砼防水剂检验实施细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砼防水剂检验实施细则
一、依据标准:
JC474-1999 《砂浆、混凝土防水剂》
GB8076—1997 《混凝土外加剂》
GB/T50080—2002 《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混凝土中掺用的防水剂
三、材料要求:
1、水泥:基准水泥
2、砂:符合GB/T14684要求的细度模数为2.4~2.8的二区中砂,含水率小于2%。

3、石子:符合GB/T14685要求粒径为5~20mm (圆孔筛)的碎石,采用二级配,
其中5~10mm 占40%,10~20mm 占60%。

4、水:符合JGJ63要求。

四、取样规定:
年产量不小于500t 的,每50t 为一批号;年产量500t 以下的,每30t 为一批号;不
足50t 或30t 的也按一个批量计,同一批号的产品必须混合均匀。

每一批号取样量不少于0.2t 水泥所需用的外加剂。

五、配合比:(采用碎石,试配量一般按45升计算) 表1
六、相关定义:
1、 外加剂:在混凝土拌和过程中掺入的,并能按要求改善混凝土性能的,一般掺量不
超过胶凝材料重量5%的材料称为混凝土外加剂。

2、 防水剂:能降低砂浆、混凝土在静水压力下的透水性的外加剂。

3、 基准混凝土:按表1中规定配制的不掺防水剂的混凝土。

4、 受检混凝土:按表1中规定配制的掺防水剂的混凝土。

七、试配并检查砼拌和物,使其坍落度达到规定(80±10mm )要求。

1、试配准备:
1.1、各种材料提前24h 移入试验室,材料及试验室环境温度保持在20±3℃。

1.2、根据委托检验单认真填写配合比原始记录,并记录试验室环境温度和湿度,看其
是否满足要求。

1.3、确定试配用拌合物数量:具体数量要根据试验项目及搅拌机的额定搅拌量等因素
确定。

材料
水泥 砂 石(mm) 水 防水剂 5~10 10~20 基准配合比(kg ) 每方砼各材料
用量
330 745 445 670 使Ta=8±1cm 一般205 kg 左右 // 重量配比
1.00
2.26 1.35 2.03 A // 试配量
15 33.9 20.25 30.45 15A 受检配合
比 每方砼各材料用量 330 745 445 670 使Ta=8±1cm 随减水率而变 330B 重量配比
1.00
2.26 1.35 2.03 A 推荐掺量B 试配量 15 3
3.9 20.25 30.45 15A 15B
1.4、试配材料的称量:
a、用电子天平称取试配料,称量精度:骨料为±1%;水、水泥均为±0.5%。

b、称量步骤:a、接通电源,观察电子天平是否处于水平状态,打开电子天平开关,观察其状态是否正常。

b、把盛料器放在电子天平上,然后清零。

c、依据(3)中D计算出的试配用量,依次称出石、砂、水泥量,精确至1g,
d、用盛水容器称出水的质量,精确至1g。

2、拌合步骤:
2.1、接通电源,启动仪器,检查其运行情况,关闭电源,填写仪器使用记录。

2.2、用湿布湿润砼搅拌机筒壁及叶轮,接通电源。

2.3、把称好的砂、石、水泥按先后顺序加入搅拌机内,启动搅拌机,把干料搅拌均匀,然后加水搅拌2~3分钟,并记录加水时的时间。

3、检查拌合物的性能:如不能满足要求,可通过改变用水量来调整,其他材料用量不变。

(1)、检查仪器设备是否符合标准要求,并按要求填写原始记录。

(2)、湿润坍落度筒、底板及其它用具,且保证它们上面无明水,底板放在坚实的平面上,并把坍落度筒放在底板中心,用脚踩住两边的脚踏板,装料时坍落度筒保持固定不动。

(3)、把按要求取得的混凝土试样用小铲分三层均匀的装入筒内,使捣实后每层高度为筒高的三分之一左右。

每层沿螺旋的方向由外向中心插捣25次,每次插捣应在截面上均匀分布,插捣筒边混凝土时,捣棒可以稍稍倾斜;插捣底层时,捣棒应贯穿整个深度,插捣第二层和顶层时,捣棒应插透本层至下一层的表面,浇灌顶层时,混凝土要灌到高出筒口;插捣过程中,如混凝土沉落到低于筒口,须随时添加;顶层插捣完后,刮去多余的混凝土,并用抹刀抹平。

(4)、清除筒边底板上的混凝土后,在5~10s内垂直平稳的提起坍落度筒。

从开始装料到提起坍落度筒的整个过程应不间断地进行,且须在150s内完成。

(5)、提起坍落度筒后,测量筒高与坍落度后混凝土试体最高点之间的高度差,此差值即为该砼拌合物的坍落度值;坍落筒提离后,如混凝土发生崩塌或一边剪坏现象,须重新取样另行测定,如第二次试验仍出现上述现象,则表示该混凝土和易性不好,应予记录备查。

(6)、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和坍落扩展度值以mm为单位,测量精确至1mm,结果表达约至5mm。

基准混凝土坍落度按上述步骤测量,测量受检混凝土坍落度时,分两层装入坍落度筒内,每层插捣15次。

结果以三次试验的平均值表示,精确至1mm。

八、试件的制作及养护:
1、制作150的立方体试件,成型前检查试模装配是否符合标准要求(其不平度应每100mm不超过0.05mm,组装后各相邻面的垂直度不应超过±0.5℃。

);其内表面涂一薄层不与混凝土发生反应的脱模剂。

2、在检验完砼拌合物性能后尽量短的时间内成型,装模前至少用铁锨再来回拌合三次。

3、将拌合物一次装入试模,并用抹刀沿试模壁插捣,使拌合物高出试模口;试模附着在振动台上,振动持续到表面出浆为止,不得过振。

4、试件成型后立即用不透水薄膜覆盖表面并编号;在温度为20±3℃的环境中静置24±2h后脱模,如果是缓凝型产品,可适当延长脱模时间,脱模后编号(同上)、登记养护台帐,然后立即放入温度为20±2℃,相对湿度为95%以上的标准养护室中的支架上养护至规定龄期,彼此间隔10~20mm。

九、强度检验(具体试验步骤详见砼力学性能试验方法实施细则):每个配合比在不同龄期进行砼立方体抗压强度试验,记录结果。

十、试验项目:
(一)、净浆安定性:
A、依据标准
GB/T1346-2001 《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检验方法》
B、原理:
1、雷氏法是观测由二个试针的相对位移所指示的水泥标准稠度净浆体积的膨胀程度。

2、试饼法是观测水泥标准稠度净浆试饼的外型变化程度。

C、仪器设备
1、水泥净浆搅拌机:搅拌机具有自动控制和手动控制功能,其自控程序为:慢速120s ±3s,停拌15s±1s,快速120s±3s.搅拌叶片与锅底、锅壁的工作间隙为2mm±1mm.
2、维卡仪:标准稠度测定用试杆有效长度为50±1毫米、直径为10±0.05mm。

初凝针的有效长度为50±1毫米、终凝针为30±1mm与试杆、试针联结的滑动杆表面应光滑,能靠重力自由下落,不得有紧涩和旷动现象.盛装水泥的试模为深40±0.2毫米,每只试模应配备一个大于试模、厚度大于等于2.5毫米的平板玻璃底板。

3、沸煮箱:有效容积为410mm×240mm×310mm,篦板与加热器之间的距离大于50 mm,能在30±5分钟内将箱内的试验用水由室温升至沸腾状态并保持3小时以上,且整个试验过程中不需要补充水量。

4、雷氏夹膨胀测定仪:标尺最小刻度为0.5毫米。

5、雷氏夹:当一根指针的根部先悬挂在尼龙绳上,另一根指针的根部挂上300g质量的砝码时,两根指针的距离增加在17.5±2.5mm范围内,当去掉砝码后指针的距离恢复到挂砝码前的状态。

6、量水器:最小刻度0.1毫升,精度1%。

7、天平:最大称量不小于1000g,分度值不大于1g。

D、配合比:每成型三条试体称量的材料及用量如表2
表2
材料代号用量(g)
水泥 C 500
防水剂 E 500Y
拌和水W 以净浆达到标准稠度为准注:产品说明书中须规定统一的防水剂掺量。

Y为防水剂掺量。

E、环境要求
1、试验室温度为20±2℃,相对湿度不低于50%,水泥试样、拌和水、仪器和用具的湿度应与试验室一致。

2、湿气养护室的温度为20±1℃,相对湿度不低于90%。

F、实验步骤:
1、标准稠度净浆的制作
1.1、检查维卡仪的金属棒能否自由滑动。

1.2、调整至试杆接触玻璃板时指针对准零点。

1.3、检查搅拌机运行运行是否正常。

1.4、用天平称量500克基准水泥和500Y克(Y为防水剂的掺量)防水剂试样。

1.5、水泥净浆的拌制:先用湿布湿润水泥净浆搅拌机搅拌锅和搅拌叶,将拌和水倒入搅拌锅内,然后在5-10秒内小心的将称量好的水泥和防水剂加入水中,防止水和水泥溅出;拌和时,先将锅放在搅拌锅的锅座上,升至搅拌位置,启动搅拌机,低速搅拌120秒,停15秒,同时将叶片和锅壁上的水泥浆刮入锅中间,接着高速搅拌120秒停机。

1.6、拌和结束后,立即将拌和好的净浆装入已置于玻璃底板上的试模中,用小刀插捣,
轻轻振动数次,刮去多余的净浆,抹平后迅速将试模和底板移到标准稠度测定仪上,将其中心定在试杆下,降低试杆直至与水泥净浆表面接触,拧紧螺丝1-2秒后,突然放松,使试杆垂直自由地沉入净浆中。

在试杆停止沉入或释放试杆30秒时记录试杆距底板之间的距离,升起试杆后,立即擦干净。

整个操作应在搅拌后的1.5分钟内完成。

1.7、评定
以试杆沉入净浆并距玻璃底板5-7mm的净浆为标准稠度净浆,如一次达不到标准稠度,应进行重复试验,直到达到标准为止。

(2)到达初凝时,立即重复测一次,当两次结论相同时才能定为达到初凝状态,由水泥全部加入水中至初凝状态的时间为水泥的初凝时间。

2、净浆安定性的测定(代用法)
2.1、配备两块约100mm的玻璃板,与净浆接触的玻璃板表面要稍稍涂上一层油。

2.2、将制好的标准稠度净浆取出一部分分成两等份,使之成球形,放在准备好的玻璃板上,轻轻振动玻璃板并用湿布擦过的小刀由边缘向中央抹,做成直径70-80mm、中心厚约10mm、边缘渐薄、表面光滑的试饼。

2.3、将试饼放入养护室内养护24±2小时。

2.4、调整好沸煮箱内的水位,保证在整个沸煮过程中超过试件,不需要中途添补试验用水,同时又能保证在30±5分钟内升至沸腾。

2.5、脱去玻璃板取下试饼,在试饼无缺陷的情况下将试饼放在沸煮箱水中的蓖板上,然后在30±5分钟内加热至沸并恒沸180±5分钟。

2.6、沸煮结束后,立即放掉沸煮箱中的水,打开箱盖,待箱体冷却至室温,取出试件进行判别。

2.7、目测试饼无裂缝,用刚尺检查也没有弯曲(使钢直尺和试饼底部紧靠,以两者间不透光为不弯曲)的试饼为安定性合格,反之为不合格。

当两个试饼判别结果有矛盾时,该防水剂的安定性为不合格。

3、净浆安定性的测定(标准法)
3.1、每个雷氏夹配备质量约75-85克的玻璃板两块,凡是与水泥净浆接触的玻璃板和雷氏夹表面都要涂上一层油。

3.2、将预先准备好的雷氏夹放在已稍擦油的玻璃板上,立即将已制好的标准稠度净浆一次装满雷氏夹,装浆时一只手轻轻扶持雷氏夹,另一只手用宽约10毫米的小刀插捣数次,然后抹平,盖上稍涂油的玻璃板。

3.3、立即将试件移至湿气养护箱内养护24±2小时。

3.4、脱去玻璃板取下试件,先测量雷氏夹指针尖端的距离A,精确到0.5毫米,接着将试件放入沸煮箱水中的试架上,指针朝上,然后在30±5分钟内加热至沸并恒沸180±5分钟。

3.5、沸煮结束后,立即放掉沸煮中的水,打开箱盖,待箱体冷却至室温,取出试件进行判别。

3.6、测量雷氏夹指针尖端的距离C,准确到0.5毫米,当两个试件煮后增加距离(C-A)的平均值不大于5.0毫米时,即认为该防水剂安定性合格,当两个试件的(C-A)值相差过
4.0毫米时,应用同一样品立即重做一次试验。

若再如此,则认为该防水剂安定性不合格。

(二)、泌水率比:
A、依据标准
GB8076-1997 《混凝土外加剂》
B、试验步骤
1、采用五中配合比,按普通混凝土拌和物性能试验方法实施细则测定砼拌合物性能,
使之达到五中要求。

2、测定和计算方法:用湿布润湿容积为5L的带盖筒(内径为185mm,高为200mm),将满足试验要求的混凝土拌和物一次装入筒内,在振动台上振动20s,控制试样表面比筒口边低约20mm,然后用抹刀轻轻抹平,加盖以防水分蒸发。

自抹面开始计算时间,在前60min,每隔10 min用吸液管吸出泌水一次,以后每隔20 min吸水一次,直至连续三次无泌水为止;每次吸水前5 min,将筒底一侧垫高约20 mm,使筒倾斜,以便吸水,吸水后,将筒轻轻放平盖好。

将每次吸出的水都注入带塞的量筒,最后计算出总的泌水量,准确至1 g,并按下式计算泌水率:
B=V w×G×100/〔W×(G1-G0)〕
其中B——泌水率,%
V w——泌水总质量,g
W——混凝土拌和物的用水量,g
G——混凝土拌和物的总质量,g
G1——筒及试样质量,g
G0——筒质量,g
2、评定:试验时,每批混凝土拌和物取一个试样,泌水率取三个试样的算术平均值。

若三个试样的最大值或最小值中有一个与中间值之差大于中间值的15%,则把最大值或最小值一并舍去,取中间值作为该组试验的泌水率;如最大值与最小值与中间值之差均大于中间值的15%,则该级试验作废,须重做。

3、泌水率比:按下式计算,精确至水数点后一位数。

B R=100×B t/B c
其中B R——泌水率比,%
B t——受检混凝土泌水率,%
B c——基准混凝土泌水率,%
(三)、凝结时间差:
A、依据标准
GB8076-1997 《混凝土外加剂》
B、仪器设备:
贯入阻力仪:仪器精度为5N
测针:长100 mm,承压面积100、50和20 mm2三种测针;25 mm处有标记。

砂浆试样筒:上、下口径分别为160、150 mm,净高150 mm刚性不透水的有盖金属圆筒。

标准筛:5 mm金属圆孔筛
C、试验步骤
凝结时间差按下式计算:
ΔT=Tt-Tc
式中:ΔT——凝结时间之差,min;
T t——掺外加剂混凝土的初凝或终凝时间,min;
T c——基准混凝土的初凝或终凝时间,min。

“-”表示提前。

凝结时间采用贯入阴力仪测定,仪器精度为5N,凝结时间测定方法如下:将混凝土拌合物用5mm(圆孔筛)振动筛筛也砂浆,拌匀后装入上口径为160mm,下口径为150mm,净高150mm的刚性不渗水的金属圆筒,试样表面应低于筒口约10mm,用振动台振实(约3s~5s),置于20+3℃的环境中,容器加盖。

一般基准混凝土在成型后3h~
4h,掺早强剂的在成型后1h~2h,掺缓凝剂的在成型后4h~6h开始测定,以后每0.5h 或1h测定一次,但在临沂初终凝时,可以缩短测定间隔时间。

每次应避开前一次测孔,其净距为试针直径的2倍,但至少不小于15mm,试针与容器边缘之距离不小于25mm。

测定初凝时间用截面积为100mm2的试针,测定终凝时间用20mm2的试针。

贯入阻力下式计算。

R=P/A
式中:R——贯入阻力值,MPa;
P——贯入深度达25mm时所需的净压力,N;
A——贯入仪试针的截面积,mm2。

根据计算结果,以贯入阻力值为纵坐标,测试时间为横价值,绘制阻力值与时间关系曲线,求出贯入阻力值灰3.5MPa时对应的时间作为初凝时间及贯入阻力值达28MPa时对应的时间作为终凝时间。

凝结时间从水泥与水接触时的开始计算。

试验时,每批混凝土拌合物取一个试样,凝结时间取三个试样的平均值。

若三批试验的最大值或最小值之中有一个与中间值之差超过30min时,则把最大值与最小值一并舍去,取中间值作为该组试验的凝结时间。

若两测值与中间值之差均超过30min时,该组试验结果无效,则应重做。

(四)、抗压强度比:
A、依据标准
GB8076-1997 《混凝土外加剂》
B、试验步骤
在标准养护室内养护的试块,标养到规定龄期(3、7、28天)分别测出受检混凝土和基准混凝土的立方体抗压强度值。

抗压强度比是以受检混凝土与基准混凝土同龄期抗压强度之比表示,按下式计算:
R s=100S t/S c
式中:R s——抗压强度比,%
S t——受检混凝土的抗压强度,MPa
S c——基准混凝土的抗压强度,MPa
(五)渗透高度比
A、依据标准
JC474-1999 《砂浆、混凝土防水剂》
GBJ82-85 《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
B、仪器设备
(1)、砼抗渗仪:能将水压按标准规定稳定地作用在试件上的装置
0~4MPa 精确度0.01MPa
(2)、加压装置:能把试件压入试件套内的装置
(3)、抗渗试模:顶面直径175mm,底面直径185m,高度150mm
C、试件的制作及养护:
(1)、试验室拌制混凝土制作试件时,其材料用量以重量计,称量的精度为:水泥,水,和外加剂均为±0.5%;骨料为±1%。

(2)、混凝土拌和物坍落度控制在180±10mm。

(3)、在拌制后尽量短的时间内成型,将满足要求的混凝土拌合物分两层装入试模内,每层大致相等,用捣棒人工捣实,;按螺旋方向从边缘向中心均匀插捣,插底层时插至试模底部,插上层时,插入下层20~30mm;每层插捣次数按10000mm2不少于12次。

(4)、抗渗试件以6各为一组。

试件成型后24h拆模,用钢丝刷刷去两端水泥浆膜,
然后送入标准养护室中养护。

(5)、养护——标准养护:温度为20±2℃,相对湿度为95%以上的标准养护室中的支架上养护,彼此间隔10~20mm,避免用水直接淋刷。

试件养护至28天时进行试验,如有特殊要求,在规定龄期进行试验。

D、试验步骤:
(1)、试件养护至试验前一天取出,将表面晾干,然后在其侧面涂一层熔化的密封蜡,严禁试件两端面涂有密封蜡,随即在加压装置上,将试件压入经烘箱预热过的试件套中(试模加热至40℃),稍微冷却后,解除压力,至试模与试件冷却至常温后,将试模连同试件套装在抗渗仪上进行试验。

(2)、打开抗渗仪电源,抗渗仪首先进入等待状态,这时上面一排前2位显示试验起始压力,后3位显示允许压力误差;下面一排的前2位显示每次增加的压力值,第4、5位显示终止试验压力值(上限为4MPa),第7、8位显示每项压力值下保持的时间(小时)。

(3)、在等待状态下,按下设定键持续1秒钟,即可进入设定状态。

在设定状态下按▲▼键设定需要的参数,金部设定好后,再按一下设定键,保存参数并反回等待状态。

本试验从水压为0.4MPa开始。

以后每隔8小时增加水压0.1MPa。

(4)、在等待状态下,按下启动/停止键进入测量状态,此时水泵开始工作,注意观察压力上升是否正常,系统有无渗漏水现象,如有异常须排除后再进入试验。

(5)、开启控制阀,即向相应的试体送入水压,注意观察试模底部有无水渗出,如有须拧紧相应部位的压紧螺帽。

(6)、进入正常试验后,仪器按设定的程序自动升压,随时观察试件端面有无渗水情况。

如有渗水,则关闭相应的控制阀。

(7)、若基准混凝土在1.2MPa以下的某个压力透水,则受检混凝土也加到这个压力,并保持相同时间,然后劈开,在底边均匀取10个点,测定平均渗透高度。

(8)、若基准混凝土和受检混凝土在1.2MPa时都未透水,则停止升压,然后劈开,在底边均匀取10个点,测定平均渗透高度。

(9)、试验结束,切断电源,打开放水卸压阀,使系统压力降至零,取下试模。

(10)、从试模中压出试件,清洁试模、模座并涂上防锈油,以备再用。

E、结果计算:渗透高度比按下式计算,精确至1%
H r=H t/H c
式中:H r―――渗透高度比,%;
H t―――受检混凝土的渗透高度,mm;
H c―――基准混凝土的渗透高度,mm。

(六)、48h吸水量比
A、依据标准
JC474-1999 《砂浆、混凝土防水剂》
B、仪器设备
天平:20 kg,感量1g
C、试验步骤:
1、按成型抗压强度试件的成型方法制作试件,标准养护至28天。

2、取出试件,放在75℃~80℃的烘箱中,烘48±0.5h后称重。

3、将试件成型面朝下放入水槽中,下部用两根Φ10mm的钢筋垫起,试件浸入水中的高度为50mm,在水槽上要求的水面高度处开溢水孔,须经常加水以保持水面恒定。

水槽须加盖,置于温度20±3℃,相对湿度80%以上的恒温室中,试件表面不得有水滴或结露。

在48±0.5h时将试件取出,用挤干的湿布擦去表面的水,称量并记录。

4、结果计算:
吸水量按下式计算W=M1-M0
式中W——吸水量,g
M1——吸水后试件质量,g
M0——干燥试件质量,g
结果以三块试件平均值表示,精确至1 g。

吸水量比按下式计算,精确至1% W r=100W t/W c
式中W r——吸水量比,%
W t——受检混凝土的吸水量,g
W c——基准混凝土的吸水量,g
(七)、钢筋锈蚀:(硬化砂浆法)
1、依据标准:
GB8076-1997 《混凝土外加剂》(附录C)
2、仪器设备及材料:
a.PS-6型钢筋腐蚀测量仪
恒电位控制范围:-1.999V~+1.999V(连续可调)
恒电位控制精度:优于1Mv,电网电压变化10%
输出电流测量范围:0~±2mA 0~±20mA 0~±200mA
输出槽压:0~±10V
恒电流控制范围:0~±2mA 0~±20mA 0~±200mA
输出电位测量范围:-1.999V~+1.999V
电位测量精度:±1%
电流测量精度:±1.5%
输入阻抗:>1010Ω
响应速度:≤5uS
极化方向:阳极化/阴极化
使用环境条件:-10℃~+40℃,相对湿度<80%
b.不锈钢片电极
c. 甘汞电极(232型);
d. 定时钟;
e. 电线:铜芯塑料线;
f. 绝缘涂料(石蜡:松香=9:1);
g.搅拌锅、搅拌铲;
h.试模:长95 mm,宽和高均为30 mm的棱柱体,模板两端中心带有固定钢筋的凹孔,其直径为7.5 mm,深2~3 mm,半通孔。

3、试验步骤:
3.1、制备埋有钢筋的砂浆电极
a.将直径7 mm,长100 mm,表面粗糙度不超过1.6um的钢筋电极,用汽油、乙醇、丙酮依次浸擦除去油脂,经检查无锈痕后放入干燥器中备用,每组三根。

b.将钢筋插入试模两端的预留凹孔中,位于正中。

按配比拌制砂浆,灰砂比为1:2.5,采用基准水泥、标准砂、蒸馏水(用水量以砂浆稠度为5~7cm时的用水量为准),外加剂采用推荐掺量。

将称好的材料放入搅拌锅内干拌1分钟,湿拌3分钟。

将拌匀的砂浆灌入预先按放好钢筋的试模内,放在检验水泥强度用的振动台上振5~10秒,然后抹平。

c.试件成型后盖上玻璃板,移入标准养护室养护,24小时后脱模,用水泥净浆将外
露的钢筋两头覆盖,继续标准养2天。

取出试件,除去端部的封闭净浆,仔细擦净外露钢
筋头的锈斑。

在钢筋的一端焊上长130~150mm 的导线,用乙醇擦去焊油,并在试件两端
浸涂热石蜡松香绝缘,使试件中间暴露长度为80mm 。

d.将处理好的硬化砂浆电极置于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中,浸泡两小时左右。

注意:掺入
不同类型或不同量外加剂的试件不得放置同一容器内浸泡,以防互相干扰。

3.2、测试
a.把一个浸泡后的硬化砂浆电极移入盛有饱和氢氧化钙溶液的试验容器内,使电极浸
入溶液的深度为80mm ,以它作为阳极(研究电极),以不锈钢片作为阴极(辅助电极),
以甘汞电极作为参比电极,甘汞电极应尽可能靠近研究电极,但不能碰上。

b.预热:接通电源,预热15分钟,以使仪器工作在稳定状态。

c.校准:接通电源,预热15分钟后,按下“校准”键,“通—断”开关置于“断”
的位置,电流量程置于2mA 档,如电流表显示不为0.000,可调节前面板上的“调零”键,使电流表显示为0.000。

d.阳极自然电位的测量:在未通外加电流的情况下,将电极输入的引线连接到电解池
体系,通—断”开关置于“断”的位置;接通电源,打开电源开关,预热15分钟后,按下
“恒电位”键、“电流”键、“参比”键,数字表显示为参比电极相对于研究电极的开路电位,即阳极(研究电极)的自然腐蚀电位。

e.按下“参比”键、“恒电流”键、“电流”键,接通外加电流,调节恒电流给定电流
之粗调键和细调键,使数字电流表显示为880uA 。

(因要求电流密度为50uA/cm 2,本试
验阳极中的内埋钢筋的表面积为17.59 cm 2,故外加电流应为880 uA 。


f.接通并调定外加电流的同时,开始计算试验时间,依次按2、4、6、8、10、15、
20、25、30分钟,分别记录埋有钢筋的硬化砂浆电极阳极极化电位值。

4、试验结果评定:
4.1、以三个埋有钢筋的硬化电极(阳极)极化测量结果的平均值作为测定值,以时间
为横坐标,阳极极化电位为纵坐标,绘制阳极极化电位——时间曲线。

4.2、根据阳极极化电位-时间曲线判断砂浆中的水泥,外加剂等对钢筋锈蚀的影响:
a.电极通电后,阳极钢筋电位迅速向正方向上升,并在1min ~5min 内达到析氧电
位值,经30min 测试,电位值无明显降低,如图中的曲线①,则属钝化曲线,表明阳极钢
筋表面纯化膜完好无损,所测外加剂对钢筋无害的。

b.通电后,阳极钢筋电位先向正方向上升,随着又逐渐下降,如图中的曲线②,说明
钢筋表面钝化膜已部分受损。

而图中的曲线③,属活化曲线,说明钢筋表面钝化膜破坏严重。

这两种情况均表明钢筋钝化膜已遭破坏。

所测外加剂对钢筋是有锈蚀危害的。

① ` 5 10 15 20 25 30 -200 -400
600
400 200
0 无害 有害 ② 有害 ③
时间(分) 电

(MV)。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