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美术教育的重要性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体艺术
一、目标教学法的定义
所谓目标教学,是指在学习新教材时以所学教材(可是一个或多个)为本课或多课的教学目标(视教材的难易程度而定),另外设置若干练习内容,当学生完成已定的课程目标动作的后,可自由选择自己喜爱的运动项目。

这个目标必须是具体的、可以观察的。

这种教学方法比较适合少年阶段的学生。

少年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发育的旺盛时期,对新事物喜欢接受,争强好胜,注意力不集中,自控力转移快;同时,又对学习事情没有耐心和恒心,但对自己感兴趣的运动项目却念念不忘。

利用初中生的这种心理特性,在设置体育课的目标要明确、恰当,通过课堂练习和评价,对完成课堂目标的学生,可以进行另外自己喜欢的练习内容,以激起学生的练习积极性,提高课堂的练习气氛,优化教学效果。

二、目标教学的设置
课堂目标的设置,必须是在认真钻研教学内容,充分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上建立。

设置教学目标合不合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练习积极性,影响教学效果。

如果目标太高,会使一大部分学生会达不到目标而失去自信心,既不能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又影响其无机会练习自己喜欢的项目,这样大大打击他们的练习积极性,特别是计划完成一些运动量大、练习过程单调、生理反应强烈的运动项目,学生会出现怕学、厌学甚至逃学的现象。

同时,如果目标设置太低,学生轻而易举就能够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体现不出学习的要求,学生反而会觉得这样的练习“小儿科”,没有挑战性,没有吸引
力,没什么意思,就会大大降低学生练习的热情和主动性。

三、目标教学的运用
在授课运用教学目标时,按教学进度由低到高的在每一堂课设立目标动作,例如:“鱼跃前滚翻”这教材,让学生回忆看过《鲤鱼跃龙门》这部动漫片里鱼在跃龙门时,跃起后滚翻过龙门的动作,鱼跃前滚翻的特点也是要求“跃”起后“翻”;由于学生在反复练习过程中会产生头昏、脖子酸痛、腰背疼痛等反应,就会造成他们厌学,甚至怕学;那么要想在课堂中让学生接受得快,学习得好,又能保持一定的学习兴趣,那是很不容易。

首先要让学生认识滚翻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意义,如在生活中,什么情况下我们可能会应用滚翻,让学生认识滚翻动作在生活中的作用后,他们就会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并会动脑筋学习。

目标教学的正确合理运用,不但可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还可改变学生对某些练习项目的偏见。

“欲图体育之有效,非动其主观,促其对体育之自觉不可”。

如耐久跑这课程,它的特点是运动时间较长,运动量大,练习过程单调、枯燥、无吸引力,又辛苦又累,生理反应也较大。

大多数学生一听到耐力跑就怕,不想练习,甚至会想方设法找各种借口逃避练习。

科任教师基本都知道普遍存在这种现象,但耐力跑项目是体育锻炼标准规定里是必测达标的项目,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有时采用不间断练习的方法,强要求学生跑400M、800M、1000M,这样的练习会给学生的心里留下了害怕的阴影,特别有一大部分女学生到毕业后,对耐力跑还耿耿于怀,心有余悸。

这样的教学
目标教学在体育课堂中的运用
■胡启仙 (花都区花东镇联安小学 广东广州 510890)
【摘 要】 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与深入,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越来越丰富。

体育课堂的教学改革,就是要改变传统的、抽象的、缺乏质和量的规定性的任务教学为有具体标准和要求的目标教学,在教学中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讲求“乐学”、“善学”,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处“主导”位置,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给学生有更多更广的练习、创造的空间。

这要求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目标教学,完善地设置并实施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 目标教学;体育课堂;运用【中图分类号】 G623.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3089(2018)08-0228-01卡尔威特说过这样一句话:“孩子能在绘画中学到精益求精的好品质,也在绘画中培养出耐心和自信。

”由此可见,美术教育对小学生的重要性。

人类都有一个普遍的现象就是感性素质偏低,而美术教育又是一个培养小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良好机会。

美术教育还能激发小学生的创造力,不论是美术作品的欣赏还是创造,都离不开想象力,没了想象了,美术作品就好似一朵失去水分的花,丧失了活力和美感。

因此,美术的普及不仅能培养小学生的审美能力而且还能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下面就是一些美术教育的重要性。

一、美术教育能提高小学生的审美品位,帮助树立他们正确的价值观美术教育最重要的目的是美育作为全面发展教育中的一环,在小学生的发展中亦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提高小学生的审美素养,培养学生们的健康审美情趣,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

通过现实美和艺术美打动小学生的情感,使小学生在心灵深处受到感染和感化,从而培养小学生的审美观点,具有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

这也是帮助小学生塑造健全人格、培养高尚情操、形成正确价值观的重要教育。

而美术教师是用人类的美术精品和大自然的美、社会美、艺术美提示出美的规律与法则,来打动学生的感官和心灵,使小学生逐步构建起审美结构,进而形成一定的审美尺度和科学的价值评价标准。

二、美术教育能促进小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形成
由于中国实行的应试教育,束缚了小学生的思维,导致学生思维太过于死板,缺乏灵活性和创新力,与发达国家的孩子的思维灵活性和创造性有一定差距,创造性是美术的本质之一,美术作品能够矗立于世界之上的原因就是因为他们的独特性。

当鉴赏美术作品时,学生们对于同一幅画都可以从不停的角度进行鉴赏,最终形成自己的独特的观点。

在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时,学生会养成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的习惯,提出新的观点。

很多人认为“美术课让学生画几张画就行了”,其实这种想法是不对的,美术课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创造力的培养和应用是美术教育的最基本内容和任务,当然了也是最主要的。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想象力是无穷无尽的,推动着时代的进步,同时又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学生的想象力是最丰富的,是创造力发展的前提准备。

任何一种美术作品都会融入一些创作者的思维能力,这同时也是一种享受的过程。

在这个创作的过程中,
单纯的折个纸,随便的画一点东西都是由自己的思维创造出来的。

众所周知,儿童作画初期是凭借自己的印象来画画的,经常按照别人的画来画,缺乏独立性和创意性。

因此,这就需要老师在美术课堂上通过自己的教学方式来激发小学生创造力,并给予学生更广阔的表现空间,提高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三、美术教育对促进小学生智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人们经常是以观察的态度来认识这个世界,而美术教学是为了让学生们了解这个世界的另一种途径。

小学生的课上实践活动都是离不开观察、记忆以及想象力的。

而学生的实际操作过程既可以加深对客观事物的印象,又可以提高自己的记忆力。

并且还养成了良好的观察方法和习惯。

美术活动是靠眼、手、脑一块进行配合的实践活动。

因此,美术活动不仅仅是提高美术技巧的方法,也是提高小学生认识发展的不错途径。

四、美术教育可以转移小学生的不良兴趣爱好
在当今这个电子科技和信息技术发达的时代,网络游戏,智能手机大行其道,成人尚不能自拔,小学生也不例外的可能会沉迷于网络中。

他们对现实生活漠不关心,对父母、亲人也并不在意。

因此,我们可以培养小学生们对美术的兴趣爱好,让他们把对游戏的注意力转移到美术上,用美术活动占有不良爱好的时间,进而回到现实生活中来。

这样可以减少父母对孩子的忧虑和担心,也充分体现了美术课及美术老师的重要性。

做为家长,也要尽可能的为孩子提供学习绘画的条件和空间;社会也为爱好美术及有美术特长的孩子提供了能让他们充分施展才艺的空间。

美术教育,亦称美术教育专业,顾名思义就是教导学生学习一些关于美术的知识以及技能。

重视美术教育的重要作用,提高学生美术核心素养,提高美术教育在基础教育中的地位。

培养高素质、全面发展的多功能类型人才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共识。

在素质教育中,无论是审美和鉴赏能力的提高、思维的开发和完善、高尚素质的培养等都离不开美术的教育。

总之,小学美术教育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小学生的美术素养和美术学习能力,真正的展现出小学美术教育的重要作用,提高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1]杨景芝著:《中国当代儿童绘画解析与教程》.
[2]庞小立.美术课中的多媒体教学[J].考试周刊.2009(12).
浅谈小学美术教育的重要性
■李 昆 (重庆市大渡口区茄子溪小学 400000)
【摘 要】 在当今这个现代的社会,艺术教育是人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并且,大家都普遍意识到,艺术的世界是奇妙无穷的,在丰富人生方面也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而且它与我们人类的一切活动都是息息相通的。

美术教育有陶冶情操、潜移默化的作用,它可以培养学生欣赏美、创造美的意识和能力,尤其是对于小学生来说是非常有益的。

而且美术课的实践对小学生的教育有着重要的启蒙作用,同时也对小学生的个人审美、艺术修养等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启蒙作用。

【关键词】 美术教育;小学生;创造性【中图分类号】 G623.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089(2018)08-0228-0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