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2001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二 溶解 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教学设计_22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水平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1.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水平不同。

2.一些气体也能溶解于水。

过程与方法:1.研究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水平。

2.实行气体溶解于水的实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1.在溶解实验中理解到细致地观察、比较的重要性。

2.意识到溶解在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和重要性。

【教学重点】
设计比较盐和小苏打溶解水平的实验
【教学难点】
研究气体在水中的溶解。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装50毫升水的烧杯、2个玻璃棒、2个小勺、食盐20克、小苏打20克、1杯汽水、1个注射器。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1.同学们,我们之前学习了溶解,谁能说说一个物质在水中完全溶解了应该是怎样的?
2.还有补充吗?水是怎样的?
3.看来同学们对溶解了解的真很多,今天这节课我们将继续研究溶解。

你们准备好了吗?
二、导入
1.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物质都能够溶解到水中,你都知道哪些?
2.老师今天还带来了一样也能够溶解在水中的物质——小苏打,你对它了解吗?(师补充介绍:在油条和馒头中添加一些小苏打能够让食物更加松软。


3.既然小苏打和食盐都能够溶解在水中,那么谁能溶解得更多呢?
三、比较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水平
1.有同学说小苏打,有同学说食盐,到底谁猜得对呢?我们来做个实验看看。

2.(出示材料:食盐、小苏打、两个烧杯、两个小勺、2根玻璃棒)请同学们利用这些材料,思考这个实验怎么做?
【预设1:学生提到比快慢——我们今天不比快慢比什么?那实验该怎么做?——预设2】【预设2:学生提出比多少——引导加完一勺什么时候加第二勺?】
3.追问:什么叫溶解完?水应该是怎样的?
4.讲述:所以我们在实验时要仔细观察,一定要等第一份完全溶解后才能加入第二勺,直到不能溶解为止。

5.为了实验的公平,你觉得哪些地方需要注意呢?——引导说出水量和每次加的量相同。

6.在同学们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实验变得更加完善了。

(出示实验步骤:①用小勺取一平勺的食盐和小苏打分别加入两个烧杯中;②等第一份食盐或小苏打全部溶解后加入第二份;③一勺一勺加入,直到不能溶解了,再实行比较。


7.强调注意事项:①小组内分工合作,两人溶解小苏打,两人溶解食盐;②实验过程轻声讨论;③实验结束后整理材料,准备汇报。

8.小组实验并汇报:食盐和小苏打各溶解了几份?谁的溶解数量多?
9.小结:食盐和小苏打是两种不同的物质,我们科学上也说不同物质的溶解水平不同。

食盐的溶解水平比小苏打强。

四、气体在水中的溶解水平
1.食盐和小苏打这样的固体能溶解在水中,那么气体能吗?
2.老师带来了一瓶雪碧,我轻轻打开它,会出现什么现象?真的是这样吗?
3.(演示打开雪碧)你看到了什么?这些气泡是什么?它从哪里来?真的是这样吗?
4.老师带来了一个小实验(介绍实验装置和实验步骤:这是一个针筒,老师在里面加了一些雪碧,并用橡胶塞堵住了针口,防止气体的进出。

接下来第一步:竖直针筒,拨掉针头,推活塞排出里面多余的气体;第二步:慢慢往外拉活塞,观察液体中的气泡有什么变化;第三步:慢慢往里推活塞,观察气泡变化。


5.提醒注意事项,生开始实验。

6.实验结束,小组汇报。

【预设:外拉气泡多,内推气泡少】
7.拉活塞时出现的气泡来自哪里?推活塞时气泡减少去哪里了?
8.由此能够说明什么?
9.补充介绍:汽水中那么多的气体是通过加压或化学方法溶解的,所以瓶一打开,气体就跑出来了。

五、结课
请同学们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板书设计】
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水平
食盐——多
溶解不同
小苏打——少
一些气体能够溶解于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