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版复习方略宁夏回族自治区初中毕业高中阶段考试模拟冲刺卷(四)(语文).do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初中毕业
暨高中阶段招生考试模拟冲刺卷(二)
(150分钟120分)
一、积累(36分)
1.默写。
(16分)
(1)潮平两岸阔,________________。
(王湾《次北固山下》)
(2)妇姑荷箪食,________________。
(白居易《观刈麦》)
(3)出淤泥而不染,________________。
(周敦颐《爱莲说》)
(4)苔痕上阶绿,________________。
(刘禹锡《陋室铭》)
(5)________________,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
(6)________________,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7)________________,回清倒影。
(郦道元《三峡》)
(8)________________,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9)________________,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饮酒(其五)》)
(10)塞下秋来风景异,________________。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11)子曰:“________________,可以为师矣。
”(《<论语>十二章》)
(12)________________,塞上燕脂凝夜紫。
(李贺《雁门太守行》)
(13)________________,以观沧海。
(曹操《观沧海》)
(14)道狭草木长,________________。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
(15)________________,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岳阳楼记》)
(16)天街小雨润如酥,________________。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答案:(1)风正一帆悬(2)童稚携壶浆(3)濯清涟而不妖(4)草色入帘青(5)大漠孤烟直(6)会挽雕弓如满月(7)则素湍绿潭(8)安得广厦千万间(9)采菊东篱下(10)衡阳雁去无留意(11)温故而知新(12)角声满天秋色里(13)东临碣石(14)夕露沾我衣(15)先天下之忧而忧(16)草色遥看近却无
2.依据所给信息填空。
(2分)
他拿着刀,立在檐前,两个人自入去了,一盏茶时,不见出来,他心疑,探头入帘看时,只见檐前额上有四个青字,写道:“白虎节堂”。
他猛省道:“这节堂是商议军机大事处,如何敢无故辄入,不是礼!”
“他”是________________,选文故事情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林冲误入白虎堂
3.给下面每个成语填入正确的字。
(4分)
因地( )宜妇( )皆知
( )然失色( )行节约
答案:制孺黯厉
4.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将对联补充完整。
(2分)
上联:无声润物三春雨
下联:有志育才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一代功
5.在下面语段空白处依次填入四个句子,排序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春日踏青,青芜如毯,________________;夏日听雨,雨声淅沥,___________ _____;秋日看花,花叶相辉,________________;冬日观雪,雪意阑珊,_________
_______。
好诗如四季,岁岁不相同。
①诗是千缕缤纷下那一丝虚幻的朦胧
②诗是玉田琼屋上那一份惊艳的洁白
③诗是绿茵遍野时那一抹久违的清新
④诗是红叶清风里那一派无尽的潇洒
A.③④②①
B.④③①②
C.③①④②
D.④②③①
【解析】选C。
C项依次填入的句子内容能分别对应春夏秋冬四季的景物。
6.给下面这则新闻拟写一个标题。
(2分)
2015年9月20日7时01分,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六号在太原发射,将20颗卫星送入距离地球524千米的轨道,创亚洲之最。
此次“长征”六号运载火箭搭载发射了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国防科技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单位研制的“开拓”一号、“希望”二号、“天拓”三号、“纳星”二号、“皮星”二号、“紫丁香”二号等20颗微小卫星,主要用于开展航天新技术、新体制、新产品等空间试验,对于促进中国微小卫星发展和新技术试验验证等具有重要意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长征”六号成功首飞,一箭发20星
7.根据下面文字,为“黑匣子”下个定义。
(字数不超过20个字)(3分)
空难事故发生后,飞机往往解体,甚至被烈火烧毁。
人们到现场救援的时候,总是会寻找一个东西,它的名字就是被誉为空难“见证人”的黑匣子。
它可以给
调查人员提供证据,帮助他们了解事故的真相。
实际上,黑匣子是飞机上的记录仪器,是一种飞行数据记录仪。
黑匣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一种飞行数据记录仪
8.观察下面这幅图,按要求答题。
(4分)
(1)请描述画面的内容。
(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写出你读图后的感想。
(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1)一个孩子只是轻轻的摔了一跤,引来家人、学校和社会等各个方面的关爱,都关切地问道:“摔疼了吧!”
(2)在家庭、学校和社会的过度关爱下,我们失去了自由成长的空间。
(或:家庭、学校与社会给了我们无微不至的关爱。
)
二、阅读(40分)
(一)(16分)
9.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字。
(4分)
①广故数言欲亡.( )
②必先苦.其心志( )
③食.不饱,力不足( )
④臣之妻私.臣( )
答案:①逃跑②使……痛苦③吃④偏爱
10.翻译。
(6分)
①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因此人家多愿意把书借给我,我因此能够看到各种各样的书。
②即使仅能免于斩刑,而戍守边疆的人也得死去十分之六七。
③太守立即派人跟随他前往,寻找以前所做的标记。
11.试说说你对《赤壁》中“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理解。
(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这两句诗是说,如果不是东风给了周瑜以方便,取得胜利的可能是曹操,历史将要重写。
表现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
12.《三峡》一文结尾引用“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有什么作用?(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渲染秋天萧瑟的氛围,表现三峡的凄婉美。
13.请从形象塑造、写作手法、阐明道理三个方面中任选其一,对《马说》一文进行评析。
(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形象塑造:千里马——遭遇悲惨,怀才不遇;饲马者——专横残暴,无知狂妄。
写作手法:托物言志,以马喻人,正反对比论证,论证环环相扣。
阐明的道理:“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要善于识别人才,重用人才。
(二)(10分)
儒雅之风
①《法言·君子》中说:“通天地之人曰儒。
”儒雅,既是生活的积累,更是人生的态度。
当今社会,尤需儒雅之风。
②儒雅,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曾经的最高赞赏。
读书人,多儒雅。
才高八斗、出口成章的曹子建,潇洒飘逸、斗酒诗百篇的李太白,才思敏捷、风流倜傥的苏东坡,都曾让人无限神往。
军旅战将,同时饱学诗书,则称儒将。
古有秉烛夜读《春秋》的关云长,“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周公瑾;今有“弯弓射日到江南,终夜喧呼敌胆寒”的陈毅元帅,“自信挥戈能退日,河山依旧战旗红”的朱总司令等等。
学识不凡的老板,称儒商。
海尔集团的老总张瑞敏,就是
其中翘楚,他把海尔集团打造成了一个既有丰厚利润,又有浓郁文化氛围的现代化大企业。
演艺圈里也有不少儒雅的演员,喜欢读书,学养深厚,称“儒伶”,诸如梅兰芳、孙道临、于是之……
③现今,在这激荡时代有些失重的国人身上,儒雅显得愈加稀缺。
人们总说,
中国是“衣冠上国”“礼仪之邦”。
其实,有不少人举止失当,而且
..这种失当已经到了令人熟视无睹的地步。
随地吐痰、不讲秩序,无视公德、大声喧哗……
④官员儒雅似应正常,但在现实生活当中,好像儒雅的公仆还不太多。
温家宝在2004年人大记者招待会上的儒雅风度,堪称楷模。
温家宝面对各国记者,引经据典,侃侃而谈,诗词典故,信手拈来,妙语连珠,风度儒雅,令人倾倒。
温家宝为什么有这样的渊博学识和儒雅风度?答案其实很简单,正如他在接受美国《华盛顿邮报》总编采访时说的那样:“我最大的爱好就是读书,读书伴随着我的整个生活。
”
⑤看来,那些钦佩温家宝儒雅风度的官员,那些举止失当的国人,要想使自己也变得儒雅起来,唯一的办法就是多读书。
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就是这个道理。
儒雅之人,能把传统文化中的诗词、典故、格言,巧妙运用于自己所要表达的意思当中,素养之深厚,情感之细腻,爱心之深沉,听者为之动心,为之魂牵,让升腾的美好情愫迅速撞击听者的心灵,让感动的涟漪缓缓扩散。
儒雅的表达方式,已经被看作是有文化有礼仪的表现,是做人的最高境界。
⑥“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一个社会,如果全民酷爱阅读,就会儒雅之风盛行,这对于提高文明程度,净化社会风气,都是大有裨益的。
(摘自《做人与处世》2015年第6期,有改动) 14.本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请用文中语句回答。
(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中心论点的把握。
一般来说,中心论点会出现在题目、开头,围绕题目“儒雅之风”,找出表达作者见解的句子作答。
答案:当今社会,尤需儒雅之风。
15.本文是针对什么现象发表议论的?(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意的理解。
找出与“儒雅之风”相悖的句子概括作答。
答案:是针对当今社会“儒雅稀缺”“人们举止失当”现象发表议论的。
16.文中第②段采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考查论证方法及作用。
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法、引用论证法、对比论证法、比喻论证法,找出相关语句“对号入座”。
答案:举例(事实)论证;通过列举大量例子有力地证明了“儒雅,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曾经的最高赞赏”的观点。
17.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2分)
其实,有不少人举止失当,而且
..这种失当已经到了令人熟视无睹的地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议论文的语言特点。
首先回答词语在语境中的(表层)含义,然
后再分析词语对表达中心或阐明观点的作用。
答案:“而且”表递进,用在这里突出了现今人们举止失当现象的严重性,进而强调了儒雅的必要性。
18.请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谈谈阅读本文的启示。
(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为开放性试题。
可以围绕“要让自己成为一个儒雅的人”或者“怎样成为一个儒雅的人”进行阐释。
答案(示例):(1)读了文章,我意识到儒雅对个人、对社会的重要性,作为学生,我要多读书,多学习,不断积累,完善自我,让自己成为一个儒雅的人。
(2)想要变成一个儒雅的人,就要多读书,从书中汲取营养,不断丰富自己,做到学识深湛,温文尔雅。
(三)(14分)
忘
季羡林
①人一老,就容易忘事糊涂。
②我认识一位著名的画家,年过八旬以后,慢慢地忘事糊涂起来。
我们将近半个世纪以前就认识了,颇能谈得来,而且平常也还是有些接触的。
然而,最近几年来,每次见面,他把我的尊姓大名完全忘了。
从眼镜后面流出来的淳朴宽厚的目光,落到我的脸上,其中饱含着疑惑的神气。
我连忙说:“我是季羡林,是北京大学的。
”他点头称是。
但是,过了没有五分钟,他又问我:“你是谁呀!”我敬谨回答如上。
在每一次会面中,尽管时间不长,这样尴尬的局面总会出现几次。
我
心里想:老友确是老了!
③前几年,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在富丽堂皇的北京图书馆的大报告厅里举行年会。
我这位画家老友是敦煌学界的元老之一,获得了普遍的尊敬。
按照中国现行的礼节,必须请他上主席台并且讲话。
但是,这却带来了困难。
像许多老年人一样,他脑袋里刹车的部件似乎老化失灵。
一说话,往往像开汽车一样,刹不住车,说个不停,没完没了。
会议是有时间限制的,听众的忍耐也决非无限。
在这危难之际,我同他的夫人商议,由她写一个简短的发言稿,往他口袋里一塞,叮嘱他念完就算完事,不悖礼仪常规。
然而他一开口讲话,稿子之事早已忘入九霄云外。
看样子是打算从盘古开天辟地讲。
照这样下去,讲上几千年,也讲不到今天的会。
到了听众都变成了化石的时候,他也许才讲到春秋战国!我心里急如热锅上的蚂蚁,忽然想到:按既定方针办。
我请他的夫人上台,从他的口袋掏出了讲稿,耳语了几句。
他恍然大悟,点头称是,把讲稿念完,回到原来的座位。
于是一场惊险才化险为夷,皆大欢喜。
④我比这位老友小六七岁。
有人赞我耳聪目明,实际上是耳欠聪,目欠明。
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其中滋味,实不足为外人道也。
但是,我脑袋里的刹车部件,虽然老化,尚可使用。
再加上我有点自知之明,我的新座右铭是:老年之人,刹车失灵,戒之在说。
一向奉行不违,还没有碰到下不了台的窘境。
在潜意识中颇有点沾沾自喜了。
⑤然而忘事糊涂就一点好处都没有吗?
⑥我认为,有的,而且很大。
自己年纪越来越老,对于“忘”的评价却越来越高,高到了宗教信仰和哲学思辨的水平。
苏东坡的词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他是把悲和欢、离和合并提。
然而古人说:“不如意事常
八九。
”这是深有体会之言。
悲总是多于欢,离总是多于合,几乎每个人都是这样。
如果造物主不赋予人类以“忘”的本领,那么,我们人类在这么多的悲和离的重压下,能够活下去吗?人生下来,既能得到一点乐趣,又必须忍受大量的痛苦,后者所占的比重要多得多。
如果不能“忘”,或者没有“忘”这个本能,那么痛苦就会时时刻刻都新鲜生动,时时刻刻像初产生时那样剧烈残酷地折磨着你。
这是任何人都无法忍受下去的。
然而,人能“忘”,渐渐地从剧烈到淡漠,再淡漠,再淡漠,终于只剩下一点残痕;有人,特别是诗人,甚至爱抚这一点残痕,写出了动人心魄的诗篇,这样的例子,文学史上还少吗?
⑦因此,我必须给赋予我们人类“忘”的本能的造化小儿
....大唱赞歌。
试问,世界上哪一个圣人、贤人、哲人、诗人、阔人、猛人,这人,那人,能有这样的本领呢?
⑧我还必须给“忘”大唱赞歌。
试问:如果人人一点都不“忘”,我们的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子呢?
(选自《怀旧集》,有删改) 19.概括“老友确是老了”的两件事。
(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考查概括能力。
先找出相关段落,再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回答。
答案:每次见面,都反复询问“我”的姓名年会讲话,忘了讲稿说个不停
20.找出表明文章写作思路发生明显变化的句子,并抄写在横线上。
(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考查理解行文思路的能力。
找出文中的过渡句作答。
答案:然而,忘事糊涂就一点好处都没有吗?
21.从修辞角度品析“到了听众都变成了化石的时候,他也许才讲到春秋战国!”(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考查赏析语句的能力。
根据“都变成了石化”可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方法,再结合语境分析作答。
答案:运用夸张的修辞,将老友讲话没完没了无限夸大,生动形象地将老友忘事糊涂的形象呈现出来。
(或:运用比喻的修辞,将听众比作化石,将老友的讲话比作中国历史,生动幽默地将老友讲话没完没了、忘事糊涂的形象呈现出来。
) 2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有怎样的表达效果?(2分)
我必须给赋予我们人类“忘”的本能的造化小儿
....大唱赞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考查理解词语效果的能力。
先理解词语的意思,再结合句意作答。
答案:用富含调侃和戏谑意味的笔调称造物主为“小儿”,幽默生动地体现了作者洞察世事、领悟世理之后的欣喜与放达。
23.简要概括第④段的内容,并说说该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考查理解段落作用的能力。
文章中间段落作用一般是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分析时要具体详细。
答案:“我”因忘事糊涂程度不深而沾沾自喜。
与老友的忘对比,突出了“我”的自律和欣慰;为下文“然而”的自我否定蓄势,既体现了思维的变化及波澜的
设置,又实现由叙转议的巧妙衔接。
24.作者为什么要给“忘”大唱赞歌”?(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考查理解文意的能力。
找到“忘”的正面作用的语句概括作答。
答案:“忘”可以使人在悲和离的重压下活下去,使痛苦的感受减轻。
“忘”剩下的残痕能让诗人写出动人心魄的诗篇。
25.结合全文探究“忘”的两层含义。
(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考查理解标题含义的能力。
从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两方面作答。
答案:①日常生活中琐碎小事的遗忘糊涂。
②面对生活的苦痛,人在精神上主动忘却、主动舍弃的一种生活智慧和处事境界。
三、作文(40分)
26.根据下面的材料和要求写一篇文章。
材料:一个小孩手拿一个橘子,问:“妈妈,为什么橘子不能拿来就吃,而要剥皮呢?”“那是橘子在告诉你,你想得到的东西,不是伸手就能得到,而是付出相应的劳动。
”“那为什么橘子里的果肉又是分成一小瓣一小瓣的呢?”“孩子,那是橘子在告诉你,你手中的东西,不能独自占有。
”
要求: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
【写作提示】①细读材料,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句。
“那是橘子在告诉你,你想
得到的东西,不是伸手就能得到,而是付出相应的劳动”“你手中的东西,不能独自占有”,其实就是关键性的句子,可以从这两句中提炼出“付出”“劳动”“不能独自占有”等关键词语。
②对照自己,选择合适的文体。
作文要求是“除诗歌外,文体不限”,这并不是说,不要文体,在写作时,文体要鲜明,或是记叙文,或是议论文,都要很明确。
③选好角度,表现自己的追求与价值观。
写记叙文,可以虚实结合,通过对某一件事情的描写,如假期爬山,努力了,坚持了,付出了,终于能攀到山顶了,终于欣赏到与山下完全不同的美景了。
通过对这一事件的描写,来表现“付出”与“收获”的内在关系,表现锲而不舍,终于获得成功的主题。
写议论文,可以确定中心论点“懂得分享,才能共赢”,古今中外的例子,数不胜数,可以举出有代表性的三个例子,来证明中心论点,指出:与他人分享是一种幸福,在以后的日子中,必有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