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民国商业广告设计教育的启发 精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国商业广告设计教育的启发
20世纪最初10年到30年代后期是中国新式美术教育和艺术设计教育迅速发展的时期。
在此期间各地纷纷开设美术学校和美术科系。
其中,国立杭州艺专令人瞩目。
就艺术设计教育而言,1928年国立杭州艺专建校之初就已设立图案系,这一时期任教的主要教师有雷圭元、陈之佛、李有行、庞薰琹、章东浩、沈福文、谭旦、尹陂九、唐隽、王道平、郑月波、邓白、柴扉、王隐秋等。
国立杭州艺专图案系重视民族民间遗产,主张在继承中发展传统图案。
将设计与技术熔于一炉,如装潢设计联系广告、印刷品及展览会整体形象,染织设计结合印花布、壁挂和地毯。
这些教学内容由于当时社会需要而设置,这些设计都不以纯绘画作为衡量的尺度,而以设计水平高低为标准,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实际设计能力。
②中国现代设计教育是通过图案教学得到发展的,陈之佛是图案教学的代表人物。
1923年陈之佛从东京美术学校今东京艺术大学的工艺图案科毕业归国后,在上海创办了尚美图案馆,专门为生产厂家和出版单位作产品、书籍的设计。
他强调艺术的路子要走得宽一些,要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不要太窄太偏,否则在社会上无法立足。
陈之佛在1930年出版的《图案法》中介绍了日本、欧洲的图案设计,并明确指出图案实在含有‘美’和‘实用’两个要素。
③对于工艺美术的职业教育问题,他在1936年发表于《中国美术会季刊》第一卷第三期的《应如何发展我国的工艺美术》一文中提出自己的意见一、筹设规模较大的工艺美术学校,专门训练最优秀的工艺人才,分发到各学校、工场;或调各学校、工场之有经验者来训练,使全国工艺在整个策划之下得以猛进。
二、就各地特产区域筹设各种初级工艺学校,或在已设之职业学校中的工艺科设法改进,或于特产区域筹设工艺子弟补习学校,以增益其学识。
三、举行工艺美术品展览会,使互相观摩比较,并奖励出口优良者。
四、搜罗国内外优良的工艺美术品,筹设工艺美术陈列馆。
④二民间私立教育官方在积极开展新式艺术设计教育的同时,民间人士也通
过不同方式追求现代新知,以适应商品市场的需求。
上海美专是一所事实上承继了上海地区自清末以来所发展的新美术传统,同时不断地适应社会的要求,修改教学内容,并配合画坛的变化适时的吸收新师资,逐步演变成受到民间与官方认可的专业学校。
⑤该校自创办至发展过程中,以大众商业市场的需求为主导展开教学和师资招聘,为商业艺术市场培养了大批美术家。
上海美专在办学方法和课程设置上相当灵活,具有商业价值的布景画、肖像画、插图、广告画等是这一时期的主要教学内容,并根据商业市场的需求及时修改课程。
除办学来教授艺术设计外,传统的师徒教学还是继续存在。
民国时期著名的商业美术家如郑曼陀、杭稚英、谢之光、丁云先、金柏生等,他们在承接月份牌、商标、商品包装等商业美术业务的同时,招收学员培养专业人才。
但就他们自身而言,也经历了不同的学习方式,其中企业内部培训就是一种。
一些规模较大的企业设有设计部门,招聘画家从事产品和广告设计,如胡伯翔、倪耕野、梁鼎铭、吴志厂、戈湘岚等是英美烟草公司的专职画师。
谢之光、周柏生等人是南洋兄弟烟草公司的画师。
杭稚英、金雪尘、金梅生等都曾在商务印书馆的图画间学习。
⑥企业内部的设计机构不仅营造了重视设计的氛围,还培养了一大批具有实战能力的设计师。
他们是在企业中接受虽不正规但贴近生产和市场的实战训练的,所以设计能力和市场适应能力都很强,所以当杭稚英开办稚英画室的时候,就已具备丰富的和客户接触、提供客户所需设计方案的经验,从而迅速适应市场环境并发展成为上海著名的设计事务所。
职业教育特色与高职平面设计教学一职业教育特色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要求,职业教育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增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
并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依据,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创新体制机制,推进产教结合,实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促进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
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强化职业教育办学特色,增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能力。
从教育类型看,高职教育是职业岗位教育;从培养的人才类型看,是培养面向某一职业或技术岗位群,工作于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从培养方式看,着眼于培养岗位工作能力,重视技能训练,强调校企合作;从办学体制看,更强调办学的开放性,办学体制上更加灵活,强调社会、企业参与培养人才。
民国时期商业广告教育虽处于中国艺术设计教育萌芽阶段,但仍呈现出一种多样性官办与私立并存,学术与商业实践共生。
从民国商业广告设计教育实践中,我们可以总结出对今天的设计教育有启发性意义的经验,这就是教学、研究、实践三位一体的设计教育方法,它也与德国包豪斯的知识与技术并重,理论与实践同步的教育体系不谋而合。
职业教育是以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为特色的。
设计学科要求学生能把设计思想转变为现实,将抽象的理论变成具体的物质形象,这需要与实际生产相结合。
现阶段我国高职教育正进入重要的转型发展阶段,就平面设计教学而言,诸如课程体系与授课方式、教学环境、教学管理与学生学习动力等方面的问题,仍需要不断摸索与总结,以期及时找到合理、有效的教育思路与教学方法。
二高职平面设计教学1、加强设计产、学的合作从20世纪初始,在实业救国的爱国主义标语下,一场长达四十余年的国货运动轰轰烈烈地展开了。
与此同时,政府和民间的工商业美术教育与协会的创办,为中国早期商业广告的发展及推动国货的销售铺搭建了良好的交流平台。
我们由此得到启示,业界与协会是连接学校和企业的重要纽带,是推进产学合作的生力军。
学校需要强化教育与行业相关部门的指导作用,以便有效开展本行业各级各类技能型人才需求预测,参与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和建设,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促进课程内容和职业资格标准融通;推动和督促企业与职业学校共建教学与生产合一的开放式实训基地,合作开展兼职教师选聘;组织指导职业学校教师企业实践、学生实习、就业推荐等工作。