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的区位选择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塑料大棚栽种蔬菜。 (改善温度,调节光照、通风、湿度 )
(3)云贵高原修筑梯田。 (改造地形)
(4)三江平原沼泽地排水发展种植业。 (改造水分条件)
(5)南方水稻田施用石灰。 (改良酸性土壤) (6)西双版纳的多层人工经济林。 (光照垂直变化的充分利用)
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案例1 环地中海地区的农业变迁
第一节 农业的区位选择
什么是农业?
人类利用土地的自然生产力,栽培植物或 饲养动物,以获得所需产品的产业。
农业: 人类利用土地的自然生产力,栽培植物或饲养动
物,以获得所需要的产品。
水稻种植业 林业
牧业
渔业
副业
• • • •
广义上的农业包括农、林 、牧、副、渔 狭义上的农业:种植业 特点: 地域性 周期性 季节性 农业按生产对象分类:农、林、牧、副、渔 (混合农业) 农业按投入分类:粗放农业、密集农业
每公顷需水量为350~600立方米。
1.气候
光照 热量 水分(降水量)
举例: 《晏子使楚》中说:“桔生淮南则为桔, 生于淮北则为枳”
光热条件与农作物种类分布、复种制度和产量的关系最为密切; 不同生物的生长发育要求的水分条件不同。
复种:在同一土地上,一年播种和收获两次及两次以上 的耕作方法。它反映了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的耕 地利用程度,一般用复种指数或熟制来表示。 熟制:是耕作制度的一种形式。熟制是指在一块土地上 复种指数:衡量耕地利用程度的指标。某一地区或农业生 一年内种植作物的次数。在一块土地上一年内种 产单位一年内耕地种植作物的平均次数,即各种作 植一季作物的制度,叫一熟制,一般适用于无霜 物播种面积与耕地总面积的百分比。 期短的地区,如我国东北、西北大部分地区,因 气候较冷,作物生长期短;或无霜期较长但人多 地少、生产条件较差的地区。在一块土地上一年 内先后种植两季或两季以上作物的种植制度,叫 多熟制。
农业机械化可以解放劳动力,提高劳 动生产率 劳动力的数量和素质影响农业生产的 类型和经营方式
响应政府决策,在政策规定的范 围内发展农业要以机械化为基础
地广人稀的地区发展商品农业要 以机械化为基础
劳动力丰富的地区可以精耕细作, 集约经营
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很多,主要有气候、地形、 土壤、市场、交通运输、政策等。从理论上讲,这 些因素具有同样的重要性,但对某一具体农业部门 来说,这些因素的影响有大有小,其中影响最大的 因素称为主导因素。不同的农业,影响其区位选择 的主导因素是不同的。
种 植 业 粗 放 农 业 热带雨林迁移农业 种植园农业 自 给 农 业
水稻种植业
商品谷物农业 混合农业
密 集 农 业
游牧业
大牧场放牧业 乳畜业 畜 牧 业
商 品 农 业
一、混合农业 (一)概况
1)世界上最主要的混合农业类型:
——谷物生产和饲养牲畜有机结合
小麦、玉米 牧草、饲料
牛、猪、羊
2)分布: 欧洲、北美、南非、澳大利亚、新西兰
土壤的肥力 土壤的酸碱度 土壤层的深度 土壤的质地
土壤是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不同的土壤类型 适宜生长不同的作物。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亚热带沿海地区一些耕地经历 了“水稻添——甘蔗地——鱼塘——花卉棚”的农业景观 变迁,你知道为什么吗?
市场价格
市场需求变化
改革开放的政策
4.市场
供不应求时,刺激生产;供过于求时,压缩生产。 市场的需求量最终决定了农业 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根据当地气候条件,选择适当的 农作物品种、耕作制度 坡度大于25º 的山地不得发展种 植业。宜发展牧业或林业;平原 适宜发展种植业 根据不同的土壤类型,发展适宜 生长的农作物 关注市场动态发展,市场需求量 大的农作物品种 园艺业、乳畜业等应布局在交通 运输方便的地方
政府制定相应的政策,直接干预农业 生产
材料: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棉花收购价格的影 响 ,各个地区每年的棉花种植面积发生了很大 的变化,原因是什么?
5.政策
政策是各国政府用来调整农业生产、促进农业发 展的重要手段。
科技是影响农业区位的重要因素,科技往往通过对自然 因素的改造和改变社会经济因素来影响农业区位。
6、科技
农业区位因素
数量、素质
3)我国的混合农业
——珠江三角洲的基塘生产
混合农业——以澳大利亚为例
分析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特点和形成原因。 1、澳大利亚混合农业地域在生产结构、经营方式、科 技应用、农业专业化和地域化等方面有哪些特点? 2、在澳大利亚混合农业地域形成的过程中,有哪些区 位因素在起作用?
东南部
中国和澳大利亚的比较表
不同的地形区,适宜发展 不同类型的农业的作物。
平原地区地势平坦, 土层深厚,适宜发 展种植业。
东耕西牧
山地丘陵适宜发展畜牧业和林业
材料一:东南丘陵盛产茶叶,而山东 丘陵盛产花生,原因是什么? 材料二:杭州的“明前龙井”茶驰名中 外,日本的茶道爱好着把茶种带回日本 栽培,但效果不好。
3.土壤
3.土壤
一方面,人类可根据经济技术条件,对不适宜农业生产的自 然因素进行改造;另一方面,可通过培育良种、改良耕作制 度等技术改革,扩大某种农作物的区位范围。
交通改变
一、农业主要区位因素
1. 自然因素:
气候(热量、光照、降水) 地形(平原宜耕作业,山地宜林业、牧业) 土壤(酸性的红壤宜种植茶树)
水源(水源的多少对于干旱地区尤为重要。)
项目 国家 面积(万 km2) 总人口数 人口密度
中国
澳大利亚
960
768
12.5亿 1600万
120/km2 2/km2
澳大利亚既是世界小麦市场的主要供应国,也是世界畜产品的 主要产地之一,还是世界最大的羊毛生产国和出口国。其混合 农业的形成条件是:
区位条件 自 气候 然 地形 因 土壤 素 水源 社 人口密度 会 交通 经 市场 济 因 机械化 素 科技 政策
农业按产品用途分类:自给农业、商品农业
三江平原的种植业
青藏高原的畜牧业
两地的农业景观为什么不同?有哪些因素影响?
农业区位
1.农业生产的地理位置; 2.农业与周围地理环境(自然环境与社会经济环境) 各要素的相互关系。
图示如下: 地理位置 农业区位 自然因素 社会经济因素 农业区位因素
一、农业区位因素及变化 (一)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区位优势 气候温暖,光热充足,降水相对较多 地势平坦开阔(中部平原) 土壤肥沃 灌溉条件较好 地广人稀,农场规模大 交通发达便利 面向国际市场 机械化水平高 科技水平高,牧草和畜种优良 政府鼓励扶持
降水、温度、水源等自然条件为发展小麦种植业和牧羊业提供 了必要条件; 澳大利亚早期移民传统的生产和生活习惯形成了早期以牧羊业 为主的农业特点。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牧羊业逐渐演化为小麦——牧羊为主的 混合农业。 因此澳大利亚混合农业是当地居民充分利用当地自然条件,适应社 会经济条件的变化,逐渐发展形成的结果。自然条件是基础,社会 经济条件的变化起了主导作用。
休 小 耕 麦 地 区 放 牧 区
墨累-达令盆地的混合农业的三个显著优点:
• 农场成为一个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农场内的土 地交替种植小麦、牧草或休耕,充分保持麦田的 肥力。此外,种植的饲料饲养绵羊,羊粪可成为 麦田的肥料。 • 农民可有效地利用时间安排农业活动。小麦种植 活动和牧羊活动在一年内交替进行。 • 农民可根据市场需求决定多种植小麦还是多牧羊, 农业生产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对市场的适应性。
小结: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不是一成不变的。 相比之下,自然因素比较稳定,而社会 经济因素发展变化较快。 1、市场区位及需求的变化,对农业区位的 影响最为突出。 2、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农产品保鲜、冷 藏技术的发展,使市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在地域上大为扩展。
以前,北方一到冬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每家每户都会购 买几百斤甚至上千斤的大白菜存在家里,如 今再也没有这种现象了,为什么? 我国将天然橡胶生产由热带向北推广到 22°N;将双季稻生产推广到江淮平原;将小麦 的种植高扩展到海拔4000米的高度.
丘陵地形(修建梯田)——发展种植业
较陡的山坡不适宜修筑梯田,是因为:①修筑工
程量大;②梯田面积小;③耕作难度大;④技术
要求高
以上选项正确的有(
A.①②③
A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在西北干旱地区(发展灌溉)—— 发展种植业
下列农业生产活动是怎样利用和改造自然 因素:
(1)江南丘陵茶园的喷灌。 (改善水分)
墨累—达令盆地的限制问题及措施
降水少需灌溉 ——农牧业发展的限制条件
雨影区
墨累河
措施——东水西调
澳大利亚政府修 建了一项“雪山水利 计划”的水利工程, 即东水西调工程,把 大分水岭东部丰富的 水资源调入西部的墨 累—达令盆地,以满 足这里的农业灌溉用 水问题,可见,澳大 利亚政府的行为措施, 对这里的农业生产发 展,有着重大的影响, 大大促进了墨累—达 令盆地农牧业的发展。
光照 热量 水分 (降水量) 海拔高度 地势起伏 地面坡度 土壤的肥力 土壤的酸碱度 土壤层的深度 土壤的质地 科 技
食物偏好
农业区位因素 气 自 候 然 地 形 条 件 土 壤 市场 社 交通 会 运输 经 政府 政策 济 机械 条 劳动力 件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光热条件与农作物种类分布、复种制 度和产量的关系最为密切,不同生物 的生长发育要求的水分条件不同 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土层深厚,适宜 发展种植业;山地适宜发展林牧业, 山地自然条件的垂直分异使农作物的 分布随海拔有所不同 土壤是农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不同 的土壤适宜生长的作物不同 市场的需求量最终决定了农业生产的 类型和规模 发展商品农业必须有快捷便利的交通
结合水稻和小麦的生长条件,分析我国粮食作物的分布 出现南稻北麦的原因。
水稻需要炎热湿润的环境,适宜温度为20~32℃, 每公顷需水量为350~600立方米。 小麦的理想生长气温是20~22℃,每公顷需水量 为300~600立方米(冬小麦)。
主要受地形条件的限制
2.地形
海拔高度 地势起伏 地面坡度
2. 社会经济因素: 市场(最终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交通运输(影响商品农业的区位) 政策 科技(影响农产品的产量) 劳动力 食物偏好
形成各类农业地域类型的原因: 由于动植物的不同地域分布以及自然条件、社会经 济条件的地域差异,世界上形成了多种农业地域类型 。
农业地域类型 ——是指在不同的地区,利用当地的优势条件,发展 各具特色的农业生产,并在地区之间开展商品交 换所形成的农业经营单位或地域单位的组合。它 是农业生产分工在地域上的具体表现。 农业地域分工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每个 地区除满足区内的需要之外,还能够向区外提供比较 多的商品性农产品。因此,各地区农业的商品化生产, 是农业生产地域分工的主要标志。
农业区位因素
科 技
农业区位因素
自 然 条 件 气候 地形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土壤
水源
社 会 经 济 条 件
市场 交通运输 科技 劳动力 政府政策 食物偏好
结合水稻生长需要的热量和水分条件,分析为什么水稻 生产主要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和温带季风气 候区,而不包括地中海气候区?
主导因素
热量 水源 地形 市场
土壤
科技
以色列的无土蔬菜栽培
(二)自然因素的利用和改造
1.培育良种,改良耕作制度。 气候 2.改造自然要素 水分 温室
橡胶、双 季稻、小 麦
灌溉
练习
地形 梯田 3、对自然条件的改造要根据当时当地的经济 技术条件,并需充分考虑投入和产出比。
一般情况下,坡度大于180就不利于 发展种植业;我国政府要求,坡度大 于250的山地不得发展种植业。
项目 生产结构 经营方式 科技作用


种麦和养羊,种麦和牧羊活动在一年内 交替进行 多为家庭农场经营,生产规模大 普遍应用现代科技
农业专业化 专业化程度高 地域化 坚持“土-草-畜-市场”的混合农业模式, 东南部墨累-达令盆地是典型的小麦-牧 羊地区
剪羊毛
小 麦 - 牧 羊 农 场 土 地 利 用
判断某地农业生产的主导区位因素,要从光照、热 量、降水、地形、水源、土壤、市场、技术等各个 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找出该地发展农业生产最突出 的优势区位因素和限制性区位条件,然后从中找出 主导区位因素。
农业生产
珠三角一年三熟、海南岛的天然 橡胶、松嫩平原的甜菜、青藏高 原的青稞 河西走廊的粮棉、南疆的棉花 横断山区、江南丘陵的立体农业 广州市郊区的乳牛、花卉、蔬菜 江南丘陵的茶树、黑龙江的大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