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位机维护手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 录
上位机基础知识
一、 常用操作系统及NC2000应用系统主要目录结构说明 (2)
1.Solaris系统主要目录结构说明 (2)
2.Linux系统主要目录结构说明 (3)
3.NC2000监控系统的目录结构 (5)
二、 常用网络设备功能说明 (10)
1.网络交换机 (10)
2.路由器 (11)
3.正向隔离装置 (12)
4.反向隔离装置.................. (12)
5.纵向加密装置.................. (13)
6.防火墙... (13)
7.电力猫 (14)
8.远程拨号装置 (14)
三、 常用板卡功能说明和驱动安装 (16)
1.主板 (16)
2.网卡 (20)
3.显卡 (22)
4.声卡 (27)
5.八串口卡 (29)
上位机日常维护及检查手册
一、 各节点运行状态检查 (33)
1.LCU和上位机节点状态 (33)
2.两个网络ping值的检查 (34)
3.各节点时钟是否一致检查 (38)
二、 系统运行状态检查 (42)
1.进程检查 (42)
2.主机检查 (43)
3.历史站检查 (50)
4.重启及关闭计算机 (56)
5.重启进程 (56)
三、 基本数据库测点修改 (58)
1.修改前的准备工作 (58)
2.概念介绍---序号、点号、板号、内部点号的区别 (59)
3.DI量的修改 (60)
4.SOE量的修改 (65)
5.AI量的修改 (65)
6.TI量的修改 (66)
7.数据库修改后的工作 (67)
四、 查询曲线/一览表并截图保存文件 (68)
1.查询曲线 (68)
2.截屏保存文件 (71)
3.查询一览表 (72)
4.截屏保持文件 (73)
五、 增加登录用户/修改登录用户密码 (75)
1.查看用户 (75)
2.增加用户 (76)
3.修改用户 (77)
六、 打开关闭计算机机箱、各种板卡/内存的更换及机器清理 (79)
1.打开/关闭计算机机箱 (79)
2.内存的更换 (79)
3.各种板卡的更换 (80)
4.机器清理 (82)
上位机基本维护手册
一、 画面数据不刷新处理 (85)
二、 简报窗口内容不刷新处理 (87)
三、 下发控制令时按钮为灰色处理 (91)
四、 远程诊断无法连接处理 (95)
五、 工程师站、WEB站等修改IP临时作为OP机运行 (101)
1.Solaris9、Solaris10操作系统修改方法 (101)
2.Linux AS4操作系统修改方法 (102)
3.Windows2000、WindowsXP操作系统修改方法 (103)
六、 调度通讯故障处理 (104)
1.IEC101串口通讯 (104)
2.IEC104网络通讯 (105)
七、 外部输入信号改动后的上位机修改 (107)
1.外部DI/SOE修改后上位机的修改 (107)
2.外部模拟量(AI)修改后上位机的修改 (116)
3.外部温度量(TI)修改后上位机的修改 (119)
八、 重启通讯机通讯程序操作说明 (120)
九、 重启主机、历史数据服务器、通讯机等的操作说明 (124)
1.重启主机 (124)
2.重启历史数据服务器 (126)
3.重启通讯机 (127)
上位机高级维护手册
一、 AGCAVC维护手册 (129)
1.AGC的基本原理 (129)
2.AVC的基本原理 (134)
3.AGC/AVC系统与调度关系 (138)
4.参数说明 (141)
5.常用信号说明 (151)
6.送调度信号逻辑说明 (155)
7.组态说明 (156)
8.AGCAVC各个文件目录下的文件和作用介绍 (159)
9.AGC具体配置说明举例 (160)
10.AVC具体配置说明举例 (162)
11.AGCAVC程序升级参考方法 (163)
12.FAQ (165)
二、 调度通讯维护手册 (167)
1.基础知识 (167)
2.101规约说明 (169)
3.104规约说明 (180)
4.调度通讯硬件及配置 (183)
5.典型的调度配置 (185)
6.NC2000系统中的组态 (188)
7.程序编译方法及库升级 (205)
8.增加路由网关 (206)
9.主站代理程序配置 (206)
10.常用通信类型举例 (207)
11.常见报文解析-101通讯下行报文 (212)
12.常见报文解析-101通讯上行报文 (214)
13.101通讯遥控和遥调报文 (216)
14.常见报文解析-104通讯下行报文 (218)
15.常见报文解析-104通讯上行报文 (220)
16.104通讯遥控和遥调报文 (222)
17.FAQ (224)
上 位 机 基 础 知 识
一.常用操作系统及NC2000应用系统主要目录结构说明
1 Solaris系统主要目录结构说明
Solaris文件系统的最顶端是“/”,称为Solaris的root,也叫根目录,所有的目录、文件、设备都在“/”之下。
1.1 以下是根目录“/”下的各个子目录的说明:
/bin 到/usr/bin目录的一个符号链接,其中存放了标准二进制文件和系统命令。
我们每次敲下一个命令“ls”或者“cat”什么的,系统就会自动转到这个目录下来,查找相对应的文件来执行。
/dev 逻辑设备名的主目录,包含了为指向/devices目录中设备文件的符号链接。
/devices 物理设备名的主目录,比如:pci@1f,2000:devctl。
/etc 本机的系统配置文件和系统管理的数据库。
/export 共享的文件系统,其中放置应用软件,比较典型的是NC2000应用系统安装时产生的用户目录就放置在/export/home/nari下,mysql系统安装时产生的用户目录就放置在/export/home/mysql下,oracle系统安装时产生的用户目录就放置在/export/home/oracle下。
/home 用户默认的家目录和挂载点,但是一般是空目录。
/kernel 平台无关的可加载的内核模块,在系统启动时使用。
/mnt 文件系统临时的挂载点。
/opt 添加的应用软件包的默认目录或挂载点。
/platform 平台相关的内核模块。
/sbin 包含最基本的命令。
在对系统错误进行手动恢复时使用。
/tmp 临时目录。
其中的文件在系统重启后都会消失。
/usr 包含脚本程序和库文件的目录,为user system resource的简写。
/var 包括一些系统日志,系统状态和其他文件的目录。
1.2 以下是/usr目录下的各个子目录的说明:
/usr/bin 标准系统命令
/usr/ccs c编译文件和库
/usr/demo 演示文件和数据
/usr/dt CDE的mount point。
/usr/include 头文件。
/usr/kernel 系统启动时所需的与平台无关的内核模块
/usr/lib 库文件,二进制文件,与体系结构相关的数据库文件。
/usr/opt 软件包的配置文件
/usr/sbin 系统指令
/usr/spool 到/var/spool的符号链接。
2 Linux系统主要目录结构说明
Linux文件系统的最顶端是“/”,称为Linux的root,所有的目录、文件、设备都在“/”之下。
2.1 以下是根目录“/”下的各个子目录的说明:
/bin:存放系统所需要的那些命令,比如ls、cp、mkdir等命令;功能和
/usr/bin类似,这个目录中的文件都是可执行的、普通用户可以使用的命令。
/boot:这是Linux的内核及引导系统程序所需要的文件目录,比如
initrd.img等文件都位于这个目录中,grub系统引导管理器也位于这个目录。
/dev:设备文件存储目录,比如声卡、磁盘。
/etc:系统配置文件的所在,一些服务器的配置文件也在这里;比如用户帐号及密码配置文件。
/home:普通用户目录默认存放目录,比较典型的是NC2000应用系统安装时产生的用户目录就放置在/home/nari下,mysql系统安装时产生的用户目录就放置在/home/mysql下。
/lib:库文件存放目录
/lost+found:当系统意外崩溃或机器意外关机,而产生一些文件碎片放在这里。
当系统启动的过程中fsck公交会检查这里,并修复已经损坏的文件系统。
/mnt:这个目录是用于存放挂载储存设备的挂载目录的。
比如有cdrom等目录。
/etc/fatab
/opt:表示的是可选择的意思,有些软件包也会被安装在这里,也就是自定义软件包。
/proc:操作系统运行时,进程信息及内核信息存放在这里。
proc并不是真正的文件系统,它的定义可以参见/etc/fstab
/root:Linux超级权限用户root的目录。
/sbin:大多是涉及系统管理的命令的存放,是超级权限用户root的可指向命令存放地,普通用户无权限执行这个目录下的命令,这个目录和
/usr/sbin;/usr/local/sbin目录是相似的。
凡是目录sbin中包含的都是root权限才能执行的。
/tmp:临时文件目录,有时用户运行程序的时候,会产生临时文件。
这个目录和/var/tmp目录相似。
/usr:这个是系统存放程序的目录,比如命令、帮助文件等。
当我们安装一个Linux发行版官方提供的软件包时,大多安装在这里。
如果有涉及服务器配置文件的,会把配置文件安装在/etc目录中。
/usr目录下包括设计字体目录
/usr/share/fonts,帮助目录/usr/share/man 或/usr/share/doc,普通用户可执行文件目录/usr/bin或/usr/local/bin;超级权限用户root可执行命令存放目录,比如/usr/sbin或/usr/local/sbin等,还有程序的头文件存放目录
/usr/include
/var:这个目录的内容是经常变动的,/var下有/var/log这是用来存放系统日志的目录。
/var/lib用来存放一些库文件,比如MySQL的。
/media:本目录是空的,是用于挂载的。
/srv:一些服务需要访问的文件存放在这
/sys:系统的核心文件
/cdrom:光驱
2.2 一些重要子目录
/etc/init.d:这个目录是用来存放系统或服务器以System V模式启动的脚本。
/etc/X11:这是X-Window相关的配置文件存放地。
/usr/bin:这个目录是可执行程序的目录,普通用户就有权限执行;当我们从系统自带的软件包安装一个程序时,他的可执行文件大多会放在这个目录。
/usr/sbin :这个目录也是可执行程序的目录,但大多存放设计系统管理的命令,只有root权限才能执行。
/usr/local:这个目录一般是用来存放用户自编译安装软件的存放目录;一般是通过源码包安装的软件,如果没有特别指定安装目录的话,一般是安装在这个目录中。
/usr/share:系统共用文件存放地。
/usr/src:内核源码存放的目录。
3 NC2000监控系统的目录结构
在讲NC2000监控系统的目录结构之前,先简要介绍一下NC2000系统的组成:NC2000系统监控软件主要由前台人机交互程序和后台背景程序两部分组成。
人机交互程序主要提供画面显示、报表、简报、曲线查询等交互式图形显示和操作功能;背景程序则提供计算机监控系统与各外部设备的通讯、NC2000数据库管理、历史数据库管理等各种后台处理过程。
两部分程序通过组播方式交互数据。
NC2000系统的人机交互程序选择Java语言开发,可以部署在各类装有Java 虚拟机的操作系统之上。
后台背景程序为C语言开发的基于Unix或Linux操作系统之上的一组互相配合完成特定功能的可执行程序。
NC2000监控系统软件目录结构如下图所示:
简单的目录作用和说明见上图,下面就某些特定目录下常用的具体文件的作用进行说明。
(1)~/data
~/data/images文件夹 菜单图标
~/data/picture文件夹 背景图片
~/data/sysfile 文件夹 系统文件
~/data/sysfile/strategy 指定启动哪个工程,其文件内容为字符串“xxx”,即工程目录projects.xxx中的后缀xxx,如需要指定projects.lt,即
在strategy里面写入lt即可。
~/data/resource文件夹 资源文件
~/data/resource/drvlist.properties 上位机外部通讯驱动列表,即将中文名对应exe下相应英文名,如在NC2000数据库中配置通信驱动程序时,驱动程序名称未出现在下拉菜单列表中,可手动编辑本目录下的“drvlist.properties”文件,在文件末尾追加新的驱动。
格式可参照文件中定义其他驱动的书写格式。
~/d a t a/r e s o u r c e/a g c_j z_a r g.p r o p e r t i e s、a g c_j z_i n p u t_a r g.p r o p e r t i e s、a g c_p l a n t_a r g.p r o p e r t i e s、agc_plant_input_arg.properties为AGC/AVC相关参数列表及其类型说明 (2)~/projects.工程别名
1、~/projects.工程别名/userinfo文件夹 工程信息
serioinfo 工程序列号,该文件决定NC2000界面窗口标题显示内容(即电厂名等)。
userinfo.工程别名 用户信息,通过NC2000“用户配置”组态后相关信息保存在此文件中。
userdb.工程别名.日期 工程配置信息及数据库目录树
userdb.工程别名.default 指明使用的数据库目录树(userdb.工程别名.日期)
每保存一次数据库,均会产生一个新的” userdb.工程别名.日期”文件,同时将“userdb.工程别名.default”文件中的内容更新为新产生的” userdb.工程别名.日期”文件之文件名。
“defaultagcavc.properties” 为AGCAVC程序读取的缺省配置文件,记录AGC程序管理的厂站个数,名称和其他信息(文本文件,可以手动编辑)。
“defaultrundsp.properties”记录NC2000系统启动后“画面”窗口中“画面”菜单栏下可直接启动的缺省画面文件(文本文件,可以手动编辑)。
2、~/projects.工程别名/db文件夹
.config.app、电厂名.sysconfig.sys、.config.sys
上述三个文件用于存放系统节点信息
此外,db中还包括AGC、AVC配置时机组和全厂的输入输出参数值,以及实时刷新的agvc运算后的相关数值。
这些文件是:
xxx_*_jz_arg.properties、xxx_*_jz_input_arg.properties、
xxx _ plant_ arg.properties 、xxx _agc_plant_input_arg.properties
3、~/projects.工程别名/Report 文件夹
存放报表组态文件,每张报表包含5个文件,三个英文名和两个中文名。
这些文件是:
projects_xxx_rpt_G*_报表英文名、projects_xxx_rpt_G*_报表英文名.xls、projects_xxx_rpt_G*_报表英文名.dl、工程_xx电厂_报表_*#机组_报表中文名、 工程_xx电厂_报表_*#机组_报表中文名.dl
4、~/projects.工程别名/ReportBak 文件夹
当查询报表后并按保存按钮,该报表在该时刻的数据将以.xls格式保存在文件夹中。
5、~/projects.工程别名/drvconfig文件夹
有远动配置文件的通讯程序所用远动配置文件将被存放在该文件夹内。
远动配置文件可在“开始-通信接口”菜单中建立。
主要用来配置输入/输出测点。
如DNP通讯纪要对调度输送数据,又要接收调度设值,这就需要配置远动配置文件。
每建立一个远动配置文件将产生三个文件*.drvcfg、*.EDC和*.txt。
6、~/projects.工程别名/drv文件夹
某些驱动程序需要额外的配置信息,因为程序中需要通过这些配置文件来读取相应的信息;若直接写入程序中,这将显得不够灵活。
比如上下位机通讯驱动,每台LCU均使用同一个程序,而上位机驱动要区分不同的LCU,必须靠这些配置文件来实现。
再如HC6000交采表的通讯需要配置文件mpm*.drv来得知该驱动需实现对几块交采表的通讯。
7、~/projects.工程别名/yd_cfg文件夹
非标准NC2000所需的文件夹,用来放置驱动程序所需额外配置信息。
标准NC2000配置中不含此文件夹。
(3)~/projects.工程别名/电厂别名 文件夹
“电厂别名”为某站级工程名。
设立“电厂别名”文件夹的目的是处于一厂
多站的需要,各站级图形文件和顺控文件放置在此目录下
1、graph文件夹 画面文件
2、seq文件夹 上位机顺控文件
在非WINDOWS操作系统上,除了~/data和~/projects.工程别名外,还会有以下文件夹:
~/lib文件夹 存放后台背景程序的库文件
~/include文件夹 存放后台背景程序的头文件
~/txt或ext文件夹 存放全部或部分背景程序的源文件
~/exe文件夹 存放后台背景程序(可执行程序),一般包括:dbload、client、server、red_m、mam、lsdmn、ooexpr、agcavc、agcdrv、drvman、st_clock等。
其中dbload 数据库加载进程,client 为客户信息处理进程,本进程相应本机NC2000系统各个进程向系统提出的任务请求信息,server服务进程,处理各个网络站点发来的服务请求信息。
red_m为主网进程, red_a为辅网进程。
在单网系统中仅需要启动red_m即可。
另外因为red_m同时负责网络对时功能,所以需要拥有超级用户的属性。
lsdmn为逻辑源管理进程;ooexpr为对象管理进程;agcavc、agcdrv为自动发电自动电压控制管理进程;drvman为各驱动进程的管理进程;st_clock为GPS时钟同步接收进程。
二.常用网络设备功能说明
1 网络交换机
1.1 功能
网络交换机(又称“网络交换器”),是一个扩大网络的器材,能为子网络中提供更多的连接端口,以便连接更多的计算机。
它具有性能价格比高、高度灵活、相对简单、易于实现等特点。
所以,以太网技术已成为当今最重要的一种局域网组网技术,网络交换机也就成为了最普及的交换机。
1.2 接口类型
交换机的接口类型比较多,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z双绞线RJ-45接口:
是一种最常见、应用最广的一种接口类型,它属于双绞线以太网接口类型。
它不仅在最基本的10Base-T以太网网络中使用,还在目前主流的100Base-TX
快速以太网和1000Base-TX千兆以太网中使用。
z光纤接口
光纤接口是目前比较常用的一种接口,它具有传输距离长、抗干扰能力强、传输速率高等优点。
z AUI接口与BNC
AUI接口是一个15针“D”形接口,类似于显示器接口。
这种接口同样也在许多网络设备中见到,如路由器,甚至服务器中,专门用于连接同轴电缆。
BNC则是专门用于与细同轴电缆连接的接口,目前提供这种接口的交换机比较少见。
但在一些RJ-45以太网交换机和集线器中还提供少数BNC接口,专门用于与细同轴电缆作为传输介质的令牌网络连接。
z Console接口
交换机的配置口,使用专用的Console接口配置线可登陆到交换机中,对交换机进行配置管理。
2 路由器
2.1 功能说明
路由器是互联网络中必不可少的网络设备之一,路由器是一种连接多个网络或网段的网络设备,它能将不同网络或网段之间的数据信息进行“翻译”,以使它们能够相互“读”懂对方的数据,从而构成一个更大的网络。
路由器有两大典型功能,即数据通道功能和控制功能。
数据通道功能包括转发决定、背板转发以及输出链路调度等,一般由特定的硬件来完成;控制功能一般用软件来实现,包括与相邻路由器之间的信息交换、系统配置、系统管理等。
2.2 接口类型
路由器与广域网连接的接口称之为广域网接口(WAN接口)。
路由器中常见的广域网接口有以下几种。
z RJ-45端口
同交换机介绍。
z AUI接口与BNC
同交换机介绍。
z高速同步串口
在路由器的广域网连接中,应用最多的端口还要算"高速同步串口"(SERIAL)了,这种端口主要是用于连接目前应用非常广泛的DDN、帧中继(Frame Relay)、X.25、PSTN(模拟电话线路)等网络连接模式。
z异步串口
异步串口(ASYNC)主要是应用于Modem或Modem池的连接,用于实现远程计算机通过公用电话网拨入网络。
z ISDN BRI端口
ISDN BRI端口用于ISDN线路通过路由器实现与Internet或其他远程网络的连接,用于目前的大多数双绞线铜线电话线。
3 正向隔离装置
3.1 功能说明
正向隔离装置是用于调度数据网与公用信息网络之间的安全隔离装置,用于安全I/II区向安全III区的单向数据传输。
它在物理层实现两个安全区之间的单向的数据传输,并且在电路级保证安全隔离装置内外两个处理系统不同时连通。
可以识别非法请求并阻止超越权限的数据访问和操作,从而有效地抵御病毒、黑客等通过各种形式发起的对电力网络系统的恶意破坏和攻击活动,保护实时闭环监控系统和调度数据网络的安全;同时它采用非网络传输方式实现这两个网络的信息和资源共享,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3.2 接口类型
z内网RJ-45端口
连接到安全I/II区。
z外网RJ-45端口
连接到安全III区。
4 反向隔离装置
4.1 功能说明
反向隔离装置是位于调度数据网络与公用信息网络之间的一个安全防护装置,用于安全区III到安全区I/II的单向数据传递。
反向型隔离装置内嵌智能IC卡读写器,在实现安全隔离的基础上,采用数字签名技术和数据加密算法保证反向应用数据传输的安全性。
因此,该设备的应用将有助于进一步提高电网调度系统的整体安全性和可靠性,并为建立全国电网二次系统安全防护体系提供有力保障。
4.2 接口类型
z内网RJ-45端口
连接到安全I/II区。
z外网RJ-45端口
连接到安全III区。
5 纵向加密装置
5.1功能说明
纵向加密装置位于电力系统内部局域网与电力调度数据网之间,用于安全I/II区之间的广域网边界保护。
可为本地安全I/II区提供一个网络屏障,同时为上下级之间的广域网控制系统提供认证与加密服务,实现数据传输的机密性、完整性保护。
5.2 接口说明
z内网RJ-45端口
连接到本地安全I/II区。
z外网RJ-45端口
连接到本地广域网。
6 防火墙
6.1功能说明
防火墙用于安全I区与安全II之间的数据隔离,它具备包过滤功能、CF(内容过滤)、IDS(入侵侦测)、IPS(入侵防护)以及VPN等等的功能;与软件防火墙相比,硬件防火墙的功能更全面,反应速度更快,同时硬件防火墙具有多种用户身份认证方式,包括如OTP、RADIUS、数字证书(CA)等,实现基于用户的访问控制。
6.2 接口说明
z内网RJ-45端口
连接到本地安全I区。
z外网RJ-45端口
连接到本地安全II区。
7 电力猫
7.1 功能说明
电力猫是用于调度系统串口通讯的设备,它将通讯机串口产生的数字信号转换成模拟信号发送到电力专用数据网上,实现电力系统内部局域网与电力调度数据网之间的数据交换。
7.2 接口说明
z内网串口
数字信号,连接到内网通讯机上。
z外网串口
模拟信号,连接到外公用数据网中。
8 远程拨号装置
8.1 功能说明
远程拨号装置用于远程维护电站设备,它通过拨号的方式实现远程登录。
8.2 接口说明
z内网串口或网口
通过串口或者网络的方式连接到内网通讯机上。
z外网电话接口
通过电话接口接至电话拨号网络中,便于远程设备通过拨号网络连接到拨号装置上。
附图1:各装置功能介绍
三.常用板卡功能说明和驱动安装
1 主板
1.1 功能说明
又称主机板(mainboard),是构成电子计算机的中心或者主电路板。
典型的主板能提供一系列接合点,供处理器、显卡、声卡、硬盘、存储器、对外设备等设备接合。
它们通常直接插入有关插槽,或用线路连接。
主板上最重要的构成组件是芯片组(Chipset)。
而芯片组通常由北桥和南桥组成,也有些以单芯片设计,增强其效能。
这些芯片组为主板提供一个通用平台供不同设备连接,控制不同设备的沟通。
它亦包含对不同扩充插槽的支持,例如处理器、PCI、ISA、AGP,和PCI Express。
芯片组亦为主板提供额外功能,例如集成显卡,集成声卡(也称内置显卡和内置声卡)。
一些高价主板也集成红外通讯技术、蓝牙和802.11(Wi-Fi)等功能。
电脑主板是电脑的主要骨干,上面有物理电路并且用电路将各组件做联结,而可控制主板上逻辑电路运作的是用户、软件程序以及输入设备;但是要从关机状态启动,则必须运行初始化的软件指令。
大部分的主板会有BIOS 存储在 EEPROM 芯片内,用于对主板作启动的初始化;在启动的过程中包含存储器、周边设备都会被测试以及做初始设置,这个过程称为 加电自检(POST),若是在 POST 的过程中出现错误,则主机会发出“哔”声或是出现错误消息在屏幕上。
主板提供以下插座:
(1)CPU插座
Intel处理器插槽
AMD处理器插槽
(2)扩展插槽
主板通常有数条插槽供扩展之用。
AGP插槽用来接上显卡,现被PCI-Express 16x逐渐取代。
PCI亦开始被PCI-Express取代。
制造商根据逻辑芯片的限制来决定插槽的类型和数量。
通常有:
ISA - 8/16-bit,旧制式扩展插槽,现较少使用,16-bit版兼容于8-bit 版。
MCA - 32-bit,微通道,IBM特有技术,仅用于IBM PS/2系列个人电脑上。
EISA - 32-bit,COMPAQ提出,兼容8-bit ISA与16-bit ISA。
Local Bus - 32-bit,初期无标准,各芯片组业者自定义自用,如OPTi、SiS皆有自定义版本。
VLB - 32-bit,VESA订立的Local Bus。
PCI - 32/64-bit,取代Local Bus、VLB之用,较常用,能接上电视卡、声效卡。
PCI-X - 64-bit,工作站、服务器用。
AGP - 32-bit,接上或升级显卡之用(上代),另有供电强化的AGP-Pro,64-bit版AGP虽有制订的规格标准,但从未真正实现过。
PCI-Express,串行传输,1-bit~16-bit皆可,简称PCI-E或PCIe,与ISA、PCI等相同,皆为通用型扩充槽,即不限定连接扩充用途。
AMR - Intel发起,用来连接软件声卡、软件调制解调器(调制解调器)之用。
ACR - AMD发起,功用同AMR,期望取代AMR。
CNR - Intel再发起,功用同AMR,期望取代AMR。
(3)可选的外部接口
IDE 控制器 - 接驳硬盘、光盘驱动器和软驱。
SATA 控制器 - 接驳硬盘和光盘驱动器。
SATA2控制器 - 同样可接驳硬盘和光盘驱动器,但速度比SATA快一倍。
E-SATA控制器 - 接驳E-SATA接口的外置硬盘。
PS/2接口 - 用来接驳键盘和鼠标之用。
USB 接口 - 接驳所有USB接口的装备。
火线接口 - 用来接驳专业的数字摄录机。
蓝牙 - 无线接驳硬件或内联网。
网卡接口 - 连接上网或内联网。
声卡接口 - 通常有三个,代表喇叭、麦克风和线路输入。
显卡接口 - D型口或DVI,视频输出口,HDMI。
SCSI - 接驳高级硬盘,在服务器十分常见。
SAS- 接驳高级硬盘,在服务器十分常见,但价值较SCSI低,而且向下兼容SATA接口硬盘。
Fibre Channel -接驳比SCSI、SAS更高级硬盘,价值较贵是服务器的顶级配备。
COM接口 - 接驳旧式鼠标、手写板或其他工业电脑设备。
1.2 驱动安装
(1)Windows2000/XP操作系统下驱动安装
下图为HP xw4600工作站上安装英特尔芯片组软件,即主板驱动程序时的画面,按要求点击“下一步”即可完成安装。
(2)Sun Solaris 10操作系统下驱动安装
一般无需安装,安装操作系统的时候会自动安装。
(3)Red Hat Linux AS4/AS5操作系统下驱动安装
一般无需安装,安装操作系统的时候会自动安装。
2 网卡
2.1 功能说明
又称网络适配器或NIC(网络接口控制器),是一块被设计用来允许计算机在计算机网络上进行通讯的计算机硬件。
每一个网卡都有一个被称为MAC地址(Media Access Control,又称为硬件地址)的独一无二的48位串行号,它被写在卡上的一块ROM中。
在网络上的每一个计算机都必须拥有一个独一无二的MAC地址。
没有任何两块被生产出来的网卡拥有同样的地址。
这是因为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负责为网络接口控制器销售商分配唯一的MAC地址。
大部分新的计算机都在主板上集成了网络接口,但也有使用一块通过PCI (或者更新的PCI-Express总线)连接到主板上的网卡。
一块网卡通常配有一个双绞线、光纤、BNC、AUI、HomePNA接口,其中后三者在现今已较少见,光纤则多用于服务器。
网络电缆通过这些接口与网卡连接。
网卡上还有一些LED用来告诉用户网络是否正在工作,以及是否有数据正在传输。
网卡通常可达到10/100/1000 Mbits/s(Mbps)。
这意味着它们能够支持10、100或1000兆比特每秒的传输速率。
2.2 驱动安装
(1)Windows2000/XP操作系统下驱动安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