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悬棺之谜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破解悬棺之谜
李廷斌
【摘要】现存于江西龙虎山景区的悬棺,成为一道亮丽的景观。

二千多年前,古
人是怎么把几百斤重的尸棺安放到下面是翻滚的河水,上面是几十米甚至上百米高的悬崖绝壁上的,游人过客叹为观止。

为解开这千古之谜,龙虎山景区从悬赏30
万元人民币一路飙升到现在的百万,国内外专家学者有关人士云集龙虎山跃跃欲试,寄来的书信文稿逾万件,提出很多破解方法,至今也没有揭开这神秘的面纱。

我设计的方案,可将尸棺轻松地安放到悬崖的任何高度、任何地方。

【期刊名称】《黑龙江科技信息》
【年(卷),期】2015(000)006
【总页数】1页(P58-58)
【关键词】破解;悬棺之谜;箱斗车;滚棒
【作者】李廷斌
【作者单位】龙煤七台河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医疗中心,黑龙江七台河 154600
【正文语种】中文
1 悬棺的概况及亘古不解之谜
在江西、四川、台湾等十余个省区的悬崖绝壁上,分布着形形色色的悬棺。

摆放的方式有木桩架壑式,崖洞式等七八种形式。

专家测定,最早的出现在夏禹之际,江西龙虎山悬尸棺也是在二千五六百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

在那个生产力不发达的时代,古人是怎么把几百斤重的尸棺放到江河之上几十米甚至上百米高的悬崖绝壁上的呢?是什么人享受崖葬待遇?又为什么采取这种葬俗?为解这千古之谜,江西龙虎山景区1997年悬赏30万元人民币,2005年又增至
40万征集破解之法。

应征者蜂起,数以百计的专家学者,数以千计的古谜探险家,数以万计的旅游好奇者云集龙虎山景区,跃跃欲试,各抒已见。

八年时间龙虎山景区收到全国二十多个省市区和东南亚考古爱好者寄来的信函和文稿多达万件,提出了“垒土造山”说、“栈道”说、“江河涨水”说以及中外专家使用绞车、滑轮等机械装置的仿古吊装之法,没有一个令人认可的破解方案。

奖金遂增至今天的百万,以破解逾千年的悬棺之谜。

资料记载,1989年,上海同济大学及江西等地的专家与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美国学者合作,采用绞车、滑轮等,在江西贵溪仙岩把一具重约150公斤的“棺材”吊进了一个离上清河北面约20多米高的悬崖洞中。

媒体竞相报道,声称此举破解了“中国悬棺这一千古之谜”。

然而这是不现实的。

做试验可以,实际应用是行不通的。

一是那时根本就没有绞车和滑轮。

绞车的字样在西晋时才有记载,也就是公元
265年以后的事了,而龙虎山悬棺是公元前五六百年前的事,也就是距今至少是
二千五六百年了。

滑轮是外国人发明的,汉代的一幅画里画有滑轮,就是那个时间我国也没有使用滑轮的记载。

二是即便使用绞车、滑轮这些机械设备,把一个裸着的尸棺拴上绳子,在百米高的悬崖上悠悠荡荡的东撞西撞太不稳妥,什么人能放心?三是悬崖也不是想象那样的笔直、平坦,在悬崖上撞坏了棺木怎么办?磨断了绳子呢?这又不是别的东西,后果不堪设想。

所以无论是今人还是古人都不可能这么做。

2 悬崖绝壁上的悬棺是这样放上去的
龙虎山景区仙水岩绝壁上的洞穴中,那些棺木是如何安放进去的呢?用如下方法可将尸棺安放到悬崖的任何高度、任何地方。

2.1 山顶上架设一个滚棒(如图1中的1,就是将一根米八长的铁管套在一根稍长一些的铁棍上,里面涂满润滑油。

当时如果没有铁管、铁棍,用一根结实的木棒,套上一段掏空的圆木也一样),起到滑轮的作用,以便向上吊运箱斗车(施工车,尸棺车)时减轻摩擦。

滚棒的位置尽量靠近悬崖的前缘,便于箱斗车的提升。

2.2 一根比悬崖高度长一些结实的绳索,绳索每隔三尺做上明显的标记。

按顺序标明1、2、3、4……的数字(如图1中的2),以备需要。

2.3 施工车。

就是口朝上的箱斗车。

车有三轮,前一后二。

车里除施工人员外,尚有工具、饮食,旗杆较长的两面红白小旗,指示升降。

施工人员拿着较长的木棍(遇有突出的岩石形成天然“雨棚”的地方,不仅要长些,木棍的一端还要有铁勾),以便撑在崖壁上小范围地调整方向以及缓冲崖壁对于车的撞击。

这根小小木棍作用至关重要。

2.4 山顶上的人放下绳索,通过滚棒把船上运来的施工车吊到(拽到)适当的位置时,在崖壁上凿个小坑使前轮进入,不仅车能固定,也使车箱贴近崖壁便于施工。

如打凿墓穴或打孔嵌入木桩等。

如清理自然洞穴,车里施工人员直接进入洞穴就可以了。

图1
图2
2.5 尸棺车。

就是船上运来装有尸棺的箱斗车。

车里有黑白两面小旗以示升降。

车里的人拿着较长的木棍。

山上的人放下绳索,通过滚棒把尸棺车拽到悬崖悬架尸棺的木桩下。

尸棺的两端缠绕上结实的绳索做个绳箍(如图2中的1),以便吊起。

山上的人通过滚棒另外放下一根普通的绳索,此绳索末端分叉带有铁勾,用铁勾勾住尸棺车里尸棺两端的绳箍将尸棺吊起(不过半米高的高度,如图2中的2),便可轻松地将尸棺安放到悬崖的木桩架上,尔后割掉绳箍。

如果是放进墓穴里,尸棺车的前轮进入墓穴(洞穴)直接放入就可以了。

用这样的方法,可将尸棺轻松地放到悬崖绝壁的任何高度、任何地方。

3 什么人享受此种崖葬,又为什么采取这种葬俗?
古越族中享受此种葬法的是一些受尊崇的、经济状况稍好的中老年人。

解放前人均寿命三十几岁,婴幼儿死亡率更高。

二千多年前人的寿命就更短了,死亡的人决不止这区区崖葬的几百人。

不要说一国之君了,就是达官贵族死亡的丧葬,当今出土的古墓就是很好的例证——就没有采用崖葬。

至于采取崖葬,就是比较受尊崇,所谓的“弥高至孝”。

崖葬使尸骨得以较长时间的保存。

那些地方水系发达,土壤湿度大,棺木埋入地下很快就会腐朽也是一个原因。

崖葬高处免遭野兽侵袭也是客观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