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市历史必修二期末考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历史试题
1.图示法对于我们理清知识的内在联系有很大的帮助。
以下图示所梳理的知识是
——-—————————
A.小农经济 B.土地私有制 C.重农抑商 D.海禁政策
2.据《东京梦华录》等记载,宋代都城多见“当街列床凳,堆垛冰雪”出售凉食和专向客商出租铺席宅舍等现象.这反映了
A.生活习俗改变 B.经商方式不受限制
C.官府鼓励经商 D.城市商业功能增强
3.从经济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也处于“近代的前夜”。
下列史实最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A.“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
” B.“农所获,朝登陇亩,夕贸市。
”
C.“共计一坯工力,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
” D.“借问屋中人,尽去做商贾”。
4. 有史学家说:“(春秋战国时期)完全的、自由的土地所有权,不仅意味着毫无阻碍和毫无限制地占有土地的可能性,且也意味着把它出让的可能性。
"此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在于
A.手工业的发展 B.铁器和牛耕的使用
C.商品经济的发展 D.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5.19世纪中叶以后,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从人类文明演进的角度看,它对中国最主要的影响是
A。
清政府统治土崩瓦解 B.自然经济迅速崩溃
C。
现代化进程开始启动 D.农民起义风起云涌
6.下图是一份开销清单,开具这份清单的人可能是
A.林则徐 B.李鸿章 C.康有为 D.孙中山
7。
从整体史观讲,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民族的历史逐渐融合为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
世界近代史上这种“融合”和“统一”实现的主要方式是
A.西方的殖民扩张和掠夺 B.东西方的借鉴学习
C.正常的文化交流 D.工业文明和农业文明的碰撞
8.有学者提出:“从一定意义上说,赫鲁晓夫既是斯大林模式的掘墓人,但最终还是扮演了守墓人的角色。
”主要是指赫鲁晓夫
A.揭露了斯大林的个人崇拜,但不够实事求是
B。
改革缺乏正确指导思想
C。
改革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仍未从根本上摆脱斯大林模式的束缚
D。
坚持斯大林模式,不愿进行改革
9.2008年10月,15家主流媒体发起的征集“中国新时期的10大流行语”揭晓.其中①处的流行语是对其余九条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
它应该是
A.独立自主 B.改革开放 C.基层民主 D.“一国两制”
10.学习了《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后,李明同学自己在课本上做了标注(右图),请问
其中正确的有
A.1 处
B.2 处
C.3 处
D.4处
11.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说道:“17世纪和18世纪初,西方人了解中国的历史、艺术、哲学和政治后,完全入迷了。
”然而,“18世纪末,欧洲人对中国的自然资源更感兴趣。
”导致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工业革命的需要 B.中西交流的加强
C.中国自然资源的丰富 D.世界市场的形成
12.下列歌谣中,不能反映民国初年社会风尚的是
A。
结婚证书当堂读,请个前辈来证婚 B. 文明洋伞小包裹,长统洋袜短脚裤
C。
改良的头,改良的花,改良的姑娘大脚丫 D。
辫线鞋拖三尺短,之乎者也说荒唐
13.张謇曾说:“儒家有一句名言‘天地之大德曰生’。
就是说天地间万事的最低要求,要使得大多数的老百姓都能得到最低水平线上的生活。
"因此,他把自己创办的纱厂命名为“大生”。
从这个角度看近代民族企业
A.发展民族工业,救亡图存 B.应大力发展重工业
C.以轻工业为主,注重民生 D.儒家思想指导商业
14。
自由主义经济学的鼻祖亚当•斯密无论如何也不曾想到,在经过了几百年风霜雪雨的洗礼之后,他理想中的经济自由化竟然在现实中会遭遇如此的困境,并出现如此的“异化"……这种异化在十九世纪晚期表现为
A.资本主义经济完全实行自由竞争 B.资本主义经济出现垄断现象
C.资本主义国家大力干预自由经济 D.资本主义国家推行福利政策
15.有史料记载1905年上海织布厂,“生意之佳,为往年所未有,实因各处相戒不用美货,是以本布销场,顿形畅旺.”对这段史料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人简单朴素的穿衣习惯使中国土布旺销
B.外国经济侵略是影响民族工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C.抵制洋货运动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D.经济发展与社会运动存在密切联系
16.阅读右图《我国城镇人口数的变化情况》,下列对图片信息的解读,符合史实的是①A—B点城镇人口增长主要因为国内相对和平与“一五”计划推动②C点高峰的出现是由于国民经济呈现出繁荣景象③国家动乱导致D点到E城镇人口增长缓慢④E-F点的快速增长主要得益于政府的方针政策的调整
A.①② B.②③④ C.②③ D.①③④
17.“对发展经济来讲,中国的人民公社化运动和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都是不成功的."究其共同原因,主要是:
A.没有把经济建设放在第一位
B.过分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
C.严重超越生产力发展水平
D.所制定的目标远远落后于生产力发展水平
18.某领导到农村视察,问党委书记“试验田的亩产多少?"党委书记回答“亩产1万斤”.领导说“还可以再多点吗?你们这里条件好,深耕下,还能多打点。
"这一现象最有可能发生在A。
1949—1956年 B。
1956—1966年
C.1966—1976年 D。
1978-至今
19.右图为1950—1984年苏联和中国的粮食产量示意图。
导致后来苏联与中国粮食产量差距扩大的根本原因是
A.苏联处于寒温带,中国处于亚热带
B.苏联农业集体化效率低下,中国实行了联产承包责任制
C.中国与苏联的农业劳动者素质不同
D.中国农业机械化水平高于苏联
20.2013年6月20日,中央一台全程直播了烟台姑娘王亚平在“天宫一号”进行的中国首次太空授课活动。
中华民族这一“世纪梦"得以实现的主要原因是
A.国家财政已能提供充裕的资金
B.改革开放后综合国力的迅速提高
C.国家已具备自主设计施工的能力
D.国家加快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
21.“打个简单的比方,各国到世界市场来做生意,吸取了前面的教训,为这个市场建立了一个做生意的基本准则,这就是 ,打造生意平台;在买卖过程中, 解决了互相认可的汇率问题,保证公平交易;如果出现支付困难,就请帮助贷款,解决资金短缺的问题. 以上三大支柱完善了世界经济运行中的游戏规则。
”结合所学,空格处应填注
A.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关贸总协定
B.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关贸总协定
C.关贸总协定、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D.关贸总协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
22。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趋于集团化的发展进一步加速,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与北美自由贸易区相继问世。
二者的共同之处在于①在欧洲经济一体化加快的背景下建立②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③成员国具有相同的社会政治制度④美国是这两个经济组织的重要成员国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23.在谈到当代某一制度时,前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曾说:“社会有一个梯子和一张安全网,梯子用
来供人们自己使力改善生活,安全网则用来防止人们跌入深渊".材料所说的“安全网”是指A.福利制度B.新中间阶层队伍壮大 C.资本社会化 D.成立救助基金组织
24.2009年12月希腊政府公布政府财政赤字,之后全球三大信用评级相继调低希腊主权信用评级从而揭开希腊债务危机的序幕。
希腊债务危机是继迪拜债务危机之后全球又一大债务危机,此次危机也给欧元区带来了巨大影响。
建立欧元区是欧洲一代又一代人的梦想,下列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①欧元启动于两极格局解体之后②欧元区的形成标志着欧洲一体化的完成③欧元的使用有利于欧盟经济的发展④欧元的使用引发了希腊等国的债务危机
A.①③ B.①②③ C.②④ D.②③④
25。
有学者认为:“西方是经济全球化最大的赢家,第三世界却可悲的扮演着输家的角色。
”对此认识正确的是①经济全球化加剧了国际间的贫富分化②经济区域化完全阻碍了全球化的实现③经济全球化加强了西方国家的经济优势④发展中国家必须全面实现西方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④ D.①③
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历史试题
第Ⅱ卷(非选择题5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6题16分,第27题18分,第28题16分,共计50分。
26。
(16分)经济政策是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不同时期的经济政策具有不同的特色。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审度量,节衣服,俭财用,禁侈泰,为国之急也。
—-《管子·八观》(1)据材料一概括管仲的主张。
(2分)简要分析这种主张形成的原因。
(2分)
材料二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惟在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之为贵,崇尚朴实,不为华巧。
-—《清世宗实录》卷57 (2)材料二体现了清政府推行的经济政策是什么?(2分)该经济政策有何消极影响?(4分)材料三这些非凡的远航探险在1433年却由于皇帝的命令而突然停止.……倘若在欧洲这种停止是完全无法想象的。
中国的皇帝的确能发布一道道对整个国家有约束力的命令,欧洲绝无这样的皇帝……西欧的商人也与中国的商人完全不同……他们的这种权力和声望保证了任何禁止海外冒险事业的法令是不可能实施的……欧洲对外国产品有真实的需要和强烈的需求,而中国完全不是如此.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皇帝的一纸命令”指的是什么?(2分)带来了什么严重的后果?(4分)
27。
(18分)近代以来,中国人在追寻近代化的道路上饱经沧桑,历尽磨难,一直在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社会进步而不懈奋斗。
材料一奕在《奏请八旗禁军训练枪炮片》中说:“窃臣等酌拟大局章程六条,其要害在于审敌防边,以弭后患。
然治其标未探其源也。
探源之策,在于自强……识时务者莫不以采西学、制洋器为自强之道。
”
--《是谁拉开了洋务运动的序幕》
材料二甲午战争前民办企业状况一览表(资本单位银两)
行业种类厂数创业资本总额平均资本企业地区分布
船舶与机器制造16 10﹐000 625 上海12家,广东2家,津、京各1家.
缫丝97 3﹐723﹐990 38﹐392 上海8家,广东88家。
烟台1家。
轧花 4 315﹐000 78﹐750上海3家,宁波1家
棉纺织12 480﹐000 240﹐000 上海12家,
火柴11 415﹐200 37﹐745 上海1家,广东3家,其余分散。
面粉 3 40﹐000 13﹐333 上海、津、京各1家。
印刷8 100﹐000 12﹐500 上海6家,广东、杭州各1家.
(2)材料二反映了甲午战争前民办企业的哪些特点?其根本原因是什么?(8分)
材料三中国的资本主义近代工业,1911-1919年间,建成厂矿470多个,投资近一亿元,加上原有企业的扩建,新增资本达一亿三千万以上,八年相当于过去全部投资总额。
――《中国近代经济史》(3)中国近代工业在1911-1919年间出现上述局面的有利条件有哪些?简要概括该局面产生的主要影响.(6分)
28.(16分)危机,是险境和机会并存。
危机伴随着历史的延续,客观上也促进了社会的进步,文明的发展.面对危机,列宁、罗斯福、邓小平三位伟人都进行了成功的改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战争刚刚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把市场,实际上就等于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
-—《大国崛起·苏联的故事》(1)材料一反映的是列宁实行的哪一经济政策?为什么说它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突破?(6分)材料二1935年,美国通过《社会保险法案》。
该法案规定,凡年满65岁退休的工资劳动者,根据不同的工资水平,每月可得10-85美元的养老金.罗斯福解释说:“它不仅有助于个人避免在今后被解雇时去依靠救济,而且通过维持购买力还将缓解一下经济困难的冲击。
"这与我们惯常的思路好像不一样,1935年美国正处在大萧条当中,经济状况很糟,政府财政收入的状况也很不好,而且罗斯福执政才刚刚进入第三个年头。
这时他急急忙忙搞社会保障,为什么?直接的原因是为了让穷人度过经济危机,而更重要的是,只有通过社会保障使人们建立起对未来的稳定预期,才能解决生产过剩和产品积压的问题,而这恰恰是当时经济危机的主要问题。
——孙立平《重建社会》(2)阅读材料二,罗斯福的解释体现了罗斯福新政的核心思想是什么?由此可以看出,与美国以前的经济
政策相比,罗斯福新政的最突出特点是什么?(4分)
材料三1986年,恰逢结束“文革"动乱十周年,纽约证券交易所董事长来华。
邓小平将刚刚上市
的上海飞乐音响公司的股票赠给该董事长.股票被人们视为市场经济的标志,邓小平回赠“飞乐股票”这
一行动被人们认为寓意深刻.
-—《国际社会关注面向新世纪的中国共产党》(3)你认为材料三中邓小平回赠“飞乐股票”这一行动的深刻寓意是什么?(2分)
(4)以上经济政策和经济体制的调整变化说明了什么?(4分)
2012届烟台市第二学期高一期末考试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
C 2。
D 3。
A 4.B 5.C 6. B 7. A 8。
C 9.B 10。
B 11。
A 12.D 13。
C 14.B 15。
A 16。
D 17.C 18。
B 19。
B 20。
B 21。
D 22.C 23。
A 24。
A 25.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6小题16分,第27小题18分,第28小题16分,共50分。
26.(1)主张:提倡节俭,反对浪费。
(2分) 原因:小农经济,生产力低下.(2分)
(2政策:重农抑商政策。
(2分)影响:妨碍了工商业的发展,导致资本主义萌芽发缓慢。
(4分)
(3)政策:海禁政策。
(或闭关锁国,2分)后果:隔绝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造成西方列强的侵略和近
代中国的落后.(4分)
27.(1)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实现自强、振兴.(2分)尝试:创办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
等军用工业;创办开平煤矿、轮船招商局等民用工业。
(2分)
(2)特点:资金少,规模小;产业结构不合理——以轻工业为主;地区分布不平衡——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
(6分)原因: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办企业受到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双重压榨。
(2分)(3)有利条件:一战期间,帝国主义国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民国的建立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
社会政治地位,激发了他们实业救国的热情;政府实行有利于发展经济的政策;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
的促进。
(4分)影响:壮大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力量;推动了中国民主革命的进程,促进了中国的
近代化.(2分)
28.(1)新经济政策。
(2分)利用商品、货币、市场来建设社会主义;在以公有制为主导的前提下,允
许多种所有制形式存在.(4分)
(2)核心思想:用国家的力量扩大消费,调整供给与需求的矛盾(2分)。
特点: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全面
干预。
(2分)
(3)寓意:中国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分)
(4)只有对经济体制不断调整和创新,才能保持经济发展的活力;经济政策的调整要与生产力、本国
国情相适应;计划和市场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