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法院审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典型案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锡法院审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典型案例
文章属性
•【公布机关】江苏省无锡市中级人民法院,江苏省无锡市中级人民法院,江苏省无锡市中级人民法院
•【公布日期】2023.12.26
•【分类】其他
正文
无锡法院审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典型案例
目录
案例一李某等人诈骗案
案例二吴某某等人诈骗案
案例三倪某诈骗案
案例四王某某等人诈骗案
案例五郭某某诈骗案
案例六刘某某等人诈骗案
案例一李某等人诈骗案
【案情简介】
被告人李某至柬埔寨金边一家酒店实施网络诈骗活动,并与他人组成诈骗犯罪集团,被告人李某作为该团队老板负责管理、指挥整个诈骗团伙的诈骗活动,并纠集被告人陈某某、崔某某等人实施诈骗。

该诈骗集团将股民拉入微信群,由各小组组长冒充专业指导老师向股民推荐股票、发布由业务员充当“水军”鼓吹指导老师水平,谎称跟老师炒股盈利较多,并发送由“王某”冒充指导老师直播炒股的链接,吸引股民加入直播间收听指导老师直播讲授股票知识。

后期,冒充指导老师直播炒股的“王某”谎称自己转炒数字货币、欧洲平均工业指数并盈利,股民如果亦想炒数字货币或者欧洲平均工业指数,各小组组长则通过微信、QQ 将MT4 金融交易软件推荐给股民,并将该软件中的盈信国际平台或者環信国际平台客服QQ 告知股民,再冒充入金客服指导被害人开户、入金。

后“王某”以指导老师身份,利用事先知晓的数字货币或者欧洲平均工业指数走势,故意指导被害人正向或反向买卖,前期故意让被害人盈利,后期故意让被害人亏损。

2019年2月至7月,李某作为团队老板,伙同他人采用上述诈骗手法,共计骗得被害人人民币11700余万元。

【判决结果】
法院以诈骗罪,判处被告人李某有期徒刑十三年,对其余两名被告人分别判处有期徒刑四年九个月、三年六个月,均处相应罚金。

【典型意义】
本案是典型荐股类电信诈骗犯罪。

此类犯罪,诈骗分子往往以荐股为名,假冒股票专家或财经顾问的身份,利用电话、短信、社交媒体等多种渠道,向公众推广所谓的“独家”股市内幕或高回报投资机会。

他们利用公众对股市的兴趣和财富增
长的渴望,通过制造虚假的成功案例或提供伪造的数据分析,诱导被害人投资。

在此提醒广大群众警惕任何未经证实的股市“内幕”信息或“高回报”投资机会。

在接受任何投资建议之前,一定要对信息来源进行核实,切勿轻信来路不明的“专家”意见,股市投资本身带有风险,不存在所谓的“稳赚不赔”。

案例二吴某某等人诈骗案
【案情简介】
被告人吴某某等人经商议共同出资成立公司,合谋以保健品充当“专业治疗男性疾病”的药品通过网络售卖骗取钱财。

被告人吴某某雇佣他人作为微信组业务员,在没有医师资质且明知保健品不具备治疗药效等情况下,由业务员根据“话术”冒充老中医,采用虚假诊断、发送“成功案例”、虚构产品成分、虚假宣传治疗药效等手段骗取被害人信任,将龙宝益精方茶包、正阳丸等低价保健品包装成治疗男性疾病药品高价售卖,从而骗取被害人钱财。

被告人吴某某等人又与被告人李某合作,由被告人李某雇佣他人作为电话组业务员,冒充指导顾问、资深主任等身份,根据“话术”采用虚假诊断、虚假宣传治疗药效、夸大被害人病情等手段,以卖药为名诱骗客户继续购买细胞再生素、细胞激活素、锁精聚元重生组合等保健品,再次骗取被害人钱财。

截至2022年9月8日,共有1000余名被害人被骗购买前述保健品,被骗金额共计人民币690余万元。

【判决结果】
法院以诈骗罪,判处被告人吴某某有期徒刑十二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二十五万元;判处被告人李某有期徒刑十一年六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二十万元。

【典型意义】
本案被告人利用男性群体“难以启齿”的心理,以保健品冒充“壮阳药”,采用虚假诊断、发送“成功案例”、虚假宣传、恶意夸大治疗药效等方式进行诈骗,价格极其低廉的保健食品,被卖出上千甚至上万元的高价,这些不法分子最终受到了法律的严惩。

本院在此提醒广大人民群众,没有包治百病的神药,“保健品”更不是药,患病后应到正规医院就诊,不要讳疾忌医,更不能相信网络上鱼龙混杂、有“奇效”的广告,要学会提高辨别能力,仔细核实商家信息,时刻提高警惕,谨防被骗,遇到可疑情况时及时向公安机关、市场监管部门举报。

案例三倪某诈骗案
【案情简介】
被告人倪某经与他人合谋在菲律宾宿务拉普拉普市中国黄金城成立诈骗犯罪组织,组织人员采用“杀猪盘”等方式骗取中国境内公民钱财。

该诈骗组织自上而下分为老板、经理、组长和业务员,通过逐层领导,组织业务员冒充女性通过社交软件寻找中国境内被害人,按照公司培训的话术与被害人在网上聊天、谈恋爱以取得对方信任,后将被害人诱导到公司指定的“讯飞”等赌博平台上注册、充值,之后由组长进一步诱导被害人充值、投注,并通过提前掌握开奖号码等方法操控赌博平台,以骗取被害人充值的钱款。

被告人倪某为该组织负责人,负责日常运营、培训员工诈骗技巧等工作,从中非法获利共计人民币40余万元。

【判决结果】
法院以诈骗罪,判处被告人倪某有期徒刑三年三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一百万元。

【典型意义】
“杀猪盘”是诈骗团伙对交友婚恋类网络诈骗的一种俗称,是指诈骗分子利用网络交友,诱导受害人投资、赌博的电信诈骗方式,诈骗分子准备好人设、交友套路等“猪饲料”,将社交平台称为“猪圈”,在其中寻找被他们称为“猪”的诈骗对象,通过建立恋爱关系,即“养猪”,最后骗取钱财,即“杀猪”。

本案犯罪分子先是以恋爱为名取得被害人信任,再诱骗被害人在赌博平台上完成充值投注,从而骗取被害人钱财。

因此,社会公众在网络交友时务必谨慎小心,注意保护好个人信息,不要轻信陌生人的话,一旦网友或网恋对象提出网上投资的,都是诈骗,应当远离。

案例四王某某等人诈骗案
【案情简介】
被告人王某某、魏某某、李某某等人通过抖音广告推广的方式进行虚假宣传,吸引被害人添加微信,招募不具备治疗白发专业知识的业务员使用话术,以微信聊天的方式冒充专业治疗白发的中医馆老师、顾问,为前来咨询白发疾病的被害人虚假诊断病症,归结病因,并以专门配置纯中药为其治疗为由,承诺治疗效果,诱使被害人高价购买低价进货的古方乌蜜膏、古法乌根茶等相关产品,实施诈骗活动。

之后,由被告人魏某某、李某某等人继续冒用身份,以指导客户使用一线产品为由,采用将被害人发送的舌苔、尿液、指甲照片合成虚假的检测报告、发送“发质
转黑规划书”等多种欺骗手法,继续归结为毛囊受损、堵塞等多种不同病因,诱使被害人继续高价购买低价进货的乌蜜丸等相关产品。

2022年2月初至8月底,被告人王某某、魏某某、李某某等人共同骗取被害人钱财计人民币242万余元。

【判决结果】
法院以诈骗罪,判处被告人王某某有期徒刑十二年,并处罚金人民币十五万元;其余被告人分别判处有期徒刑十年三个月至十一年六个月不等,并处罚金人民币十万元至十二万元不等。

【典型意义】
犯罪分子经常利用公众对于健康问题的关注和焦虑,发布虚假医疗产品广告。

公众在购买医疗产品前,应先咨询专业医疗人员,并认真查看产品是否有正规的医疗监管机构认证。

对于非正规医疗机构推出的医疗广告及产品,应保持怀疑态度,谨慎验证产品可靠性,以免上当受骗。

案例五郭某某诈骗案
【案情简介】
被告人郭某某出资他人共同成立游戏公司,从乐某游戏公司处取得“纵剑奇缘”、“剑雨幻梦”等游戏的推广授权以及游戏后台账号,并约定由被告人郭某某介绍客户注册游戏并引导充值,乐某公司给予被告人郭某某客户充值金额的75%-83%作为返利。

2020年10月至2021年7月间,被告人郭某某等人纠集他人担任业务组长及业务员,并安排上述人员,通过微信、探探等聊天软件或其他游戏平台结识男性被害人,并使用事先制定的话术模板,以虚构的女性形象与被害人进行交友
聊天。

在取得被害人信任后,以邀请一起玩游戏为名,向被害人发送“纵剑奇缘”“剑雨幻梦”“斩魔问道”等游戏链接,引诱被害人下载游戏,并进一步与被害人发展为“网恋关系”,在被害人达到一定等级之后,以“游戏内结婚办婚礼”、“送玫瑰花表达真心”等各种理由引诱被害人充值,此外,还通过伪造机票、微信定位的方式,谎称可以和被害人“奔现”,进一步获取被害人信任,骗取被害人在游戏内继续大量充值,骗取被害人共计人民币306万余元。

【判决结果】
法院以诈骗罪,判处郭某某有期徒刑十一年六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十一万元。

【典型意义】
网络世界的匿名性给了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机,他们通过制作虚假的社交媒体账户,营造虚假人设,骗取受害人信任,以恋爱之名,行诈骗之实。

广大网民在进行网络交友时务必要保持清醒理智,注意核实对方真实的身份信息,在对方提及钱财时,更要时刻注意,擦亮双眼,警惕以爱为名的诈骗。

案例六刘某某等人诈骗案
【案情简介】
被告人刘某某、李某等人经合谋后,成立诈骗犯罪集团尚某轩、善某堂,并招募业务组长,业务员。

上述犯罪集团通过在电视台投放广告吸引老年消费者拨打相应的400电话以获取消费者的联系方式后,由业务员与老年消费者取得联系,通过统一的话术谎称系国家版权中心等机构的工作人员,将低价进购的“一线产品”包
装成具有升值空间的“收藏品”向老年消费者进行推销,并通过货到付款的方式进行销售;销售“一线产品”过程中,发货时放入百分之百中奖的刮刮卡及介绍高价“二线产品”的宣传册,使老年消费者误以为中奖后可以一折左右的价格购买所谓“限量版”具有收藏价值、升值空间巨大的“二线产品”,以此骗取老年消费者的钱财;业务员还会向老年消费者推送直播链接,进一步推销所谓的高价值“收藏品”,骗取被害人共计人民币312万余元。

【判决结果】
法院以诈骗罪,判处被告人刘某某有期徒刑十二年,并处罚金人民币十万元;对其余被告人判处有期徒刑十年至十二年不等,并处罚金人民币五万元至十万元不等。

【典型意义】
收藏品诈骗往往针对老年人这一特殊群体开展,不法分子往往会以包装为文物收藏品公司,配备齐全的人员架构和设备设施,营造公司正常经营的假象,以骗取受害人的信任。

社会公众如参与收藏品投资,在不具备相应鉴别能力的情况下,务必要小心,审慎鉴别收藏品公司资质,一定要通过具有专业经营资质的文物商店进行购买,不要轻信电话、电视、网络推销,在投资前要与子女亲友联系沟通,以免因一时冲动落入圈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