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2.3“熔化和凝固”过关检测练习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3“熔化和凝固”过关检测练习题
一、单选题
1.若将铁和玻璃分别加热熔化,则()
A.玻璃没有熔点,所以不会熔化
B.铁和玻璃在熔化过程中温度都在不断升高
C.铁和玻璃都会熔化,但铁有熔点,而玻璃没有熔点
D.上述说法都不正确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山间云海的形成是汽化现象,放热
B. 雾凇的形成是凝华现象,吸热
C. 冰凌的形成是凝华现象,吸热
D. 露珠的形成是液化,放热
3.以下热现象的解释中正确的是()
A. 往皮肤上涂一些酒精会感到凉爽―――酒精蒸发时放热
B. 98℃的水也可沸腾―――沸点随气压的升高而降低
C. 寒冷的北方室外多选用酒精温度计测温―――酒精的凝固点低
D. 夏天,从冰箱里取出的易拉罐过一会儿外壁出现了小水滴―――水蒸气凝华
4.下列物态变化中,放出热量的是()
A. 冰雹落到地面熔化成水
B. 湿衣服中的水蒸发变干
C. 洗澡时浴室里的水蒸气在镜面上液化成小水珠
D. 衣箱里的樟脑球升华变小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固体都有一定的熔点
B.同一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是不同的
C.物体吸热,温度一定升高
D.物体放热,温度不一定降低
6.如图所示,甲、乙分别是酒精在标准大气压下熔化和沸腾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固态酒精是非晶体
B.在时,酒精可能处于液态
C.酒精温度计可以用来测量沸水的温度
D.酒精沸腾时吸热温度不断升高
7.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一定量的水凝固成冰的过程中,温度不变,内能减小
B. 物质的比热容跟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有关
C. 超导体电阻为零,适合做电阻丝
D. 导体的电阻与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通过的电流成反比
8.关于四季常见的自然现象,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 春雨是汽化现象
B. 夏露是液化现象
C. 秋霜是凝固现
象 D. 冬雪是升华现象
9.如图所示是某种物质熔化是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根据图像中的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物质为非晶体
B. 该物质的熔点是80℃
C. 在第5min是物质已全部熔化
D. 第10min是物质处于液态
10.如图所示的四个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凝固现象的是()
A.“雾凇”的形成
B.“雪花”的形成
C.“露珠”的形成
D.“冰柱”的形成
11.在下列各图中,能正确描述铁轨的铸造过程中温度变化的是()
A. B. C.
D.
12.下列数据最符合实际的是()
A.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B. 水沸腾时的温度一定是100o C
C. 1标准大气压下冰的熔点是0 o C
D. 人体安全电压就是不高于220V
13.下列现象中利用了熔化吸热的是()
A. 冬天向手上哈气感到暖和
B. 天热时向地上洒水会感到凉快
C. 在发烧的病人头上放冰袋以缓解症状
D. 下雪了,大家主动打扫道路上的积雪,避免雪化了出现交通事故
14.下图所示,是小明研究松香熔化时,画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其中正确的是()
A. B.
C. D.
15.下列现象中利用了熔化吸热的是()
A.运输食品时利用干冰降温防止食品腐烂
B.天热时向地上洒水会感到凉快
C.在发烧的病人头上放冰袋以缓解症状
D.水蒸气烫斗使衣服变湿后温度升高而易变形
二、填空题
16.如图是两种物质的熔化和凝固曲线,其中甲物质发生的是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该物态变化需要____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甲、乙两种物质中属于晶体的是________。
17.深秋,为避免树上的桔子在夜间气温骤降时被冻伤,果农经常在傍晚给桔子树喷水.如图所示,虽然水在夜间结了冰,但桔子却没有被冻伤,这是因为夜
间气温骤降时,水________(填写物态变化的名称)成冰,________(选填“放出”、“吸收”)热量,使温度不会降得太低,所以没有冻坏桔子.
18.冰糖葫芦(如图)的制作方法是:将洗净的山楂穿在竹签上,然后将一定量的白糖放入锅中加热,待白糖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为糖浆后,将山楂蘸上糖浆,等山楂上的糖浆__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变成固态,令人垂涎欲滴的冰糖葫芦就做好了。
19.如图是某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象所给信息可知,该物质的熔点是________,该物质在第4min到第6min内是________(填“固液共存态”、“固态”、“液态”或“气态”)。
20.小敏研究某固体物质的熔化实验结束后,撤去酒精灯并开始记录温度计示数和时间,作出了如图所示图象,根据图象信息可知:该物质的凝固点是
________℃,凝固过程用了________min。
21.固体可分为晶体和非晶体两大类,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的是________.在玻璃、铁棒、沥青、钻石、塑料等固体中,属于晶体有________,属于非晶体的有________.
22.食品运输过程中,通常用干冰或冰块来保鲜,这两种方法包含的共同的物理原理是____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
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
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
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
下功夫。
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
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
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
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
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
23.将下列现象与相应:物态变化以及吸(放)热情况连线
冬天猪油结成膏________
冰冻的衣服变干________
夏天将衣服晒干________
寒冬玻璃窗上的冰花________
冬天口中呼出“白气”________
春天冰封的河流解冻________
A液化B凝华C融化D汽化E升华F凝固
a吸热b放热
24.冬天,小明发现河水结冰了,但室外咸菜缸中的盐水却没有结冰,这是因为盐水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________(填“低”或“高”);液化可以通过________或________两种方法或两者兼用的方法实现,气体打火机中的液体是在常温下通过对燃气采用________的方法,使之液化后贮存在打火机中的。
25.如图所示,在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活动中,小明选择的固体是冰块,采用图1的实验装置;小华选择的固体是海波,采用图2的实验装置.(1)在实验中应该注意的事项有:(写出两点) ________
(2)在对冰块或海波加热的过程中要用搅拌器不断地搅拌冰块或海波,这样做是为 ________
(3)下表是他们在实验中记录的测量数据.由表中数据可以发现,冰和海波在熔化时有着共同的特点,即: ________;在第6分钟时,海波的物态是 ________.
三、解答题
26.你的右手握着0的℃冰块,左手掬着0℃的水,两手的感觉有什么不同,说明理由.
27.家里发烧的病人常用冰袋降温,而医生给发烧的病人身上擦酒精,这是为什么呢?
28.为什么下雪不冷化雪冷?
第11页/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