误.
C。 铁业官营政策的推行
D。 民营手工业的发展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不对,水力鼓风冶铁工具的发明即水排,是在东汉时由杜诗发明,而汉武帝是在西汉时期;B不对,汉代手工业占主导地位的还是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是在明清时期发展超过民营手工业; D不对, 铁农具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因此选A 。汉武帝时期推行盐铁官营政策,官营手工业的发展推动铸铁柔化处理技术和炼钢技术的推广。
13.1990年,许多外国媒体说中国的改革开放要倒退了,要往回收了。邓小平认为要找一个地方把这个门开得更大,步伐跨得更大、更健康。邓小平最终找到的这个“地方”是
A。 宁波
B。 上海浦东
C。 深圳
D。 南岛
【答案】B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1990年我国开放上海浦东,故B正确;宁波是1984年开放的沿海城市,深圳是1980年设立的经济特区,海南岛是1988年设立的经济特区,ACD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手工业的发展·古代手工业经营形态。
3。下面是中国古代早期农具对比表。该表反映的主要信息是
耕作方式
时间(天)
面积(担田)
锄耕
1
1
木牛
1
4
牛耕
1
14
A. 铁犁牛耕技术已推广到全国
B。 农业生产得到迅速发展
C. 牛耕是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
D. 封建小农经济得以确立
【答案】C
【解析】
【详解】表格中的数据表明采用牛耕技术耕作效率大为提高,这说明牛耕是中国古代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C正确;在表格中无法体现铁犁牛耕技术已推广到全国、封建小农经济得以确立,排除A、D两项;采用牛耕能推动农业生产的发展,但这不是表格所要强调的,排除B。
4.战国时期,秦国法律规定官府每年定期对公家饲养的牛进行评比,对饲养好的管理者给予奖励,反之则罚.若是到用牛耕田的时节,牛的腰围减小了,主管的官吏也要受到笞责。这表明当时秦国
A. 注重保护牛耕农业
B。 畜牧业成为农业支柱
C. 小农经济已经形成
D。 法律制度落后于形势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对饲养好的管理者给予奖励,反之则罚"可知体现了当时秦国对耕牛的重视程度,结合所学可知随着小农经济的形成,耕牛是重要的生产资料,对耕牛的重视反映了注重保护牛耕农业,故选A项;重视耕牛是由于耕牛是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而不是畜牧业成为农业支柱,故排除B项;小农经济已经形成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故排除C项;战国时期是小农经济逐渐形成时期,重视保护耕牛体现了法律制度对形势的适应,故D项说法有误,排除。
吉林省吉林市第五十五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33个小题,总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1卷(选择题,共60分)
1.《颜氏家训》中说:“生民之本,要当稼穑而食,桑麻以衣……至能守其业者,闭门而为生之具以足.”可见当时的经济形态是
B. 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深入
C.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的提出
D。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新中国经济发展的理解.由1974年:过年只有两斤米,压岁并无一分钱。横批:我也过年。1980年:过年储米十余担,压岁存款上千元.横批:欢度春节.得知出现这种显著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所以选D。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信息“走完了这个过渡阶段,就到达了社会主义社会”,学生应该结合所学是从三大改造完成的意义入手,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16。《中国青年报》“建国60周年特别报道”,《变迁:从“一五”到“十一五"》的部分主题词摘要:“一五”(1953-1957):工业增速,超额完成;“二五”(1958—1962):大跃进,大倒退;“八五”(1991—1995):;“十一五"(2006—2010):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其中“八五"处的主题词应该是:
8.16世纪,美洲的一种辛辣调味品传入欧洲,为欧洲饮食带来新的味道,颇受欢迎,被称为“西班牙胡椒”。到17世纪,欧洲人能够在餐桌上品尝到来自海外的美味主要是荷兰人的功劳。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不包括
A. 新航路的开辟
B。 殖民扩张
C。 “海上马车夫”
D。 日不落帝国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材料中说“17世纪,欧洲人能够在餐桌上品尝来自海外的美味,主要是荷兰人的功劳"可以看出此时荷兰的海上势力很强大.A选项符合题意,是在新航路开辟的背景下产生的;B选项符合题意,美洲的开发是殖民扩张的体现;C选项符合题意,是对17世纪荷兰的称呼;D选项错误,这是对18世纪英国的称呼。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航海条例》的内容针对的是荷兰的海上贸易,当时荷兰海上贸易发达,被称为海上马车夫。故选D.A项错误,殖民帝国的形成是在18世纪中期;B项是在19世纪中期;C项是在1689年之后。
考点:《航海条例》
点评:英国大革命时期,随着自身 实力的增长,颁布了《航海条例》,打击荷兰的海上贸易。荷兰在十七世纪是被称为海上马车夫,是当时的霸主,通过三次的英荷战争,荷兰一蹶不振,英国发展起来。
9.1847年,英国商人组织在一份报告中写道:“中国人所织的白而结实的布比我们的货物贵得多。我在上海发现,由于我们的布代替了他们的布,他们的织布业已迅速下降了。”材料实质上反映了
A. 洋布物美价廉,竞争力强
B. 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C。 土布做工粗糙,价格昂贵
D。 外国商品完全占据中国市场
【答案】B
A。 改革开放走向兴起
B. 改革闯关治理整顿
C. 小平南巡改革潮涌
D. 指令登场市场控制
【答案】C
【解析】
“八五"(1991-1995)期间的1992年小平南巡进行南方谈话使改革再次潮涌,即“八五"处的主题词应该是小平南巡改革潮涌,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A、B、D在时间上均是不符合题意的,排除;例如,改革开放走向兴起是在1978年,不属于“八五”,故本题选C。
A. 合作经营
B. 集体劳作
C。 重农抑商
D. 自给自足
【答案】D
【解析】
材料的大致意思是:老百姓要想生存,吃的食物来源于庄稼,穿的衣服来源于桑麻.蔬菜果类是园子里生产的;鸡猪等畜类是圈养的。至于住的房屋和使用的工具,以及燃料和照明所用灯烛,无一不是劳动经营所得.所以,能守住家业的人,即使不出门生存所需的东西都有了,只是家中没有盐井而已。可以看出材料反映的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故D正确。
6.“英国是最先发生工业革命的国家……再不需要把黑人当作商品从非洲运走,而要把他们当作劳动力留在非洲来生产原料,并为资本主义国家准备市场。”由此可见,黑人奴隶贸易停止的根本原因在于
A. 黑人奴隶的起义和战争
B. 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
C。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确立
D. 工业革命发展的客观必然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把他们当作劳动力留在非洲来生产原料"可知黑人奴隶贸易停止的根本原因是工业革命的爆发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故选D项;材料反映的是工业革命对劳动力的需求,没有涉及到黑人奴隶起义和战争,也没有体现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故排除A、B项;根据“英国是最先发生工业革命的国家”可判断此时应该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确立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后,故排除C项。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鸦片战争后外国商品大量涌入,促使大量手工业者破产,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故B项正确.AC项是现象,而不是本质,排除。D项错在“完全占领",自然经济依然占据主导地位,排除。
点睛:本题以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为切入点,考查小农经济解体等相关内容,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信息“中国人所织的白而结实的布比我们的货物贵得多。我在上海发现,由于我们的布代替了他们的布,他们的织布业已迅速衰落了”,抓住设问要求“实质",逐一分析选项即可知道答案。
11.《湖北工业史》记载:1861年,俄国茶商李凡诺夫在汉口开设顺丰砖茶厂。到1873年将原来的手工制作砖茶改为用蒸汽机器压制,从而成为湖北使用机器生产的第一家近代工业企业。这表明
A。 外国人在华开设工厂已合法化
B。 部分民族企业由手工工场转化而来
C。 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D. 列强入侵客观上加速了近代化进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