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说空间(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画“说”空间》教学设计
1.了解空间
同学们,你们觉得空间是什么?
空间并不陌生,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空间是一种物质客观存在的形式,以深度、宽度、高度表现出来。

现在看电影都从2D升级到3D、5D了,简言之就是让画面从平面视觉转变成立体视觉,在视觉体验上追求一种身临其境并强化立体的空间效果。

A、赏析作品《人类的状况》。

课件图片展示
问:画布上的风景真的是窗外的风景吗?(画布上的风景是窗外风景在平面(画布)上的影像)——我们之所以能从画面中感受到体积和空间的存在,是因为画中有空间感。

这种空间感是艺术家利用形状、光影和色彩等元素在平面上营造出来的视觉幻象。

现实空间与绘画空间是有区别的,后者是画在平面上的立体空间,是制造的错觉,是艺术家对现实空间的利用,通过空间中多种因素组合而成,充分表达了个人的视觉感受。

B、进一步分析作品《楔形浪》、《完全》,它们是通过哪些因素表现立体空间的?课件图片展示(透视、光影、色彩等因素)
设计意图:让学生形象直观的了解空间感的定义,什么是绘画空间?表现空间的因素有哪些?这些问题在讨论范画的分析过程中得到了直观的认识,也便于知识点的掌握。

2.探究空间的表达方式:(课件图片展示)
A、物象的透视
①通过实景图片了解透视现象的变化原则“近大远小、进宽远窄、近长远短、近实远虚等”,
②激趣练习:在一张A4的纸内,用3—4根线条表现一个最远的视觉空间,1分钟内完成,看哪位同学画得又快又好。

(对结果做简单评价,提示:所绘空间要符合近大远小的透视原理。

)B、位置的层叠
从作品《层峦叠嶂》中的近、中、远景形成的层叠关系,近景在画面的下方,远景在其上方,前后层叠,并有虚实、层次、显隐之分。

C、点线的排列
在《色彩构成A》作品中由于距离不同而呈现出“近大远小”,画家利用这一规律来表现前后空间的纵深感,并且在色彩的亮度、隐显的变化中也使画面上产生了前后、进退的空间。

《桥》作品中桥上纵横交错的桥梁编织了一幅丰富的空间画面。

桥梁架近粗远细的变化、框架间隔近宽远窄的变化向远方消失,形成透视现象,利用线的虚实、长短、粗细、疏密、方向等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