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烟台市第三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及参考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届烟台市第三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现代文阅读I(9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边界望乡
洛夫
说着说着
我们就到了落马洲
雾正升起,我们在茫然中勒马四顾
手掌开始生汗
望远镜中扩大数十倍的乡愁
乱如风中的散发
当距离调整到令人心跳的程度
一座远山迎面飞来
把我撞成了
严重的内伤
病了病了
病得象山坡上那丛凋残的杜鹃
只剩下唯一的一朵
蹲在那块“禁止越界”的告示牌后面
咯血。
而这时
一只白鹭从水田中惊起
飞越深圳
又猛然折了回来
而这时,鹧鸪以火发音
那冒烟的啼声
一句句
穿透异地三月的春寒
我被烧得双目尽赤,血脉贲张
你却竖起外衣的领子,回头问我
冷,还是
不冷?
惊蛰之后是春分
清明时节该不远了
我居然也听懂了广东的乡音
当雨水把莽莽大地
译成青色的语言
喏!你说,福田村再过去就是水围
故国的泥土,伸手可及
但我抓回来的仍是一掌冷雾
后记:
1979年3月中旬应邀访港,十六日上午余光中兄亲自开车陪我参观落马洲之边界,当时轻雾氤氲,望远镜中的故国山河隐约可见,而耳边正响起数十年未闻的鹧鸪啼叫,声声扣人心弦,所谓“近乡情怯”,大概就是我当时的心境吧。
注:洛夫,台湾诗人。
1. 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手掌开始生汗”传达的是一种紧张的情绪,表达的是渴望看见却又害怕看见的心态
B. 白鹭“飞越深圳/又猛然折了回来”写出了诗人渴望飞到故国而不得的无可奈何的哀痛。
C. “惊蛰之后是春分”借传统节令,在时空和心理距离上营造出“伸手可及”的家乡氛围。
D. “福田村再过去就是水围”一步步逼近故国的泥土,表明游子的故乡便是广袤的祖国大地。
2. 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说着说着”四个字,平平而起淡淡引入,却与后面强烈的情感形成一种情感上的跌宕起伏,体现了抒情节奏的控制。
B. “鹧鸪以火发音/那冒烟的啼声”运用通感,化视觉于听觉和触觉,使得原本抽象的思乡之情多维度、立体式地传达出来。
C. 同行者“竖起外衣的领子”与诗人“被烧得双目尽赤,血脉贲张”形成对比,突出了诗人望乡的情之深,思
乡的意之切。
D. “一掌冷雾”与开头的“雾正升起”相呼应,一首诗,以“雾”起,以“雾”终,既烘托了全诗的氛围,又形成情绪的回环。
3. “当距离调整到令人心跳的程度”中的“距离”如何理解?
4. 洛夫说“慎选语言,并进而将其锤炼成精粹而鲜活的意象”诗人是如何使其意象精粹而鲜活的?请结合诗中两处画线的诗句简要分析。
(二)现代文阅读II(12分)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那些阻碍科学进步的概念
薛巍
①2014年初,科学网站Edge问175位著名学者,哪些科学概念该退休了,以便为科学进步让道,如今这些答案汇集成了一本书,叫《这个概念必须死掉:阻碍科学进步的科学理论》。
提交了答案的人包括生物学家理查德·道金斯、地理学家贾雷德·戴蒙德、哲学家丹妮尔·达内特,也有不是科学家但关注科学的文艺工作者,如英国小说家麦克尤恩,美国演员艾伦·艾尔达。
②Edge的编辑要求这些学者提供让人感到惊奇意外,引人入胜的答案。
③英国心理学家尼古拉斯·汉弗莱说,应该抛弃“动物的大脑越大越聪明”这一观念。
从19世纪的颅相学到21世纪的大脑扫描科学,都认为大脑的体积决定了认知能力。
但这种观念是错的,有许多事实与此不符,有人出生时只有2/3的脑组织,但成年后并无认知缺陷。
在人类正常的成长中,随着认知表现的提高,大脑会缩小。
比如10到20岁之间大脑皮层会缩小15%。
有些动物如蜜蜂和鹦鹉能够模仿许多人类活动,但其大脑只有人脑的百万分之一(蜜蜂)或千分之一(鹦鹉)。
对认知表现来说,重要的不是大脑的硬件,而是软件。
更聪明的软件并不需要更大的硬件。
④美国心理学家,情商之父丹尼尔·戈尔曼认为,应该抛弃碳足迹这个概念,应该用一个更精确的概念来测算人类的活动对地球的负面影响,比如“碳手印”。
首先,对于对抗全球变暖来说,只谈论碳足迹是不够的。
气候变化只是人类伤害地球的方式之一,还有海洋酸化、生物多样性降低、化学品污染等等。
计算某项活动所有的生态足迹,才能让我们更好地衡量我们消耗全球系统的速度。
另外就是情绪方面的问题,了解我们对地球造成的破坏,会让我们感到郁闷、泄气。
我们需要更积极的概念。
“手印”是我们降低足迹的方式,计算手印就是以足迹为基准,然后估算我们做的好事带来的改善。
⑤有些人批判的是,而不是科学理论。
认知科学家加里·马尔库塞说科学的核心仍然是寻找描述宇宙的法则,而大数据并不擅长识别法则,大数据能够发现相关性,但相关性不是因果性,世界上所有的大数据本身都不能告诉你抽烟是否会引发癌症。
为了弄清抽烟和癌症之间的关系,你需要做实验,
弄清致癌物,致癌基因,DNA复制等东西,只是列举关于每个城市的吸烟者,他们何时吸烟,在哪里吸烟,他们的寿命、死因并不足以弄清其背后复杂的生理机制。
如果我们有好的假说,就可以用大数据来验证假说,但大数据不该是我们的第一站,它应该是我们知道自己在寻找什么的时候该去的地方。
⑥有些人在回答时,对Edge提出的问题本身表示了质疑。
小说家麦克尤恩就说别太傲慢,哪个概念都不该退休。
“有许多错误能够帮助别人弄对。
有的错了,但错的很绝妙。
有的错了,但对方法有贡献。
有的错了,但帮助建立了一个新的学科。
亚力士多德涵盖了人类全部的知识,有很多地方他错了。
但他创立的动物学本身就是无价的。
你会把他丢在一边吗?你永远都不知道你什么时候需要一个旧概念。
某一天它可能会冒出来,增进一个目前无法想象的视角。
如果它彻底退休了,我们就找不到它了。
看托马斯·贝叶斯和亚当·斯密复活的命运,好像我们需要重新审视长期遭到污蔑的笛卡尔。
每一个对世界严肃、系统的猜想都值得被保存下来。
”
5. 下列说法中,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这个概念必须死掉:阻碍科学进步的科学理论》是一本纯粹娱乐性的读物。
B. “碳手印”是一个积极的科学概念,它反映了人类为环境改善而做出的努力。
C. 大数据只是现象的罗列和计算,无法揭示因果关系,因此对科学研究无意义。
D. 错误不该成为概念退休的原因,随着认知发展,这些概念有可能会成为对的。
6. 第③段有不少数据,请分析其作用。
7. 根据第⑤段的内容,在文章横线处填上合适的内容。
8. 结合本文看,学者们提供的答案是否实现了编者“让人感到惊奇意外,引人入胜”的要求?
(三)现代文阅读III(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新型冠状病毒肺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日前公布,清肺排毒汤列入中医临床治疗期首选。
该方剂适用于轻型、普通型、重型患者,在危重型患者救治中可结合患者情况合理使用。
要在最短的时间内阻击疲情,关键是抓住核心病机,迅速扭转病情,阻截病气传变渠道,尽快将病邪排出体外。
中医药专家综合分析本次疫情特点,统筹考虑汉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经典医籍里的处方,最终决定将麻杏石甘汤、射干麻黄汤、小柴胡汤、五苓散四个方剂21味药有机组合,化裁为新的方剂——清肺排毒汤。
截至2月4日,该方剂给4个省36个城市37所医院的214名确诊患者使用,通过综合观察,治疗新冠肺炎总有效率在90%以上。
尽管本次临床有效性观察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科研项目,只为迅速救治确诊患者,但临床验证结果与先期处方设计预判完全一致。
更为难得的是,一半以上的患者服用一剂药后症状就得到改善。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坚持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我们一定能够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在
抗疫大考中交出合格答卷。
(摘编自王君平《抗疫,中医药添加新力量》,《人民日报》2020年3月12日)材料二:
与西医文化相比,中医药文化欠缺了一些所谓的“现代科学性”的逻辑,但起源于中华农耕文明的传统中医药文化,也是在实践中发展起来的中国人独特的宇宙观、自然观、生命观、生活观、健康观和疾病观的体现。
受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影响,中医药文化的核心价值可以用仁、和、精、诚四个字来概括。
然而这些核心价值在对内和对外两个层面上的传播存在不足,导致当下中医药文化在传播与传承中不得不面临种种现实困境。
中医药文化的传播,没有取得很好的文化适应,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医学体系背后不同文化价值观的冲突,在西方强调分析、实验、定量的“科学主义”背景下,强调“气”“阴阳”“五行”等脏腑经络学说的中医药不是“辨证施治”的存在,而被认为是一种“伪科学”;二是市场经济方面,当下医学通行的是更符合资本运作规律的西医,传统中医及中医药受到打压;三是中医药文化传播的文化自信不强,即便是2015年屠呦呦院士凭借中医药的研究成就获得了诺贝尔奖,但直到今天,中医药文化依然未得到足够重视,甚至存在自我贬低的现象。
(摘编自丁云霏《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困境:文化适应与路径建构》,《新闻研究导刊》2019年8月)材料三:
中医药标准化建设包括建议、规范、指南和标准4个层面,由低向高贯穿一致,是一个最为开放的系统。
中医药团体标准可以总结、验证、规范成为行业标准、进一步可以再上升到国家标准,最后争取成为国际标准化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国际标准。
目前,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团体标准之间的协调性有待加强。
例如,作为团体标准的中医临床诊疗指南中的证候诊断标准,与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之间的协调统一性有待加强。
我国中医药标准化工作起步较晚,由于行业内存在“重标准制定、轻标准推广”的思想意识及标准宣传不足等各种因素,中医药的一些标准未能被推广应用,当前中医药无法实现应有的价值。
因此,如何促进中医药标准的推广应用是中医药标准化工作面临的一项非常紧迫的任务。
(摘编自宇文亚等《中医药标准体系的现状分析与思考》,《中华中医药杂志》2019年1月)
9. 下列对材料中“中医药”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医药治疗各种疾病的原理是在最短的时间内阻截病气传变渠道,尽快将病邪排出体外。
B. 中医药文化体现了中国人独特的宇宙观、自然观、生命观、生活观、健康观和疾病观。
C. 中医药文化起源于中华农耕文明,在实践中得到发展,其核心价值是仁、和、精、诚。
D. 当前,中医药应有的价值无法实现,要做好中医药标准化工作亟需促进标准的推广应用。
10.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为迅速救治确诊患者,使用清肺排毒汤治疗214名新冠肺炎患者虽不属严格意义上的科研项目,但临床验证结果令人满意。
B. 当下医学通行的是更符合资本运作规律的西医,传统中医及中医药因未对市场经济的运作规律展开研究而受到打压。
C. 目前,已经作为团体标准的中医临床诊疗指南中的证候诊断标准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之间的协调统一性依然有待加强。
D. 虽然屠呦呦院士已经凭借中医药研究成就获得诺贝尔奖,但中医药文化依然未得到足够重视,甚至还存在自我贬低的现象。
11. 要让中医药发挥更大的作用需做好哪几方面的工作?请结合三则材料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李商隐,字义山,怀州河内人。
曾祖叔恒,年十九登进士第,位终安阳令。
祖俌,位终邢州录事参军。
父嗣。
商隐幼能为文。
令狐楚镇河阳,以所业文干之,年才及弱冠。
楚以其少俊,深礼之,令与诸子游。
楚镇天平、汴州,从为巡官,岁给资装,令随计上都。
开成二年,方登进士第,释褐秘书省校书郎,调补弘农尉。
会昌二年,又以书判拔萃。
王茂元镇河阳,辟为掌书记,得待御史。
茂元爱其才,以子妻之。
茂元虽读书为儒,然本将家子,李德裕素遇之,时德裕秉政,用为河阳帅。
德裕与李宗闵、杨嗣复、令狐楚大相雠怨。
商隐既为茂元从事,宗闵党大薄之。
时令狐楚已卒,子绹为员外郎,以商隐背恩,尤恶其无行。
俄而茂元卒,来游京师,久之不调。
会给事中郑亚廉察桂州,请为观察判官、检校水部员外郎。
大中初,白敏中执政,令狐绹在内署,共排李德裕逐之。
亚坐德裕党,亦贬循州刺史。
商隐随亚在岭表累载。
三年入朝,京兆尹卢弘正奏署掾曹,令典笺奏。
明年,令狐绹作相,商隐屡启陈情,绹不之省。
弘正镇徐州,又从为掌书记。
府罢入朝,复以文章干襜,乃补太学博士。
会河南尹柳仲郢镇东蜀,辟为节度判官、检校工部郎中。
大中末,仲郢坐专杀左迁,商隐废罢,还郑州,未几病卒。
商隐能为古文不喜偶对从事令狐楚幕楚能章奏遂以其道授商隐自是始为今体章奏博学强记下笔不能自休尤善为诔奠之辞。
与太原温庭筠、南郡段成式齐名,时号“三十六”。
文思清丽,庭筠过之。
而俱无持操,恃才诡激,为当涂者所薄。
名宦不进,坎壈终身。
(节选自《旧唐书·李商隐传》)12.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商隐能为古文/不喜偶对从事/令狐楚幕楚能章奏/遂以其道授/商隐自是始为今体章奏/博学强记/下笔不能自休尤/善为诔奠之辞
B. 商隐能为古文/不喜偶对/从事令狐楚幕/楚能章奏/遂以其道授商隐/自是始为今体章奏/博学强记/下笔不能自休/尤善为诔奠之辞
C. 商隐能为古文/不喜偶对/从事令狐楚/幕楚能章奏/遂以其道授商隐/自是始为今体章奏/博学强记/下笔不能自休/尤善为诔奠之辞
D. 商隐能为古文/不喜偶对从事/令狐楚幕楚能章奏/遂以其道授/商隐自是始为今体章奏/博学强记/下笔不能自休尤/善为诔奠之辞
13.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字:也就是人们说的“表字”,旧时人在本名以外所起的表示德行或本名的意义的名字。
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字”。
B. 弱冠:古人对年龄的一种称法。
古代男子18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但体还未壮,所以称做“弱冠”,后泛指男子18岁左右的年纪。
C. 开成:年号。
古代皇帝即位,都要改元。
自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后多以年号纪年。
“会昌二年”“大中初”均采是年号纪年法。
D. 迁:古代官职的任免升降常用的词语之一,指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
文中“左迁”是指降级。
14.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李商隐得到令狐楚的赏识做了朝廷命官,令狐楚每年绘他衣食,还让他随考核官吏到上都任职,又提拔他为秘书省校书郎。
B. 李商隐幸得贵人助,令狐楚因为商隐是少年俊才而深加礼敬,使其与读书人交游;王茂元爱惜义山的才华,把女儿许配给他。
C. 李商隐先后得到令狐楚和王茂元的赏识,又恰恰因为二人的党派之争陷入了困境,被令狐绹视为忘恩负义、品行不端之人。
D. 李商隐能写古文,不喜欢讲究对仗,进入令狐楚的幕府后才开始写今体带对偶的章奏;他文思清丽,尤其擅写诔文和奠文。
15.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l)时令孤楚已卒,子绹为员外郎,以商隐背恩,尤恶其无行。
(2)明年,令狐绹作相,商隐屡启陈情,绹不之省。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送窦七王昌龄
清江月色傍林秋,波上荧荧望一舟。
鄂渚轻帆须早发,江边明月为君留。
送柴侍御王昌龄
流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16.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窦七》中“江边明月为君留”,运用拟人,含蓄表达了对友人离去的不舍。
B.《送柴侍御》“流水通波接武冈”一句,富有深意,暗含了与友人心心相通之意。
C.两首诗均写送友人离开,而且送别的时间、地点、场景、方式均有很多相似之处。
D.两首诗在情感格调上截然不同,《送窦七》悲伤凄切而《送柴侍御》却豁达乐观。
17.《送柴侍御》的三四两句千百年来脍炙人口、为人激赏,你认为妙在何处?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项羽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悲剧英雄。
李清照《夏日绝句》中怀念项羽、针砭南宋朝廷的名句是“_____,_____。
”
(2)《荆轲刺秦王》一文中“易水送别”时,面对太子及宾客一行的垂泪涕泣,荆轲唱出的慷慨悲壮的心声是“_______,______”。
(3)《记念刘和珍君》一文中鲁迅先生认为“真的猛士”应当具有的品格是“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9分)
19.下面这份请柬在用语和格式方面共有五处不当,指出并加以修改。
请柬
康一老师:您好!工作一定很忙吧!
我校定于五月二十日上午八时召开高三“停课不停络课程教学研讨会,届时请您拨冗光临,移步就教。
2020年5月18日
桃胡中学办公室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11分)
20.化用古人诗句为孩子或为自己起名字,既显文雅,又有所寓意和寄托。
请仿照示例,从“冰心(文学家)、程千帆(国学大师)、刘海粟(画家)、周星驰(影视明星)”四位名人的名字中任选两个,写出相关的名句
并对名字加以合理阐释。
句式、阐释角度与示例不必完全一致,但表达应准确连贯。
示例:
朱自清:现代作家朱自清的名字取自“宁廉洁正直以自清乎”,意为坚持廉洁正直的精神品质使自己保持清白。
四、写作(60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现在,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睡前抖音熬半宿,早上头条看世界。
全家微信学养生,好友全刷拼多多。
小视频用户调查显示,抖音上的用户百分之九十都在二十四岁以下,这个年纪或在读书或刚刚进入社会、进入职场。
为什么不断刷小视频?因为你在猎奇,你总在等待着,还有更新鲜的事物呈现在你的面前。
刷多了小视频之后,我们会形成一种惯性:没有耐心和精力去读一本书,没有精力去思考某一件事情。
我们每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如果只是选择靠这些软件去虚度时光,那我们就没有更多的时间去提升自己了。
尼尔·波兹曼曾言:“一切公众话语日渐以娱乐方式出现,其结果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
”
读了以上材料,你有哪些认识和感想?请结合材料内容,写一篇议论文,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
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C项,“时空”错,没有空间,此句从时间和心理距离上营造出“伸手可及”的家乡氛围。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解读诗歌的能力,涉及炼词炼句,内容的理解,情感的把握,手法的判断等多个层面。
解答该种题型时,首先通读全诗,整体理解把握诗中写了什么景、什么人、什么事,抒发了哪些情感,用了哪些手法。
然后结合选项涉及的具体诗句逐一进行分析判断。
B项,“化视觉于听觉和触觉”错,应当是“化听觉于视觉与触觉”。
因为鹧鸪的声音是“听觉”,而“火”“冒烟”是触觉和视觉。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艺术的魅力。
具体考查理解词语的丰富含义和作用。
本题主要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词
语的含义的能力。
解答此类试题,解答思路:解词+内容+情感。
方法:联系词语本义,结合语境分析词语的含义,以及表达的感情。
理解词语一般先理解其表面义,然后要结合语境及课文内容,具体理解出它的语境义及所包含的情感,务必遵循“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
“距离”的表层含义是望远镜调整的空间距离,因为本诗的创作背景是1979年3月,洛夫访问香港时创作《边界望乡》。
当时洛夫在余光中的陪同下,去边界落马洲用望远镜看大陆,洛夫离乡三十年,近在咫尺却过不去,有家不能归,近乡情切。
于是写下了此诗,表达其游子怀乡咫尺天涯的伤痛、落寞和无奈。
“当距离调整到令人心跳的程度”中的“距离”,也是诗人与故乡分离的时空距离,诗人在外漂泊几十载,如今才能够在落马洲之边界用望远镜拉近与故乡的“距离”,表达了诗人作为游子的怀乡咫尺天涯的伤痛、落寞和无奈。
当诗人举起望远镜来眺望的时候,魂牵梦绕的故乡近在眼前,以“心跳”的距离写自己“近乡情更怯”的心理,“远山”把我“撞成”“内伤”,显示自己那种无法用语言描述的沉重悲苦之情。
【4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意象和艺术手法的能力。
解答时要找出诗中用到的意象,看看这些意象对传达情感所起的作用;再分析作者是如何描写意象的,运用了什么手法和词语,传达了怎样的情感。
“望远镜中扩大数十倍的乡愁,乱如风中的散发”,无形的“乡愁”以有形的望远镜来“扩大”,化抽象为具体,抽象的“乡愁”在动态化的呈现中就有了实的体积和重量,写出了乡愁之广之深;而“乱如风中的散发”则写出了乡愁的乱与不绝如缕,极大地冲激了人的视觉形象。
诗中还运用了“杜鹃”与“鹧鸪”这一古代诗人笔下常见的“原型”意象。
“病了病了/病得像山坡上那丛凋残的杜鹃/只剩下唯一的一朵/蹲在那块‘禁止越界’的告示牌后面/咯血”,蹲、咯血本是人的动作,然而诗人却付之于杜鹃花,用拟人手法突出了诗人摧肝裂肺的乡愁。
人、物合一,写景即是写人,写心灵的现实化、现实化的心灵,意象奇妙。
【点睛】诗歌的技巧主要包括表现手法、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以及修辞手法。
描写手法包括:(1)衬托,分正衬和反衬。
反衬又有动静衬、声寂衬、乐景衬哀情、哀景衬乐情;(2)联想和想像(又叫虚实结合);(3)对比;(4)白描。
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夸张、双关、用典,此外还有设问、反问、借代、对偶等。
表现手法主要有渲染、烘托等。
抒情手法主要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
答题步骤: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
做好这类题,考生除了要审清题目要求,明确所问,还要具备筛选并提取、整合信息的能力,筛选信息时一定要全面迅速,提取对照时一定要敏感、细致、准确。
要做好此类型,平时应该积累易错类型及常见问题,比如判断绝对,时态有误,杂糅、遗漏、多余信息,偷换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