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结工艺的制定及遵循的原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烧结工艺的制定以及所遵循的原则
一个合理的烧结过程,要达到以下要求:(1)首先保证生坯成瓷,使材料达到一定的机械强度;(2)通过控制合理的烧结温度和升降温速率,使晶粒均匀生长,形成均匀的显微结构;晶界充分氧化,使陶瓷充分的半导化形成优良的PTCR 性能。
在所有的烧结工艺参数中每个升温阶段的升温速率,每个保温点的保温时间,烧成温度以及烧成温度下的保温时间,降温速率等因素对PTC 陶瓷的性能影响都很大。
PTC 材料的烧结主要分为升温、保温、降温三个阶段。
为了得到性能优异的BaTIO3基PTC 陶瓷,选择合适的烧结工艺十分重要。
一般制定烧结工艺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 虽然陶瓷的关键烧结温区在1150℃到烧成温度,但是为了防止升温过快而导致水蒸气挥发造成的气孔,一般采取在200℃左右进行适当保温,以彻底除去坯体中的水分。
(2) 系统一般在1150℃~1180℃左右出现液相,所以在1100℃~1150℃这一温度范围中的某个温度点保温约30min,这样可以为陶瓷的半导化起准备作用,该区间保温可以保证物质的快速传递、有效避免晶粒的异常长大、保证杂质在晶界上充分偏析,抑制晶界的移动速度、加快坯体内的气体的排除,提高陶瓷材料的致密度。
(3) 从液相出现温区到最高烧成温度的升温速率要快,这样可以抑制异常晶粒的出现,并使陶瓷具有良好的半导性,同时半导化元素均匀分布于晶粒中。
(4) 最高烧成温度的高低对晶体的内部结构、半导化程度、晶界的
氧化程度、晶界势垒的高低起着关键作用。
烧成温度下进行适当的保温,有利于提高晶界厚度和晶界势垒,从而提高升阻比;提高掺杂元素在晶界的分布,可以使半导化离子尽可能的置换出主晶相中的钡离子或钛离子,完成半导化,但是高温保温时间不宜过长,否则导致晶粒生长不均匀,甚至造成孪晶及晶粒间第二相杂质的析出,影响材料的特性。
(5) PTC 效应主要产生于降温冷却阶段,适当的降温速度和降温保温点有利于在降温阶段的晶界重氧化,提高晶界势垒,一般采取从烧成温度到1150℃降温速率约150-200℃/h,该程序利于钡缺位扩散层向晶粒内延伸,晶界势垒进一步提高,在1150℃~1200℃之间取点进行适当的保温,以利于受主元素在晶界的均匀分布,来提高材料升阻比;1150℃到1000℃时,采取慢速降约1.5-2℃/h,该区间晶粒与晶界整体结构大体上都被冻结,晶界势垒不再增加,PTC 特性不在变化,但是慢速的降温有利于高温下所产生的钡缺陷、氧缺位的平衡,进而排除内应力,提高机械强度;1000℃以后断电自然降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