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部编版历史主观题原因型材料分析题(及答案)(1)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上册部编版历史主观题原因型材料分析题(及答案)(1)解析
一、九年级上册历史材料分析综合题
1.英国——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曾建立起一个地跨全球的“日不落帝国”,在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引领着世界的发展。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变化,国王由议会决定产生,意味着君权从“神授”变成了“民授”,它根本性地改变了在英国已经存在了千年之久的王权性质。
从1688年起,英国正式确立了议会高于王权的政治原则……光荣革命使英国摆脱了专制的统治。
这个在世界上,它是第一个国家。
——摘编自《大国崛起》解说词材料二:在1760年,英国兰开夏乡村地区的棉纺织工人通常是在自己的家中进行手工劳动。
1830年左右,工人们基本已按工厂制度组织,在厂内进行机器生产。
——摘编自[英]波斯坦等《剑桥欧洲经济史》材料三:
图A 图B
(1)材料一中“光荣革命”后上台的英国国王是谁?根据材料一,指出议会与国王的关系变化。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这一变化相关的法律文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棉纺织业的生产方式和组织形式的变化。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图A机器的名称及发明者。
图B中“蒸汽机”的改进者是谁?根据材料三图B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蒸汽机的广泛应用产生的影响。
2.阅读下面一组不同时期有关英国“狮子”的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狮子”漫画
(1)漫画①中,英国狮子面对象征四个国家的动物形象是:犬代表西班牙、狗代表荷兰、鸡代表法国、蛇代表北美。
“狮子”此时(1782年)面对“蛇”的挑战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结果如何?
(2)漫画②中,头戴罗马头盔的“不列颠娜”,正在水晶宫热情接待来自世界各地的来宾,展示英国的工业发明成果,狮子则面带微笑伴其身侧。
在本次展览展中,“狮子”有可能看到的新发明是什么(纺织业、动力、交通运输业中各举一例)?
(3)漫画③中的“英国狮”威风凛凛,站在高处俯瞰自己的“孩子们”(一群名为“加拿大”“印度”的小狮子)。
此时“英国狮”的国际地位如何?
(4)漫画④中有代表英国的“狮子”、代表美国的“白头鹰”、代表德国的“黑鹰”还有“俄国熊”、“意大利犬”以及“中国龙”。
该漫画反应的历史事件是什么?对中国有何影响?你认为漫画中还缺少哪些国家,请再举出两个。
材料二:英国著名汉学家、末代皇帝溥仪的老师庄士敦著《狮龙共舞:一个英国人笔下的威海卫与中国传统文化》,“如果在漫长的改革过程中,她尝试着轻视和抛弃几千年来她所依靠的所有东西,如果他用西方的替代品取代了她的所有思想、生活哲学、道德标准、社会体系,她将真正变得富裕、进步、在和平和战争中变得强大,可能会成为国际社会中的可怕力量,但她将大量地丢掉她的优良和伟大的东西,她将舍弃对她的幸福乃至自尊非常重要的东西,她将变成自己都不认识的陌生人。
到那时中国的外表将会是什么样子?或许有大量的工业城市;海港里挤满了远洋轮船和龙旗飘扬的大型战舰;有数英里长的工厂、兵营、军械库和装运场;火车、汽车、汽艇不停地在各省之间穿梭;商店、银行和证券交易所里有无数的交易者,每个人都紧绷着神经,希望在财富上超过周围的人……”(5)庄士敦认为“中国龙”要想变得“富裕、进步、强大”,需要从哪些方面学习西方?你认为最根本的是哪一方面?
(6)“她的优良和伟大的东西”指的是什么?我们今天该如何去做?
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500年左右,它(大西洋)一变而成一座桥梁,一个启程之地,其巨大的影响波及各方。
一般看来,这一变化对欧洲人是有利的,但对其他地方(美洲、非洲等)的人则意味着灾难。
——《现代世界史》材料二(两次工业革命)给工业化各国带来了空前的经济繁荣。
在(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西方列强将世界上大片地区强行纳入资本主义的统治之下。
19世纪末,帝国主义列强重新瓜分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争斗便尖锐起来。
——《世界近现代史》材料三“原始积累的方法决不是田园诗式的东西。
”……“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
——马克思《资本论》(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哪一事件导致“它(大西洋)一变而成一座桥梁,一个启程之地”。
这一变化“有利”于欧洲人的主要表现是什么?对美洲人的灾难主要是指什么?(2)根据材料二指出两次工业革命给世界带来怎样的变化?
(3)归纳材料一、二的相关内容,佐证材料三中马克思的观点。
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 14 世纪到 17 世纪,古典的希腊、罗马文化以一种新的和有成果的方式被重新发现了。
欧洲的基督徒们对古典文化产生了新的兴趣,承认古典文化有不可怀疑而长期被忽视了的价值。
在这种新的兴趣推动下,古典文化在演说和艺术中得到广泛使用,并且在文学、建筑、雕刻和绘画中表现出对中古文化的反对。
(1)材料一:反映了近代欧洲思想领域的哪一历史事件?材料一中基督徒们对古典文化、中古文化的态度分别是什么?
材料二:勇敢的探险家、热忱的传教士和急切的商人从欧洲出发,沿非洲海岸航行,绕过好望角,驶向印度和远东。
同时另外一些人向西航行去发现美洲,并使它殖民地化和基督教化。
——以上材料摘自[美]卡尔顿・海斯《世界史》(2)材料二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结合所学从世界视角分析这一事件的历史作用?
材料三:西班牙人在殖民地……迫使印第安人劳动,用基督教信仰教育印第安人。
此外还建立了一种简化制度,即印第安人必须定居在保留地,以提供劳动力。
后来,黑人奴隶取代了印第安人。
——[法]德尼放・加亚尔《欧洲史》(3)材料三所述的“殖民地”在哪里?
材料四:英国的“光荣革命”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设计。
它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
——杨小凯《中国政治随想录》(4)材料四中“控制者”指的是什么人?“最完美的政治设计”指的是哪一政治体制?通过哪一文献使这一政治设计得以实现?
材料五:美国的建国者从历代的分权理论和制度中获得借鉴,把它加以改造、转化为一种复合的分权和制衡体制,以防止政府某一分支侵夺或垄断权力,从而保证“有限政府”理念的实现。
——李剑鸣《“共和”与“民主”的趋同》(5)材料五中的“分权理论”,指出“美国的建国者”中的代表人物?通过什么文献实现了“分权和制衡体制”?
材料六:旧制度死亡,万劫不复;但是人们不可以以为在旧制度的废墟上,不会再建起专制暴政或无政府状态;这是大革命的私生子;只有自由才是大革命的合法女儿,在上帝的帮助下自由有朝一日终将驱逐僭越者。
——引自(法国)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一导言》(6)根据材料六指出“大革命的私生子”和“大革命的合法女儿”分别指的是什么?5.14世纪-18世纪的欧洲经历了一场社会巨变,在各个领域出现了一些新现象,不断冲击着旧观念、旧制度,推动欧洲迈入近代社会。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他是画家、雕塑家、数学家,还是一名哲学家(他)以新奇的目光审视一切的勇气和热情,能使人类精神从经院的暗室,冲向色彩缤纷的新天地……我们相信伟大的时代塑造了达·芬奇,而达·芬奇又成为那个时代一个不朽的标记。
——侯建新《社会转型时期的西欧与中国》
材料二:文艺复兴对葡萄牙和西班牙这两个沿海地区的影响是航海……到了这个时候,欧洲人的眼界不再只向内看了,不再只向欧洲这一个区城里看,要往外看,向海洋看。
葡萄牙和西班牙是先行者,很快荷兰跟上来,英国跟上来,法国也跟上来。
——陈乐民《歇洲文明十五讲》材料三:英国用“光荣革命”的非暴力手段建立了一种新的政治制度新制度……营造出一种宽松、自由和开放的环境…否则,就难以想象英国社会如何能够在18、19世纪和平地实现现代化。
——钱乘旦《世界现代化历程》材料四:欧洲主要国家城市化速度模拟图(1300-1800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达·芬奇“新奇的目光”中蕴含着怎样的时代精神?归纳达·芬奇等代表人物的活动对欧洲近代化所起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先行者”中发现美洲的代表人物?随着美洲的发现及后续的殖民扩张,给欧洲的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什么条件?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光荣革命”后,英国确立了怎样的“新的政治体制”?其法律依据是什么?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8世纪中期以后城市化急剧加速的是哪个国家?促成该国城市化急剧加速的主要历史事件是什么?
(5)综合上述材料,归纳推动欧洲近代社会巨变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6.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材料一:在1500年前后,世界历史发生了一次鲜明的“断裂”,其原因不仅在于1492年和1498年欧洲人发现了美洲和通向东方的新抗路,而且主要在于由此开始了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发展及其从欧洲向外界的传播.
——贡德•弗兰克《白银资本》(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1500年前后世界历史“断裂”的含义。
材料二: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地猎获黑人的场所,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
——马克思《资本论》(2)据材料二,概括早期殖民活动的特点。
说明早期殖民活动为欧洲“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到来提供了什么条件?
材料三:16—18世纪,新兴资产阶级高举“自由、平等和人权”的旗帜,掀起了反对封建专制、争取自由的斗争,其中主要有尼德兰资产阶级革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等。
这几个国家率先冲破封建社会的束缚和宗主国的控制,先后建立起资产阶级的政治统治。
资本主义开始由对人性的呼唤、对世俗生活的向往、对财富的贪婪和对海外的扩张,逐渐凝聚成一种深刻影响世界历史发展进程的社会制度。
——北师大版《历史》教材(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方国家爆发资产阶级革命的原因。
“对人性的呼唤”、“影响世界历史发展进程的社会制度”分别指的是什么?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前6世纪,首席执政官梭伦在大多数公民的支持下推行改革,确定公民权利,开启了民主改革之路。
此后又经历了多次改革,该国的民主政治终于获得确立。
材料二大化二年(646年)元旦,发布改新诏书;……凡皇室、贵族领有的土地(屯仓、田庄)和人民(部民)一律收归国家,成为“公地公民”。
国家给贵族以“食封”和“禄”。
材料三面对变化了的形势,公元8世纪前期,某王国推行土地分封制度的改革。
这场改革后,西欧的社会制度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1)材料一中的“该国”是哪个国家?后来该国在谁主政时期达到全盛?
(2)材料二所述内容与世界历史上的哪次改革有关?这次改革仿效的是哪个国家的典章制度?这次改革对当时的社会有何作用?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某王国改革后西欧形成了怎样的社会制度?
(4)综合上述材料及问题,请你谈谈改革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何启示?
8.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实现从图1手工操作向图2机器生产的转变,首先发生在哪个国家?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有何意义?
材料二 1830年以后,公路和水路遇到了来自铁路的挑战。
这方面的主要人物是采矿工程师乔治·斯蒂芬孙。
1830年他的机车“火箭号”以平均14英里的时速行驶了31英里,将一列火车从利物浦牵引到曼彻斯特……蒸汽机还被应用于水上运输。
富尔顿是这方面的先驱,1807年,他使自己的“克菜蒙脱号”汽船在哈德孙河下水。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火车和汽船使的动力机器是什么?它是由谁研制完成的?
材料三 18世纪中期以前,英国工业生产动力主要是水力……这样的动力缺陷是明显的。
煤炭是英国工业革命的主要动力来源……(大不列颠拥有)“供应不会枯竭的优质煤炭”。
英国工业革命……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创造了烟囱多于教堂尖顶的图景。
——摘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材料四 2015年11月,东北华北黄淮等地共出现三次雾霾天气过程:6-8日东北地区出现雾霾过程,PM2.5达到严重污染;12-14日和28-30日,华北、黄淮等地出现两次雾霾天气过程,PM2.5均达到严重污染,其中29日下午北京城区平均浓度超过500微克/立方米,南部超过700克/立方米。
——摘自新华网(3)从材料三、四中分析科技的发展给社会带来了什么问题?
(4)根据上述的材料和问题分析:从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人类社会所带来的双重影响中,我们得到什么启示?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大学作为学术和教育中心的兴起进一步加强了人才分布的高度集中……大量的人才涌向有利可图的专业,特别是法学,包括罗马法和教会法,而神学和作为神学基础的文学受到负面的影响。
……12和13世纪的教皇曾多次发布教令,批评人们“追逐牟利的知识”,试图纠正实用学科冲击神学和文学的现象。
教皇们也注意到讲授和学习神学者临的生活困难,试图帮助他们,设计了一种类似于奖学金的制度,允许教士们在学习神学的时候享受圣职俸禄。
——摘编自杨共乐、彭小瑜《世界史古代卷》材料二 1870-1913年,德国煤的开采量从2640万吨增至1亿9千多万吨。
钢产量从l61万吨增至1893万吨……机器制造业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化学和电气等新兴工业部门的建立和发展更是德国经济发展的突出特点。
德国工业取得如此迅速的发展,原因是多方面的。
……值得注意的是,德国政府对教育事业十分重视,1880年教育经费就已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6%,1913年的教育经费已成为财政预算中第二大项目,仅次于军费开支。
这就为工业发展提供了大批科技人员。
19世纪末德国的科技水平是世界上第一流的。
——据刘宗绪《世界近代史》等整编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世纪大学教育出现了什么现象,教皇力图克服这一现象所采取的举措。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教皇这些举措为何不能从根本上扭转这一现象的发展趋势。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以来德国教育发展的成就及其原因。
(3)综上,谈谈你对教育的认识。
10.某历史兴趣小组对世界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史进行探究,初步把它分为三个阶段,请回答有关问题。
第一阶段:封建社会瓦解,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时期;时间:15~16世纪。
第二阶段: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时间:17~18世纪。
这一时期,在启蒙思想的影响下,英国、美国、法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先后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第三阶段:蒸汽时代(自由资本主义阶段);时间:18世纪60年代~19世纪70年代。
材料一:18世纪60年代和19世纪六七十年代,人类社会开始了两次工业革命:二战后,人们又发明了电子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技术。
这些科技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一些消极影响。
材料二:第一次工业革命主要成果表(部分)
(1)第一阶段,资产阶级思想文化兴起,推动世界出现这个变化的历史事件是什么?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该事件的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于哪个国家的什么部门?(3)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新技术新机器的发明者几乎都是科学家,这种现象说明了第二次工业革命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请列举第二次工业革命在交通领域的两项新发明
(4)两次工业革命都出现了新能源,促使资本主义世界生产力的迅速发展,把人类带人了两个新时代,这两个新时代分别是什么?
(5)通过对两次工业革命的学习,概括科技进步给人类生活带来的积极影响(答两点即可)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九年级上册历史材料分析综合题
1.(1)威廉确定了议会高于王权的原则,限制了国王权力;《权利法案》
(2)生产方式由手工劳动到机器生产;组织形式由分散的手工作坊到大工制。
(3)珍妮纺纱机哈格里夫瓦特蒸汽机工作效率高,不受季节和地理位置的限制,成为工业生产的动力机器;推动了纺织、冶金、采矿等领域的革命;极大地促进了英国工业生产的发展;导致煤的大量开采和使用,带来了"能源问题"加剧了环境污染。
【详解】
(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光荣革命后,詹姆士二世的女婿威廉成为了英国的国王。
根据材料“国王由议会决定产生,意味着君权从‘神授’变成了‘民授’,它根本性地改变了在英国已经存在了千年之久的王权性质”可知,国王的权力受到了限制,确定了议会高于王权的原则。
1689年,为了限制国王权力,颁布了《权利法案》。
(2)根据材料“在1760年,英国兰开夏乡村地区的棉纺织工人通常是在自己的家中进行手工劳动。
1830年左右,工人们基本已按工厂制度组织,在厂内进行机器生产”可知,国棉纺织业的生产方式由手工劳动到机器生产。
组织形式由分散的手工作坊到大工制。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图A的机器是珍妮纺纱机。
这是英国的技师哈格里夫斯发明的。
“蒸汽机”的改进者是瓦特。
瓦特改良蒸汽机以后,作为动力应用到生产中去,蒸汽机工作效率高,不受季节和地理位置的限制,成为工业生产的动力机器;推动了纺织、冶金、采矿等领域的革命;极大地促进了英国工业生产的发展;导致煤的大量开采和使用,带来了"能源问题"加剧了环境污染。
2.(1)美国独立战争;英国战败,被迫承认美国独立。
(2)如珍妮机、蒸汽机、蒸汽机车等。
(3)世界头号工业强国。
(4)八国联军联合侵华战争;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日本、德国。
(5)思想、生活哲学、道德标准、社会体系;社会体系。
(6)中国传统文化;对待传统文化在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的前提下,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详解】
(1)依据图片“1782年”并结合所学可知,英国希望北美殖民地永远作它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竭力压制北美经济的发展。
1775~1783年,美国爆发了独立战争。
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美国实现了国家独立。
(2)依据图片“1851年”并结合所学可知,18世纪60年代,英国人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18世纪80年代,英国人瓦特改进蒸汽机;1785年以后,瓦特改进的蒸汽机首先在纺织部门投入使用;1814年,英国人史蒂芬孙发明火车机车等。
所以在英国展览中能看到珍妮机、蒸汽机、蒸汽机车等。
(3)依据图片信息“1885年”并结合所学可知,17世纪以后,英国走上了殖民争夺的道路,它相继打败竞争对手西班牙、荷兰和法国。
到18世纪后半期,英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殖民国家,在世界各大洲建立了殖民地,称“日不落帝国”;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头号工业强国。
(4)问题一:依据图片信息“1900年”结合所学可知,1900年,八国联军联合侵华战争爆发;问题二: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了《辛丑条约》,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问题三:依据图片可知,英、俄、日、美、法、德、意、奥八国派遣的军队组成的侵华联军,除了代表英国的“狮子”、代表美国的“白头鹰”、代表德国的“黑鹰”还有“俄国熊”、“意大利犬”的国家,还缺少日本、德国。
(5)问题一:依据材料二信息“如果他用西方的替代品取代了她的所有思想、生活哲学、道德标准、社会体系,她将真正变得富裕、进步、在和平和战争中变得强大,可能会成为国际社会中的可怕力量,但她将大量地丢掉她的优良和伟大的东西,她将舍弃对她的幸福乃至自尊非常重要的东西,她将变成自己都不认识的陌生人”可知,庄士敦认为“中国龙”要想变得“富裕、进步、强大”,需要从思想、生活哲学、道德标准、社会体系学习。
问题二:我认为最根本的是社会体系的学习。
(6)问题一:依据材料二信息“但她将大量地丢掉她的优良和伟大的东西,她将舍弃对她的幸福乃至自尊非常重要的东西,她将变成自己都不认识的陌生人”可知,“她的优良和伟大的东西”指的是中国传统文化。
问题二:我们应该对待传统文化在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的前提下,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3.(1)事件:新航路开辟;表现:有利于欧洲人进行殖民贸易,抢夺原料产地和市场;
疾病和种族迫害导致美洲人急剧减少;
(2)西方列强将世界上大片地区强行纳入资本主义的统治之下;19世纪末,帝国主义列强重新瓜分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争斗便尖锐起来;(意思相近即可)
(3)资本主义国家通过殖民掠夺,给殖民地人民带来深重灾难;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范围内争夺世界霸权威胁人类和平;
【详解】
(1)事件:根据“1500年左右,它(大西洋)一变而成一座桥梁,一个启程之地”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新航路开辟;新航路有利于欧洲人的表现主要是进行殖民贸易,抢夺原料产地和市场;对美洲人的灾难则表现在疾病和种族迫害导致美洲人急剧减少。
(2)根据“西方列强将世界上大片地区强行纳入资本主义的统治之下。
19世纪末,帝国主义列强重新瓜分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争斗便尖锐起来”得出西方列强将世界上大片地区强行纳入资本主义的统治之下;19世纪末,帝国主义列强重新瓜分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争斗便尖锐起来。
(3)结合所学可知,资本主义国家通过殖民掠夺,给殖民地人民带来深重灾难;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范围内争夺世界霸权威胁人类和平。
所以马克思主义说“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4.(1)文艺复兴;欧洲的基督徒们对古典文化产生了新的兴趣,承认古典文化有不可怀疑而长期被忽视了的价值;对中古文化的态度是反对。
(2)新航路的开辟。
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溶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欧洲与亚洲、非洲、关洲之间建立起了直接的业联系,往来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世界的观念也从此逐步确立起来。
(3)美洲。
(4)国王;君主立宪制;《权利法案》。
(5)华盛顿;《1787年美国宪法》。
(6)专制暴政或无政府状态;自由。
【详解】
(1)历史事件:由材料中的“从14 世纪到17 世纪,古典的希腊、罗马文化以一种新的和有成果的方式被重新发现了”,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历史事件是文艺复兴,文艺复兴运动采取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方式,但对古典文化并非是简单的“复兴”,这其中有继承,更有创新;对古典文化的态度:由材料中的“欧洲的基督徒们对古典文化产生了新的兴趣,承认古典文化有不可怀疑而长期被忽视了的价值”可知其态度;对中古文化的态度:由材料中的“并且在文学、建筑、雕刻和绘画中表现出对中古文化的反对”可知其态度。
(2)历史事件:由材料中的“勇敢的探险家、热忱的传教士和急切的商人从欧洲出发,沿非洲海岸航行,绕过好望角,驶向印度和远东……”,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历史事件为新航路开辟,由于传统商路受阻,欧洲人越发想寻找通往东方的新航路,涌现了一批航海家,如迪亚士发现了好望角,达伽马到达亚洲的印度,哥伦布发现了“美洲”等;历史作用: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溶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欧洲与亚洲、非洲、关洲之间建立起了直接的业联系,往来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世界的观念也从此逐步确立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