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中化学 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学业分层测评23 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 新人教版必修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业分层测评(二十三) 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
(建议用时:45分钟)
[学业达标]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浓硝酸在光照条件下变黄,说明浓硝酸不稳定,生成的有色产物能溶于浓硝酸
B .在KI­淀粉溶液中通入氯气,溶液变蓝,说明氯气能与淀粉发生显色反应
C .在某溶液中加入硝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溶液中含SO 2-
4
D .将铜片放入浓硫酸中,无明显实验现象,说明铜在冷的浓硫酸中发生钝化
【解析】 A 项,浓硝酸光照下发生分解生成NO 2,NO 2溶于浓硝酸中使浓硝酸呈黄色;B 项,Cl 2氧化I -生成I 2,淀粉遇I 2变蓝色;C 项,溶液中若存在Ag +或SO 2-3也会产生相同的实验现象;D 项,常温时,Cu 与浓硫酸不发生反应。

【答案】 A
2.关于浓H 2SO 4与Cu 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在反应中,浓H 2SO 4只表现出氧化性
B .此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C .在反应中,浓H 2SO 4既表现出氧化性,又表现出酸性
D .每1 mol 铜参加反应就有2 mol H 2SO 4被还原,同时生成2 mol SO 2
【解析】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 +2H 2SO 4(浓)=====△CuSO 4+SO 2↑+2H 2O ,分析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的变化
可知:浓H 2SO 4既表现出氧化性,又表现出酸性,该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在该反应中,每2 mol H 2SO 4参加反应只有1 mol H 2SO 4被还原。

【答案】 C
3.取三张蓝色石蕊试纸湿润后贴在玻璃片上,然后按顺序分别滴加65%硝酸溶液、98%的硫酸溶液、新制氯水,三张试纸最终变成( )
A .白、红、白
B .红、黑、白
C .红、红、红
D .白、黑、白 【解析】 硝酸具有强氧化性,能使试纸褪色,则滴加65%的硝酸,先变红后褪色,最后为白色;98%的硫酸为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则能使蓝色石蕊试纸最后变为黑色;氯水中含有盐酸和次氯酸,次氯酸具有漂白性,则在试纸上滴加新制氯水,先变红后褪色,最后为白色。

【答案】 D
4.下列关于硝酸的认识中,正确的是( )
A .浓硝酸和稀硝酸都具有氧化性
B .浓硝酸与金属反应不产生氢气,而稀硝酸与金属反应可置换出氢气
C .因常温下铝和铁不与浓硝酸反应,所以浓硝酸可盛放在铝制或铁制容器中
D .硝酸与金属反应时,只表现出氧化性
【解析】 浓、稀硝酸都有氧化性,可与除Au 、Pt 之外的所有金属反应,且不产生氢气;在与金属反应时,
硝酸既表现氧化性又表现酸性;浓硝酸可盛放在铝制或铁制容器中,因为铝和铁在冷浓硝酸中钝化。

【答案】 A
5.下列关于浓硝酸和浓硫酸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常温下都不可用铝制容器贮存
B .露置在空气中,容器内酸液的质量都减轻
C .常温下都能与铜较快反应
D .露置在空气中,容器内酸液的浓度都降低
【解析】 常温下,二者均能使铝钝化,A 项错误;露置在空气中,浓硫酸吸水质量增加,B 项错误;浓硫酸在常温下与铜没有明显的反应,C 项错误;在空气中,浓硝酸挥发、浓硫酸吸水,二者浓度都降低,D 项正确。

【答案】 D
6.从经济效益和环境保护考虑,大量制取硝酸铜最宜采用的方法是( )
A .Cu ――→浓硫酸△CuSO 4――→32Cu(NO 3)2
B .Cu +HNO 3(浓)―→Cu(NO 3)2
C .Cu +HNO 3(稀)―→Cu(NO 3)2
D .Cu ――→空气△
CuO ――→稀硝酸Cu(NO 3)2 【解析】 A 、B 、C 项中,利用Cu 与HNO 3、浓硫酸反应,过程中产生NO 2、NO 和SO 2等大气污染物,不利于环
保,同时,反应物(HNO 3、浓硫酸)不能全部转化为生成物,经济效益差。

D 项,有关反应为:2Cu +O 2=====△2CuO ,CuO
+2HNO 3===Cu(NO 3)2+H 2O ,环保和经济效益都较为理想。

【答案】 D
7.将足量的铜片与100 mL 18 mol·L -1浓硫酸加热充分反应,收集到标准状况下的SO 2气体V L ,下列对此反应的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该反应体现了浓硫酸的酸性和强氧化性
B .反应结束后两种反应物均有剩余
C .被还原的硫酸为V 22.4
mol D .参加反应的Cu 为0.9 mol
【解析】 浓硫酸可以和铜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稀硫酸与铜不能发生反应。

当浓硫酸变为稀硫酸时反应停止。

反应过程中浓硫酸逐渐变稀,因此反应结束后铜和稀硫酸均有剩余,则参加反应的n (Cu)<0.1 L×18 mol·L -1×12=0.9 mol ;被还原的硫酸应依据生成的SO 2来算,可得被还原的硫酸的物质的量n (H 2SO 4)=n (SO 2)=V L 22.4 L·mol
-1=V 22.4
mol 。

综上所述,故D 项错误。

【答案】 D
8.物质的量之比为2∶5的锌与稀硝酸反应,若硝酸被还原的产物为N 2O ,反应结束后锌没有剩余,则该反应
中被还原的硝酸与未被还原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
A.1∶4B.1∶5
C.2∶3 D.2∶5
【解析】设2 mol Zn参与反应,因Zn无剩余,则最终生成了2 mol Zn(NO3)2,显然含有4 mol NO-3,这部分是没有参与氧化还原反应的HNO3;HNO3→N2O过程中N元素的化合价+5价―→+1价,根据得失电子守恒有:2×n(Zn)=n(HNO3)×4,则n(HNO3)=1 mol,即有1 mol HNO3被还原。

【答案】 A
9.已知X为一种常见酸的浓溶液,能使蔗糖变黑。

A与X反应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其中反应条件及部分产物均已略去,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X使蔗糖变黑主要体现了X的强氧化性
B.若A为铁,则足量A与X在室温下即可完全反应
C.若A为碳单质,则将C通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中,一定可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
D.工业上,B转化为D的反应条件为高温、常压、使用催化剂
【解析】X为浓硫酸,使蔗糖变黑体现了浓硫酸的脱水性,A错误;常温下,铁遇浓硫酸会发生钝化,B错误;若A为碳单质,则C为CO2,过量的CO2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没有沉淀产生,C错误;工业上,SO2转化成SO3是500℃左右、常压、在催化剂作用下进行的,D正确。

【答案】 D
10.浓硫酸常温下为黏稠液体,且浓硫酸具有强吸水性、脱水性、氧化性。

则:
(1)将浓硫酸敞口放置在空气中其质量会________,溶质的质量分数会________,本过程中浓硫酸表现出________性。

(2)浓硫酸表现吸水性时,可作干燥剂,下列物质可用浓硫酸干燥的是________。

A.NH3B.H2S(具有还原性)
C.H2D.SO2
E.O2F.HI(具有强还原性)
G.HBr(具有强还原性)
(3)用蘸有浓硫酸的玻璃棒在木板上写字,字迹一会儿就变黑。

说明浓硫酸表现出________性。

(4)浓硫酸表现强氧化性时,在加热条件下,能与Cu、C等单质反应。

请写出这两个化学反应方程式,并指出与Cu反应时,除表现强氧化性外,还表现什么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稀硫酸常用来洗涤金属表面的铜锈和铁锈,这是利用了硫酸的________性,请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浓硫酸的吸水性,用作干燥剂,干燥非碱性非还原性的气体;浓硫酸的脱水性使有机
物中的H 、O 两种原子以2∶1的比例脱出来;Cu 与浓硫酸的反应除了表现浓硫酸的强氧化性外,还有部分+6价的S 未发生化合价的变化,表现为酸性。

(1)中,由于浓硫酸具有强吸水性,所以将其敞口放置在空气中其质量会增加;因吸水溶液变稀,故溶质质量分数会减小;本过程中浓硫酸表现出了吸水性。

(2)中,由于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能氧化具有还原性的气体,因此,A 、B 、F 、G 均不能用浓硫酸进行干燥。

(3)中,因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它能将木材脱水,即按水分子中氢、氧原子数的比(2∶1)夺取木材中的氢原子和氧原子。

所以,字迹一会儿就变黑。

(4)中,浓硫酸在加热的条件下与金属铜和非金属C 发生反应,这体现了浓硫酸的强氧化性,但与Cu 发生反应时,由于生成了CuSO 4,浓硫酸还表现出了酸性。

(5)中,因稀硫酸能跟碱性氧化物和盐反应生成盐和水,铜锈的主要成分是Cu 2(OH)2CO 3,铁锈的主要成分是Fe 2O 3,这表现了硫酸的酸性。

【答案】 (1)增加 减小 吸水 (2)CDE (3)脱水
(4)Cu +2H 2SO 4(浓)=====△CuSO 4+SO 2↑+2H 2O,2H 2SO 4(浓)+C=====△CO 2↑+2SO 2↑+2H 2O ,还表现酸性 (5)酸
3H 2SO 4+Fe 2O 3===Fe 2(SO 4)3+3H 2O,2H 2SO 4+Cu 2(OH)2CO 3===2CuSO 4+CO 2↑+3H 2O
11.在浓硝酸中放入铜片,
(1)开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铜有剩余,则反应将要结束时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待反应停止后,再加入少量质量分数为25%的稀硫酸,这时铜片上又有气泡产生,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文字和离子方程式说明原因)。

(4)若将12.8 g 铜跟一定量的浓硝酸反应,铜消耗完时,共产生气体5.6 L(标准状况),则所消耗的硝酸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_。

【解析】 第(2)题中随着反应的进行,硝酸浓度不断减小,故反应后阶段发生的是铜与稀硝酸的反应。

第(4)
题中,n (NO x )= 5.6 L 22.4 L·mol -1=0.25 mol ,故根据氮原子守恒可知,消耗n (HNO 3)=2n (Cu)+n (NO x )=2×12.8 g 64 g·mol
-1+0.25 mol =0.65 mol 。

【答案】 (1)Cu +4HNO 3(浓)===Cu(NO 3)2+2NO 2↑+2H 2O 溶液逐渐变蓝,有红棕色气体逸出
(2)3Cu +8HNO 3(稀)===3Cu(NO 3)2+2NO↑+4H 2O
(3)加入稀硫酸后,H +与原溶液中的NO -3构成强氧化性的环境,又能与过量的Cu 反应,反应方程式3Cu +8H +
+2NO -3===3Cu 2++2NO↑+4H 2O
(4)0.65 mol
[能力提升]
12.一定质量的铜分别与足量的稀硝酸和浓硝酸完全反应,在相同条件下用排水法收集反应产生的气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硝酸浓度越大,硝酸被还原之后的生成物的价态越低,对应的硝酸的氧化性越弱
B.硝酸浓度不同,生成Cu(NO3)2的物质的量不同
C.硝酸浓度越大,产生的气体越少
D.两者用排水法收集到的气体体积相等
【解析】硝酸的浓度越大氧化性越强,故A错误;等量的Cu与酸反应,生成Cu(NO3)2的物质的量相同,故B 错误;等量的Cu与酸反应,浓硝酸反应生成气体多,故C错误;因3NO2+H2O===2HNO3+NO,最终收集气体均为NO,由电子守恒可知,收集NO的体积相等,故D正确。

【答案】 D
13.物质A经下图所示的过程转化为含氧酸D,已知D为强酸,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A在常温下为固体,B是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有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气体。

①D的化学式是______;
②在工业生产中,大量排放的B气体被雨水吸收后形成了______而污染环境。

(2)若A在常温下为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C是红棕色气体。

①A、C的化学式分别是:A______;C______。

②D的浓溶液在常温下可与铜反应并生成C气体,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反应____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解析】(1)若B是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有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气体,则B是SO2,C是SO3,D是H2SO4;若大量排放SO2,则会形成酸雨。

(2)若C是红棕色气体,则C为NO2,B为NO,A为NH3,D为HNO3,浓硝酸可与Cu反应:4HNO3(浓)+Cu===Cu(NO3)2+2NO2↑+2H2O。

此反应中有元素化合价的升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答案】(1)①H2SO4②酸雨
(2)①NH3NO2
②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属于
14.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铜跟浓硫酸的反应,用如下图所示装置进行有关实验。

(1)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装置D中试管口放置的棉花应浸一种溶液,这种溶液是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装置B的作用是贮存多余的气体。

当D处有明显的现象后,关闭旋塞K,移去酒精灯,但由于余热的作用,A处仍有气体产生,此时B中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B中应放置的溶液是________(填字母)。

a.水b.酸性KMnO4溶液
c .浓溴水
d .饱和NaHSO 3溶液
(4)实验中,取一定质量的铜片和一定体积18 mol·L -1的浓硫酸放在圆底烧瓶中共热,反应完毕时,发现烧瓶
中还有铜片剩余,该小组学生根据所学的化学知识认为还有一定量的硫酸剩余,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Cu 与浓硫酸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 +2H 2SO 4(浓)=====△CuSO 4+2H 2O +SO 2↑。

反应过程中H 2SO 4不
断被消耗,同时反应生成的H 2O 使H 2SO 4的浓度减小,当降低到一定程度,变为稀硫酸时,反应停止。

(2)生成的SO 2具有漂白性,且污染大气,可用NaOH 溶液吸收。

(3)余热使反应继续进行,生成的多余气体可储存于B 中,排出的液体进入长颈漏斗,为减少SO 2的溶解,B 中应为饱和NaHSO 3溶液。

(4)浓硫酸与铜在加热条件下反应,随着反应的进行,浓硫酸逐渐变成稀硫酸,而稀硫酸在加热条件下不和铜反应。

【答案】 (1)Cu +2H 2SO 4(浓)=====△CuSO 4+2H 2O +SO 2↑
(2)NaOH 吸收多余的SO 2,防止污染空气 (3)广口瓶中液面下降,长颈漏斗液面上升 d (4)反应过程中浓硫酸被消耗,逐渐变稀,而铜不与稀硫酸反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