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地铁暗挖隧道拱底涌水涌砂处理措施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地铁暗挖隧道拱底涌水涌砂处理措

摘要:轨道交通是现代城市交通的主流和方向,其运量大,速度快,干扰小,能耗低,越来越多的城市步入地铁时代。

地铁工程建设过程中,浅埋暗挖法造价低、拆迁少、灵活多变、无须太多专用设备及不干扰地面交通和周围环境等特点,经常采用浅埋暗挖法进行地下车站或区间的施工。

由于地质条件不确定性、复杂性,特别是地下水位高,降水难度大,降水效果差地质条件下,极易引起地下水
突涌,及因此带来的塌方等路面沉降、塌方等重大危害事件,对行人、行车及周
边建(构)筑物、管线安全造成极大安全隐患。

为预防隧洞拱底涌水涌砂出现坍
塌事故,对CRD工法下导洞施工工艺进行调整,下导洞采用台阶法进行开挖,并
对上台阶进行封闭,上台阶进洞3m后,对下台阶进行注浆封闭开挖断面出流水
通道、稳固砂层后,开始下台阶土方开挖,安装格栅钢架,施工喷射,封闭成环,以确保隧洞施工安全及施工质量。

关键词:浅埋暗挖涌水涌砂优化处理
1工程概况
西安地铁某暗挖区间采用CRD工法进行施工,区间暗挖段长49.837m,开挖
断面为9×9.22m,拱顶埋深9.2m,地下水位埋深约9.6m。

正线穿越地层主要为
新黄土、古土壤、粉质黏土及粉细砂层。

粉细砂层埋深约17m,粉细砂层厚约
2.5m,暗挖区间拱底侵入粉细砂层约1.18m。

由于粉细砂层渗透系数较大,水位
降至粉质黏土层以下,粉细砂层水位无法再降至暗挖区间拱底以下。

施工期间,
左下导洞进洞34.8m后,在拱底及以上1.0m范围出现较大流水,涌水中夹杂粉
细砂,在下导洞掌子面底部出现1.0m高的空腔,若不采取措施随时间推移,水
砂流失会越来越严重。

图1暗挖隧道地质剖面图
图2暗挖拱底涌水涌砂
2原因分析
经过对现场情况及地质情况分析,导致拱底粉细砂层出现涌水夹砂的主要原因为:拱底粉细砂层含水量大,渗透系数大,粉细砂层下层为粉质黏土层,此类地质结构“疏不干”效应非常突出,极易形成涌水涌砂。

3处理措施
3.1总体思路
为保证下导洞施工人员安全,将下导洞分上、下台阶施工,上台阶进尺3.0m 后,封闭上台阶掌子面及下台阶顶面,对下台阶粉细砂层采用水泥、水玻璃双液浆注浆加固。

在上、下台阶处,格栅钢架及中隔壁型钢增设安装节点,方便施工。

在格栅钢架、中隔壁节点位置,打设两根锁脚锚管。

图3调整后下导洞开挖方式
3.2施工工艺
(1)开挖及支护:严格按照“十八字”方针执行;开挖一榀支护一榀,格栅钢架、中隔壁安装后,打设锁脚锚管。

(2)锁脚锚管:锁脚锚管采用φ42壁厚3.5mm钢管,单根长4m;锁脚锚管与格栅钢架、中隔壁型钢焊接牢固,并注入水泥浆。

(3)掌子面封闭:封闭掌子面及下台阶期间,埋设注浆管导管,注浆导管采用φ42壁厚3.5mm厚钢管,注浆管长度3m,梅花形布设,间距0.8m。

注浆管伸出下台阶表面0.5m。

图4注浆导管打设剖面图
注浆管前端加工成锥形,并将锥形封堵严实,防止打设注浆管时,砂土堵塞
注浆管同时防止注浆时浆液前冲。

注浆导管中间部位钻Ф6~8mm溢浆孔,钻孔间
距150mm呈梅花形布置,尾部1m范围内不钻孔防止漏浆,注浆管外漏0.5~0.7m。

注浆管采用风镐打入。

为确保下台阶开挖期间砂层稳定性,注浆管打至拱底以下。

打设完成后用棉纱将管口封堵。

掌子面及下台阶顶面采用200~300mm喷射混凝土进行封闭,防止注浆期间,
浆液上返。

注浆管结构如下图所示:
图5注浆管大样图
由于拱底距离砂层底部约1.32m,且砂层上部剩余0.5m反压土,注浆导管打
设时,成50度夹角打入砂层,两侧注浆导管向外倾斜,加固范围大于开挖轮廓线。

图6注浆加固范围
(4)注浆加固:注浆管打设完成后,进行注浆加固,采用水泥、水玻璃双
液浆,注浆压力0.3~0.5MPa。

P.O42.5普通水泥、15Be´~20Be´水玻璃及饮用水;
1.
水泥浆:水灰比采用1: 0.75;
2.
水玻璃:15Be´~20Be´水玻璃;
将水泥浆、水玻璃按1:1进行混合,经过现场试验,胶凝时间为28s,采用此配比进行注浆加固。

图7高压注浆示意图
4沉降观测
4.1暗挖隧道施工期间地表沉降、管线及周边建构筑物监测情况
开挖期间,对地表沉降、周边建筑物沉降、管线沉降情况进行监测,监测情况如下:
图8路面、管线及建(构)筑物沉降观测变化曲线图
依据监测情况,路面沉降速率最大值为上导洞开挖后第9天,沉降速率∣-1.98∣mm/d<2.4mm/d(报警值);下导洞下台阶开挖完成7天后,路面沉降速率趋于稳定,路面累计沉降值∣-14.52∣mm<24mm(报警值);管线沉降速率最大值在下导洞下台阶开挖后第8天,沉降速率∣-1.04 ∣mm/d<1.6mm/d(报警值),下导洞下台阶开挖完成7天后,管线沉降速率趋于稳定,管线累计沉降量
∣-9.82∣mm<12mm(报警值);地面建(构)筑物沉降速率最大值在下导洞下
台阶开挖后第8天,沉降速率∣-0.7∣ mm/d<2.4mm/d(报警值);下导洞下台
阶开挖完成7天后,地面建(构)筑物沉降速率趋于稳定,累计沉降量∣-
5.64∣mm<24mm(报警值);
4.2下导洞开挖期间洞拱顶沉降及隧道净空收敛监测情况
图9下导洞开挖期间拱顶沉降、隧道净空收敛变化曲线图
下导洞下台阶开挖期间第9天,拱顶沉降速率最大,速率达∣1.02∣mm/d<2.4mm/d(报警值);在下导洞下台阶开挖7天后,拱顶沉降速率趋于稳定;拱
顶累计沉降量∣-12.11∣mm<16mm;净空收敛在上台阶开挖期间第9天,速率达
∣-0.32∣mm/d<1.6mm/d(报警值),在下导洞下台阶开挖7天后,上导洞净空
收敛累计∣-4.85∣mm<8mm(报警值)。

4.3监测数据分析
下导洞从10月10日施工,至11月10日完成,在此期间,周边地表沉降、
管线沉降、建(构)筑物沉降、隧道拱顶沉降、净空收敛监测数据均为超标,隧
道本体及周边环境均处于安全状态。

5结语
本文针对工程实体,验证在降水效果不佳的暗挖隧道拱底出现涌水涌砂时,
下导洞分台阶施工,并对下台阶处粉细砂层注水泥、水玻璃双液浆加固的可行性,该施工方法便利、处理涌水涌砂方式效果良好,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该措施采用的设备操作灵活、移动方便、施工效率高;材料来源广,污染小凝结时间可人为控制,施工成本较低。

参考文献:
[1]赵善同.粉细砂层注浆加固施工技术[J].科学之友,2009,(14):17-18.
[2]胡进昌.水泥-水玻璃双液浆加固公路隧道浅埋段效果分析[J].福建交通科技,2016,(003).
[3]肖昌军,王晓刚.超前小导管注浆技术在北京地铁10号线劲松站粉细砂地层加固中的应用[J].铁道标准设计,2008,(12):231-233.
DOI:10.3969/j.issn.1004-2954.2008.12.073.
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