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乐寺纪游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极乐寺纪游
极乐寺纪游
【明】袁宗道【1】
高梁桥的水来自西山的深涧,汇入雨荷河。

练一千匹白马,水上稍兴,若肋纸。

堤内水中,夹着两波,四排青杨,树木众多,枝繁叶茂,一树绿荫可遮几席,竖线绵长。

北岸佛寺众多,朱门寺绵延数十里。

远离树木,高高低低,中间隔着水田。

就像西山上的一个小圆面包,来自于林和水。

离极乐寺的桥有三里地,路线也不错。

在树荫下,如果它被覆盖。

寺前有几棵松树,青绿黄黄,斑若大鱼鳞,可测七八遍左右。

在业余时间,我和黄一起到旅游。

玉中郎云,小弟以为此地小如钱塘,苏堤以为因叹西湖美景而梦已久。

他什么时候成为第六座桥[2]下车去游览一会儿这风景?
是日分韵各赋一诗而别。

注释:【1】袁宗道(1560-1600), 明代文学家,明湖广公安(今属湖北)人,“公安派”的发起者和领袖之一,与弟袁宏道、袁中道并称“公安三袁”。

【2】进贤冠:古时儒者所戴的一种表示身份的缁布冠。

【3】六桥:在杭州西湖苏堤上,称“跨虹六桥”,风景优美。

从高梁桥往西,河水开始进入到迂回曲折、变化多姿的状态。

河岸时宽时窄,河面也随之或宽或窄;河底或平坦或起伏,水声也随之时而喧响时而静谧。

岸边有的地方种了数行柳树,柳枝垂到水面,附近有极乐、真觉等寺庙临水而建,再往前有广
源闸调节水流,上有麦庄桥跨越水面,于是这一段河水多姿多态、疏密有致、明暗相间。

过了桥,水已相当深了,有的地方水势汹涌漫衍,于是在这里形成了湖。

以长堤为界隔开,湖水在堤南侧,稻田豆场在堤北侧。

之所以称它为“西堤”,因为它是在城西边。

西堤是官堤,没人敢在上面建亭子,也不敢在附近划船钓鱼。

荷花每年都开得满湖都是,没人敢摘。

藕不喜石不喜水,茎不喜泥,花基不喜流水,花叶不喜水而喜阳光。

所以水太深太快,泥巴太深或者太浅,荷花都开不起来。

而站在西岸俯瞰湖面,只有几个地方没有花。

荷花,赏花的时候,也就是赏叶的时候,荷花的美是红色的,荷叶的美是绿色的。

荷花,风给了它姿态,雨给了它韵味。

风一吹,花瓣像红色的羽毛摇曳,荷叶像白色的扇子翩翩起舞;下雨的时候,花更艳,叶更绿,雨滴溅落,汇聚,倾泻而下。

荷花,含苞待放时是直立的,但开花后往往会倾斜或斜倚,因为荷花往往略重,叶柄多为细,旁边常挤着荷叶。

湖面上,菱角繁茂生长,箭头点缀其间。

海鸥、苍鹭等水鸟有时在水中游荡,有时在水中捕鱼。

我想荷兰人会为此感激,但鱼会难过。

沿着西堤走八九里路,就有龙王庙了。

寺庙旁边是黑龙潭。

湖对面还有一条堤,两边各有一片水。

又走了一里路,西堤到了尽头,离湖岸很近,荷花的香味渐渐散去。

向右看,有100多个村子,向上穿过青龙桥,就到了玉泉山脚下。

万历十六年,皇帝从始皇帝的陵墓回来,去了这个湖,乘龙舟游览。

在此之前,负责池塘的官员已经关闭了下游的闸门蓄水,使湖水与堤坝齐平。

宫里的太监偷偷在水里绑了几条大鱼,每一处都做了标记,皇帝来了就弹一曲要求撒网捕鱼,于是很多大鱼在水面上跳跃翻腾,鳞光闪闪。

皇帝非常高兴。

(二)
高梁桥下的河水从西山的深谷中流出,经过这个地方流入河中。

河水像一千条白色的飘带,微风吹过水面,水面上的波纹像是罗纹纸。

河岸建在水中,夹在两条河中间。

堤上有四排青杨。

古老的树木枝叶繁茂。

在大树的树荫下,可以铺几个垫子。

挂在树叶缝隙中的柳条有一英尺多长。

河北岸有许多寺庙和寺院,包括绵延数十里的红门殿。

远处的树又高又矮,中间是几片稻田。

好像西山的人都有螺旋形的头发,站在树与河之间。

极乐寺离桥大约三里路,道边的风景也很好。

马在绿荫下前行,就像给马车做的车棚。

佛殿前有几株“剔牙松”,松树躯干碧绿嫩黄,斑驳疏落就像大鱼的鱼鳞,大的约有七八围粗。

空闲时节,我曾经和黄思立等先生一起来这里游玩。

我的弟弟袁中郎说:“这个地方就像钱塘、苏堤。

”黄思立也认为是。

我于是感慨西湖美景,我梦到很多次了,什么时候能挂起进贤冠,充当西湖六桥底下的游客,了却我一段山水情缘呢?
那一天,每人按韵写了一首诗,然后道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