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高三12月联考文综历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北省高三12月联考文综历史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12题;共24分)
1. (2分) (2018高一上·潮安月考) 秦始皇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

赖宗庙,天下初定,叉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秦始皇为“求其宁息”而采取的措施是()
A . 焚书坑儒
B . 推行郡县制
C . 攻打匈奴
D . 修筑长城
2. (2分) (2019高二下·芜湖期中) 下表为古代中国实行的几种形式的授田法。

据表可知()
A . 政府将农民的部分福利制度化
B . 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遭到了削弱
C . 政府立法缩小了社会贫富差距
D . 授田法打击了贵族和地主的利益
3. (2分) (2017高一上·友谊月考) 两汉时期,皇帝对丞相待之以礼。

丞相谒见皇帝时,皇帝起立,赐丞相座。

但到宋朝,宰相只能站着同皇帝议事。

明代自朱元璋起,明文规定“大朝议”须“众官皆跪”。

宰相大臣由坐到站再到跪的变化,说明了()
A . 儒家文化的不断衰落
B . 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
C . 丞相和皇帝地位的颠倒
D . 中国礼仪制度不断发展
4. (2分) (2019高二下·淄川期中) 明代泰州学派的代表何心隐《寡欲》载:“寡欲,以尽性也。

尽天之性以天乎人之性,而味乃嗜乎天下之味风味。

而色,而声,而安佚,乃又偏于欲之多者之旷于恋色恋声,而苟安苟逸已乎?凡欲所欲,而若有所节,节而和也,自不戾乎欲于欲之多也,非寡欲乎?”该观点()
A . 超越了程朱理学的范畴
B . 动摇了儒学的正统地位
C . 主张有节制地释放人欲
D . 表达了新兴阶级的诉求
5. (2分) (2016高二上·日喀则期中) 19世纪末,在中国土丝败退的局面下,有外国报纸说道:“自从1884年以来,广东的厂丝已经逐渐排除困难,打开销路,目前在他们的出口中,已经占据很重要的地位。

”这一现象说明广东相应行业()
A . 市场开放时间要早
B . 生产方式变革先行
C . 传统技术得以发扬
D . 得到了政府的支持
6. (2分)与中国共产党合作,是孙中山顺应时代潮流作出的政策转变。

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是
A . 三民主义
B . 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
C . 新三民主义
D . “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7. (2分)(2017·吉林模拟) 下图是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趋势图,曲线C代表的是()
A . 官督商办企业
B . 外国资本主义
C . 资本主义萌芽
D . 民族资本主义
8. (2分) (2017高二下·曲靖期中) 浙江远洋是一家老牌国有企业,也是浙江省规模最大的航运企业。

2016年10月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裁定宣告浙江远洋破产。

这说明了()
A . 国企破产适应了市场经济发展需要
B . 依法破产是国有企业的必经之路
C . 私营经济冲击国企
D . 计划经济开始被打破
9. (2分) (2017高二下·平坝月考) 有学者说,在古代雅典,公民都有机会当官,直接参与城邦管理,昨日的微不足道的、最不起眼的普通公民,在今天可能成为城邦最高官吏。

这一现象是雅典()
A . 民主选举制度的结果
B . 直接民主制度的反映
C . 消灭阶级差别的体现
D . 摊行社会平等的结果
10. (2分) (2017高二下·桂林开学考) 有学者指出,“资本主义的逻辑最终必然到达全球范围,它从16世纪在欧洲诞生到今天已经真正达到全球范围”“整个世界都是在这个单一的我们称之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社会分工架构之内运作的”。

这位学者实际上是强调()
A . 资本主义在全球化过程中的核心作用
B . 经济全球化同科技革命紧密联系
C . 各国政治经济体制日益融为一体
D . 经济全球化以全球的市场经济为基础
11. (2分) (2018高三下·莆田模拟) 1929年11月初,斯大林宣称农村发生了“根本转变”,农民已经“整村、整乡、整区甚至整个专区地加入农庄了”,集体农庄是农村社会主义发展的“康庄大道”。

这一表述()
A . 与实际情况并不相符
B . 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一致
C . 说明斯大林模式确立
D . 延续了新经济政策的精神
12. (2分) 1945年12月美国总统说:“我感到毫无疑问的是,俄国意图入侵土耳其,攫取从黑海通往地中海的海峡。

除非让俄国看到铁拳和听到强硬的语言,另一次战争就很难避免。

我认为我们不应当再搞什么妥协了……我对哄孩子似的迁就苏联人感到厌倦了。

”美国“不再妥协”开始的标志是
A . 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B . 提出欧洲复兴计划
C . 提出“杜鲁门主义”
D . 发表“铁幕”演说
二、综合题 (共5题;共55分)
13. (20分) (2019高一下·新丰期中) 社会保障制度关系国计民生,美国的社会发展与其密不可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从1929年至1932年,全国共约发生2700次罢工。

1932年春夏,工人、退伍军人向白宫请愿。

他们携家带口来到华盛顿要求政府给予补助。

……工人罢工的同时,农民的罢工运动也以燎原之势席卷西部。

他们要求提高农产品的价格,降低中间商高的出奇的利润,给穷人发放补助,停止拍卖破产者的财产。

——霍布斯鲍姆《极端的年代》
材料二:1933年3月,国会通过了《国民造林保护队救济法》,由联邦政府拨款,吸收2.5万名18—25岁的男
青年参加市政建设,如植树、修路、土壤保护等,每月工资30美元。

11月成立“民间工程署”,拨款33亿美元,用于完成18万项工程计划和支付工资。

这种救济方式,……为日后工业快速发展提供了条件。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卷》
材料三:杜鲁门于1946年签署《就业法》,规定政府有责任帮助实现最大程度的就业,同时扩大老年遗族受益人范围,在1956年艾森豪威尔执政时发展为老年、遗族、残疾保险,并且将抚养未成年人的贫困成年人也列入了AFDC计划;1949年通《住房法》,使联邦政府第一次介入城市和农村的住房问题;提出一项全面实施预付保险金的国民健康医疗保险计划,任何人不拘年龄均可参加,经费来源于社会保障税的4%。

……尼克松上台以后,美国的社会福利政策迎来了一个收缩调整的时期。

——吴娆《试析美国社会福利政策模式》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美国工人、农民罢工的时代背景。

华盛顿政府是如何成功扭转危局的?这一举措体现出怎样的显著特点?
(2)依据材料二,“这种救济方式”指的是什么?它产生了怎样的作用?
(3)概括材料三中美国社会保障发展的特点。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收缩调整”社会福利政策的主要原因。

(4)综合以上材料,哪些因素影响了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变化?
14. (5分)合作精神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给人类留下的宝贵财富。

图一为1937年延安大礼堂悬挂的旗帜和标语,图二为1945年11月在哈尔滨建成的苏军烈士纪念碑,它们体现了两种不同类型的合作。

据图一和图二,结合中国抗战的史实,说明合作对于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性。

15. (10分)材料丘处机(1148~1227年),登州(今属山东)人,19岁时投入道教全真派。

全真派是当时新出现的一个道教派别,主张兼修儒、释。

丘处机潜心研习,成为一方道教领袖。

其时黄河南北陷于战乱,全真派徒众剧增,成为蒙古、金、宋竞相争取的对象。

1220年,应成吉思汗之召,丘处机偕弟子西行,历时四年,行程万余里,到达成吉思汗驻跸的雪山(在今中亚地区)。

成吉思汗常与他交谈,丘处机“每言欲一天下者,必在乎不嗜杀人。

及问为治之方,则对以敬天爱民为本。

”成吉思汗深为认同,“命左右书之,且以训诸子”。

史载:某日暴雷异常,成吉思汗询问是何预兆,丘处机借此回答说:“人罪莫大于不孝,不孝则不顺乎天,故天威震动以警之,似闻境内不孝者多,陛下宜明天威,以导有众。


成吉思汗采纳了他的建议。

丘处机的弟子李志常撰写了《长春真人西游记》一书,记录了丘处机西行谒见成吉思汗的经历与见闻,流传至今。

——据《元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丘处机的意见被成吉思汗接受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丘处机西行的意义。

16. (10分)(2017·佛山模拟)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自1941年6月德国入侵苏联以来,苏联政府数次呼吁英美在西欧开辟第二战场。

美国参战后,于1942年4月初步制订出由法国海岸登陆直接进攻欧洲的计划,这也是美国传统的正面进攻战略思想的反映。

丘吉尔政府最初强调无力单独开辟第二战场,当战局转折后,丘吉尔成为开辟第二战场的积极倡导者,但他极力主张经由英国殖民势力控制的北非和地中海登陆意大利,在南欧开辟第二战场。

1943年盟军开展了登陆北非和西西里岛的军事行动。

1943—1944年,苏联在东线转入大规模反攻,英美在南欧与德意军队作战陷入胶着状态,英美开始加紧准备在法国大西洋沿岸登陆的“霸王行动”。

1944年6月,英美盟军在诺曼底成功登陆,到8月底战役结束,共登陆超过300万军队,德军损失11.3万人,坦克1000多辆,飞机3500多架。

——摘编自曲培洛等《浅论第二战场的开辟和作用》
(1)根据材料,概述第二战场形成的过程。

(2)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第二战场选址变化的原因和诺曼底登陆的意义。

17. (10分) (2019高三下·阳高月考)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古代监察制度萌芽于夏商周时期。

秦汉时期,我国古代监察体系初步建立。

魏晋至隋朝,御史台是国家最高监察机构。

唐朝设立了台院、殿院、察院,三者共同构成了一个严密的监察系统,此外,还建立了系统的谏官制度。

宋代沿袭唐制,又在地方上的州内设通判监察行政,设提点刑狱司专司刑讼,设转运使监督财政,大大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明朝初年,中央台、殿、察三院合并为都察院,同时,设置独立于都察院的六科给事中监察六部活动,科道并立,地方设按察使司。

清朝形成了“科道合一”的监察体系,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

至此,我国古代监察制度实现了高度的严密统一。

在我国古代封建社会里,监察权力来源于皇权。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虽然具有其独特性,但也难免会受到当时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具有其局限性。

——摘编自高丹《中国古代监察制度探析》
材料二:相对来说,英国有着一套比较完整、灵活的监察制度。

议会监察,是西方现代监察体制的核心,最具权威性与代表性。

议会监察,是“民意代表机关”对政府施政、财政、人事等其他法定事项的监督检查,包括:同意、纠正、纠举、弹劾、审计,以及为完成这些任务所必须的质询、视察和调查、投不信任票等事前防止,事中纠正和中止,事后惩戒和救济等监控规程。

在此基础上,英国各部门、各行业、各地区又相继成立了各种不同的监督机构,构成了一个多行业、多地区、多层次、多渠道的监督网络,以教育、防范、惩处为手段,以保护和促进商品
经济的发展和巩固政治权力为目标的反腐败机制。

——摘编自张恒《英国监察制度:在漫长曲折的道路上逐步形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古代中国和近代英国监察制度效能的差异,并简要分析导致差异的主要原因。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 (共12题;共24分)
答案:1-1、
考点:
解析:
答案:2-1、
考点:
解析:
答案:3-1、
考点:
解析:
答案:4-1、考点:
解析:
答案:5-1、考点:
解析:
答案:6-1、考点:
解析:
答案:7-1、考点:
解析:
答案:8-1、考点:
解析:
答案:9-1、考点:
解析:
答案:10-1、考点:
解析:
答案:11-1、考点:
解析:
答案:12-1、
考点:
解析:
二、综合题 (共5题;共55分)答案:13-1、
答案:13-2、
答案:13-3、
答案:13-4、
考点:
解析:
答案:14-1、
考点:
解析:
答案:15-1、答案:15-2、
考点:
解析:
答案:16-1、
答案:16-2、
考点:
解析:
答案:17-1、答案:17-2、
考点:
解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